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7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1日开始的这个周末,很多年轻人走进考场,参加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2019年为290万人,2020年达到341万人。考研热连年升温,弃考率也居高不下,研究生学历含金量饱受争议。

根据近几年20%到30%的弃考率,虽然今年报考人数为341万,但最终完成全部考试的可能只有七八成。之所以这样,是不少人当初报名时没有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考研,而只将其视为出路千万条中的一条,先报名再说。甚至,在录取阶段也存在这种现象。近期湖南大学发布公告拟取消郑某等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就曾引起舆论关注。

概而言之,当前的考研热有着诸多不理性成分。它是大学生对就业不满意,地方本科院校以考研为导向办学,学历社会存在的学历情结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些学生把考研作为就业避风港随大流盲目报考,导致考研报考人数井喷。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考研学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增添就业竞争力,出于学术研究兴趣报考研究生的不足二成。这种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实际上并不利于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还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

如今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考研主力军,其考研率超过60%,部分院校甚至高达70%、80%。而这些院校的办学定位本应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了将更高的考研率作为招生的金字招牌,以及提高就业率(考上研究生人数也作为已经就业人数),在这些学校考研也演变为应试教育。学校如同高四一样,围绕考研组织教学,非考研科目课程教学被边缘化。学生接受的本科教育并不完整,即便能考上研究生,他们的学术素养也令研究生招生单位担忧。

针对火爆的考研场面,有专业人士建议,可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还比较低。2018年我国的每千人注册研究生人数只有1.96人,而美国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人以上,英国为8人以上,加拿大为7人左右,韩国是介于6人到7人之间。尽管我国研究生扩招还有很大空间,但如果扩招是迎合应试考研学历情结,那无益于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反而会导致研究生进一步贬值,白白浪费了教育资源。

我国要进一步改革研究生制度,完善研究生推免制度,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研究生申请——审核录取制度,以破除应试考研。同时,在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需要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推进我国社会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不再唯学历评价人才而要重视人才的能力。在这样的人才评价体系下,学生考研才能以提升能力为主线进行规划,而学校办学也才能摆脱学历导向,形成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良性互动。

(摘编自《环球时报》熊丙奇《考研热的冷思考》)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考研热的连年升温,考研规模的持续扩大,研究生学历含金量饱受争议。
B.根据近几年20%到30%的弃考率,今年考生最终完成全部考试的将只有七八成。
C.把考研作为“就业避风港”,“随大流”意识,是考研报考人数井喷的重要原因。
D.这种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实际上并不能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中,从揭示现象、分析原因、到指出危害、解决方法逐层展开,逻辑严密,立论深入,说服力强。
B.文章主要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论证方法,论证了我国当前考研热的盲目与诸多不理性表现,从而应当适当“降温”。
C.文章在分析考研主力军构成时,对相关院校不恰当的办学定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表达了自己的关切与担忧。
D.文章在论证问题解决时,主要从“外”“内”两方面展开,指出既要参考借鉴国外经验,又要改革完善内部制度。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考率高,是因为不少人当初报考时没有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考研,而只将其视为“出路千万条”中的一条,先报名再说。
B.大学生对就业不满意、地方本科院校以考研为导向办学、学历社会存在的“学历情结”等综合因素导致了当前考研热中诸多不理性。
C.由于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还比较低,因而我国可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以应对火爆的考研现状。
D.要形成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良性互动局面,需要建立不再“唯学历”评价人才而要重视人才能力的评价体系。
22-23高一上·重庆大渡口·期末
知识点:时评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表情包正在毁掉我们的表达能力,甚至毁掉我们的语言吗?这个设问已不新鲜,最近又频现于网络。“斗图”和连串的表情让许多人感到压力,许多网友“哭诉”,在虚拟环境中,表情包泛滥和误用给自己造成很大的不便和尴尬,一家英国公司甚至已经开始招募表情包翻译员。这不禁让许多人思考,表情包的使用是否损害了我们的语言能力乃至我们的语言。

但另一方面的事实也不能忽视。2016年,有媒体组织的“24小时无表情包生活挑战赛”有5307人参加,超过30%的人失败——无法忍受一天不用表情符号,另有三分之一的挑战者虽然成功,但表示倍感煎熬,“尴尬”是他们提及最多的感受。

表情包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让三分之二的语言社团成员感到难以离弃的东西是否接近,甚至已经成为语言的一部分呢?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2014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收藏完全用表情包转写的《白鲸记》。同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辩论间隙表示,“如果全世界还有一样东西我们还能统一意见,那就是表情包了”。

表情包是虚拟语言生活自组织的产物。作为语言的一种可视化形式,其本质和文字相差不多。作为自然语言的拐棍,表情包在以文本交流为主的虚拟空间中提高了用户沟通的效率和质量。试想,我们多少次用表情符号表达文字无法传递的实时心情?又有多少句末的“呢”“耶”被相应的表情符号取代?一个缺少铺陈的祈使句丢过来,究竟是命令还是建议,恐怕得看后面是不是跟着个笑脸。

表情包引起的焦虑本质上是表达方式对应语言生活圈层错位导致的。表情包出现在严肃、正式的交际场合,显得不合时宜,出现在讲求效率的对话中则浪费时间和空间。滥用的表情包就像滥用的成语一样,不能起到调节情绪、提高效率的作用,反而带给人们不少烦恼。表情包带来的交际便利是工具性的,而引发的焦虑是文化性的,但这两者摩擦引起烦恼,与毁掉语言、降低表达能力着实不在一个层面。

其实,“正在毁灭语言”的东西已经不少了,从寻呼机、手机到互联网,再到流行语、字母词,还有时不时跑出来的英语乃至各种外语。著名语言学家刘海涛曾表示,语言本质上是人驱的自组织系统,即语言是活的,是语言社团自发形成和认同的,而不完全是规定的。语言和语言社团的动态性使各种进入其中的异质符号可以有机融入语言生活之中,而这个过程充满了符号形式之间、使用者之间的竞争。正如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外来词、字母词,假以时日,很多表情符号会保留和稳定下来,成为和它们一样不再引人注目的语言形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对表情包放松警惕了。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针对斗图现象以及表情包的滥用与误用提出担心,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会损害我们的语言能力。
B.在作者看来,让三分之二的语言社团成员难以离弃的表情包已经确定成为人们语言使用的一部分。
C.表情包,作为自然语言的拐棍,能够在任何以文本交流为主的空间里提高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D.在作者看来,寻呼机、手机以及互联网等都是毁灭语言的东西,人们在使用时应该慎重选择。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文采用纵向式论证,先指出人们怀疑表情包危害的现象,再分析表情包的实质,最后指出应有的态度。
B.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2016年有关媒体所做的活动及结果表明,有不少人对表情符号有较强的依赖性。
C.第三段又列举了两个美国的具体例子,从正面进一步强调,表情包不仅可以表情达意,还能促使政见统一。
D.最后一段引用语言学家刘海涛的话证明语言是活的,其言外之意,表情符号也会成为一种语言。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可视化的语言形式,表情包是虚拟语言生活自组织的产物。
B.作为工具性的表情包给交际带来便利,但滥用误用也会带来不少麻烦。
C.表情包一旦被稳固下来,就会成为一种外来词或字母词而不再引人注目。
D.从表情包的使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来看,没必要过于担心其对语言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环顾当下儿童的成长环境,电影、电视、手机多重屏幕并置,以视频为载体,多元动态影像编织的拟态环境折射出儿童探知世界的方式。移动的屏幕,流动的影像,是包裹当下人类的媒介圈,儿童亦不例外。这种由数字视频技术构造的媒介环境对人而言,如同鱼在水中游,令人浑然不觉。看似透明的媒介环境成为我们思考儿童与影像关系的逻辑起点。

在人类传播活动中,可视、可听、可感的物质讯号中,视觉信息占据了大部分。如今,影像成为我们捕捉和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对儿童而言,流动的视频影像是他们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的媒介,基于此,产生现实的知觉、情感和经验。马克思认为,人的感觉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身体知觉系统本身的秩序是历史与文化的建构。数字影像技术本身对儿童并非一种工具性关系,而是在塑造“数字原住民”的集体感官。当影像取代文字,我们体验、衡量自身与世界的方式从线性、历史、过程导向的一维方式变为表面、环境、场景的二维方式。

面对日益媒介化的世界,电影、电视和手机屏幕正在接管以前由线性文本承担的传递信息与文化的任务,信息传播结构的变化要求下一代的教育需要引入神经科学研究的洞见,即理性思想与情感体验并重。由此,影像不应该成为被批判、被回避的对象,而是应被视作一种待开发、易感受的教育资源。将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意在提醒我们关注之前常被忽略的视觉化教育和知觉感性教育,而与知觉感性教育直接相关的情感教育自然而然地也引发了家长和学校的关注。儿童是情绪自我发展的主体,也是情感训练的对象。对儿童来说,儿童影视作品比语言文字能更强烈地引发其情感。《驯龙高手》里的信任、《小鞋子》中的同理心、《魔法满屋》内的焦虑、《养家之人》的战争之痛与恐惧……影像作品中的奇特又迷人的世界吸引着儿童透过影像叙事获得对于自己和周遭世界的认知,还通过自我代入从而获得一种情绪体验。换言之,与影像文本的互动、模仿进而创造感知觉体验,有助于情感教育的发生。

什么东西能调动儿童的想象和热情?想象、热情皆属于情感反应,情感是身体反应的一种表现,又与大脑活动相连,两者互为因果。儿童主要是透过以身体的姿势、实践和模仿,重现或复制他们在别人身上观察到的情绪来习得情感表达的。情感史的研究证实,人类情感及其表达是由文化塑造的,是在社会环境中习得的。影像世界提供的情感实践数据库,让儿童在生成性的模仿过程中展开一种游戏性的行动,学会去感受他人的行动,学会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去调整这些情感。

情感学习,旨在通过外显的、具体可培养的行动上的“习惯”,将其转变成内化的、抽象概括的精神上的“素养”。就像耳朵并非天生就能欣赏音乐,视觉素养正是在训练、学习和实践“观看”的过程中获得的社会能力。从视觉角度看,影视审美的教育将有助于儿童知觉和情感敏感性的获得,这对其与异文化互动、对话意义非凡。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流动的视频影像令人浑然不觉,是我们捕捉和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的媒介。
B.影视将被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所以电影、电视和手机屏幕正在接管由线性文本承担的传递信息与文化的任务。
C.儿童是情绪自我发展的主体,是情感训练的对象。影视作品能够影响儿童对于自己和周遭世界的认知。
D.影像世界提供的情感实践数据库,是儿童学会去表达自己的情绪,习得情感表达的唯一来源。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指出多屏时代儿童的成长环境,突出数字媒体时代影像对儿童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
B.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论述,结尾一段总结全文。
C.文章列举《驯龙高手》等影视作品,来说明影视作品比语言文字能更有助于儿童情感教育发生。
D.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基于流动的视频影像,能够产生现实的知觉、情感和经验。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影像取代文字的情况下,我们体验、衡量自身与世界的方式会变为表面、环境、场景的二维方式。
B.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外在的行动上的“习惯”,转变成内化的、抽象概括的精神上的“素养”。
C.儿童观看影视作品时通过自我代入从而获得一种情绪体验,进而通过互动、模仿创造感知觉体验。
D.影视审美的教育有助于儿童知觉和情感敏感性的获得,应被视作一种待开发、易感受的教育资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设国家版本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开馆后将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职责。

中国国家版本馆作为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传世工程的定位,依山而建成为一大亮点——总、分馆分别选址北京燕山、西安秦岭主峰山、杭州良渚、广州凤凰山,各馆均设置了展示区、保藏区、洞藏区、交流区等。据了解,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址规划,是因为聚焦文化种子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主旨,力求山水交融、馆园结合,确保中华版本免遭各类灾害损毁,永久安全保藏。在建筑设计上,各馆力求突出文化性、传承性、标识性。其中,中央总馆整体建筑秉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西安分馆整体建筑和室内设计充分体现汉唐雄风,杭州分馆围绕具有宋代园林神韵的当代藏书建筑展开,广州分馆四周环绕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岭南园林。一总三分凸显大国风貌、汉唐风韵、江南宋韵、岭南新韵,集中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中国国家版本馆将发挥版本典藏、展示、研究、交流的功能作用,打造彰显文化自信、展现时代气度的新标识,构筑传承悠久文明、延续中华文脉的种子库,塑造展示良好国家形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

(摘编自王鹏、史竞男《中国国家版本馆》)

材料二: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的版本二字是广义的概念,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版本资源,除了大众所熟知的图书版本之外,古今中外所有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资源都可称为版本。中国国家版本馆的保藏范围目前有十大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类出版物版本全部入藏,同时吸纳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中华古籍、革命文献、雕版拓片、碑帖家谱、钱币邮票、影视剧数字版和外国精品版本等。目前,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入藏版本量共1600万余册,开馆展品有上万件,涵盖十大类版本类型。中国国家版本馆的重要功能就是征集出版物版本资源,工程建设3年来,面向全国580余家图书出版单位和1万余家报刊出版单位,从2020年起按照每种4份的新要求征集出版物版本,同时征集保藏一份数字版样本。

刘成勇说:版本是高段位的文化载体,反映和见证着一个时代的文明成就,也推动和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盛世修典兴藏是我们的传统,有了修典兴藏,更彰显盛世气度。从这个意义上讲,盛世重版本、藏版本,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

(摘编自《中国国家版本馆——保藏传承中华文化种子》)

材料三:

图书版本是高级文化载体,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图书版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文化的繁荣,也是文脉传承的象征。

我们以往所熟知的图书版本学主要是古籍图书,它也是最初体现版本价值的图书类别。古代书籍形式不同,诸如写本、刻本、抄本、批校本等种类繁多,另有盗本、伪本、删本、修订本等版本类型,如何鉴别善本,如何最大限度地保存较高价值的版本,古人对此早已有版本意识。以《文心雕龙》为例,它自问世以来,流传下来的就有数十种版本,现存最早写本为唐写本残卷,较出名的通行本是清黄叔琳(公元1672-1756年)《文心雕龙辑注》。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文心雕龙》的版本类型就更多了,范文澜《文心雕龙注》、詹镁先生《文心雕龙义证》、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及《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等都是当代出版的佳本。因此,对古籍的版本研究与出版并非以搜集、保存善本为唯一目的,还要注重整理、再利用的价值。

(摘编自宋宇《中国出版,莫忘版本的价值》)

【小题1】下列哪件物品可能不会被中国国家版本馆保藏(     
A.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丝织品
B.带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朕匝
C.海外回归的明代《永乐大典》
D.《共产党宣言》的德文原版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级的重大文化工程,目的是保藏传承中华文化,中央总馆和地方分馆在职责上是相同的。
B.中国国家版本馆的选址规划,考虑到了文化种子需“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因为“藏之名山”能避免各类灾害损毁。
C.在建筑设计上,中央总馆秉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一总三分”的特点集中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D.古代书籍种类、形式、版本众多,如何鉴别善本和最大限度的保存价值较高的版本,古人对此早已有了版本意识。
【小题3】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