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9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种幸福,叫回家吃饭

恋小暖

1

单位有个女同事,大部分时间都会回家吃饭。我们点外卖或者在公司食堂解决一日三餐时,她就骑着小电动车,乐呵呵地回家吃饭。

一开始我们觉得她是嫌弃外卖或者公司里的伙食,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是妈妈一手带大的独生女,现在妈妈退休在家,如果她不回家吃饭,妈妈就会用冷饭榨菜随便应付一下;只有她回家了,妈妈才会和她一起用心地对待每一餐。

她的家离公司不远,骑电动车大概20分钟,每当她踢开脚撑,插上钥匙,跨上电动车时,我们部门里的同事就会用羡慕的眼光目送她回家。

其实我们羡慕的,不仅是她能回家吃上可口的饭菜,还有她能每天陪在家人身边的小确幸。

想起小时候和伙伴们在外面疯玩,等到夕阳西下,妈妈就会喊我回家吃饭。她总是需要一催再催,我才肯拍拍身上的泥土,依依不舍地和伙伴们告别。

妈妈等我回家吃饭,以前总觉得稀疏平常,现在却成了在外漂泊的我时不时要拿出来回忆的温情片段。

2

刚开始工作那会儿,我化身为十足的工作狂,如果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绝对不会轻易回家,更不会为了回家吃饭这件小事而放下工作。

在我高强度的努力下,工资待遇有所提高,而我的幸福感却在降低。我感到孤独,日子过得冷冷清清,上班渐渐缺乏动力。

在妈妈的强烈召唤下,我才开始放慢脚步,隔三差五回家吃饭。只要我回家,爸妈比谁都高兴。他们早早到菜市场选购食材,郑重地准备好一桌子菜,然后等我回家。

到家门口的时候,闻到那熟悉的饭菜香,我会觉得有安全感和踏实感。父母做的菜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却色香味俱全。糖醋里脊、番茄炒蛋、鱼香肉丝、油焖大虾……因为融入了爱,这些菜变成了一件件需要我用一生去欣赏的艺术品。

爸妈教过我很多道理,但他们经常念叨的是这一句:民以食为天,多吃点,吃好点。健康美味的家常菜,是舌尖上永远的回忆。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长大后我才明白,能回家吃饭,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幸福。这种幸福,能照耀你未来的路,能支撑你走过无数艰难的时光。

3

我有一个朋友,结婚之后就不肯陪我们出来外面下馆子了。他的妻子烧得一手好菜,他经常在朋友圈里晒,我们表面上波澜不惊,其实内心羡慕不已。

在我们都嘲笑他妻管严的时候,他却以能回家吃饭为荣,白天认真高效率工作,下班后准时回家。

有一天下班早,几个好友约他一起去喝两杯小酒。他摆摆手,急着回家陪老婆逛菜市场,给老婆打下手,饭菜两人一起准备,绝对不会枯燥。他们是真正在过日子的,婚姻有烟火气,怎么过怎么幸福。

一个怕另一个吃不饱,担心他的肠胃、他的健康,一个怕另一个累着了,两人相互心疼,一顿饭里全藏着爱。

家人是世界上最高级的厨师,今天的饭菜真好吃这句普通的话,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奖赏。

4

幸福有时候真的很简单,无论多晚,走廊里的那盏灯一直为你留着,桌上香喷喷的饭菜一直为你备着。一盏橘黄色的灯,一口热乎乎的饭,就能消除一天的疲劳。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吃到家里的饭菜就像一种新型的炫富。有空多回家吃饭,只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餐,就能让你平静下来,获得欢愉和幸福。

心有归处,漂泊的灵魂有了安顿,饕餮盛宴都比不过家常小菜。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而你愿不愿意为了爱和美食停留驻足呢?

年底了,已经有人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里分享了抢到车票的喜悦,他们攒了一箩筐的话,准备好了心情,就等回家暖胃、暖心。

家,永远是一个人最好的港湾。家里香喷喷的饭菜,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世界那么大,而现在的我,只想回家好好吃饭。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为四个片断展开,先叙述故事再议论抒情,先分后总,结构清晰,真挚地表达出“回家吃饭”的深刻内涵。
B.文章多处运用细节描写,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语,透露出家人之间浓浓的爱意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和珍惜。
C.“在我们都嘲笑他‘妻管严’的时候,他却以能回家吃饭为荣”说明朋友懂得了“回家吃饭”的真谛,不再以友谊为重。
D.本文多用短句,句式整齐,叙事简洁;语言充满生活气息,亲切自然;选材源自生活最真实的细节,读来感人至深。
【小题2】请简要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文章以“有一种幸福,叫回家吃饭”为题有哪些具体内涵?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2-23高一上·重庆大渡口·期末
知识点:其他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江南的记忆

丽尼

虽然不是从那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孩子,然而,我是这样深地记忆着那土地。我的记忆是深沉的。

我记忆着那丰饶的、和平的土地。我记得,从幼小的时候,我就知道那里是丰饶而和平的土地。人们告诉我:

湖的沿岸,是丰饶而和平的土地,从古以来。那里出名地出产着丝、茶、鱼和米;人民是那么和平,有些人,在他们一整个生命中也不曾听见过枪声。

真的,湖水是那么温柔,永远只是私语着无穷尽的温柔的故事。大地总是静寂,人们耕作着,从祖父的时代起,在同样的田地。

没有枪声曾经打破过这里的沉寂。

然而,强盗们用火与炮侵略到家园里来了,连湖水也从湖面翻腾着,直到湖底。屠杀和奸淫!(多少的青年遭了杀害,多少的女人蒙了羞耻啊!)

我记忆着那土地。我记得,在一次夜行车上,我曾经一手搂着发热的孩子,用另一只手在一个小小的本子上,握着短短的铅笔,兴奋而又惭愧地,借着月光,写下了几个大字:江南,美丽的土地,我们的!

夜是静的,湖是静的,整个的大地,也是静寂着的。

我记得有乳白色的月光映照着湖水,远山则笼罩在乳白色的雾里。

湖是否仍然静着呢?许多的茅舍、许多的竹篱,是否仍然静着呢?是否仍有年轻的姑娘引导着羊群休息在祖宗的坟园里,或者小孩子们赤裸着身体,站在湖边,望着渔船归自天际?

不能记忆了!然而,我的记忆是深沉的。

我记忆着那个夜晚,在朦胧的星光之下,有母亲疯狂地撕扯着自己的头发,为着不知失落到什么地方去了的孩子,她用嘶哑的喉咙大声喊叫,并且哭泣。

怀着身孕的妇人是悲惨的:忍受着痛苦,驮着重负,被挤在人丛里。

老祖母流下眼泪来了:

在竹林掩蔽着的坟园里躺着的——老公公,庇护着儿孙们罢。让他们一个一个大起来,让他们全都强壮。别教他们无病无灾就给别人杀死,如同可怜的山羊。他们全走了,可是他们会回来的。他们会回来,从山里,回到故乡的湖边,用这湖里的水,来祭奠你。

老祖母的悲哀是深沉的。

几十年,从祖父的时代起,就何曾听见过枪声?只要湖里和山里仍然产着鱼和茶,田里和地里依然产着丝和米,我们总不少一碗饭吃。虽然这一切的财富不全是属于自己,然而——

我们不能跟别人争夺,我们靠着老天爷给我们一碗饭吃。

没有怨恨,也没有妒嫉。所有这些,算什么呢?生活原来是卑微的,那么,就卑微地生活着罢,在地母的怀抱里。

一代一代地过着,不记得是谁来谁去,照样完着粮,纳着租税,照样得着老天爷的恩赐,卑微地活着,从生到死。

到处都是茅舍和竹篱,河湖港汊,将一切的地方连在一起。这里,连狗子也不会对异乡人发吠的。

异乡人么?难道是强盗,是仇敌?

怕什么呢?天上一颗星,地下一个人。生死有命!管他是什么罢,完粮纳税,难道还有不让活着的么?是老百姓啊,是良民,又不是别的什么的。

然而,就是不让活着!

杀戮和奸淫(年轻的男子和妇人,在整个湖畔是早已绝迹了)

离别了,遍地的翠绿和金黄,

离别了,故园,家乡;

离别了,竹林里的祖先的坟场,

离别了,水色,湖光。

老祖母的悲哀是深沉的。

难道就不能再看见了么?难道儿孙们就不能再回来么?难道连一个葬身之处也会没有,永远漂浮着,如同浮萍,在陌生的地方?

羊群也都垂头悲哀了,风吹过了无人烟的荒场。

湖水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世世代代的仇恨和悲伤。

我记忆着我那土地,虽然我不是从那土地生长起来的儿子。我的记忆是深沉的。

我永远不能忘记,在那一天,当我拿起了新闻纸,含着眼泪,止不住兴奋和欢喜,读了这样的消息:

江南,我们的!

丰饶的、和平的土地。(自古以来,在那里出产着丝、茶和鱼、米。)

那里的人民是那么和平,有的人,有五十年不曾听见过枪声。

但是,现在,为了民族,为了自己。

他们,一个一个地,在他们的手里,拿起了自己的武器。

他们勇敢地参加了战争着的集团。

在每一个江南的角落里,打游击!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

(选自《文丛》第二卷合订本)

文本二:

丽尼是20世纪30年代引人注目的悲哀与忧伤的歌手,享有散文诗人的美誉。作家用一颗诗人之心努力经营着自己的散文天地,因而使其散文风格别具魅力,空灵飘逸诗意浓郁,哀婉动人。读丽尼散文,总会感到情韵生动,意味深长,沉痛感伤。

丽尼的前后期散文都特别注重营造感伤忧郁的意境,他很少直接展露个人情绪,而是借助一些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场景氛围去烘托内心波澜。在丽尼前期散文中,他特别钟情于黄昏、傍晚、夜这类意境的创造,通过象征、比喻来暗示人物孤独与悲哀的心情。作家后期散文的创作转向了险恶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类意境的创造中,藏情于景,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丽尼著名的散文《江南的记忆》可以称作这类意境创作的代表作。《江南的记忆》是丽尼有感于日本人步步紧逼、江南沦陷的民族悲剧而作的。作家克制了自己愤怒的情感宣泄,一改以往的客观描绘为直接抒情,以诗一般优美的笔触深情地歌颂着江南,这显然比愤怒的控诉,直露的展示要意味深长得多。

(选自方华蓉《论丽尼散文的忧郁美》)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丽尼记忆中的江南土地丰饶而和平,有丝、茶、鱼、米等著名出产,有着远山静水,充满了和谐美好的气息。
B.“江南,美丽的土地,我们的!”这几个字朴素、刚健、含义深沉、感情激越,写出了丽尼对江南的热爱。
C.“我们不能跟别人争夺,我们靠着老天爷给我们一碗饭吃”这两句话意在赞美江南人民温柔、善良、和平的品质。
D.丽尼的散文风格别具魅力,注重营造感伤忧郁的意境,但他的前期散文和后期散文在意境营造方式上有所不同。
【小题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湖水是那么温柔,永远只是私语着无穷尽的温柔的故事”运用了拟人手法突出记忆中江南的静寂、和平。
B.文本一的标题“江南的记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成长经历来铺陈,层次明晰,布局浑然天成。
C.文本一以第一人称“我”来行文,真实再现了作者在江南的所见所闻所感,作者深沉的情感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D.文本一以作者读到的消息结尾,表明江南人民的觉醒,他们拿起武器反抗侵略者,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小题3】文本一中画线部分对母亲的描写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小题4】佘树森在《黄昏里的倾诉》一文中,认为丽尼散文“抒情的直挚、格调的忧伤、文体的美丽,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独放异彩”。请简要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清塘荷韵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儿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

②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致永远埋在泥中。我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命了。

③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可是,一直到秋凉叶落,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

④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儿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

⑤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漂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运动,因为在离开原有的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广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⑥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六个莲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 。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⑦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而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⑧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

⑨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是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⑩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小题1】清塘荷韵,美在何处?请从荷的风姿、神韵、意趣三个角度加以分析。
【小题2】如果把文中的第④、第⑤段删除,行不行,为什么?
【小题3】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应该是什么呢?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