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7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王介甫书

司马光

文本一:

曩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不知介甫亦尝闻其言,而知其故乎?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贵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樊须请学稼孔子犹鄙之以为不知礼义信况进商贾之末利乎?使彼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惟民虐,以饫上之欲,又可从乎?是知条例一司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圜视,炫鬻争进,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大抵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之人,陵轹州县,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孔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

盘庚遇水灾而迁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

(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有删改。)

文本二: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而不见可悔故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樊A须B请C学D稼E孔F子G犹H鄙I之J以K为L不M知N礼O义P信Q况R讲S商T贾U之V末W利X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独知其不然”与“独何与”(《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独”字含义不同。
B.“使彼诚君子邪”与“楚诚能绝齐”(《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
C.“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相同。
D.“则惟民是虐”与“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是”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司马光与王安石两人政见多有不同,但司马光对王安石始终有向往、敬慕之心,不赞同反对变法者对王安石的毁谤。
B.司马光认为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是用人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实行养民政策,减轻租税,减少赋税,赦免逃避债务的人。
C.司马光反对新法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认为王安石所用之人都是唯利是图之人,他们滥用职权,侵犯官员的职权和百姓的利益。
D.司马光赞同盘庚的做法,虽然臣民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但盘庚没有逼迫百姓顺从,而是苦口婆心地劝说,最终化解了矛盾。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
(2)大抵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
【小题5】司马光、王安石都用了盘庚迁股的史实,二人的用意各不相同,请结合文本说明。
2023·安徽亳州·模拟预测
知识点:司马光(1019-1086)应用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使迎佛骨至京师,上留禁中三日,乃历送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产充施。韩愈上表切谏:“自黄帝以至禹、汤、文、武,皆享寿考,百姓安乐,当是时,未有佛也。汉明帝时,始有佛法。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舍身为寺家奴,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皆云天子尤一心敬信百姓微贱于佛岂可更惜身命不令惑众也。”上大怒,遂贬愈为潮州刺史。

河北都知兵马使王庭凑,性果悍阴狡,潜谋作乱。壬戌夜,庭凑结牙兵噪于府署,杀弘正及僚佐、元从将吏并家属三百余人。围深州,朝廷不能讨。丙午,加王庭凑检校工部尚书。上闻其解深州之围,故褒之,然庭凑之兵实犹在深州城下。诏愈至境,更观事势;韩愈既行,众皆之。至镇,庭凑拔刃弦弓以逆之,及馆,甲士罗于庭。愈厉声曰:“天子以尚书有将帅材,故赐之节钺,不知尚书乃不能与健儿语邪!夫逆顺之为祸福岂远邪!自禄山、思明以来,其子孙有今尚存仕宦者乎!如牛元翼者,朝廷不欲弃之,尚书何为围之不置?”庭凑曰:“即当出之。”未几,牛元翼将十骑自深州突围出。

户部侍郎、判度支张平叔上言:“官自粜盐,可以获利一倍。”又请“以粜盐多少为刺史、县令殿最”,诏百官议其可否。韩愈上言,以为:“城郭之外,少有见钱籴盐,多用杂物贸易。盐商则无物不取,两得利便。今令人吏坐铺自粜,非得见钱,必不敢受。如此,贫者无从得盐,自然失常课,如何更有倍利!又,刺史、县令职在分忧,岂可惟以盐利多少为之升黜,不复考其理行!”事遂寝。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旧唐书·韩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皆云/天子尤一心敬信/百姓微贱于佛/岂可更惜身命
B.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皆云/天子尤一心敬信/百姓微贱于佛/岂可更惜身命
C.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皆云/天子尤一心敬信/百姓微贱/于佛岂可更惜身命
D.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皆云/天子尤一心敬信/百姓微贱/于佛岂可更惜身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帝,古代帝王谥号。谥号是社会地位较高之人死后,由官方评定其生前事迹,而给予的或褒或贬的评价文字。
B.牙兵,卫兵;从“牙旗”引申而来,是中唐以后节度使的私兵,是唐末和五代时期特有的一种军队名称。
C.节钺,符节与斧钺。中国古代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D.科第,一指考核官员,评定科别与等第,二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本文中是第二个释义。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竭产充施               古之学必有师
B.乃得祸                      莫辞坐弹一曲
C.韩愈既行,众皆     正襟坐而问客
D.自然失常课               其后安国法抵罪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忠诚耿直,直谏排佛。皇帝信奉佛法,迎佛骨入宫,导致臣民狂热跟风;韩愈直言进谏,痛斥信奉佛教惑众引祸,触怒皇帝而被贬潮州。
B.韩愈忠勇果敢,不辱使命。面对强悍狡诈的王庭凑,韩愈厉声呵斥,巧用事例,对比晓理,最终说服王庭凑解除了深州之围。
C.韩愈心怀百姓,理性论政。张平叔提议官府应掌握盐权以获取更多利益,韩愈条理清晰地分析了这一举措的弊端,成功劝止。
D.韩愈热忱通达,倾心交友。朋友寂寂无名之时,他尽心举荐;朋友居官食禄、通达显贵之后,他仍然一如平昔,相聚赋诗论文,不见谄媚。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镇,庭凑拔刃弦弓以逆之,及馆,甲士罗于庭。
(2)又请“以粜盐多少为刺史、县令殿最”,诏百官议其可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初,士大夫以乱离之后,不乐仕进,官员不充。省符下诸州差人赴选,州府及诏使多以赤牒补官。至是尽省之,勒赴省选,集者七千余人,林甫随才铨叙,各得其所,时人称之。上谓房玄龄曰:“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命玄龄并省,留文武总六百四十三员。时有密表称无忌权宠过盛者,上以表示之,曰:“朕于卿洞然无疑,若各怀所闻而不言,别君臣之意有不通。”又召百官谓之曰:“朕诸子皆幼,视无忌如子,非他人所能间也。”无忌自惧满盈,固求逊位,皇后又力为之请,上乃许之。上尝语及关中,山东人,意有同异。殿中侍御史义丰张行成跪奏曰:“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有东西之异;恐示人以隘。”上善其言,厚赐之。自是每有大政,常使预议。贞观二年,上谓黄门侍郎王跬曰:“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许赈给,而令百姓就食山东,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但使仓廪之积足以备凶年,其余何用哉!”壬子,关内旱饥,民多卖子以接衣食;己巳,诏出御府金帛为赎之,归其父母。庚午,诏以去岁霖雨,今兹旱、蝗,赦天下。诏书略曰:“若使年谷丰稔,天下又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会所在有雨,民大悦。夏,四月,己卯,诏以:“隋末乱离,因之饥馑,暴骸满野,伤人心目,宜令所在官司收瘗。”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B.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C.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D.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牒,是临时授官的一种文书,唐初选官权力下放、由地方政府自行补选。
B.铨叙,指审查官员的资历。并根据其才能、功绩来确定官职的等第、升贬。
C.黄门侍郎,是供职于宫门内的官员,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和弹劾百官。
D.饥馑,灾荒;荒年。五谷收成不好叫“饥”,蔬菜和野菜吃不上叫“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废止唐初州府及皇帝特使直接下令增补官吏的做法,勒令候选者到尚书省候选,并让林甫和房玄龄一起负责选任良才的工作。
B.朝臣密奏长孙无忌权势荣宠过盛,唐太宗把奏表拿给长孙无忌看,以示君臣要开诚相见,并向文武百官表明了他的态度。
C.面对灾荒,唐太宗关爱百姓,拿出府库钱物赎回被贩卖的百姓子女,使骨肉得以团圆,又大赦天下,降诏表示愿亲受灾难以求太平。
D.君臣讨论《隋炀帝集》时,关于隋炀帝行事暴虐一事,魏征提出国君即使道德才智过人,也要虚心听取意见,这受到唐太宗的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忌自惧满盈,固求逊位,皇后又力为之请,上乃许之。
(2)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
【小题5】文中唐太宗说“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有哪些与此相关的治国理念?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①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②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夏,四月,楚国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③。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注]①汉王:刘邦,公元前。206年,被项羽封为汉王。②钟离昧、龙且、周殷:均为楚王项羽的大将。③大牢具:即太牢具,指宴会或祭祀时并用食具盛着牛、羊、豕三牲,这里用指丰盛的酒食。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跟随。
B.令将军与臣有                                     郤:通“隙”,空隙。
C.常以身蔽沛公                                     翼:像翅膀一样。
D.汉王                                               患:担心,忧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指黄河以南。“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一般称为“川”或者“水”。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
B.“东向坐”就是坐在西面,向东而坐,古代在“室”内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这种坐法表明项羽当时已居于称雄天下的尊者,也说明其自大。
C.“为寿”,出白《管子•小称》,意思是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颜师古注:“凡言为寿,谓进爵於尊者,而献无疆之寿。”
D.“请骸骨”,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称谓还有“致仕”、“致事”、“填沟壑”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在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刘邦到了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不仅原谅了刘邦,还请他喝酒,而且还把自己所得情报来源也说了出来。
B.项羽寡谋轻信,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性格。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
C.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鸿门宴”上,亚父范增劝杀刘邦,项羽不听;后来范增劝项羽急攻荥阳,项王不相信他,也不肯听他的意见。
D.项羽为人猜忌,偏听偏信。项王派遣使者到汉军中,汉王用反间计来离间项王与亚父的关系,项王对亚父大起疑心,汉王反间计获得成功。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增数目项主,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