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庄宗,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及为婴儿,体貌奇特,沈厚不群,武皇特所钟爱。帝洞晓音律,常令歌舞于前。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及壮,便射骑,胆略绝人,其心豁如也。及武皇厌代,帝乃嗣王位于晋阳,时年二十有四。是日,诏曰:皇纲已正,紫禁方严,凡事内官,不合更居外地。诏诸道应有内官,不计高低,逐一并家口发遣赴,不得辄有停滞。帝龙潜时,寺人数已及五百,至是合诸道赴阙者,约千余人,皆给赐优赡,服玩华侈,委之事务,付以腹心。唐时宦官为内诸司使务、诸镇监军,出纳王命,造作威福,昭宗以此亡国。及帝奄有天下,当知戒彼前车,以为殷鉴,一朝复兴兹弊,议者惜之。同光二年夏五月壬寅,以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储德源为宪州刺史,皆梁之伶人也。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帝密召崇韬谓之曰:予已许除郡,经年来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故有是命。高季兴,从梁祖平青州,改知宿州事,擢为荆南兵马留后。及庄宗定天下,季兴来朝于洛阳,加兼中书令。谓宾佐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抄《春秋》;又竖手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如此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猎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无忧矣。

(节选自《旧五代史》)

文本二: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小题1】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那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B.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C.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D.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厌代,古代对辞官或者卸任的委婉说法,有厌恶官场事物之意。
B.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住所。赴阙的意思是入朝,指朝见皇帝。
C.少牢,指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庄宗年少时能文能武,精通音律,略通《春秋》大意,射箭骑马,胆量过人,心胸开阔,因此受到武皇的钟爱。
B.文本一中,高季兴曾对他的手下评说庄宗,说庄宗曾对功勋大臣夸耀他曾亲手抄录《春秋》,又竖起手指说“我从手指头上得到天下”,像这样那就是功劳全在他一人了,哪里还有大臣的辅佐之功。
C.文本二中,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文本二中,欧阳修认为庄宗之所以能强大起来,主要在于他“忧劳”,而其破灭,原因又在其“逸豫”,阐释了成败由人的道理。
【小题4】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已许除郡,经年来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小题5】欧阳修认为后唐庄宗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事”,请根据文本一和二简要概括。
22-23高二下·山东潍坊·阶段练习
知识点:欧阳修(1007-1072)《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公之事。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是时梁兵尽属段凝,京师羸兵不满数千,公得保銮五百人之郓州,以力寡败于中都,而《史》云将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公之攻德胜也,被受命于帝前,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欤?画已百馀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而予犹区区如此者,盖其希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点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
B.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
C.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
D.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
【小题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自于帝前                           经:通“颈”,自杀。
B.不能公之事                           备:完备,详尽。
C.以三日破敌                           期:期望。
D.羝乃得归                              乳:生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朝末年,朝臣们因不被皇帝信任,都心怀愤怒而对国事懈怠,军中将领对时局也都抱观望态度,只有王彦章发奋坚持不渝,没有丝毫退缩和懈怠。
B.欧阳修在滑州找到了王彦章的孙子王睿记录的《家传》,内容丰富,甚至记录了宰相敬翔动怒梁末帝不肯用王彦章一事。
C.欧阳修在通常所说的铁枪寺找到了王彦章的画像。当时画像损毁严重,他赶紧安排工匠进行修复保全,因担心画像失真,而没有在上面增加内容。
D.王彦章善用铁枪,举世无双,当时人称“王铁枪”,离世百年后,连小孩都知道“王铁枪”是一位良将。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
(2)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
【小题5】请用两个词语概括王彦章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昂碎琴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千缗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都。

(选自《智囊全集》)


【注释】①辇(niǎn):载运。②缗(mín):成串的钢钱。古代一千文为一缗。③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④声华:声名。

【乙】敬之识才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雅爱项斯为诗,所至称之,繇是擢上第斯字子迁江东人。敬之祖客灞上,见闵人濮阳愿,阅其文,大推挹,遍语公卿间。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选自《新唐书番一百六十列传第八十五》)


【注释】①敬之:杨敬之,唐代文学家。②项斯: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③繇(yáo):人名。④擢(zhuó):提拔。⑤上第:前几名。⑥濮阳愿:人名。⑦挹(yì):提携。
【小题1】解释下列居中加点的词。
①顾左右曰:“攀千缗之!”(            )             ②答曰:“余此乐。”(            )
③食毕,捧琴(            )                                 愿死,敬之为敛葬(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2)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小题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斯字子迁江东人
【小题4】【乙】文中杨敬之“爱士类”,表现在哪几件事上?
【小题5】【甲】文中陈子昂“声华溢都下”,【乙】文中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其原因是什么?请比较异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讳殊,字同叔,姓晏氏。公生七岁,知学问,为文章,乡里号为神童。故丞相张文节安抚江西,得以公闻。真宗召见,既赐出身。后二日,又召试诗赋论,公徐启曰:“臣尝私习此赋,不敢隐。”真宗益嗟异之,赐以他题。今天子为皇太子,公以户部员外郎充太子舍人,公既以道德文章佐佑东宫,真宗每所谘访,多以方寸小纸细书问之,由是参与机密,凡所对,必以其稿进,示不泄。其后余悉阅真宗阁中遗书,得公所进稿,藏之禁中,人莫之见也。

初,真宗遗诏:章献明肃太后权军国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公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乾兴元年,拜右谏议大夫,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由是忤太后旨。罢留守南京,大兴学校,以教诸生。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明年,迁尚书左丞。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公,公以《周官》后服对。

赵元昊反,师出陕西,天下弊兵。公数利害,请罢监军,无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制财用为出入之要,皆有法。天子悉为施行。自宫禁先,以天下,而财赋之职悉归有司。卒能以谋臣元昊,使听约束,乃还其王号。

公为人刚简,遇人必以诚,虽处富贵,如寒士罇酒相对,欢如也。得一善,称之如己出,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等,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范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天子既厌西兵,闵天下困弊,奋然有意,遂欲群材以更治,数诏大臣天下事。方施行,而小人权倖皆不便。明年秋,会公以事罢,而仲淹等相次亦皆去,事遂已。

其为政敏,而务以简便其民。其家严,未尝为子弟求恩泽。其在陈州,上问宰相曰:晏某居外,未尝有所请,其亦有所欲邪?宰相告公。公自为表,问起居而已。

公既乐善而称为知人,士之显于朝,多公所荐达,可谓贤也已。

(取材于《欧阳修集》)

【注释】①赐出身:赐同进士出身。②赵元昊:即李元昊,宋赐赵姓,封他为夏国王。③监军:宋代以宦官监督主帅的军政制度。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权军国事                    听:处理
B.公数利害                           建:陈述
C.以天下                              率:率领
D.数诏大臣天下事                 条:分析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赐以他题               遂欲群材以更治
B.无敢决其议            士之显于朝
C.无阵图授诸将        宰相告公
D.天下弊               家严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召试诗赋论                      又召他来试着谈论诗赋
B.卒能以谋臣元昊                  最终得以用计谋使元昊臣服
C.会公以事罢                         正赶上晏公因事被罢官
D.而务以简便其民                  致力于用简明的政令方便百姓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殊少年神童,后被丞相张文节推荐入朝,得皇帝赏识。
B.晏殊辅佐东宫太子,因为有功,得以参与朝中机密大事。
C.晏殊建议垂帘听政之举,对稳定朝中局势起到了作用。
D.晏殊处理政事得当,深受天子信赖,其建议多被采纳。
【小题5】欧阳修在文章结尾评价晏殊“可谓贤也已”。除了知人荐才,晏殊的“贤”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加以概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