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9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暗礁险滩

徐纪周 朱俊懿 白文君

文本一

滚滚黑云,风雨欲来。气压低得让人喘不过气,空气仿佛在周围凝结。临江省教育整顿第三指导小组正在一辆匀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省 A 牌照考斯特中巴车上,他们感觉自己正在驶向一个硕大无比的黑洞,又或者,黑洞正在将整辆车慢慢吞噬。

车厢里的气氛有些古怪,说不上是压抑还是沉重。有的人在闭目养神,有的人拿着材料不敢发出声音般轻轻地扇着,仿佛要扇走这鬼天气带来的令人窒息的感觉。

纪泽——省纪委监委一室副主任、省教育整顿第三指导组副组长——正在闭目养神,却仍有一股威压向四周散发。此人行事貌似粗枝大叶,却是刑侦审讯的一把好手。旁边坐着的是徐忠,气质跟纪泽截然相反。他戴着方框眼镜,相貌温和,擅长信息整理和统筹工作。在不久前的全省扫黑除恶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中他荣获了“扫黑英雄”称号,在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省扫黑办主任何黎明的举荐下,又担任起了教育整顿第三指导组组长。此时,他正全神贯注地读着手里的文件,面前的小桌板上还散放着许多。文件名称是《关于京海市强盛集团涉黑问题和政法队伍中存在“保护伞”问题举报材料》,其中几个字格外显眼。纪泽回头看了看身后,又转头看着旁边的徐忠,颇有些挪揄意味地说道:“徐组长,这一车上上下下就属你级别最高,你现在还用功,这叫我们情何以堪呢?”

徐忠摘下眼镜,闭上眼睛,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揉着眼眶和眉心,轻声得像是自言自语:“京海市人口全省排第二,经济排全省第一,名声比省会还响亮,资料自然是多如牛毛。这次被举报的强盛集团又是京海数一数二的民营企业,社会关系复杂。我不抓点儿紧,等去了丢人现眼吗?”

纪泽轻声笑了笑:“临时抱佛脚。”

“你都记住了?”

纪泽不置可否地轻轻挪了挪身体,用手轻轻敲了敲自己的头:“我脑瓜子比你好使。”

“哦?”徐忠来了兴致,“那你谈谈,打算怎么对付这个强盛集团?”

纪泽轻轻摇摇头,用手拨开一点儿挡在车窗上的黑色防晒帘,眼睛看了看窗外说:“我先不动它。”说完,他用手在小桌板的纸堆里翻了几下,找出一份简历。纪泽看着徐忠,用手轻轻地在这份简历上敲了敲。

徐忠接过来看了一眼,眯起眼睛:“政协副主席龚开疆?”

“这封检举信中提到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建筑领域。龚开疆曾先后担任京海市青华区副区长、公安局局长,京海市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目前是京海市政协副主席。在他担任青华区副区长期间,也是强盛集团承包政府项目最多的时候。要说他们没有瓜葛,我是不信的。而且我打听过,龚开疆这个人心理素质很差,是个很好的突破口。”

“看来你还真做了不少功课。”

纪泽舒舒服服地往后一靠,又闭起眼睛,说:“到时候我负责约谈,你在旁边鼓掌就行了。”“哼,你可不要小看了他们。强盛集团在京海盘踞了二十年,董事长高启强从一个卖鱼贩子做到市人大代表、政协常委,,涉及的官员怎么可能只是一个龚开疆?”

“要变天喽!”政法委书记安长林军人出身,六十出头,正靠在轿车门上,抬头看着黑压压的天空。

“这场雨能下多大?”市委书记贺国权问着身边的市长赵立冬。

“我看下都不一定下得成,顶多一阵风。”市长赵立冬不紧不慢地说道。就在这一个小小的高速收费站,停着一排黑色政府用车。收费站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因为天气的原因而显得困倦,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精神。谁也想不到,就这么一个高速收费站,今天京海市的一把手来了四个,带着各自的司机、秘书,围在高速公路京海出口的下道,等待着调查组的到来。市委书记贺国权和市长赵立冬凑在一起交流工作。秘书们识趣地站在一个不远不近的位置,既听不到领导谈话,又可以一喊就到。

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德海六十来岁,身体硬朗,神情自若,时不时呷一口保温杯里的热茶,眺望两眼天色。

云重风急,低压压得人喘不上气,空气中似乎有雨水的味道。

天边一道闪电,紧接着响起滚滚闷雷。

安长林笑着说道:“霍呦,没准是一场大雨啊! 这声闷雷还怪吓人的。老孟,你怎么看?”孟德海抱着保温杯,鼻子里哼了一声。

——节选自《狂飙》

文本二

2019年,作为一个老牌电视剧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宣传创作工作。再次翻开卷宗,“扫黑”和“打黑”,一字之差,其性质、工作取证的艰辛程度截然不同。在调研过程中,我看到许多黑恶势力生长、“做大”,大多与“保护伞”深度勾连,形成盘踞一方的“毒瘤”,严重破坏了经济社会秩序。

出于中戏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经过讨论,我和朱俊懿决定以《茶馆》《天下第一楼》这类经典三幕剧为蓝本,以警匪故事为主线,描摹时代变迁中的芸芸众生。故事分为三个单元,截取这二十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三个时间剖面,讲述人在不同的命运关口所作出的不同选择。

如果你能喜欢这个故事,那么当你在为安欣和高启强的命运而感慨万千时,也请记住朱俊懿和白文君的名字,他们为这本书、这部剧付出了很多。

——节选自徐纪周《<狂飙>序》

【小题1】下列关于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滚滚黑云,风雨欲来,空气凝结,进入京海犹如进入“黑洞”,甚至“黑洞”要把考斯特中巴吞噬,写出工作组进入京海时内心产生的窒息恐慌。
B.叙述副组长“威压散发、行事貌似粗枝大叶”,与“相貌温和、擅长整理和统筹的组长”不同,说明两人性格不和,将会有重大分歧与矛盾而影响工作。
C.“我看下都不一定下得成,顶多一阵风”,市长赵立冬语意双关,表面说天气刮风下雨,其实还寓含着市长赵立冬认为省教育整顿小组就是一股风而已。
D.最后写“云重风急”“天边闪电”“滚滚闷雷”,在这样的天气里京海市领导在高速出口处等待省教育整顿小组到来,烘托了领导履行职责的认真负责。
【小题2】下列关于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以“暗礁险滩”为标题,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寓示着工作组扫黑除恶会碰到看不到的重重困难,随时都可能触礁灭亡。
B.文本一开头叙述简洁,写出了非同寻常的天气特征,省教育工作组在这样极端险恶的天气里出行,暗示着工作组要面临压力。
C.文本一勾勒人物形象,使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主要人物先后出现,使读者初步了解了各具特色的人物。
D.《狂飙》借助《茶馆》《天下第一楼》结构,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主线,通过警匪斗争的故事,表现安欣、高启强等人的命运。
【小题3】作家注重用人物的言辞来塑造人物,展示情节发展。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小题4】文学作品是“个人的心灵世界”,但“构筑心灵世界的材料却是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结合文本二谈谈《狂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灵世界。
2023·安徽合肥·模拟预测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舟”十五号腾飞的地方

赵玉柱

20221129日晚,西北戈壁滩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来一阵巨大的轰鸣,长征二号F遥十五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五号飞船腾空而起……那一刻,全中国为之沸腾,很多人激动得流下热泪。而那一刻勾起我深深的回忆。

当年,我19岁。那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远行。我跟着一个领兵的排长,先坐汽车,再转乘火车,一会儿进站,一会儿出站。绿皮火车咣当了一天一夜,不知道到了哪里。我们被带到车站旁边的部队招待所。下午两点多钟,又坐上火车,走了五个多小时,越走房子越少,连草木都渐渐绝迹了。①最后,就只能看到沙子和石子了。

我们被送进了新训团。那是我有生以来经历的最严酷的冬天,最冷时低于-20℃,手和脚都生了冻疮。熬到来年春暖花开,我从里到外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黑乎乎,傻乎乎,合影照片发到手上,我都认不出哪个是自己。那一晚,我哭了。

新训团解散后,我被一辆卡车接走。我最终在一个有树的小院前下车。小院里加上我一共四个人,七棵树,五间房子。后面还有一块菜地,长十九米,宽十七米。另外,就只有一条一个多月大的小狗,是班长从另一个驻点抱回来的,白色,四只爪子是黑色的,胖嘟嘟的。我每天的生活很规律,六点起床,几个人在院子里走队列,然后洗漱、做饭、吃饭。吃完饭,刷完盘子,班长带着一个战士去巡道。另一个战士带着我种菜、锄草、浇水、做饭,工作任务跟随季节变换略有不同。我是新兵,除了“共同科目”之外,喂狗、扫院子、洗碗这些杂活都是我的。②我像一个家庭主妇一样在院里院外、各个房间进进出出,忙得不亦乐乎。小狗渐渐和我混熟了。

我们的工作量不大。除了巡道和种菜,我们每个月仅有一次离开院子的机会,一般都是星期六。一个战友骑着三轮车,把要外出的两个战友送到路口。那里有往中心营区——十号去的车。我们坐上车,去超市买点东西,下午再搭车回来。但我是新兵,还享受不到这种待遇。

第二年年底,我成功套改一级士官。起床,做饭,吃饭,种菜,巡道……周而复始。面对寂静的世界,我找不到消解寂寞的方式。这条狗也一样,它不如从前爱叫了,也不像从前那样活蹦乱跳。我走到哪儿,它跟到哪儿,像我一样不声不响,不言不语。我偶尔丢给它半截火腿肠或者其他吃的,它赶紧站起来,扑上去,一只爪子摁住吃的,另一只爪子使劲拍打,然后又叼起吃的,把它丢得远远的,再追过去用爪子拍打。它不厌其烦地重复同一套动作。我知道,它在和自己做游戏。但这游戏玩久了也会腻,时间一久,它抢食也不像以前那样积极。一个人,一条狗,木然板结的表情在彼此脸上,看上去呆呆的,傻傻的。于是,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小呆。

第四年年底,曾经的四个人各奔东西,只剩下我和长成大狗的小呆。早上,我按时起床,煮上两包方便面,再加两根火腿肠,给自己盛一碗,再给小呆盛一碗。吃完饭,收拾停当,我背上工具包,扛上铁锹,带着小呆,沿着铁路一直往前走,走到目的地;再沿着原路返回。中午搞上两个菜:一荤一素。把米饭和菜拌在一起,我一碗,狗一碗。无聊的时候,也会跟狗讲几句话。它听得懂,抑或听不懂,都不重要。关键是,有东西听你说话,就说明你的世界并不孤独,对吧?

一个人,一条狗,相依为命,一起熬过三千多个日夜。除了休探亲假期间,我把小呆委托给接替的战士照顾外,我和它就没有分开过。每天早上起床,我首先喊一声“小呆——”,再慢腾腾起身下床。前些年,只要我一叫,它都会迅速出现在我的床前,一边摇尾巴,一边舔我的脚。这几年,它响应的速度明显比以前缓慢。我知道,它老得比我快。

有一天,我叫它的名字,它没有出现。我也没有在意。吃完饭,收拾停当,准备出门,还没有看到小呆。我慌了,接连喊了好几声。

狗能跑出这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吗?

我沿着铁路一直走,走出十几公里,没有找到小呆,只好回来。天黑了,院子里空荡荡的,夜静得一丝声响都没有。我躺在床上,心里空荡荡的,翻来覆去睡不着。好不容易挨到第二天,早饭也没有吃,就出发去巡道。巡道结束,又沿着铁路,朝另一个方向去找小呆。天天如此,整整找了半个月,连一根狗毛都没有找见,想必小呆已经死了。以后,我的世界就寂静无声了。

第二年年底,我服役满十六年。说实话,我也不想再待下去了,④小呆走后这一年多,我度日如年。

离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前两天,我和单位的几个同年兵一起聚餐。他们大多数也是从铁路沿线的驻点退下来的,都不爱说话,除了举杯喊一声“干”,就是闷着头吃饭,气氛沉闷得让人难受。后来,其中一位老班长提议,大家每人说一个笑话,或是分享一次难忘的从军经历。这下大家打开了话匣子,小小的包间里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断。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八年兵,说自己有一次和班长巡道结束,一路捡石头玩,一直走到铁路北边的山跟前,无意间看到一条死狗,都僵了。班长说,肯定是哪个点号的狗。他们就在山边挖了一个坑,把狗埋了。

“那条狗……它,长什么样子?”我心里一颤。

“记不清楚了……”他拍了一下脑门,“应该是条白狗,爪子好像是黑的……”

没错,那一定是小呆!小时候听老人说,有些狗通人性,知道余日无多时,怕主人看见伤心,就会离家出走。难道小呆也是因为预见自己将离开这个世界,才只身远行吗?往事一瞬间涌上来,我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滚涌而下……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艰苦而单调的戍边生活,反映出军人默默奉献的质朴品格。
B.文中多次提到“流泪”不仅丰富了人物的情感层次,也加深了故事的情感深度,颇令读者感动。
C.文章通过“我”与小呆的关系,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D.文本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对作者情感变化的深入刻画,以及对军旅生活的浪漫化处理。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通过回忆19岁初次远离家乡来到荒凉戈壁的情景,展现了“我”初入军旅生涯时的迷茫与挑战。
B.②句形象描绘了“我”如同家庭主妇般忙碌且充实的生活状态,暗含了在艰苦环境下“我”学会了适应。
C.③句强调了“我”与小狗小呆长时间相依相伴的关系,在戈壁戍边的日子里相互慰藉,共渡难关,共经生死考验。
D.④句反映了小呆离去后“我”的精神世界的变化,觉得度日如年,表现出小狗对“我”的重要性和“我”无法释怀的悲伤。
【小题3】本文的环境描写借助生动的细节描绘和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有力地烘托了人物性格和主题情感。请举例简要分析。
【小题4】设想你是赵玉柱,在得知小呆可能是在知道自己寿命将尽时独自离世的情况下,请写一段内心独白,表达你对小呆离世原因的理解,以及对这份特殊友谊的怀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女人坝

田荒

①实在等不及丈夫来接她,瞒过兵站站长,她独闯莲花坝了。

②她手拄着木棍,徒步跋涉了一百多公里的山路,穿越了原始森林,蹚过沼泽地,跨过蚂蟥区,一步一步向前挪动,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喝几口雪水,只记得住了五次崖洞,见到五次日出……

③现在她感到有些支持不住了,也许是野果吃得太多,嘴里直吐酸水,就像“有喜”的样子。她想起要是真的“有喜”不知丈夫有多高兴……想着想着,一股热潮冲向耳根,冲向面颊,她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幸福,说不出的快意。

④兵站的老站长给她说过,要到丈夫的驻地,必须翻过四千两百米以上的山口,那是一座死亡之山,云雾弥没,细雨茫茫,气候变化莫测,一路蚊虫、蚂蟥多如牛毛,还有野猪、熊、鹿……尤其是那叫“老虎嘴”的路——从悬岩上炸出的羊肠小道,万一失足,你就再也吃不成我们兵站的“红烧蚂蟥清炖冰雪”了。

⑤这些并不是老站长吓她的,还有些险恶的地方是站长无法用语言描绘的,可二秀也真闯过来了。

⑥她坐在树丛中,扯了扯身上被荆棘挂得破烂不堪的衬衣和一条沾满血迹的长裤。行李呢?早丢光了。

⑦就是在那一跤后,她撑着地,从泥水里抬起头来,竟和一个怪物面对面,那怪物长长的嘴脸,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一对獠牙边滴着涎液,圆圆的眼睛疑惑地盯着这个长发泥人,不进攻也不退却。她连站起来的力量都没有了,别说跑。突然,那怪物惊恐地转身,背倚一棵大树,伸着头,仰望着天空。这时,她才看清是口肥壮壮的野猪。忽觉一片黑云从她头上掠过,向野猪扑去。好一会儿,才看清是一只大雕,展出的巨翼足有三米多宽,它伸出利爪在猪腮上一抓,野猪伸嘴一咬,咬下几根羽毛,大雕鼓翅一击,直冲上天了。

⑧当大雕对野猪进行第二次攻击的时候,她抓住良机,拼死冲出生死之地,可行李丢了。那里有丈夫喜欢吃的“涪陵榨菜”,还有一条“红塔山”香烟呢,她真心疼!

⑨那封信呢?还好,在!她从内衣里摸出那封皱巴巴的信。

⑩她找了块干草地,背倚枯树坐下,看起这封信来:

“二秀:我们这里是世界著名的雪域孤岛,被称为人类最后的秘境。因为这里一年有八九个月被大雪封闭,交通断绝,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到这里来的都是铁打的汉子,他们也像我热爱嘉陵江一样热爱自己的家乡,想念自己的亲人,但他们更珍惜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请原谅,我这里说的不是我自己,说的是军人,是真正的军人!”

“这里是真正的男人世界,许多干部的家属都符合随军条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女人来此随军或探亲。我们团长一次来此视察,他许下诺言,如果哪一天有一位勇敢的女性闯入这块圣洁的地方,就把这莲花坝改为‘女人坝’,并为她勒石竖碑!”

“二秀啊!这里我给你讲个笑话,春节联欢会上,有人出了一个谜语,奇怪的是全连没有一个人猜中,但是那个最嫩的、满嘴茸毛的河南新兵猜中了!你猜猜看,如果你猜中了我一定给你一个甜蜜的梦,谜语就是‘123456890’。”

看着这神秘的“密电码”,她嘴角一动,拉出一丝笑意。厂里粗心的姐儿都没看懂,她们哪里体会得到那些远离社会群体的边防军人的心呢?

她实在没力气了。渐渐地,她仿佛感觉是丈夫抱着她,在她身上捉蚂蟥,说是整整四十七条,她哭了……

她终于醒了,见自己睡在行军床上,盖着毛毯大衣,周围都是“兵哥”,个个像她的丈夫,仔细一看,又不是她的丈夫,她真的哭了!

这下急坏了周围的兵们,慌乱中商量着应急措施,最后一致推选那个河南新兵给她讲故事。

他装出一副讲故事的腔调:“一个月前,不不不,是从前,唉!反正那里有一座山,像老太婆一样经常发脾气。这一年,她脾气好,提前一个月开了山,这时候有个连长带了一个排去山外背物资,回来的时候,刚爬到半山,老太婆就变了脸,霎时,暴风雪就封盖了山口。那个连长凭着多年的经验,把战士们带过了山,突然发现少了三个新兵,又急转身向山口爬去。当找到三个新兵时,铺天盖地的雪崩向他们扑来,连长用最后一口气掩护新兵脱了险,自己却被冲下冰湖,三天后才从湖里捞起一座‘冰雕’——我真该死……”

河南新兵哭了,兵们都哭了,她却不哭了,河南新兵一下跪在她面前:“嫂子,三个里就有我!”

沉痛之后,二秀在莲花坝终于看到了那座“冰雕”,但那已不是“冰雕”,而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永不消融的石雕,她站在石雕下看见丈夫对着她微笑。

石雕的旁边又竖起一块巨碑,碑上刻的“女人坝”三个字在阳光下熠熠发光。

从此,每天清晨,都有一队官兵,对着石雕和石碑敬着庄重的军礼。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站长讲述死亡山口的情况,暗含有告诫二秀不要擅自独闯莲花坝之意。
B.第⑧段中“她真心疼”,主要原因是这些物品都很贵重而且是她费尽千辛万苦才带上山的。
C.第段“她真的哭了”,表现了二秀意识到丈夫已牺牲时的无限悲痛之情。
D.第㉑段写莲花坝竖起了“女人坝”石碑,意在表明官兵落实团长诺言的执行力。
【小题2】关于文中二秀路遇野猪一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节是小说的重要内容,情节惊心动魄,反映了二秀丈夫所驻守的地方环境之艰险恶劣。
B.“她连站起来的力量都没有了,别说跑”,写出了二秀作为女人面对不期而遇的危机时脆弱的一面。
C.大雕对野猪的突然攻击给二秀带来了逃生的良机,使她得以冲出险境,情节的跌宕起伏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D.二秀脱险,由行李丢失又顺势引出她对丈夫先前书信的找寻及看信情节,情节设计自然合理。
【小题3】小说第⑪⑫⑬段展示丈夫写给二秀的信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是如何塑造二秀丈夫这一形象的?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朋友的宴请

李国新

老刘接到学习培训的通知,要去城区市委党校学习半个月。老刘在城区有几个当官的同学和朋友,他们现在混得不错,在单位大小都是个领导,能呼风唤雨的。

他这次去,一定要抽时间联系他们,和他们聚一聚。

老刘到了市委党校住下,条件还不错,有吃有住的,课程安排不多。老刘给城区一个知名校的校长发了一个信息:大狗,我老刘来党校进修了,有时间吗?

大狗是校长的小名,老刘小时候的同学同乡。

叫大狗的校长回了信息:是老刘吗?我这几天快忙死了,学校在忙高考不说,而且教育厅的领导要来调研,我抽不开身。

很明显,叫大狗的校长没时间来见他了。

老刘又给市广电的一个姓孙的副局长发信息:我是老刘,在市委党校学习,有时间聚聚吗?

孙副局长是老刘高中时的同学,曾经同桌一年。孙副局长没有回信息,老刘下了课就拨通了他的电话,孙副局长开始还没有听出老刘的声音,讲了几句话后,才知道了。孙副局长说在外面出差,一时半刻不能回来。

老刘不甘心,给一个在市委办当科长的大学同学老赵发信息:赵,我在市党校学习,有空吗,哥俩坐一下。

叫老赵的科长很快回了信息:老刘是你呀,可我这两天不行,我要随副市长下基层调研几天。

老刘还是不死心,想起一个混得差的同学,给一个在城区开小馆子的老钱发了信息:钱,我是老刘,在市委党校学习,有时间聚一下吗?

姓钱的大师傅马上打电话过来,是老刘啊,欢迎,欢迎,我晚上开车来接你!

老刘忙问,你开车来?

是啊!老同学,我现在承包了城区的两家大宾馆,天天忙,不买车行吗?

晚上老钱驾着宝马车来到党校,老刘坐在车上,才知道老钱已经成大老板了。老钱告诉老刘,他要给老刘一个惊喜。老刘追问是什么惊喜,他说到时候就知道了。

老刘被老钱带到一个豪华包房的门前,老钱在外面高声说,贵客到了,大家出来欢迎吧!

老刘随着老钱进去,里面的人全都站起来迎接,老刘惊呆了:里面有叫大狗的名校校长,有市广电局的孙副局长,有市委办的赵科长,还有老刘没有来得及打电话的同学。老钱通知他们陪客,没有说出被陪的人是老刘,只说是陪一个刚提拔的当了县长的同学。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刘在城区有几个当官的同学和朋友,是他的小学、高中和大学同学等,他们现在分别在学校、广电局、政府等处做领导,混得都还不错,而且还颇有些能量。
B.大狗、赵、钱等,作品中的人物称呼极其普通,但细品却十分耐人寻味,这些不同的称呼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使小说中的人物更具典型意义及代表性。
C.“混得不错”的同学恰好都没时间,“混得差的同学”却立即对老刘的到来表示欢迎,这种对比,暗含深意,体现出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很多微妙复杂的东西。
D.在叙述到老刘随着老钱进到豪华包房,大家见面、老刘“惊呆”的场面时,作品便戛然而止,这样处理给人无尽的想像空间,也使作品有了更为突出的艺术效果。
【小题2】小说中的“老钱”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的题目如果换成“惊喜”,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