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文本一: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泪水打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

文本二:

2020年12月,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温州举行。迟子建获“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评委会认为: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始终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与突出的个人风格。自然景观与社会景象的相勾连,生物灵性与各色人性的相贯通,使得她的小说,地气与元气相得益彰,灵气与生气融为一体,从而使小角度的故事总是蕴含着深邃与丰沛;小人物的悲欢总是携带着希冀与温暖。以地域文化为基点,以底层生存为焦点,努力营造短篇小说的诗意美学,使迟子建具有了清晰俊朗的辨识度,更使她具有了卓尔不群的重要性。

(摘编自《澎湃新闻》)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这鼓角声令我心烦”“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描述了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的生活这一主题。
B.“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作者认为真正的英雄应不惧怕失败,哪怕在战场倒下去了,仍是响当当的英雄。
C.小说第二段中环境描写突出了梦境的素雅、安静、荒凉、开阔等特点,渲染了祥和宁静的氛围,为周瑜出场做了铺垫。
D.小说善于运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周瑜英气的战将形象跃然纸上,还通过“我”这个普通村妇的形象来侧面烘托周瑜形象。
【小题2】英雄梦,是内心深处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是对理想人事的渴望。联系《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苏轼心中的周瑜和文本一中的周瑜各是怎样的英雄形象。
【小题3】文本二中说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小角度的故事总是蕴含着深邃与丰沛,小人物的悲欢总是携带着希冀与温暖”,请简要分析文本一中是怎样体现这点的。
22-23高二下·四川甘孜·阶段练习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小说迟子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鸭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大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

“大伯,您是哪个村的——”

“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呐?姑娘。”

“湖西王庄。”

“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

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

“没事,随便问问。”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

“游过。”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不济——当场被巡夜的民兵抓住了。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得老壮不窝火。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他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样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不是好货!

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知道这一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好鸭!”老壮不由地赞了一声。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没睡好觉呢!”

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群,说:”那不是,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

“太谢谢您啦,大伯。我把鸭赶过来吧?”

“我来。”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放鸭姑娘“嘎嘎”的唤着,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在一个湖里放了大半年鸭子,俺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姑娘把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声音发问。

“姓李,名老壮!”

“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

“不差,我就是李苇林他爹,”李老壮胡子翘起来,“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李老壮高声喊着。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他自言自语地说:

“这姑娘,真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小题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简单的对话和肖像描写,含蓄地讲述了一个和鸭子有关的爱情故事,巧妙地表现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B.放鸭姑娘向李老壮打听他早年偷队里鸭子的往事,是因为李苇林向她讲过自己家的故事,姑娘想验证一下李苇林话语的真伪。
C.李老壮对姑娘戳到自己的伤疤非常恼火,从此很反感她。他想到这鸭子是儿子所在的农技站引进的良种,他才先把鸭子赶进自己的鸭群,之后还给了姑娘。
D.“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一句表现出放鸭姑娘发现眼前的老人是苇林爹后,因自己以前的言行而深感害怕的心理变化。
【小题2】养鸭专业户李老壮有哪些性格特点?
【小题3】小说的题目是“放鸭”,主要情节都发生在青草湖上,如果以“青草湖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眼狼

申平

老关从部队复员那年,正巧村里的护林员辞职。他说他在山林里遇上白眼狼了,那家伙吊着个眼梢子,神出鬼没,险些要了他的命。老关说,不就是一只狼吗,有什么好怕的?你不干,我干!

第二天,老关就背上一杆钢枪上任了。

老关敢接这活儿,与他在部队是神枪手有关。艺高人胆大,一只狼肯定不在话下。他还巴不得立刻遇上狼,一枪干掉它,让全村人都知道他神枪手的厉害呢。

没想到当老关真的看到白眼狼时,才知道这家伙果然厉害。

开头几天,老关在山上巡逻,并没有看到白眼狼的踪影,但是他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在什么地方偷偷窥视他。这天他故意瞄准树上的一只乌鸦,枪响鸟落,之后这种感觉消失了两三天。可是一天夜里,老关正在山顶的望火楼里睡觉,突然被一阵奇怪的声音惊醒,蓦然发现窗上好像贴着一个人影。借着外面的月光仔细看,哪是什么人影,分明是一只站立的狼,两只前爪扒着窗子在往里看。老关这一惊非同小可,慢慢伸手抓枪。但是还没等他推弹上膛,却见那家伙倏忽不见了。他追出门去,左找右找找不到,气得朝山林里开了一枪,立刻峡谷震荡,鸟雀惊飞。

打这,老关和白眼狼开始较劲儿。他多次感觉到,那家伙总想在背后偷袭他。这天老关心生一计,故意坐到林间的一片空地上,把枪放到一边,开始打盹儿。过了不久,果然听见身后传来寇寇窣窣的声响。他坚持不动,只是竖起耳朵听着。近了,近了,那声音越来越近了。他突然一个侧滚翻,操枪在手,黑洞洞的枪口直伸出去。但见在他背后不足十米的地方,一只吊眼梢儿的大狼正贴地匍匐向他靠近。一见暴露,那家伙也腾地跳起来,眦出利齿就要扑过来。老关哪里会给它机会,一扣扳机,一枪击出。本以为这一枪它必死无疑,没想到那家伙竟然就地跃起一丈多高,避开了枪弹,接着呈“之”字形向林中逃去。老关又一连开了两枪,均未击中。

这家伙真是成了精了!老关感到非常沮丧。不过从这一天开始,那白眼狼便在这片山林里消失了。它一定是感觉到了老关的强大,所以遁入了深山。

安宁的日子过了两年,政府忽然开始收枪,护林员也不能持枪了。老关只好腰插大刀上山巡逻,顿时觉得自己的威风减了不少。不过好在山里已经没有了白眼狼,其他野兽也没什么好怕的。

但是有一天,老关感觉白眼狼又回来了,因为那种从背后被偷窥的感觉又出现了。这天早晨,老关拿着大刀,有意在一个山头上耍了一回,只见闪转腾挪,刀光闪烁,几个草把子被瞬间砍倒,背后的眼睛似乎立即消失了。

不过,其他人遇上白眼狼的消息却不断传来。采蘑菇的,挖药材的,甚至偷猎的,盗伐的……多人曾见到白眼狼,一个个吓得双腿打颤。与此同时,有关白眼狼的“神话”也开始到处流传,人们甚至把老关三枪打不中白眼狼的事情编成故事,夸张演绎,把白眼狼描绘成一个极为神秘的超级狼精。人们一时谈狼色变,没人敢再到山林里来了。

老关突然感到,因为白眼狼的归来,他的工作压力一下变轻了。他几乎不用再去巡山,也不必再去和那些不法分子斗智斗勇了。一只白眼狼威震四方,使盗伐偷猎者望而却步。由此,他对白眼狼竟然有了一点好感。

这一天,老关象征性地出去巡山,意外地与白眼狼相遇。这一次,他与白眼狼之间的距离大约有二十米,奇怪的是他与白眼狼谁也没有惊慌,而是同时停住脚步,默默地打量对方。老关不知道自己在白眼狼的眼中是什么形象,他真的是被对方吓了一跳:这家伙比一般的狼要高大得多,额上的两只眼睛,也比一般的狼眼斜吊得厉害,而且白眼球多,黑眼球少,真是一只名副其实的白眼狼。它站在那里,从头到脚透着一股杀气,让人不寒而栗。但是老关稳住身架,勇敢地与它对视,一副正气凛然的气概。他的两手,甚至都没有去碰腰间的大刀。

一人一狼,就那样对视了十几秒,然后就像是受到什么暗示似的,同时转头走开,走了几步,又同时回头看了对方一眼。自此之后,他们之间就好像形成了一种默契——和平共处,谁也不要伤害谁。

人与狼的这种默契,竟然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威慑力,从此山林无恙,鸟兽兴旺。就这样过了十多年,这一带的山林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林,老关成为模范护林员。

有一天,老关忽然想起,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过白眼狼了。难道它老死了不成?老关的心中竟有几分失落和惋惜。

这天老关照例去巡山。以前轻松走过无数遍的路,忽然变得遥远而艰难,他蓦然发觉自己也老了。正在心里难过,忽然前面树丛一摇一扑,竟然从那里跳出两只狼来。打眼一过,他就发现这是两只白眼狼,身架高大,毛发闪亮,它们一起蹲在路上,似乎专门等他到来。

老关这天没有带刀,他已经习惯赤手空举巡山了。现在他的心里咯噔一下,知道遇上了麻烦。但是他并没有停步,依然昂首阔步地往前走,口中发出一声大喝:畜生闪开!

奇怪的是那两只狼忽然匍匐在地,摆动尾巴,口中呜咽有声,然后起身绕着他奔跑了两圈,之后就一步三回头地钻进树林里去了。

老关心中霎时明白了,这肯定是老白眼狼的后代,它们这是来跟自己“对接”来了。老关心中不禁一阵感动,他也开始考虑起接班人的问题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关愿意接护林员这活,是因为他在部队是神枪手,想借杀白眼狼来扬一下名。
B.老关和白眼狼开始较劲儿时,多次感觉到白眼狼总想在背后偷袭他,这应是直觉。
C.文章写多人曾见到白眼狼并吓得双腿打颤,在一定程度上衬托了老关的艺高人胆大。
D.小说以老关因两只白眼狼来跟自己“对接”而考虑接班人的问题结尾,意蕴深厚。
【小题2】在和白眼狼打交道的过程中,老关的心理发生了多次变化。请从心理变化的角度分析老关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3】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距离

于博

熟悉呀,以前在一个卫生间一起排除了三年呢。说完,陶来脸上显出自豪感。

第二天上午九点,听说常膺耀副县长到了,张主任几个人跑到楼下去接。参加画展的几位书画家在画作前浏览着,也不时向楼梯口瞟一眼。陶来站在楼梯口,他在专门等常膺耀。虽然两个人在一个派出所工作过,但常膺耀进步快,自从调到局办公室,便一年一大步,几步就甩开了与他们的距离。常膺耀当上副县长后,陶来因为小舅子家的孩子上学问题曾专门去县政府大院找过常膺耀,但没见到,秘书说常县长下乡了,有什么事情请和他说,他一定转告常县长。

那天晚上,常膺耀的秘书给陶来打来电话说常县长得知他的事,很着急,也和教育局徐局长联系了,他可以去找徐局长。只要是符合条件,一定给办。学生上学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违反原则的事常县长也不能破例。后来,孩子真的就近入学了,不知道是不是常膺耀的力量,但陶来在岳父家的地位却直线上升了。陶来想请常膺耀吃饭没有请成,因为常副县长真是没时间和他吃饭。办这么大的事一点儿表示没有,陶来很是感动,也有些歉疚。昨天接到张主任的电话,陶来挺激动,决定今天要和常膺耀握下手,说上几句。陶来想着和常副县长握手的那一刻应该是什么样子,是常副县长拍着他说,老陶,好多年没见了;是张主任等人投来的羡慕的目光;是那几位知名书画家惊讶的神色,原来陶来真和常副县长关系不错,好吧,等常副县长参观结束哥们儿几个去德兴楼吧。到底是什么样子呢?陶来想,握下手,点个头,说句话,一分钟之内的事,肯定没有什么问题。想到这儿,陶来竟自言自语起来——真该喝一顿。

楼下传来脚步声和说笑声,常膺耀的声音最响亮。他说他是顺便路过,其实他也是书画爱好者,等以后退休了也要和书画圈的人混混。说着,常膺耀露头了,陶来居高临下看到了他的秃顶,接下来看到了他的脸。常膺耀也看到了陶来。陶来冲常膺耀发出柔软而热烈的目光,而常膺耀只是眨了一下眼睛,目光始终成直线,射过陶来,落在对面墙壁上一幅葡萄画上,说道,传神啊,我仿佛闻到了葡萄的清香味儿。陶来轻轻地说了一句,常县长。常膺耀没听见,依旧盯着画,迈着大步直奔那幅画而去。在走到陶来身前时,陶来不由自主地拉了他下,依旧红着脸说,常县长。但常膺耀一点儿也没有受到干扰,他的心神和目光都被那幅画牢牢地吸引住了,一米七的陶来就像根本不存在一般。

常膺耀在陶来面前如风而过,几步奔到画前,驻足观看。一帮人呼啦啦围过去,说着笑着。陶来仿佛被人猛扇了一记耳光,脸上火辣辣的,他尴尬地僵立在那儿,一动也没动。半晌,他抬头望去,看画的常膺耀只距离他不足三米,但他觉得常副县长是站在另一个半球上。

德兴楼这顿饭黄了。没人告诉陶来去吃饭。倒是陶来挨个儿请人家了,可人家都说今晚有约了,改日吧。

陶来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以至于常副县长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后来他实在憋不住,和一个好哥们儿说了。好哥们儿并不惊讶,说你太自以为是了,人家堂堂一个副县长凭什么和你握手,你把人家放在什么位置上了!这不是给你难看,这是你不懂得一个词语。

什么词?距离。

陶来低头不语。

一年以后,陶来调到了安北监狱。他终于解决了和妻子两地分居的问题。

三年后,陶来负责的监区新来了一个犯人。陶来一见,立刻张大了嘴巴,但他很快跑了上去,伸出手,常膺耀,啊不,常副县长,你?穿着囚服的常膺耀低下头,涨红着脸,垂着手,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陶来伸出双手把常膺耀的手握住,晃了晃,嗯,膺耀,你这手还和在派出所时一样,就是没劲儿了。

常膺耀看了一眼陶来,想了一会儿,说,你能不能给我弄点儿毛笔和宣纸?陶来问他啥时候练字了,常膺耀点头说:从现在开始,就练两个字——距离

(摘编自《啄木鸟》2021年第11期)

材料二:

小小说不是可以由短篇小说压缩而成的。它们是不同的文学品种,有着不同的特性与规律,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取材与创作的思维。小小说是小说家族海洋中的一朵浪花,这朵浪花是从真实生活中跳跃出来的。

在成功的小小说的结构中,往往会把重要情节放在结尾部分,好像相声抖包袱。这样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余味,在小说结束后,往往还能让人继续联想,留下回味。小小说篇幅有限,只有余味可以无限。小小说不仅要把余味拿来作为艺术追求,也要作为自己重要的特征。

小小说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视语言为生命。小小说受篇幅短小的制约,文字必须简洁精当,讲究方块字的使用和审美意蕴。正为此,才可能成为一种精美的文本。

(摘编自冯骥才《小小说特立独行》)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副县长到来时的场景与小说开头的“来看展览的人日渐稀少”形成反差,凸显了文化中心对“大人物”到来的重视程度。
B.在画展上,陶来的热盼握手与常副县长的冷漠无视形成对比,在沉重的打击下,他不知所措,不明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C.小说的细节描写精彩,如“陶来不由自主地拉了他一下,依旧红着脸说”,表现出陶来想和常副县长握手而未能如愿的尴尬。
D.小说综合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把常膺耀陶醉于被前呼后拥的心态写得惟妙惟肖,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小题2】文中三处加点的“距离”的内涵有何不同?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小题3】从材料二的内容中选择一个角度,对《距离》一文进行赏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