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汉武帝)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光为人沈静详审,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日磾在上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上官桀始以材力得幸,为未央厩令,上尝体不安,及愈,见马,马多瘦,上大怒曰:令以我不复见马邪!欲下吏。桀顿首曰:臣闻圣体不安,日夜忧惧,意不在马。言未卒,泣数行下。上以为爱己,由是亲近,为侍中,稍迁至太仆。三人皆上素所爱信者,故特举之,授以后事。丁卯,帝于五柞宫;入殡未央宫前殿。

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
B.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
C.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
D.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文中指确实、的确,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然,诚有百姓者”的“诚”意思相同。
B.崩,文中指皇帝的死亡,与《出师表》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的“崩”意思相同。
C.封禅,古代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的典礼,封为“祭地”,禅为“祭天”。
D.四夷,是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临终嘱托霍光,按照先前赐给他的那幅画的意思,让最小的儿子继承皇位,并由霍光承担辅佐新皇的重任。
B.有次皇帝病痊愈后检查御马,发现马匹大多瘦弱,于是大发雷霆,认为上官桀诅咒自己再也看不到这些马,于是想要将上官桀逮捕下狱。
C.班固认为汉武帝如果能有雄才大略,再能坚持汉文帝、汉景帝时的俭朴作风,爱护百姓,可以称得上《诗经》《尚书》中所说的圣王。
D.司马光认为,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肆兴建宫室,对外征讨四方蛮夷,又迷信神怪,致使百姓疲劳凋敝的做法与秦始皇相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人皆上素所爱信者,故特举之,授以后事。
(2)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谏逐客书》)
【小题5】请分别简要概括汉武帝让霍光、金日碑、上官桀受遗诏辅少主的原因。
22-23高一下·广西·阶段练习
知识点:《资治通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文学曰:礼义者,国之基也;而权利者,政之残也。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何有?’伊尹、太公以百里兴其君,管仲专于桓公,以千乘之齐,而不能至于王,其所务非也。故功名隳坏而道不当此之时诸侯莫能以德而争于公利故以权相倾。今天下合为一家,利末恶欲行?御史以心计策国用,构诸侯,参以酒榷,咸阳、孔仅增以盐、铁,江充、杨可之等各以锋锐,言利末之事析秋毫,可为无间矣。非特管仲设九府,缴山海也。然而国家衰耗,城郭空虚。故非特崇仁义无以化民,非力本农无以富邦也。

御史曰:水有猏獭而池鱼劳,国有强御而齐民消。故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夫理国之道,除秽锄豪,然后百姓均平,各安其宇。张廷尉论定律令,明法以绳天下,而强不凌弱,众不暴寡。今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夫损益之事,贤者所睹,非众人之所知也。

(节选自《盐铁论·轻重第十四》)

材料二:

先是,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令,尽管天下盐铁。弘羊作平准之法,令远方各以其物为赋而相灌输。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欲使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而万物不得腾踊。至是,天子巡狩郡县,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山东漕粟益岁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诸物均输,帛五百万匹,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于是弘羊爵左庶长,黄金再百斤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十)

【注】①御史:桑弘羊。②文学:指精通儒家经典之人。

【小题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序号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当此之时①诸侯②莫能③以德④而争⑤于公利⑥故⑦以权⑧相倾。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济,指成功,与《烛之武退秦师》“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词义不相同。
B.利末,即末利,指工商之利。在古代,农业被视为本业,而工商则被视为末业。
C.齐,使……一样,与《谏逐客书》中“却宾客以业诸侯”中的“业”用法相同。
D.赐,文中是指“被赏赐”,与《鸿门宴》中“赐之卮酒”中的“赐”用法相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伊尹等以百里之地振兴国君,管仲辅佐拥有千乘的齐王却未能使他称王天下,文学将二者相比较,用来否定管仲的治国之道。
B.有人认为,桑弘羊精打细算,筹划国家费用,实行盐铁国营,这种做法已经不仅仅是管仲设立九府、征缴山海税收那样了。
C.桑弘羊认为,水中有猏獭会使池中的鱼疲于奔命,所以要铲除奸邪豪强,这样才能使国家繁茂如林、没有杂草而欣欣向荣。
D.桑弘羊创立平准之法,让相距较远的地方官府以各自的特产作为贡赋,相互流通,平衡物价,使各种货物的价格不能高涨。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廷尉论定律令,明法以绳天下,而强不凌弱,众不暴寡。
(2)先是,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令,尽管天下盐铁。
【小题5】对于桑弘羊的财政改革,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看法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岁,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川人公孙弘对策曰:“臣闻上古尧、舜之时,不贵爵赏而民劝善,不重刑罚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末世贵爵厚赏而民不劝,深刑重罚而奸不止,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夫厚赏重刑,未足以劝善而禁非,必信而已矣。是故因能任官,则分职治;去无用之言,则事情得;不作无用之器,则赋敛省;不夺民时,不妨民力,则百姓富;有德者进,无德者退,则朝廷尊;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遂;罚当罪,则奸邪止;赏当贤,则臣下劝。凡此八者,治之本也。故民者,业之则不争,理得则不怨,有礼则不暴,爱之则亲上,此有天下之急者也。礼义者,民之所服也;而赏罚顺之,则民不犯禁矣。臣闻之:气同则从,声比则应。今人主和德于上,百姓和合于下,故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声和,声和则天地之和应矣。故阴阳和,风雨时,甘露降,五谷登,六畜蕃,嘉禾兴,朱草生,山不童,泽不涸,此和之至也。”时对者百余人,太常奏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齐人辕固,年九十余,亦以贤良征。公孙弘仄目而事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诸儒多疾毁固者,固遂以老罢归。是时,巴、蜀四郡凿山通西南夷,千余里戍转相饷。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暑湿死者甚众,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费以巨万计而无功。上患之,诏使公孙弘视焉。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弘每朝会,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于是上察其行慎厚,大说之,一岁中迁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廷辨常与汲黯请间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弘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廷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弘奏事/有不可不廷辨/常与汲黯请间/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
B.弘奏事/有不可/不廷辨/常与汲黯请间/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
C.弘奏事/有不可/不廷辨/常与汲黯请间/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
D.弘奏事/有不可不廷辨/常与汲黯请间/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民,官吏与庶民,与《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的“吏民”意思相同。
B.对策,古指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文中即为此意;今指应对的办法或策略。
C.疾毁,疾,通“嫉”,嫉妒;毁,与《张衡传》中“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的“毁”意思不同。
D.厚遇意思是优待。“厚”,优厚;“遇”与《赤壁赋》中“目遇之而成色”的“遇”意思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弘对策中阐述了君主施政必须讲“信”、国家治理的八项措施以及达到“和”的最高境界的重要性等内容。
B.齐人辕固因为有文学才华被征召入京,公孙弘却对他心怀不满,辕固因而对公孙弘提出了不要歪曲儒学的批评。
C.尽管武帝经常采纳公孙弘的观点,但在公孙弘视察西南夷事件,返京奏报的时候,他却没有同意公孙弘的意见。
D.公孙弘曾经在皇上面前背弃与公卿大臣的约定来迎合皇帝的心意,这导致汲黯当廷指责,认为他为人狡诈不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礼义者,民之所服也;而赏罚顺之,则民不犯禁矣。
(2)弘每朝会,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是,台、省、府、寺及诸州皆置公廨钱,收息取给。工部尚书苏孝慈以为“官司出举兴生,烦扰百姓,败损风俗,请皆禁止,给地以营农。”上从之。六月,丁卯,始诏“公卿以下皆给职田,毋得治生,与民争利。”初,张宾《甲子元历》既行,广平刘孝孙、冀州秀才刘焯并言其失。宾方有宠于上,刘晖附会之,共短孝孙,斥罢之。后宾卒,孝孙为掖县丞,委官入京,上其事,诏留直太史,累年不调,乃抱其书,使弟子舆榇来诣阙下,伏而恸哭;执法拘而奏之。帝异焉,以问国子祭酒何妥,妥言其善。乃遣与宾历比较短长。直太史张胄玄与孝孙共短宾历,上令参问日食事杨素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无验胄玄所刻前后妙中孝孙所刻验亦过半于是上引孝孙胄玄等亲自劳徕关中大旱,民饥,上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者,殆将一期。八月,辛未,上帅民就食于洛阳,敕斥候不得辄有驱逼。男女参厕于仗卫之间,遇扶老携幼者,辄引马避之,慰勉而去;至艰险之处,见负担者,令左右扶助之。齐州刺史卢贲坐民饥闭民粜,除名。帝后复欲授以一州,贲对诏失旨,又有怨言,帝大怒,遂不用。皇太子为言:“此辈并有佐命功,虽性行轻险,诚不可弃。”帝曰:“我抑屈之,全其命也。微刘昉、郑译、卢贲、柳裘、皇甫绩等,则我不至此。然此等皆反覆子也,如贲之例,皆不满志,任之则不逊,置之则怨望,自为难信,非我弃之。”贲遂废,卒于家。晋王广帅百官抗表,固请封禅。帝令牛弘等创定仪注,既成,帝视之,曰:“兹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但当东巡,因致祭泰山耳。”十二月,乙未,车驾东巡。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令参问日食事/杨素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无验/胄玄所刻/前后妙中/孝孙所刻验/亦过半/于是上引孝孙等/亲自劳徕/
B.上令参问日食事/杨素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无验/胄玄所刻/前后妙中/孝孙所刻/验亦过半/于是上引孝孙等/亲自劳徕/
C.上令参问日食事/杨素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无验/胄玄所刻/前后妙中/孝孙所刻验/亦过半/于是上引孝孙等/亲自劳徕/
D.上令参问日食事/杨素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无验/胄玄所刻/前后妙中/孝孙所刻/验亦过半/于是上引孝孙等/亲自劳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廨钱,隋唐时官府为取得办公费用和官吏俸禄而投入商业活动或高利贷活动的钱。
B.国子祭酒,汉置博士祭酒,西晋改为国子祭酒,历代因之,掌领太学、国子学或国子监所属各学。
C.辛未,文中是于支纪日法,即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组合来表示日期,也用于纪月、纪年。
D.封禅,古代帝王祭拜天地的活动,“封”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祭地”,“禅”多指登上泰山筑坛“祭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先前公府放贷给百姓的问题,隋文帝听从了苏孝慈的建议明令禁止,并要求公卿大臣以下各级官吏都分配给公田,不得再放贷,与百姓争利。
B.刘孝孙指出张宾的历法存在失误,却遭到他人的攻击,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后弃官入京,上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几经曲折,终得到了皇上的勉励。
C.隋文帝率领关中百姓前往洛阳度荒,途中遇到扶老携幼的逃难者,总是让路并加以慰勉,还命令左右随从帮助挑担负重的百姓,可见他对百姓十分关爱。
D.卢贲因禁止饥民随意买卖粮食而获罪,隋文帝后来虽想再授予他官职,但他未能投合皇上的旨意且满腹怨言,触怒了文帝,最终被废黜,死于家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
(2)如贲之例,皆不满志,任之则不逊,置之则怨望,自为难信,非我弃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