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建安中,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诣襄阳太守关羽。羽命为功曹,遣奉使西诣先主。先主与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书,先主称尊号,东征吴,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左迁遥署弘农太守。建兴三年,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将南行。五年,随亮汉中。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十二年,随亮出屯谷口,亮卒于敌场。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呼都尉赵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悦。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

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仪对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仪自杀,其妻子还蜀。

评曰: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选自《三国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B.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C.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D.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官职名,汉初指出刺各地检核问事的官员;汉武帝时每部置刺史一人;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
B.建兴:三国时期蜀后主刘禅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秦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常恨二人之不平”的“恨”与宋代欧阳修《伶官传序》“此三者,吾遗恨也。”中的“恨”都是指“遗憾”。
D.“无不自己也”的“自己”,文中义为“自于己”,指原因始于自身;现代意义是指自身、本身、本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仪颇有才干。当年刘备在世时,和他谈论军国大事,议论政治得失,就很赏识他并加以提拔。
B.杨仪很自负。诸葛亮死后,他领军回来,又征讨诛杀魏延,自以为功劳很大,想代替诸葛亮执政。
C.诸葛亮认为杨仪胸襟狭窄,难当大任,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后来杨仪未得重用,非常不满。
D.乙文段分析了几个人的优缺点。例如彭羕、李严、魏延等人有才干,而刘封思虑不足,杨仪当官爱显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
(2)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
【小题5】杨仪最后为什么招致大祸?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概括。
22-23高三下·广东梅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三国志》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诸葛亮,字孔明。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章武冬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劣,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邻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 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 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项,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第,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B.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C.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D.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武,蜀汉先主刘备的年号,古代常用帝王年号纪年,也常用干支纪年。
B.属,文中的意思是指嘱托,与《琵琶行》中的“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属”意思不同。
C.《春秋》,儒家著作,与《论语》《诗经》《礼记》《易经》合称“五经”。
D.悉,文中的意思是指全,都,与“悉听尊便”的“悉”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好,认为诸葛亮可与管仲、乐毅相比,但当时的人大都对诸葛亮自比为管仲、乐毅的说法不以为然。
B.刘备病危时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将后事嘱托给他,刘备认为诸葛亮的才能卓越,一定能安定国家,诸葛亮最终如刘备所愿,完成了统一大业。
C.诸葛亮在亲自率领各路大军攻打祁山时派马谡作为前锋统率各军,但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军事行动失常,被张郃打得大败。
D.诸葛亮曾向后主刘禅上奏表,表明到了自己死的那天,不要让自家内有多余的帛绢,外有多余的钱财,诸葛亮死后的情况正像他说的那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2)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
【小题5】在马谡于街亭被张郃打得大败之后,诸葛亮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长史非其好,遂去官。而端征为太仆,其子康代为刺史,辟阜为别驾。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

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阜时奉使,言于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太祖善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几①万人,攻城。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阜流涕谏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田单之守,不固于此也。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遂号哭。刺史、太守卒遣人请和,开城门迎超。超入,拘岳于冀,使杨昂杀刺史、太守。

阜内有报超之志,而未得其便。顷之,阜以丧妻求葬假。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放欷悲甚。叙曰: “何为乃尔?”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

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计定,外与乡人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结谋,定讨超约,使从弟谟至冀语岳,并结安定梁宽、南安赵衢、庞恭等。约誓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超闻阜等兵起,自将出。而衢、宽等解岳,闭冀城门,讨超妻子。超袭历城,得叙母。叙母骂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怒,杀之。阜与超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张鲁。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五》)


注释:①几:接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 一:统一,一致
B.察孝廉,辟丞相府,州留参军事 表:上表
C.太祖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 善:认为……对
D.阜内有超之志,而未得其便 报:报答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②资政殿学士行
B.①马超战败渭南也②公子闻,往请,欲厚遗
C.①使从弟岳城上作偃月营②赵尝五战
D.①袁公宽不断②缇骑按剑前.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阜有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①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
②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
③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
④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
⑤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
⑥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④⑤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阜出使许都回来后,对袁绍和曹操作出了恰当的评价,受到曹操的肯定,被任命为安定长史,但他不愿做,弃官离去。
B.马超在羌、胡一带甚得人心,以至很快兼并了陇西的军队,后攻打下冀城,拘押了杨岳,并杀了刺史、太守。
C.姜叙在母亲与杨阜的劝说下,同意同讨伐马超。他们在卤城一同起兵,杨岳等人在冀城响应,最后夺取冀城,逼走马超。
D.马超听说杨阜等人起事,自己率领军队出战。马超袭击历城,姜叙的母亲被抓。但她宁死不屈,最终被杀害。
【小题5】【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
②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
③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