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5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锦瑟柿事

温新阶

锦瑟的爷爷是袁家街有名的文化人,乡下姑娘,就取了这个雅致的名字。锦瑟大学毕业两年后,回来接手了父亲的柿园,父亲交给她二百棵柿树和二百万的债务。

她关闭了柿子酒厂,关闭了柿饼生产的工业流水线,她是笨人,她要用笨办法。

辣蓼是做酒的原料,乡下人常用辣蓼泡青柿子。

辣蓼是锦瑟采回来的,洗净了,放在一排筲里沥干了,排得整齐,花序朝着一边,垂在筲箕外。柿子也是锦瑟叉回来的。她会爬树,挥舞着金竹叉子,专选差不多大小的,长得周正,闪着青青的光泽的,叉子伸过去,夹住柿柄,扭动,柄断了,收回叉子,取下柿子,轻轻放入吊在树枝上的篮子里……选好没破皮的柿子,温水洗过,篾折子上沥着。一排坛子洗得发亮,倒立在一码柴上,太阳亲吻着坛肚,反射着斑斓的光圈。望着这一排大肚将军,锦瑟有些乐不可支。

烧开的水盛在一只一只陶里,已经凉了,没有一丝杂,锦瑟的歌声惊起了陶钵里一圈圈涟漪。

一层辣蓼,一层柿子,在坛子里一层层放好,两种过去从没有交集的生命,现在偎依在一起,感受彼此的温度、气味,聆听对方的故事。

凉开水倒进坛子里,阳光铺排在水瀑上,如同在镜子上跳跃,哗哗的水声像黄瓜开花一样动听。

性急的人还在坛子里倒进一杯白酒,让辣蓼和柿子的爱情加速发

锦瑟不倒白酒,她喜欢自然天成,她发酵爱情的不是白酒,而是时光。

月亮落了,太阳升起,太阳落了,月亮升起,时光在阵阵松涛中流逝。辣蓼是柿子最好的情人,她调教他,影响他,让他褪掉青涩,褪掉莽撞和偏执,变得成熟、内敛、温婉和谦恭。

锦瑟揭开盖子的一那,清香醉人。柿子脆甜嫩爽,弥漫着辣蓼的香气。

一条街的人都来买锦瑟的泡柿子,没多久,锦瑟的泡柿子跑到美篇里,微信里,抖音小程序里,袁家街上就有了很多小车。

风从山间刮来,起了一阵林涛。一山栎树,树叶小,叶面光滑,风吹过,响声干脆而不拖沓。风掠过了柿树的树梢,柿叶摆动着,叶柄像一个极不情愿跳舞的人被拉进了跳舞的行列,跟叶片的摇曳多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柿叶还是青的,仔细瞧,却有一丝暗红的叶脉像条条河流蜿蜒在叶片的土地上,在这里,人们收到了秋天的信息。

柿园里行走的人是锦瑟,她骑电动车来的,带来一只新的竹篮。这只竹篮,过了圆刀的细篾,还用黑色和红色的花篾穿了花。锦瑟懂得:这黑篾是用野核桃树皮煮的,煮红篾的则是用草的根熬出的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做篾货,更没有人花大功夫采这些植物的根皮来做染料染花篾了。锦瑟用这篮子来装柿子。

泡柿子是水果,腌柿子是小菜。锦瑟做的腌柿子特出名,街上三家饭馆都订她的腌柿子。

腌柿子这么受欢迎,锦瑟每年就只做那么多,你加钱她也不多做。

城里来的客人要锦瑟到时给他快递几个腌柿子。锦瑟说不成,腌柿子不能离开泡菜坛子,没有泡菜坛子的水养着,就变味了,你只能来袁家街吃,到时我请你。

客人又说用真空包装,把柿子和腌菜水一起包装后可以卖到全国。

锦瑟笑一笑,为什么要这样?

你还嫌钱多?

锦瑟还是笑一笑,我要那么多钱干啥?债明年就还完了,然后,够吃够穿够旅游就好。她说得淡定,说得毫不犹豫,说得不思索,然后是嫣然一笑。

太阳下山了,柿叶上的夕阳格外绚烂。

月光如水,袁家街像一幅剪纸贴在大地上。

锦瑟雇了很多人在刨柿子。从接手柿园以来,她就聘请了县气象台的研究生小严做她的气候顾问。

几天前,小严就说了,一周无雨。锦瑟才找了几十个人来刨柿子,明天晒柿饼。

饼房里灯光明亮,恍如白昼,几十把刨子刨柿子的声音煞是动听。虽没有刨青柿子的声音清脆,却不过是在清脆中略有了一点阴雨的潮意,又恰似二胡笛子之外加入了低音胡,声音有些低沉,但并不嘶哑。

十几个壮劳力叉了一天的柿子,今夜要刨完。

这是今年晒第二拨柿饼了,不久前也有过四个响晴天,已经晒过一拨。四个响晴天后,电力模拟太阳就能把柿饼弄干了。

锦瑟关闭了工业化生产柿饼的生产线,她要用古老的方法,生产纯手工的柿饼。太阳是上天对人类最大的惠济,阳光照耀着一切的生命,照耀着每一朵鲜花绽放的过程,照耀着每一个生命变化的细节。用阳光照射即将成熟的柿子,让柿子的生命蜕变,以另一种形态延续生命的轨迹。

锦瑟最爱阳光,也最喜欢接受阳光带来的馈赠。她觉得,浪费阳光是对上天的亵渎,是对自然的视。

她不但充分利用阳光来晒柿饼,连晒柿饼的工具也是取自自然,她没有要父亲的那些不锈钢晒盘,而是请篾匠编了一百块篾折子。她的篾折子不像过去晒柿饼的篾折都是用篾簧来编,她的篾折是用一匹一匹过了圆刀的竹篾编织而成,精致而细腻。

明天,几千个柿子就要躺在那些篾折子上接受阳光的亲吻,一百张篾折子在晒坪里依次排开,那是怎样的壮观场景。

锦瑟和她的员工们要在篾折子之间巡,不能让鸟来啄,也不能让它们在篾折子上拉屎。员工们手拿着破搪瓷盆敲击,场子太大了,驱走了这边,那边又来了。小严借来了鸟枪,说要打几只下来挂在晒坪里,鸟就不敢来了。锦瑟坚决不同意,你放放空枪,吓一吓我没意见,真打是万万不行的。

小严就在鸟多的时候把鸟枪对着天空放了几枪,几团烟雾在空中飘了不远就散了,蓝天依然像一面镜子,成为太阳干净的背景。

这是锦瑟最高兴的时光,阳光把柿子中的水分蒸发掉了。她用传统的方法,把柿饼装进坛子里,让它们上“霜”,然后用红丝线十个一捆,装进篾做的竹套里,最后再用上外包装,用作高级礼品的也有用小瓷坛做内包装的。锦瑟钟情于陶瓷器皿,它们带着泥土的气息,是泥土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在每一个安静的月夜,可以和它们对话。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酒(qū)               (qī)          柴(pǐ)
B.陶(bó)               (zhí)        (jiào)
C.一(shà)那          草(qiàn)       (jīng)
D.不(jiǎ)思索       视(miǎo)       (qūn)巡
【小题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段叙述大学毕业的“锦瑟”的名字的来由,同时以“父亲交给她二百棵柿树和二百万的债务”扣住题目中的“柿事”,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锦瑟未来命运的关注。
B.“她是笨人,她要用笨办法”,在对锦瑟坚持使用纯天然的传统方法制作柿饼的叙述中,暗含作者对她摒弃现代技术,不能有效提升柿饼产能的质疑。
C.锦瑟“伸”“夹”“扭”“收”“取”“放”一系列动作简洁流畅,可见出身乡野的锦瑟,热爱家乡,吃苦耐劳,事事亲力亲为的形象。
D.“月光如水,袁家街像一幅剪纸贴在大地上”使用比喻修辞,勾勒出月下袁家街清晰的线条,“贴”将袁家街置于大地的怀抱之中,营造了自然宁谧的氛围。
E.本文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锦瑟的形象,将“城里的客人”“性急的人”与锦瑟形成对比,突出锦瑟的性格特点。
【小题3】阅读文章第三部分,概括锦瑟用“笨办法”制作柿饼成品的全过程。
【小题4】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小题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锦瑟的形象特点,并分析文中叙写“阳光”有何作用。
2023·天津南开·二模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裤子

卞之琳

安居村一下子黯然失色了:娘儿们一齐换去了红裤子。

安居村离同蒲铁路线只有十里路,以前曾经到过日本兵。老百姓回到曾经逃空过的村子里,才住了两个月,还没有把一部分被烧毁的桌子、板凳补充起来,今天下午忽然听说日本兵沿铁路挨村“宣抚”,到了北边八里外的吕村,吕村的一个八岁小姑娘遭遇了论年龄该不至于遭遇到的不幸事件,而村公所又正好接到了一个小汉奸偷送来的一封信,信上说明天安居村老百姓得静候“皇军”来“宣抚”,如果预先逃走一人,“皇军”到了就不给安居村留一所房子。于是全村震动了。娘儿们把头发都剪短了。不过最惹眼的到底还是红裤子。

怎样换去红裤子的问题,可难倒了过门才两个半月的关小双的老婆。她的红裤子在村里算最新了,上次连夜逃往山里去的时候,在慌乱中,她把一包衣服——其中还有关小双的衣服——给丢了。两个月内她还只补充了一些替换用的贴身衣服和鞋袜。如今把红裤子换下,她得穿什么呢?

年轻的关小双,回来看见老婆还穿着曾经叫他看了高兴过的红裤子,只呆了一下,就把自己穿的黑布裤子脱下,向她的膝前一扔,说:“你换上!”

他们把上身的夹袄也交换穿了。年轻的老婆眼泪汪汪地看了丈夫又走出门去,一边说:“睡你的,我明天回来。”

第二天早上太阳才升到树梢头,“皇军”果然到安居村来“宣抚”了。他们一共来了十一个,可是只来了十匹马,因为其中有一个汉奸,没有骑马。

汉奸先把他们领到了村公所,吩咐村副备茶。

“‘皇军’决不吃你们什么,”汉奸说,“煎几张葱花饼来就得了。”

“是。”

“‘皇军’决不要你们什么,”汉奸说,“只是你们在静候‘宣抚’的时候,就去找一担白菜。”

“行。”

“找一担萝卜。”

“行。”

“再找一百个鸡蛋。”

村副皱了皱眉头,迟疑了一下,还是说:“行。”

十匹马在村公所前面的广场上吃黄豆,七个日本兵和一个汉奸,在村公所的纸窗内吃葱花饼,还有三个日本兵呢?他们早就到外边去了,说是去看看菜田。

吃够了东西,汉奸对村副说:“要‘宣抚’了。”

全村八十户只到了八十人,不多不少。其中一半是孩子,被村副拉来凑数的。

胖头儿站在阶石上,开始讲话,汉奸翻译。大意是“皇军”战无不胜,他们是来保护中国人民的,八路军、决死队是土匪中最野蛮的土匪。以后要时时刻刻报告“皇军”以土匪的消息。

现在他们要走了。他们看见蔬菜也到齐了,鸡蛋也到齐了,就是自己的人还没有到齐,缺了三个。

村副打发几个老百姓去找。

他们去找了半天,回来说:“没有见。”

村副自己也去找。

他推进了关小双的屋门。一看见关小双战战兢兢地缩在炕角落里,他觉得又气又好笑:“哈,你关小双今天也学娘儿们不敢出头了。快说你老婆把那三个鬼子勾引到哪里去了!”

他说完了才认出面前的就是关小双的老婆。

半天,他受气地回来,说不出什么话。

糊涂中他已经发现了自己被绑在一棵白杨树上。

好了,有人拉来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一边说:“他知道。”

“我看见他们在村东口追一个红裤子,愈追愈远,追到山里去了,再没有看见回来。”

汉奸把话译给胖头儿听了,胖头儿向汉奸头顶上爆出去一个霹雳,从汉奸口里传出来就变了:“给我把红裤子找来!”

全场人都呆了。可是人头中一个向白杨树外一转动,急遽地说了一句,数十个一齐向南边转动了。

一个穿红裤子的大踏步跑来,全然不是走的女人步伐,后面跟来了一群兵,穿灰色军衣的,不是那三个“皇军”。

可是那七个“皇军”一齐跳上了马,往村北就跑。汉奸想骑马,因为日本马高,试了两下,没有骑得上,也放步向北就溜。

可是驼背汉奸被年轻的关北水赶上去抓住了。

穿红裤子的就是关小双。

“这三担东西正好慰劳游击队。”被游击队解开了的村副感激得直流泪。

“可是鬼子马上会再来的。”关小双抢上来说了。

那么怎么办?很简单,全体进山去加入游击队。

一长道人流缓缓地流向山里去了。

当夜,司令特别招去夸奖说,活捉了三个日本兵,一个汉奸,夺获了三支步枪三匹马,招来了一村的男女老少加入游击队,都算得是关小双的功劳,听到说要好好地搞赏他一番,关小双就提出了“我只要一套军服”。

于是一套灰色军衣找来了。关小双立即换上了。然后他把那一套绿袄红裤子弹去了一些尘土,折叠在一起。

关小双得意地走到住那些预备第二天到缝纫厂去的妇女的院子里,找到了自己的老婆,把那一叠衣服轻轻地向她的膝头上一搁,用左臂拢了一下她的肩头,含笑说:“等将来太平了再穿。”

(1939年发表于重庆《文艺月报》)

(选自《卞之琳文集》上卷,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丰满,如关小双和老婆换裤子时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他的果断;给老婆送衣服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表现了他的温情。
B.汉奸说“‘皇军’决不吃你们什么”,却让煎葱花饼,说“‘皇军’决不要你们什么”,却要了白菜、萝卜和鸡蛋,自相矛盾的话把汉奸张扬贪婪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C.村副错把关小双的老婆认作关小双的情节显得有点可笑,这一方面照应了上文关小双和老婆换衣裤的情节,另一方面调节了紧张的叙事节奏,使叙事摇曳生姿。
D.日寇祸害中国,却美化侵略,妄图利用中国百姓;百姓们面对其残忍和威势表现出恐惧和顺从,这不能换来平安,抗击才是出路,这体现了小说的某种历史认识价值。
【小题2】小说以“安居村一下子黯然失色了:娘儿们一齐换去了红裤子”开头,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小题3】小说是怎样以“红裤子”为中心谋篇布局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慢慢用着就合适了!老人戴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脱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也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

以后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一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多少技术,您还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可带上您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带上走了。

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二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杈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觉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杈,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了他。

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

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直到第四天上午听罢了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把它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算了,不找它了!这手套对我也没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材料二:

我也曾写过一些篇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

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外貌描写突出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把他的手比作“小耙子”很符合人物身份特点,富有生活气息
B.小说的语言既质朴平易又生动幽默,如“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口语化很明显,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高度统一。
C.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对前者的延伸。
D.小说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陈秉正的性格特征。从“陈秉正的手与众不同”到“手套不住”的一串儿故事中,把陈秉正的性格表现得十分鲜明。
【小题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套不住的手》注重故事的连贯性,强调有头有尾和前后照应。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适应广大农民的欣赏习惯。
B.套不住的手原因有很多,例如活多,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陈秉正在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买桑杈,陈秉正在招待所院里清理剩余木料。
C.《套不住的手》将记叙、描写、抒情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小说叙述多于描写,描写溶于叙述。在人物刻画上,运用白描的手法和注重细节动作的描写
D.赵树理在创作上特别注重从农村生活和劳作中选取题材,语言生动活泼又通俗易懂,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体现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
【小题3】赵树理是如何刻画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小题4】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如果将标题改为《老农陈秉正传》,和原标题比较你认为哪个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远逝的牛犄角

刘建超

我10岁那年,队里的水牛死了。

饲养员陆大爷很伤心,流着泪,坐在磨盘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水烟。孩子们高兴,我也高兴,可以喝到牛肉汤了。

那时的年月生活还艰苦,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几次肉。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碗筷,孩子们都把家里最大的碗捧手里了。

炉灶垒好,大铁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翻滚着。牛肉被切成几大块,放进锅里,合严木锅盖,熬汤。别下来的牛骨头和牛皮,要卖到供销社的废品收购站。反正牛肉煮熟的时间还早,我就跟着卖废品的青年一起去了废品站。一车东西,卖了不到十块钱。往回赶的路上,青年嫌我走得慢,怕耽误了喝牛肉汤,就把我放在车上拉着,颠簸的土路把我的屁股都磨破了。

那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喝汤运动啊。队长敲响了一截铁轨钟,喝汤了,喝汤了!男女老少几百口子人,端着碗排着队。会计给每个人的碗里放葱花,妇女主任给碗里放几片牛肉。队长挽着袖子,操着一只铁皮大勺子,把一只只递过来的碗盛得满满当当。喝,使劲喝,管够啊。那一夜,家家户户都打着饱嗝儿,泛着牛肉味儿。

七八天过去,少油寡水的肚子就又想牛肉汤了。越是想那天喝牛肉汤的过瘾场面,越是觉得肚子里有个馋虫在爬在叫。我脑子忽然灵机一动,那天去废品站卖牛骨头,好像就看到一只水牛的犄角。另一只牛犄角哪里去了?这个问题让我兴奋了,这牛的犄角在摔下山坡时就掉了,没有被人发现。

放学的钟声一响,我就兔子般地跑出去,撒开腿往队里那块山坡地跑。我沿着水牛走过的路线,仔细跟踪到了它摔下的坡边。坡很陡,有三四十米深。我先绕道坡下,在沟底的乱草丛里寻找了好几遍,没有牛犄角的踪影。我顾不上手脚被划破,从坡地往坡上艰难地攀爬。在一条石缝之间,我终于看到了那只牛犄角。一定是水牛在滚落的时候,一只犄角正好卡到了石头缝中间,牛犄角给掰断了。我拔出牛角,像是挖到了人参,像是捡到了大元宝,冲着夕阳嗷嗷地大喊。我把牛犄角藏在一处草丛里。星期天,我可以去废品收购站把牛犄角卖了。

回到家天已经黑了,母亲见到我灰头土脸的样子,什么也没有说,端了一盆水说,洗洗干净,快吃饭吧。

第二天就是星期天,阳光灿烂。吃过晌午饭,我把布袋塞在书包里,绕过村子,我就往山坡上跑。在草丛中找出那只牛犄角,装在袋子里,抱在怀里往供销社走。一路上,我把自己会唱的歌都唱了一遍,那只牛犄角肯定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多的歌。

我走进供销社,对着一个梳着长辫子的阿姨说,我要卖废品。阿姨问,你卖什么废品啊?我打开袋子,说,水牛犄角。阿姨指着里面说,到那个院子里去过秤。

我走到堆放废品的院子里,看秤的是一个大胡子叔叔。他把牛犄角往秤上一扔,给我一张小票,说去柜台找阿姨拿钱。我小心地接过那张门票,清楚地看到上面写着一毛,一毛钱啊,对我来说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

我拿着小票又回到长辩子阿姨跟前,阿姨接过票看了一眼,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元钱放在了柜台上。

我吃了一惊,给了我一元钱?是不是给我的?是不是没有一毛钱要让我找开啊?是不是考验我?

我的手放在柜台上,离那红红的一元钱有短短的距离。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阿姨看看我说,小孩子,你的钱,拿走。

我把钱攥在了手里,心扑通扑通地跳。我不敢转身就走,万一阿姨发现给错了找我怎么办?我慢慢转身,耳朵时刻准备着听阿姨唤我的声音。背后没有声音,可是我的背后如同有针在刺,麻酥酥热辣辣的。我不敢走出供销社的屋子,怕人家再追我,会把我关起来。我就假装在柜台前看东西,布匹、锅碗、盆罐、耙子、镰刀、饼干糖果、书本、鞭炮,我几乎把所有的东西都看过了。我还在磨蹭,又很认真蹲下身子仔细看标签上的价钱。平日里看看就能流口水的饼干,我也对它毫无兴趣,我不时地用眼光扫描那个长辫子阿姨。

阿姨似乎没有注意我,她招呼着来买东西的顾客,没有顾客时,她就和另一个短头发的阿姨说说笑笑。

我不知道在供销社里待了多长时间,直到那个长辫子阿姨对我喊,小孩儿,都快下班了,还不回家吃饭,快走吧。

我如同得到了特赦令,转身就跑。

一块钱啊,天啊,一块钱。我把钱捏在手心里,一路跑啊,手心里攥着的钱都被汗水浸湿了。一毛钱,我敢花掉,一块钱,我不敢花。

远远看到家里的土屋了,我发疯似的喊着妈妈,妈妈——

我的声音肯定与往常不一样,正端着盆子洗菜的妈妈以为出了什么事,支下盆子就往屋外跑。

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妈,钱,一块钱,卖牛犄角。

妈妈听完了我的叙述,拍拍我的肩膀说,孩子,你多拿了钱,那个阿姨就会短钱了,那个阿姨是要自己补齐公家的。

妈妈擦擦手,解下围裙,说,你先吃饭吧。妈把钱给人家送回去。我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的,我太疲惫,睡着了。

(选自冰心奖获奖作家作品精选《青涩忧伤》)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队里的牛死了,饲养员很伤心,孩子们却因可以喝到牛肉汤而高兴,说明当时的生活确实艰苦,人们处在一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
B.在去供销社卖牛角的路上,“我把自己会唱的歌都唱了一遍,那只牛犄角肯定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多的歌”,写出了我内心的愉快。
C.尽管自家的物质条件很不好,妈妈却毫不犹豫地把一元钱的“巨款”送还回去,让人感受到她在艰苦生活中依然保持着人性的善良。
D.文章最后写到“太疲惫,睡着了”,“疲惫”既是来回奔跑产生的身体疲惫,也是因为母亲的言行让我无比汗颜而产生的心理疲惫。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铺垫,如前文“一车东西,卖了不到十块钱”既介绍了当时物价行情,又自然地烘托出后文一元钱的巨大价值。
B.小说全文采用儿童视角观察、描摹事物,在讲述和理解事件时表露出儿童所特有的思维习惯,使文章呈现出天真和童趣。
C.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人参”“元宝”更能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我”找到牛犄角的极大的喜悦和兴奋。
D.刘建超的小说独树一帜,在努力讲好故事的同时,给生命以向上仰视的提升,敬畏更高生存的力量,有鼓舞人心的效果。
【小题3】从长辫子阿姨错给了一元钱到回到家中,“我”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小题4】有人评价刘建超的小说善于发现“平凡中的伟大”,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