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7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国太太的金丝雀

海明威

火车飞驶过一长排红石头房子,房子有个花园,四棵茂密的棕榈树,树荫下有桌子。另一边是大海。接着有一条路堑穿过红石和泥土间,大海就只是偶尔跃入眼帘了,而且远在下面,紧靠岩礁。

“我在巴勒莫买下它的,我们在岸上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那天是星期天早上。这人要求付好几美元,我只给了他一块半美元。它唱得可好听呢。”美国太太说。

火车上好热,卧铺车厢里好热。窗子敞开也没有风吹进来。美国太太把百叶窗拉下,就此再也看不见大海了,连偶尔也看不见了。另一边是玻璃,外面是过道,对面是一扇开着的窗,窗外是灰不溜秋的树木,一条精光溜滑的路,一片片平展展的葡萄田,后面有玄武石丘陵。

许多高高的烟囱冒着烟——火车开进马赛,减低速度,沿着一条铁轨,穿越许多条其他铁轨,进了站。火车在马赛站停靠二十五分钟,美国太太买了一份《每日邮报》、半瓶埃维矿泉水,她好容易才及时上了车。美国太太耳朵有点背,她生怕发出了开车信号自己听不见。

火车离开了马赛站,不但调车场和工厂的烟都落在后面,回头一看,连马赛城和背靠石头丘陵的海港,以及水面上的夕阳余晖都落在后面。天快黑时,火车开过田野一所着火的农舍。沿路停着一排汽车,农舍里搬出来的被褥衣物都摊在田野上。许多人在观看火烧房子。天黑后,火车到了阿维尼翁。旅客上上下下。准备回巴黎的法国人在报摊上买当天的法国报纸。站台上有黑人士兵。他们穿着棕色军装,个子高大,紧挨着电灯光下,脸庞照得亮堂堂。他们的脸很黑,个子高得没法逼视。火车离开阿维尼翁站,黑人还站在那儿。有个矮小的白人中士跟他们在一起。

卧铺车厢里,乘务员把壁间三张床铺拉下来,铺开准备让旅客睡觉。夜里,美国太太躺着,睡不着觉,因为火车是快车,开得很快,她就怕夜里的车速快。美国太太的床靠着窗。从巴勒莫买来的金丝雀,笼子上盖着块布,挂在去洗手间过道上的通风处。车厢外亮着盏蓝灯,火车通宵开得飞快,美国太太醒着,等待撞车。

早上,火车开近巴黎了,美国太太从洗手间里出来,尽管没睡,气色还是很好,一看就是个半老的美国妇女,她拿下鸟笼上的布,把笼子挂在阳光下,就回到餐车里去用早餐。她再回到卧铺车厢时,床铺已经推回壁间,弄成座位,在敞开的窗子照进来的阳光里,金丝雀在抖动羽毛,火车离巴黎更近了。

“它爱太阳,”美国太太说,“它一会儿就要唱了。”

金丝雀抖动羽毛,啄啄毛。“我一向爱鸟,”美国太太说,“我把它带给我的小女儿。瞧——它在唱了。”金丝雀叽叽喳喳唱了,竖起喉间的羽毛,接着凑下嘴又啄羽毛了。我有好几分钟没听那个美国太太同我妻子说话。

“你丈夫也是美国人吧?”那位太太问。

“是的,”我妻子说,“我们俩都是美国人。”

“我还以为你们是英国人呢。”

“哦,不是。”

“也许因为我用背带的缘故,”我说。我原想开口说吊带,后来为了保持我的英国特色,才改了口说背带。美国太太没听见。她耳朵真是背极了;她看人家嘴唇动来辨别说话的意义,我没朝她看。我望着窗外呢。她径自同我妻子说话。

“我很高兴你们是美国人。美国男人都是好丈夫,”美国太太说着,“不瞒你说,所以我们才离开大陆。我女儿在沃韦爱上一个男人。”她停了一下,“他们疯狂地爱上了。”她又停了一下,“我当然把她带走了。”

“她断念了没有?”我妻子问。

“我看没有,”美国太太说,“她根本不吃也不睡。我想尽办法,可是她似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她对世事不闻不问。我不能把她嫁给外国人啊。”她顿了一下,“有个人,是个很好的朋友,有一回告诉我,‘外国人做不了美国姑娘的好丈夫’。”

“对,”我妻子说,“我看做不了。”

美国太太称赞我妻子的旅装,原来这位美国太太二十年来也是一直在圣昂诺路这家裁缝店买衣服的。店里有她的身架尺寸,有个熟悉她,知道她口味的店员替她挑选衣服,寄到美国去。现在店里也有她女儿的身架尺寸了。她成人了,现在尺寸不大有变化的可能了。

火车这会儿进入巴黎了。防御工事都夷为平地了,不过野草还没长出来。铁轨上停着许多节车厢——棕色木头的餐车、棕色木头的卧铺车。早餐什么都没得吃。

“美国人做丈夫最好,”美国太太跟我妻子说。我正往下拿行李包。“美国男人是世界上唯一值得嫁的人。”

“你离开沃韦有多久了?”我妻子问。

“到今年秋天就两年了。不瞒你说,我就是把金丝雀带去给她的。”

“你女儿爱上的人是瑞士人吗?”

“是的,”美国太太说,“他出身沃韦一个很好的门第。他就要当工程师了。”

“我熟悉沃韦,”我妻子说,“我们在那儿度过蜜月。我们租了间很讲究的房间,秋天里这地方真可爱。”

火车开过三节出事的车皮。车皮都四分五裂了,车顶也凹了进去。

“瞧,”我说,“出过事了。”

美国太太瞧了瞧,看见最后一节车。“我整夜就担心出这事,”她说,“我往往有可怕的预感。我今后夜里决不乘坐快车了。一定还有别班开得不这么快的舒服火车。”

这时火车开进里昂车站的暗处,停下了,乘务员走到窗口前。我妻子跟美国太太告了别,我也跟她告了别。我们跟随提着箱子的乘务员走到火车旁的一长溜水泥站台上。站台尽头有扇门,一个人收了车票。

我们回到巴黎去办理分居手续。

(节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陈良廷译,有删改)

【注】①背带:搭在肩上、系住裤子或裙子的带子。英国男子长裤上常系有背带,此词在美国称为吊带。②沃韦:瑞士的一个城镇。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太太对我们夫妻是美国人的询问以及“美国男人都是好丈夫”的观点,既体现了她强烈而固执的国籍偏见,又引出她武断地干涉她女儿爱情一事。
B.美国太太在与“我”妻子交谈中提及的“沃韦”,引起“我”的妻子对过去甜蜜爱情的回忆,这与结尾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去办理分居手续形成巨大反差。
C.小说写美国太太称赞“我”妻子的旅装,以及她们都在同一家裁缝店买衣服,是为了表现美国太太和“我”的妻子有着相同的审美。
D.小说以一位美国太太和一对美国夫妻在开往巴黎的火车上的旅行生活为叙述线索,讲述了一对夫妻和一对情人各自不幸的感情故事。情节简单,但意蕴丰富。
【小题2】小说没有叙述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反而用大量的篇幅交代沿途的风光。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小题3】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美国太太,也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物,而是群体形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2023·全国·模拟预测
知识点:海明威外国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的猫

(美)海明威

旅店里只歇着一对美国夫妇。他们的房间在二楼,面对着海。海水在雨中涌起一道长线,退回到海滩,冲回来又在雨中涌起一道长线。美国太太立在窗前往外观望。外面,就在他们的窗下,有只猫蹲伏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头。猫紧紧缩成一团,好不让雨水滴湿。

我下去把那只猫咪带上来。美国太太说。

我去吧。她丈夫在床上表示。

不,还是我去。可怜的猫咪想在外头一张桌子下头躲雨。

别淋湿了。他说。

妻子来到楼下,她经过柜台时旅店老板起身向她鞠了一躬。他的办公桌在柜台间的最里厢。他是个老者,身材很高。

下雨啦。美国太太说。她喜欢这个旅店老板。

是呵,夫人,天气真够坏的。

他站在昏暗的柜台间最里厢的桌子后面。这美国太太很喜欢他。她喜欢他接受抱怨时那副不苟言笑的认真态度,她喜欢他那份尊严,她喜欢他愿意为她服务的那番心意。她开门往外看去,那只猫该就在右边什么所在吧,或许她可以沿着屋檐下走过去。她站在店门口时,有只雨伞在她身后撑了开来。是清理她房间的那名女侍。

你可不要淋湿了呵。她微笑着说。

当然,准是旅店老板叫她送伞来的。女侍为她撑着伞,她沿着碎石路走到他们房间窗户的下头。桌子还在,被雨水冲洗得绿得发亮,但是猫已不知去向。她突然感到非常失望。

女侍抬头望着她。丢了什么东西吗,夫人?

刚才有只猫的。美国女郎说。

猫?

是啊,一只猫咪。

一只猫?女侍笑出声来。

雨里有猫?

是的,她说,曾在桌子下头。之后她又说,呵,我好想要呵,我要一只猫咪。

走吧,夫人,她说,我们得进去了,你会被淋湿的。

我看也是,美国女郎说。

她们沿着碎石路折回,进入旅店内。美国女郎走过柜台间时,老板自他桌后向她欠了欠身。老板令她感到很显要。她有一股无比尊耀的短暂感觉。她走上了楼梯,她打开房门。乔治在床上,看书。

猫弄来了吗?他问,把书放了下来。

不见了。

想想它能跑到哪里去?他边休息一下眼睛边说道。

她在床边坐了下来。

我好想要呵,她说,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想要。我要那只可怜的猫咪。可怜的猫咪在雨地里多不好玩。

乔治又拿起了书本。

她走过去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头,举起手用镜子照看自己。她端详她的侧脸,一侧看罢又看另一侧。之后端详后脑勺与脖颈。

你看我把头发留长起来,好不好?她问,又照看自己的侧脸。乔治抬起眼来看到她的颈部,发尾剪得像个男孩子。

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

我可烦了,她说,我讨厌死像个男孩子了。

你看起来好帅呵。他说。

她将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到窗前往外看。天要黑了。

我要把头发往后梳,扎得紧紧光滑的,在脑后打个大结,我可以抚摸。她说,我要只猫咪抱在膝上,我摸它,它会咕噜噜地叫。

喔?乔治在床上说。

我还想用自己的银器用餐,而且要有蜡烛。我还想一年四季如春,我可以在镜子前梳我的头发,猫和新衣服我也想要。

哦,别说了,还是去读点什么吧。乔治说着,又继续读他的书。

女士在向窗外看去。天色已黑,仍在下雨。

不管怎样,我想要只猫,她说道,我想要只猫,我现在就想要只猫。如果我不能留起长发或者有其他的快乐,我总可以有只猫吧。

乔治没有注意听,他在读自己的书。

有人敲门。

请进。乔治说着,从书中抬起头来。

门口处站着女侍,她抱着一只龟壳花纹的大猫,那猫紧紧地缩在她的怀里,尾巴还在摇摆。打扰一下,她说,店主叫我把这个带给太太。

(有删改)

【注】这篇小说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在传统的美国家庭中,男性地位高于女性,丈夫决定着妻子的一切。

【小题1】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和人物,其中下雨的环境描写为猫的活动提供了特殊场景,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小说没有性格多变的人物,不追求情节的完整,也不展示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情节安排比较自由。
C.丈夫乔治在床上看书、休息眼睛、“别淋湿了”、“猫弄来了吗”等动作和言语描写都表现出对妻子的冷漠与不关心。
D.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女主人公不甘寂寞、追求幸福生活的诉求,写出了女主人公生活的不如意,暗含了她在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
【小题2】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有多处人物对话,贴合人物性格和情感,用语简洁明了,极富口语特点,体现了海明威小说“电报式”的语言特色与风格。
B.小说的结尾写侍女送了只猫给太太后,只说了一句话,小说就结束了。对之后的事,作者什么也没说,情感含而不露,思想隐而不晦,很吊读者胃口。
C.“雨中的猫”这一题目高度体现了海明威创作“冰山原则”的特点,浓缩了作品的中心思想,映射了女主人公的不幸境遇,并留有余地,言简意赅。
D.小说借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态度的叙写,写出了当时渴望改变处境并且得到了极大满足的新女性的喜悦心情。
【小题3】请在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根据第一段中“紧紧”一词,分析“雨中的猫”的象征意义。
【小题4】海明威关于写作的“冰山”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含蓄而不能太直露,要像冰山一样只将它的八分之一露出水面,这篇小说正是这种理论的很好体现。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雨中的猫

海明威

旅馆里,留宿的美国客人只有两个。他们打房间里出出进进,经过楼梯时,一路上碰到的人他们都不认识。他们的房间就在面对海的二楼。房间还面对公园和纪念碑。公园里有大棕榈树,绿色的长椅。天气好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带着画架的艺术家。艺术家们都喜欢棕榈树那种长势,喜欢面对着公园和海的旅馆的那种鲜艳的色彩。意大利人老远赶来望着纪念碑。纪念碑是用青铜铸成的,在雨里闪闪发光。天正在下雨。雨水打棕榈树滴下来。石子路上有一潭潭的积水。海水夹着雨滚滚地冲了过来,又顺着海滩滑回去,再过一会儿,又夹着雨滚滚地冲过来。停在纪念碑旁边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一个侍者站在餐馆门口望着空荡荡的广场。

那个美国太太站在窗边眺望,外边,就在他们的窗子底下,一只猫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那只猫拼命要把身子缩紧,不让雨水滴着。

“我要下去捉那只小猫,”美国太太说。

“我去捉,”她丈夫从床上说。

“不,我去捉。外边那只可怜的小猫想躲在桌子底下,不让淋湿。”

做丈夫的继续在看书,他枕着垫得高高的两只枕头,躺在床脚那儿。

“别淋湿了,”他说。

太太下楼去,她走出办公室时,旅馆主人站起来,向她哈哈腰。主人的写字台就在办公室那一头。他是个老头,个子很高。

“下雨啦,”太太说。她喜欢这个旅馆老板。

“是,是,太太,坏天气。天气很不好。”

他站在昏暗的房间那一头的写字台后面。这个太太喜欢他。

她喜欢他听到任何怨言时那种非常认真的态度。她喜欢他那庄严的态度。她喜欢他愿意为她效劳的态度。她喜欢他那觉得自己是个旅馆老板的态度。她喜欢他那张苍老而厚实的脸和那一双大手。

她一面觉得喜欢他,一面打开了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有个披着橡皮披肩的人正穿过空荡荡的广场,向餐馆走去。那只猫大概就在这附近右边。也许她可以沿着屋檐底下走去。正当她站在门口时,在她背后有一顶伞张开来。原来是那个照料他们房间的侍女。

“一定不能让你淋湿,”她面呈笑容,操意大利语说。不用说,是那个旅馆老板差她来的。

她由侍女撑着伞遮住她,沿着石子路走到他们的窗底下。桌子就在那儿,在雨里给淋成鲜绿色,可是,那只猫不见了。她突然感到大失所望。那个侍女抬头望着她。

“您丢了什么东西啦,太太?”

“有一只猫,”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猫?”

“是,猫。”

“猫?”侍女哈哈一笑。“在雨里的一只猫?”

“是呀,”她说,“在这桌子底下。”接着,“啊,我多么想要它。我要那只小猫。”

她说英语的时候,侍女的脸顿时绷紧起来。

“来,太太,”她说,“我们必须回到里面去,你要淋湿了。”

“我想是这样,”她说。

她们沿着石子路走回去,进了门。侍女呆在外面,把伞收拢。她经过办公室时,老板在写字台那边向她哈哈腰。她内心感到这是小事,也是麻烦事。这个老板使她觉得自己微不足道,却也很要紧。她突然觉得自己很要紧。她上楼。她打开房门。乔治在床上看自己的书。

“猫捉到啦?”他放下书本,问道。

“跑啦。”

“会跑到哪里去,”他说,不看书了,好休息一下眼睛。

她在床上坐下。

“我太想要那只猫了,”她说。“我不知道我干吗那么要那只猫。我要那只可怜的小猫。做一只呆在雨里的可怜的小猫,可不是什么有趣的事儿。”

乔治又在看书了。

她走过去,坐在梳妆台镜子前,拿着手镜照照自己。她端详一下自己的侧影,先看看这一边,又看看另一边。接着,她又端详一下后脑勺和脖子。

“要是我把头发留起来,你不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吗?”她问道,又看看自己的侧影。

乔治抬起头来,看她的颈窝,像个男孩子那样,头发剪得很短。

“我喜欢这样子。”

“我可对它很厌腻了,”她说。“样子像个男孩子,叫我很厌腻了。”

乔治在床上换个姿势。打从她开始说话到如今,他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她。

“你真漂亮极了,”他说。

她把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到窗边,向外张望。天逐渐见黑了。

“我要把我的头发往后扎得又紧又光滑,在后脑勺扎个大结儿,可以让我摸摸,”她说。“我真要有一只小猫来坐在我膝头上,我一抚摩它,它就呜呜叫起来。”

“是吗?”乔治在床上说。

“我还要用自己的银器来吃饭,我要点上蜡烛。我还要现在是春天,我要对着镜子梳头,我要一只小猫,我要几件新衣服。”

“噢,别说了,找点东西来看看吧。”乔治说。他又在看书了。

他妻子往窗外望。这会儿,天很黑了,雨仍在打着棕榈树。

“总之,我要一只猫,”她说,“我要一只猫,我现在要一只猫。要是我不能有长头发,也不能有任何有趣的东西,我总可以有只猫吧。”

乔治不在听她说话。他在看他的书。他妻子望着窗外,广场上已经上灯了。

有人在敲门。

“请进,”乔治说。他从书本上抬起眼来。

那个侍女站在门口,她紧抱着一只大玳瑁猫,卜笃放了下来。

“对不起,”她说,“老板要我把这只猫送来给太太。”

【小题1】简要分析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题2】文中多次提及“做丈夫的继续在看书”“看他的书”“看自己的书”,有何用意?
【小题3】简要分析题目“雨中的猫”的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的猫

(美)海明威

这家旅馆里只住着两位美国旅人。他们住在二楼,面朝大海,也面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大棕榈树和绿色的长凳。意大利人大老远跑来看战争纪念碑。纪念碑是青铜铸的,在雨里泛着光。这会儿正下着雨。雨水从棕榈树上滴下来。石子路上出现一汪汪积水。雨水滂沱,海浪裹着雨水像一条长长的线涌上岸,又沿着沙滩滑下去,然后再裹着雨水涌上来。泊在战争纪念碑旁边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有个侍者站在咖啡馆门口,正朝着空荡荡的广场张望。

美国人的妻子正站在窗边往外看,外面有只猫刚好蜷缩在他们窗子底下一张滴着雨水的绿桌子下。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

“我要去逮那只猫咪。”妻子说。“我去。”丈夫躺在床上说。

“不,我去。外面那只可怜的猫咪想在桌子底下躲雨呢。”丈夫靠在床头的两只枕头上,继续看书。“别淋湿了。”他说。

他的妻子下楼去了。经过旅馆营业处的时候,店主起身向她哈哈腰。他是个老头儿,个子很高。“下雨了。”妻子说。“是啊,是啊,太太,坏天气,真是个坏天气。”

美国太太喜欢他,喜欢他接到任何投诉时都那么认真的态度;喜欢他的修养,喜欢他乐意为她效劳的模样;喜欢他作为店主的那种感觉,喜欢他那张苍老、严肃的脸和他那双大手。她怀着对他的喜爱,打开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那只猫应该就在右边。她站在门口还没迈出去,背后有人为她撑开一把伞。原来是负责照料他们房间的女侍者。

“您可千万别淋湿了。”她面带笑容,用意大利语说道。毫无疑问,是店主派她来的。女侍者撑着伞,美国太太沿着石子路走到他们房间的窗子底下。那张桌子就在这儿,被雨水冲洗得鲜绿鲜绿的,可是猫不见了。她突然大失所望。女侍者望着她。

“您丢东西了吗,太太?”

“刚才有只猫。”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有只猫?”

“对,一只猫。”

“一只猫?”女侍者哈哈一笑,“雨里的猫?”

“对。”她说,“就在这张桌子底下。”她又加了一句,“噢,我可真想要它,我就想要只猫咪。”

“来吧,太太。”她说,“我们该回里面去了,要不您会淋湿的。”

“我想也是。”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她们沿着石子路往回走,进门后,女侍者在外面收了伞。那个美国太太经过办公室时,店主在写字台那头向她哈哈腰。太太从心里觉得某些东西又渺小又麻烦。这个店主让她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却又十分重要。她一时觉得自己太重要了。

她走上楼梯,打开房门。乔治还在床上看书。“猫逮到了吗?”他放下书问道。“跑了。”“奇怪,会跑到哪儿去呢?”他把目光从书上移开,说道。

“我真想要那只猫。”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想要它。我就是想要那只可怜的猫咪。可怜巴巴地淋着雨对一只猫咪来说有点悲惨。”

乔治的目光又挪到了书上。

她站起身,在梳妆台前坐下,拿起镜子左照照右看看,从这一侧看到那一侧,又照照后脑勺和颈窝。

“你觉得我把头发留长好不好?”她一边再次端详自己的侧影,一边问。乔治抬起头来,看着她的颈窝,她的头发很短,像个男孩儿。“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

“这个样子,我可烦死了。”她说,“像个男孩子,真够恼人的。”乔治的目光就一直停留在她的身上。“你看上去漂亮极了。”他说。

“我要把头发扎到后面,扎得又紧又光滑,在后脑勺盘个大大的髻,坠在后面沉甸甸的。”她说,“我真想有只猫咪坐在我的膝头上,我一摸它,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

“是吗?”乔治躺在床上应道。

“我还希望现在就是春天,我要对着镜子梳妆,我要一只猫咪,还要几件新衣裳。”天很黑了,雨点敲打着棕榈树。

“不管怎么说,我都想要一只猫。”她说,“要是我没有长头发,也没什么别的好玩儿的,总能有只猫吧。”

太太又望着窗外,广场上的灯都亮了。有人敲门。

“请进。”乔治说着,抬眼望去。女侍者站在门口,怀里紧紧抱着一只大花斑猫。

“不好意思,打扰了,”她说,“老板让我把这只猫送给太太。”

(有删减)

【注】这篇小说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妻子想要得到雨中蜷缩的小猫但寻觅不得后的一系列思想转变,以及周围人的反应与态度,蕴含着作者的创作意图。
B.小说中的妻子作为新女性的代言人,希望能重新定位自己,在传统女性角色和新女性角色之间获得一种平衡。
C.从妻子“寻猫”到“旅馆老板派人送给她一只大花斑猫”,可见女性的愿望得到了满足,“猫”被社会所赋予的意义得以实现。
D.小说结尾写店主派侍女送了一只大花斑猫后,只说了一句话,故事戛然而止。对于之后的事,作者没有提及,情感含而不露,思想隐而不晦。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妻子寻不到赖以摆脱寂寞的小猫,坐在梳妆台前拿着镜子仔细端详自己,这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她烦闷和无奈的心情。
B.作者在叙述过程中作了一些评述,进行了心理和神态描写,读者可以体会出妻子痛苦而失望的心情。
C.小说开头提到了大海、公园、广场等场景,以此隐喻妻子无法言传的复杂而微妙的内心状态。
D.小说中反复描写的乔治“看书”这一动作,使读者对乔治产生一种模式化的认知,感受到他情感的匮乏和感受的迟钝。
【小题3】有人认为,海明威对文中妻子思想转变的描述富有创造力。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这位妻子的思想转变历程。
【小题4】海明威作品的语言具有“电报式风格”。请结合划线部分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