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截击

孙犁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我们从小屋里走出来,看了看吴召儿姑家的庄园,这个庄园,在高山的背后,只在太阳刚升上来,这里才能见到光亮,很快就又阴暗下来。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一条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也没有声响,水大部分渗透到沙土里去了。这里种着像炕那样大的一块玉蜀黍,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豆,周围是扁豆,十几棵倭瓜蔓,就奔着高山爬上去了!在这样高的黑石山上,找块能种庄稼的泥土是这样难,种地的人就小心整齐地用石块把地包镶起来,恐怕雨水把泥土冲下去。奇怪!在这样少见阳光、阴湿寒冷的地方,庄稼长得那样青翠,那样坚实。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得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

吴召儿出去了,不久,她抱回一捆湿木棍:

我一个人送一把拐杖,黑夜里,它就是我们的眼睛!

她用一把锋利明亮的小刀,给我们修着棍子。这是一种山桃木,包皮是紫红色,好像上了油漆;这木头硬得像铁一样,打在石头上,发出铜的声音。

这半天,我们过得很有趣,差不多忘记了反扫荡

当我们正要做下午饭,一个披着破旧黑山羊长毛皮袄、手里提着一根粗铁棍的老汉进来了;吴召儿赶着他叫声姑父,老汉说:

昨天,我就看见你们上山来了。

你在哪儿看见我们上来呀?吴召儿笑着问。

在羊圈里,我喊你来着,你没听见!老汉望着内侄女笑,我来给你们报信,山下有了鬼子,听说要搜山哩!

吴召儿说:这么高的山,鬼子敢上来吗?我们还有手榴弹哩!

老汉说:这几年,这个地方目标大了,鬼子真要上来了,我们就不好走动。

这样,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

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天上的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从山顶可以看见山西的大川,河北的平原,十几里、几十里的大小村镇全可以看清楚。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我们紧挤着躺在下面,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

吴召儿说:这是暴雨,一会儿就晴的,你害怕吗?

要是我一个人我就怕了,我说,你害怕吧?

我一点儿也不害怕,我常在山上遇见这样的暴雨,今天更不会害怕。吴召儿说。为什么?

领来你们这一群人,身上负着很大的责任呀,我也顾不得怕了。

她的话,像她那天在识字班里念书一样认真,她的话同雷雨闪电一同响着,响在天空,落在地下,永远记在我的心里。

一清早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他们从吴召儿姑父的羊圈那里翻下,转到大黑山来。我看见老汉仓皇地用大鞭把一群山羊打得四散奔跑,一个人登着乱石往山坡上逃。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叫姑父带你们转移,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节选自《吴召儿》)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吴召儿姑家的庄园,既交代了人物的活动环境,又暗示了人们为保卫家园而奋起抗日的原因。
B.姑父前来报信,既反映出山地人民备战状态,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C.雨夜放哨交谈,显示战争影响下,吴召儿快速成长,不再害怕恶劣的天气。
D.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大河,写出形势紧迫,也衬托出吴召儿截击敌人的勇敢。
【小题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吴召儿的人物形象。
【小题3】本文以战争为主题,写得却不那么血腥残酷,而是洋溢着诗意与温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具体表现的。
22-23高二下·天津武清·阶段练习
知识点:孙犁(1913-2002)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士

孙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和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

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

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

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

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

怎样?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

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

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

那个女人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

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

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

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

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

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临别他说: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

一九四一年于平山(有删改)

文本二: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集中反映了一个作家的审美追求,决定着作品基本的审美品格。在塑造人物方面,孙犁的小说表现出很强的诗化品格。一般来说,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一般的小说作家往往通过立体多面的人物形象来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人生。但是由于特殊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孙犁不喜欢表现生活中丑恶的、悲观的一面,而喜欢写人生美好的、欢乐的东西,发掘人物的灵魂美、人情美。在孙犁的笔下,他们的性格无一例外都是凝定的、单纯的,他们因包蕴着作者的丰厚情感和美好理想而显得富有诗意,可以称为诗化的人物。

孙犁抒情绝少像五四时期的郁达夫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间接传达的方式,将情感充分客观化,融感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孙犁的许多小说往往就是由几个场景连级而成,而意境就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刻意创造的。正是内在于小说深层的诗情诗境,将缺少时间规定性的生活片段连级贯穿起来,使得孙犁小说呈现出形散而神聚的散文之美。

孙犁像写诗一样写小说,也像写诗一样锤炼语言,他的小说语言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巧设比喻,是孙犁小说语言诗性美的突出表现。而且,他还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便传达出丰富的意味。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是孙犁小说语言诗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小说的功用在于叙事说理,而诗则着意于抒情遣兴,朱光潜认为事理可以专从文字的意义上领会,情趣必从文字的声音上体验。由于诗的渗透,孙犁小说语言的音乐性大大增强,语言的内在节奏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靳新来《孙犁小说的诗性特质》)

【小题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我”和肉铺的掌柜及伙计聊天的场景,闲谈中体现出战友之间的革命情谊,也体现出革命战士的些许悲观和无奈。
B.“残疾军人”“打走敌人”“反‘扫荡’”等词语,都指向特殊年代的战斗生活,体现了“一九四一年”的时代特点。
C.小说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掌柜热情而开朗,作为战士的伙计英勇善战又略显率直急躁,掌柜的老婆则泼辣而小气。
D.小说虽然反映的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但并没有使用大量笔墨具体描绘战争的场景,这非常符合孙犁的战争小说的一贯风格。
【小题2】下列有关文本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指文学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和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具有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以及激发想象的特点,使人身临其境,得到审美愉悦。
B.形散而神聚,多用于指散文的写作特点。形散是指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等灵活多样;神聚是指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C.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代表作《沉沦》具有自传性,带有浓厚的感伤和颓废色彩;散文《故都的秋》主要采用了借情抒情,委婉表达了自己对故都的秋的怀念之情。
D.白描,指用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通过抓住人物典型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的对话,将人物性格凸显出来。
【小题3】根据文本二概括孙犁小说的诗性特征的表现,并结合文本一的具体内容举例说明。
【小题4】小说讲究叙事策略,文本一主要以“我”为战士故事的叙述者,而小说最后叙述者又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天的工作

孙犁

口头村交通站门口,摆着几十根铁条,就是火车轨。①这些铁轨,要在今天送到灵丘县大高石站上去

有一群人聚拢来了,这是各村来的自卫队,运送铁轨的。交通站长红眼老八喊着:“三个人抬一条――两个人抬,一个人预备替换。”

这时,从街的东头跑来三个小孩子。领头的那一个也不过十六岁。②他们还都喘着气,头上冒着汗气,肩上背着粗麻绳子,手里提着一个布饭袋。领头的那个银顺子,看见人们一组组抬着铁轨走了,他着急地向红眼老八问:“谁是交通站长?”

“我是。”

“我们也抬一根。”银顺子接着说下去,他们村里离这二十多里地,昨天接到这里去的“公事”要三个人,因为村里的自卫队今天都到西边工作去了,他们三个就主动来了。他们三个,两个是青抗先,一个是儿童团,他们一夜都没有好好睡,天没明就出来了,可是走错了路,直到现在才到。

红眼老八说:“你们能顶事吗?”

“能呢,站长!”银顺子说,“我能背二斗小米呢!他们两个也不弱,在村里摔跟头,他们也称霸呢!”

三个小鬼头抬着铁条上山了。先是银顺子和小黑狼抬着,顶小的三福跟在后面,给他们两个提着饭袋和那用不着的麻绳。

这是小黑狼的主意,小黑狼说,他和银顺子是青抗先,应该先抬,三福还是儿童团,给他们提饭袋就行了。在路上,为了这件事,三福和小黑狼还打了回嘴架,三福跟在后面不高兴,尤其是过村子的时候,许多洗衣服的娘儿们都说:“瞧!这两个小孩子多壮呵!”――这两个,没有三福。有时站岗的小孩子们也笑话他了:“嘿!人家抬,你跟着,给人家提夜壶!”三福不能忍耐了,低着头喊:“你们也不过是儿童团哪!”

三福就提出了意见,再过一个山头他要抬了。小黑狼正在喘气,身上流着汗,可是他一听见三福要换他,他赶紧忍住不喘气说:“儿童团只能站岗哨,抬东西可差点劲!”接着是“嘘”!

“我不过比你小一岁!”

“小一岁,你就是儿童团!”

“我娘还说,我生月大,按打春说,你不过比我大两个多月。”

“大一个月,也是青抗先!”

三福简直恼了,他问银顺子:“什么时候就到了阳历年?”

“你问那干么?”银顺子心里正想着别的事;他脚上的疮又破了,这疮是因为半年多没穿鞋,被石子刺破成了疮,他想现在冷了,到哪里弄双鞋子呢?以后要常常出来工作呀!

银顺子三岁上就死去了娘,起先给人家放牛,十三岁那年到了大同府,在一家鞋店里学徒,大同被日本人占了,他就回到家来抗日

这时,他听见三福问他,他就走慢些。

“一过阳历年,我就是青抗先了!”三福害羞的说。

小黑狼笑了。

他们走下山坡,有几组大人,正在把铁条放下来,抽烟休息,见他们三个来了,就说:“你们也歇歇吧!这两个孩子!”

“不歇了,我们在前面等你们!”他们三个回答着。

走过去,小黑狼想起个问题,想难一下三福,他说:“三福呵,你知道我们抬的这是什么玩意?”

“什么玩意?”三福想了想,总是想不出来,就接着说:“你说是什么玩意?”

“这是日本人的炕沿板,我们这里是用木板,日本人就用铁的了!”小黑狼接着又说,“银顺子到过大同府,你一定知道,对不对?”

银顺子在心里笑了!“这是火车上的铁条。”银顺子给他们讲起了火车的故事,怎么十几个车连在一起!前头有火车头拉着,呜呜的叫,会冒黑烟,火车站上怎样热闹。

“对呀!”三福说:“整天价听人说,我们的队伍扒敌人火车道,就是扒这个东西呀!小黑狼说是炕沿,炕沿,哈哈!”小黑狼辩白说,那原是他听潘楞子说的,潘楞子从保定府回来,说日本人最喜爱铁,他就想,他们的炕一定也是铁的了。

“潘楞子?你不要听他的话,那家伙有些汉奸样。日本人喜爱铁,是拿去做枪炮来打我们哪!”银顺子警告小黑狼。

小黑狼不言语了。

在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他们到了大高石,把铁条交代好。

天色已经晚了,但他们准备还赶回口头村站上去,打算就睡在那里过一夜,他们想,明天也许还有东西抬。

到一个小河旁,他们坐下来,吃了带着的玉黍棒饼子,喝了些水,大家跳着走了。

三福也忘记了不高兴,银顺子还对他说,他抬东西也行,等到回到家里,银顺子要告诉青抗先队长,说三福很成,以后便可以常常一块出来工作了。

三福就更高兴了。

19391115

材料二:

孙犁的创作生动、细腻,如《荷花淀》和《芦花荡》,一篇写女人,一篇写孩子,恰恰是与硝烟战火离得最远的两种人。这是为什么?任何艺术家天生都不喜欢单刀直入的角度,他们宁愿迂回,宁愿绕到事物的后面,抑或从人们寻常所不见的某个偏僻的侧面入手……比如女人和孩子,最不适合战争,但恰恰因此,从女人或孩子的角度刻画战争,可能在艺术上是最震撼人心的,这种题材在当时的创作中显得别开生面。就像是从冀中平原上,从水淀里,刮来一阵清凉的风,带着乡音,带着水土气息,使人头脑清醒。

(选自李仲明《孙犁抗战小说创作特点概略》)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写了打嘴架和讨论铁条的作用两件事,但所写“一天的工作”内容太少,时间较短,人物形象难以得到鲜明呈现。
B.文中所写的三福、小黑狼、银顺子三个小孩子性格不同,银顺子老练,小黑狼聪慧,三福聪慧,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
C.材料一中,“铁条”等语体现了地域性,“嘘”“什么玩意”“就是扒这个东西呀”孩子气浓厚,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
D.孙犁的抗战小说生动、细腻,善于塑造与硝烟战火离得最远的女人或孩子这些人物,源于生活实际,接地气,十分清新。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既体现了文章主要内容,也自然引入下文孩子们抬铁轨一事,使情节得以发展。
B.句子②用“喘”“冒”“背”“提”四个动词生动展现了孩子们积极参与工作的状态。
C.句子③运用插叙手法,交代了银顺子悲惨的人生经历,与其它孩子的幸福生活形成对比。
D.句子④用短句结尾,既以“更高兴”照应前文所写三福的心情,又戛然而止,简洁精当。
【小题3】请简要分析文中所写“三福与小黑狼打嘴架”的表达效果。
【小题4】材料二中说孙犁的创作“这种题材的新鲜在当时的创作中显得别开生面”,请分析材料一“题材的新鲜”体现在何处,其效果如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召儿

孙犁

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这是阜平东南一个小村庄。我们来了一群人,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

那时我们很注意民运工作。由我去组织民校识字班,有男子组,有妇女组。且说妇女组,组织得很顺利,第一天开学就全到齐,规规矩矩,直到散学才走。可是第二天就都抱了孩子来,第三天就在课堂上纳起鞋底,捻起线来。

识字班的课程第一是唱歌,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笑声和歌声浮了起来。就是在识字班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吴召儿。

十一月,鬼子开始“扫荡”了。我当了一个小组长,奉命向山里转移,村长给我们分配了向导,指示了打游击的地势。别的组都集合起来出发了,我们的向导老不来。听说敌人已经到了平阳,到这个时候,就是大声呼喊也不容许。我跑到村长家里去,找不见,回头又跑出来,才在山坡上一家门口遇见他,一个女孩子跟着他跑出来。这个女孩子就是吴召儿。她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

“真是,”村长也在抱怨,“这是‘反扫荡’呀,又不是到区里验操,也要换换衣裳!红的目标大呀!”

“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女孩子笑着解释。“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

我赶紧下去带队伍。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

“我们先到哪里?”

“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

神仙山也叫大黑山,是阜平最高最险的山峰,靠这一带山坡,沟里满是枣树,枣叶黄了,飘落着,树尖上还留着不少的枣儿,经过风霜,红得越发鲜艳。吴召儿一只手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红枣送给我。

“你吃枣儿!”她说,“你们跟着我,有个好处。”

“有什么好处?”我笑着问。

“保险不会叫你们挨饿。”

“你能够保这个险?”我也笑着问,“你口袋里能装多少红枣,二百斤吗?”

“我们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她说。

“就怕找不到吃喝呢!”我说。

“到处是吃喝!”她说,“你看前头树上那颗枣儿多么大!”

我抬头一望,她飞起一块石头,那颗枣儿就落在前面地下了。

“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她捡起那颗枣儿,放到嘴里去,“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

在这个时候,一顿倭瓜,也是一种鼓励。这鼓励还包括:到了那里,我们就有个住处,有个地方躺一躺,有个老乡亲切地和我们说说话。

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一望这座山,我们的腿都软了,这山高得怕人,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等我爬到山半腰,实在走不动,找见一块平放的石头,就倒了下来,她把红枣送到我嘴里说:“吃点东西就有劲了。谁知道你们这样不行!”

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钻过了扁豆架、倭瓜棚,她尖声娇气叫醒了姑。一开门,就有一股暖气,扑到我们身上来,人家刚一让我们上炕,有好几个已经爬上去躺下来了。

“这都是我们的同志。”吴召儿大声对她姑说,“快给他们点火做饭吧!”老婆子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

饭很快端上来,吃过了香的、甜的、热的倭瓜,我们都有了精神,热炕一直热到我们的心里。吴召儿和她姑睡在锅台上,姑侄俩说不完的话。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从此,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上有一块平石,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从山顶可以看见山西的大川,河北的平原,十几里、几十里的大小村镇全可以看清楚。

战斗开始了,一清早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       )吴召儿说:

“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他们从吴召儿姑父的羊圈那里翻下,转到大黑山来。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

“你去集合人,叫姑父带你们转移,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小题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的游击组在山沟里埋伏。
B.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埋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
C.各村的游击组在山沟里埋伏,一路不断响枪。
D.埋伏在山沟里的各村游击组,一路不断响枪。
【小题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妇女们参加识字班,最初“规规矩矩”,但随后就“抱了孩子来”“纳鞋底”等等,体现妇女们与“我”的关系变得随和。
B.吴召儿姑姑给战士们煮倭瓜饭,让战士们睡炕上而自己睡在锅台上,这些都展现了抗日根据地军民之间浓密亲厚的鱼水深情。
C.文中与“枣树”“枣儿”相关的文字,既体现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又以经历风霜的红色,象征昂扬的精神和饱满的热情。
D.“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写出从山顶向下眺望时极不真切的感觉,体现“我们”等待战斗打响的紧张情绪。
【小题3】下列对本文与《荷花淀》(孙犁)的比较,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叙述视角上,《吴召儿》用“我”的男性视角,《荷花淀》用“水生嫂”的女性视角,因而描写的场景也不同,前者刚健,后者柔美。
B.文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与《荷花淀》中“(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表现两个女主人公不同个性的美感。
C.文中把跳跃的吴召儿比作“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荷花淀》写隐藏的水生“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两者一动一静,皆生动有趣。
D.与《荷花淀》中夏日荷塘、富有水乡特色的战斗不同,《吴召儿》中的战斗则更多地带有山地战的特点,如高处放哨,山区打游击等。
【小题4】文中多次写到吴召儿的笑,请据此概括吴召儿的形象特点。
【小题5】孙犁在行文过程中做到了张弛有度,使读者的情绪随着情节的推进而起伏变化。请结合文本分析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