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述字怀祖,少孤,事母以孝闻。年三十,尚未知名,人或谓之痴。司徒王导以门地辟为中兵属。既见,无他言,惟问以江东米价。述但张目不答。导曰:“王掾不痴,人何言痴也?”尝见导每发言,一坐莫不赞美,述正色曰:“人非尧舜,何得每事尽善!”导改容谢之,谓庾亮曰:“怀祖清贞简贵,不减祖、父,但旷淡微不及耳。”述补临海太守,迁建威将军、会稽内史。母忧去职。服阕,代殷浩为扬州刺史,加征虏将军。述每受职,不为虚让,其有所辞,必于不受。至是,子坦之谏,以为故事应让。述曰:“汝谓我不堪邪?”坦之曰:“非也。但克让自美事耳。”初,述家贫,求试宛陵令,颇受赠遗,而修家具,为州司所检,有一千三百条。王导使谓之曰;“名父之子不患无禄,屈临小县,甚不宜耳。”述答曰:“足自当止。”时人未之达也。但性急为累。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掷地。鸡子圆转不止,便下床以齿踏之,又不得。瞋甚,掇内口中,啮破而吐之。既跻重位,每以柔克为用。谢奕性粗,尝忿述,极言骂之。述无所应,面壁而已。居半日,卖去,始复坐。人以此称之。太和二年,上疏乞骸骨,不许。三年卒,时年六十六。

(节选自《晋书·王述传》)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B.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C.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D.述每闻角声/谓表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如《琵琶行》序言中“予出官二年”中的“出官”,但文中的“出”并没有贬官的意思。
B.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这里的“服”,特指丧服:“阙”,意为终了、完毕、古代服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阙。
C.屐,有齿或无齿的木底鞋。《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脚著谢公屐”的“屐”就是这类鞋子,但谢公屐是特制的登山鞋,前后齿可装卸。
D.太和,与《登泰山记》中“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的“乾隆”一样,都是指帝王年号,因为古代皇帝一人一个年号,所以可用年号来指称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述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他在任会稽内史期间,因担忧母亲的身体竟辞官不做,直到母亲去世又守丧期满后才接替殷浩升任扬州刺史。
B.王述年至三十还未出名,有人说他痴呆。司徒王导问他江东米价他只是蹬大两眼回答不出,但王导并不以此就认为王述痴呆。
C.王述性情急躁,曾因吃鸡蛋用筷子刺不中而肆意发泄怒火,但后来他身居高位后,性情变得柔和,能够冷静地面对谢奕的辱骂挑衅。
D.王羲之看不起王述,因此两人感情不和。王述因守母丧住在会稽家中,王羲之接替王述任会稽内史后,只去吊唁一次,就不再去拜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徒王导以门地辟为中兵属。既见,无他言,惟问以江东米价。
(2)至是,子坦之谏,以为故事应让。述曰:“汝谓我不堪邪?”
【小题5】文中王导评价王述的不足,说他“但旷淡微不及耳”,意思是说王述只是心胸稍欠开阔,不能完全做到淡泊名利。文中有哪些事例能证明王导的评价呢?请简要概括。
22-23高一下·湖北孝感·开学考试
知识点:《晋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出为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咸之官,自表解职。三旬之间,迁司徒左长史。惠帝即位,杨骏辅政。时司隶荀恺从兄丧,自表赴哀,诏听之而未下,恺乃造骏。咸因奏曰:“死丧之戚,兄弟孔怀。同堂亡陨,方在信宿(两宿),圣恩矜悯,听使临丧。诏未下而便以行造,急谄媚之敬,无友于之情。宜加显贬,以隆风教。”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居无何,骏诛。咸转为太子中庶子,迁御史中丞。咸再为本郡中正,遭继母忧去官。顷之,起以议郎,长兼司隶校尉。咸前后固辞,不听,敕使者就拜,咸复送还印绶。公车不通,催使摄职。咸以身无兄弟,丧祭无主,重自陈乞,乃使于官舍设灵坐。咸又上表曰:“臣既驽弱,不胜重任。加在哀疚,假息日阕,陛下过意,授非所堪。披露丹款,归穷上闻,谬诏既往,终然无改。”时朝廷宽弛,豪右放恣,交私请托,朝野溷淆。咸奏免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南尹何攀等,京都肃然,贵戚慑伏。时仆射王戎兼吏部,咸奏:“戎备位台辅,兼掌选举,不能谧静风俗,以凝庶绩,至令人心倾动,开张浮竞。中郎李重、李义不相匡正。请免戎等官。”诏曰:“戎职在论道,吾所崇委,其解禁止。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诏亦不许。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谥曰贞。

(选自《晋书•傅咸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B.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C.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D.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马,古代官名,是太子的侍从官。因在太子出行时作前导,故又称为“太子洗马”。
B.从兄,也称堂兄,是叔、伯之子中年纪长于自己的人。也泛指同族中同辈的男性。
C.印绶,印信和系印的绶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它也用来借指官爵。
D.豪右,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在汉代以右为上,所以称豪门大族为豪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咸注重孝道,尊重孝顺继母。傅咸出朝任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他前往,于是傅咸上表请求免职,在家侍奉继母;继母去世后,又离职为她守丧。
B.傅咸耿直狷介,痛恨势利小人。傅咸认为荀恺在诏书还没下达时就去辞行,拜访要人,急于表现谄媚逢迎的恭敬,就上书要求对他从重贬黜,以弘扬教化。
C.傅咸恪守礼制,拒不接受诏命。因继母去世离职,不久,傅咸被起用为议郎,长兼司隶校尉,他前后多次推辞,都未获准,就派人去拜见皇上,并归还印绶。
D.傅咸不畏豪强,弹劾豪右重臣。豪强大族扰乱朝野,他上奏罢免许多高官,京城肃然;他认为王戎没有尽职使风俗淳朴,李重、李义也没能匡正,一并弹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以身无兄弟,丧祭无主,重自陈乞,乃使于官舍设灵坐。
(2)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葛洪字稚川,丹杨句容人也。祖系,吴大鸿胪。父悌,吴平后入晋,为邵陵太守。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诵习,遂以儒学知名。性寡欲,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樗蒲齿名。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于余杭山见何幼道、郭文举,目击而已,各无所言。时或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于必得,遂究览典籍。后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玄见洪深重之,以女洪。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为义军都督,与周玘等起兵讨之,秘檄洪为将兵都尉,攻冰别率,破之,迁伏波将军。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奇异书以广其学。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征镇檄命一无所就。后还乡里,礼辟皆不赴。元帝为丞相,辟为掾。咸和初,司徒王导召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谘议参军。干宝深相亲友,荐洪才堪国史,选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洪固辞不就。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至广州,刺史邓岳留不听去,洪乃止罗浮山炼丹。岳表补东官太守,又辞不就。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其余所著碑诔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后忽与岳疏云:“当远行寻师,克便发。”岳得疏,狼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岳至,遂不及。时年八十一。

(节选自《晋书·葛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B.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C.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D.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于必得”与“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期”字含义不相同。
B.“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与中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两句中的“师”字含义不相同。
C.“以女妻洪”与“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妻”字含义不相同。
D.“遂不及见”与“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行》)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葛洪勤学不倦,究览典籍。他从小就刻苦好学,家境贫寒但勤学不辍;虽以儒学知名,但仍不畏路途遥远崎岖,到处寻书问义,充实学问。
B.葛洪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他为人木讷,不喜欢结交朋友,也没有下棋之类的爱好;他多次推辞各级官府的征召,不愿意去赴命。
C.葛洪潜心著述,思想精邃。他一生笔耕不辍,著述丰富,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肘后要急方》等书,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D.葛洪醉心炼丹,精研医学。他努力学习前人的成果,为了专注炼丹、钻研医学,没有接受邓岳的挽留,执意前往罗浮山隐居,直至终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奇异书以广其学。
(2)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
【小题5】邓岳接到葛洪的书信后,为什么“狼狈往别”?请简要说明。
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李密,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醮:古时称妇女出嫁嫁。②烝(zhēng)烝: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对加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洗马:中国古代官职名。“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太子洗马”就是太子的侍从官,后来逐渐演变为掌管书籍的官职。
B.字: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和“字”不能混为一谈。一般来说,出生时只取名,成年后再取字。其中,“名”主要用于他称,“字”主要用于自称。
C.疏:奏章。封建社会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也可用来指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阕,终了。居丧制度是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一部分,如有“居丧三年”不能外出工作的规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很有才学。他曾拜谯周为师,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身世坎坷。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祖母亲自抚养他。他对祖母非常孝顺,有时照顾祖母劳累过度以致生病。
C.李密忠孝两全。他为祖母守丧期满后,应征担任太子洗马,兑现了他“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D.李密因怨被罢。他认为自己没有得到重用,颇有怨言。李密在诗中流露怨气,引起了皇帝的不满,最终被罢免了官职。
【小题4】把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