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8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帝与北汉主相于高平,命前泽州刺史李彦崇将兵守江猪岭,遏北汉主归路。彦崇闻樊爱能等南遁,引兵退,北汉主果自其路遁去。八月,己酉,贬彦崇率副率。初,太祖以建雄节度使王晏有拒北汉之功,其乡里有滕县,晏为武宁节度使。晏少时尝为群盗,至镇,恶召故党,赠之金帛、鞍马,谓曰:“吾乡素名多盗,昔吾与诸君皆尝为之,想后来者无能居诸君之右。诸君幸为我语之,使勿复为,为者吾必之。”于是一境清肃。九月,徐州人请为之立衣锦碑。许之。

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将军盂汉卿坐纳藁税,场官扰民,多取耗馀,赐死。有司奏汉卿罪不至死。上曰:“朕知之,欲以惩众耳!”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赢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赢者斥去之。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诸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之。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戊辰,帝谓侍臣曰:“诸道盗贼颇多,讨捕终不能绝,盖由累朝分命使臣巡检,致藩侯、守令皆不致力。宜悉召还,专委节镇、州县,责其清肃。”

河自杨刘至于博州百二十里,连年东溃,分为二派,汇为大泽,弥漫数百里。又东北坏古堤而出,灌齐、棣、淄诸州,至于海涯,漂没民田庐不可胜计。流民采菰稗、捕鱼以给食,朝廷屡遣使者不能塞。十一月,戊戌,帝遣李穀诣澧、郓、齐按视堤塞,役徒六万,三十日而毕

(《资治通鉴卷二九二后周纪三》)

【注释】①帝:指周世宗柴荣,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公元954年~959年)。②太祖:此处指五代时期后周太祖郭威(公元904年~公元954年)。③耗馀:犹耗美。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在正额之外加征的部分。④太祖: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奈A何B浚C民D之E膏F泽G养H此Ⅰ无J用K之L物M乎N且O健P懦Q不R分S众T何U所V劝W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拒,对抗,抵御,与《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的“拒”。含义相同。
B.徙,调职,与《过秦论》中“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的“徙”含义不同。
C.族,灭族,与《六国论》中“族秦者,秦也”的“族”两词含义不同。
D.文中“大泽”与《史记·陈涉世家》“陈涉等起大泽中”的“大泽”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要受命担任武宁节度使,上任伊始,召集做强匳时的旧日同党,采用招抚吓阻并用的策略,于是,强盗在全境绝迹,社会安定。
B.皇帝非常重视朝廷法纪,能够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且公平公正,严格执法,将贪污耗馀、扰乱百姓的大将军孟汉卿处死。
C.皇帝认为,历朝将缉捕盗贼交付使臣巡视检查,而藩镇、州县等官吏均不用力,应将使臣全部召回,令各级主官各司其职,肃清盗贼。
D.黄河连年东溃堤防,河水弥漫达数百里,又向东北冲毁古堤,直至海边,淹没百姓田地房屋无数,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灾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遇大敌,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
(2)帝遣李穀诣澧、郓、齐按视堤塞,役徒六万,三十日而毕。
【小题5】后周世宗为整顿军队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023·辽宁大连·模拟预测
知识点:司马光(1019-1086)《资治通鉴》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汉武帝)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汲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既辞行,过大行令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

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十岁而卒。诏徙奸猾吏民于边。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十二》)

材料二:

公讳仲淹,字希文。祥符八年举进士。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后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公益病,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节选自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

【小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有司已具A公上疏言天子B无北面C且开后世弱人主D以强E母后之渐F其事G遂已。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黯伏谢不受印”与“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谢”含义相同。
B.“君薄淮阳邪?”与“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两句中的“薄”含义不同。
C.“迨太后崩”与“迨诸父异爨”(《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迨”含义相同。
D.“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与“二三其德”(《氓》)两句中的“德”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任命汲黯为淮阳太守,汲黯不肯接受印信,汉武帝多次下诏,汲黯才接受此职。汲黯还流着泪向汉武帝诉说辞不就职的理由。
B.汲黯临行前叮嘱李息揭露御史大夫张汤爱制造事端、玩弄法律条文、依靠不法官吏来建立自己威望的行径,否则忠臣们恐怕都会受到惩处。
C.天圣年间,范仲淹担任秘阁校理职务时因上书言事违背章献太后意旨,被贬为河中府通判、陈州通判。后来皇帝征召他担任右司谏一职。
D.章献太后临朝听政大会众臣,皇帝要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祈福。范仲淹呈上奏章反对,此事才止息。他又上奏请求太后把理政大权还给天子。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黯既辞行,过大行令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
(2)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
【小题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范仲淹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②,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或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凡木之性,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既植之,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全而性得矣。它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之。旦暮吏来,聚民而令之,促其耕获,督其蚕织,吾小人辍饔飧以劳吏之不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凡病且怠,职此故也。’”此其文之有理者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五》)

【注】①寻引:长尺。②伊、傅、周、召:指古时的宰相伊尹、傅说、周公、召公。③听听:争辩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
B.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
C.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
D.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代官名,是一郡或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或者市长。
B.梓人,泛指木工、建筑工匠、刻版工人等,而文中的“梓人”具有统筹调度的能力。
C.受禄,文中是“接受酬金、接受俸禄”之意,“无功不受禄”中的“受禄”也指此意。
D.饔飧,常有“做饭、熟食、馈食及宴饮之礼”的意思,其中,饔指晚餐,飧指早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很能为他人着想。刘禹锡被任命播州刺史,播州地理位置偏僻且刘母年迈,柳宗元主动提出让自己去播州,最终成功说服皇上。
B.柳宗元行文能引喻作譬。他创作的《梓人传》《种树郭橐驼传》等文章,极富哲理意味,把自己的人生感慨和政治见解寄寓于故事之中。
C.柳宗元对治术颇有见地。柳宗元认为宰相应识大体顾大局,没有必要亲身去做细微的劳务,承担百官责任,而应擅长谋划、知人善用。
D.柳宗元认为繁政扰民。他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揭露了苛政繁令对百姓的侵害,提出为政要务本、清静,不要政令频出、扰民妨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
(2)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
【小题5】清张伯行云:“子厚之体物精矣,取喻当矣。”请结合柳宗元的《梓人传》,谈谈你对“取喻当矣”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崇子光禄少卿彝、宗正少卿异,广通宾客,颇受馈遗,为时所讥。主书赵诲为崇所亲信,受胡人赂,事觉,上亲鞫问,下狱当死。崇复营救,上由是不悦。会曲赦京城,敕特标诲名,杖之一百,流岭南。崇由是忧惧,数请避相位,荐广州都督宋璟自代。十二月,上将东都,以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令驰驿诣阙,遣内侍、将军杨思勖迎之。璟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在涂竟不与思勖交言。思勖素贵幸,归,诉于上,上嗟叹良久,益重璟。丙辰,上幸骊山温汤;乙丑,还宫。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璟为相,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刑赏无私,敢犯颜正谏。上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曲从之。突厥默啜自则天世为中国患,朝廷旰食,倾天下之力不能克;郝灵荃得其首,自谓不世之功。璟以天子好武功,恐好事者竞生心徼幸,痛抑其赏,逾年始授郎将;灵荃恸哭而死。璟与苏颋相得甚厚,颋遇事多让于璟,璟每论事则颋为之助。璟尝谓人曰:“吾与苏氏父子皆同居相府,仆射宽厚,诚为国器,然献可替否,吏事精敏,则黄门其父矣。”姚、宋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二人每进见,上辄为之起,去则临轩送之。及李林甫为相,虽宠任过于姚、宋,然礼遇殊薄矣。紫微舍人高仲舒博通典籍,齐瀚练习时务,姚、宋每坐二人以质所疑,既而叹曰:“欲知古,问高君,欲知今,问齐君,可以无阙政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
B.闰月/己亥/姚祟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
C.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
D.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将幸东都”与“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幸”含义不同。
B.“务在择人”与“务耕织”(《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含义相同。
C.“则黄门过其父矣”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含义不同。
D.“然礼遇殊卑薄矣”与“位卑则足羞”(《师说》)两句中的“卑”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理事有方。在处理姚崇儿子受贿的事情上,他从姚崇的心腹赵诲收受胡人贿赂这件事上下手,亲自审讯,判处重罪,因此使姚崇忧惧,屡次退避相位。
B.玄宗行事缜密。他将要巡行东都洛阳的时候,任命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命令他日夜兼程赶赴京城,并派内侍、将军杨思勖前去迎接。
C.宋璟与苏颋交情深厚,遇事相互谦让、帮助。宋璟曾与苏颋父子一同担任宰相,认为苏颋的父亲是国家栋梁之才,苏颋在某些方面更加优秀。
D.在唐代的贤相中,前有贞观朝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后有开元朝的姚崇和宋璟,其他的人则无法与此四人相提并论。姚崇与宋璟进见时,唐玄宗常常以礼相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璟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在涂竟不与思勖交言。
(2)突厥默啜自则天世为中国患,朝廷旰食,倾天下之力不能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