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节选自《古文观止·徐文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B.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C.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D.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试,即乡试,每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参加者为本省生员,取中的称举人。
B.永陵,明世宗的陵墓,以陵墓名称已故皇帝,是对该皇帝生前事迹的否定。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有此称。
D.骚坛,即诗坛,也引申为文坛,源自屈原所作的浪漫主义抒情长诗《离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渭在担任胡公幕僚时,胡公的奏疏和公文都出自其手,他恃才傲物,任凭内心行事,觉得世间事物没有合乎他心意的。
B.徐渭曾纵情山水,游历北方,以诗作记游抒怀,内容丰富博大;文章虽有时格调卑下,但匠心独运;书法苍劲豪迈,刚柔相济。
C.徐渭志趣高雅,又不与时俗调合,不模拟别人的文风,也不因为议论损伤文章格调,但因经常斥责和奴役百姓,所以名声不能流传出越地。
D.徐渭一生受到很多人的赏识或帮助,有胡公、张太史、石公等,在他下狱被判为死罪时,是张太史的极力营救,方得出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2)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
2023·青海西宁·一模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昶,字士都,东平须城人。昶颖悟过人,读书如夙习,无故不出户外,邻里罕识其面。初从父入科场,侪辈少之,讥议纷纭,监试者远其次舍,伺察甚严。昶肆笔数千言,比午,已脱稿。释褐,授征事郎、孟州温县丞。正大改元,超授儒林郎、赐绯鱼袋、郑州河阴簿。三年,召试尚书省掾,再调漕运提举。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居数岁,忠济怠于政事,贪佞抵隙而进。昶言于忠济曰:“比年内外裘马相尚,饮宴无度,库藏空虚,百姓匮乏,若犹循习故常,恐或生变。惟阁下接纳正士,黜远小人,去浮华,敦朴素,损骑从,省宴游,虽不能救已然之失,尚可以弭未然之祸。”时朝廷裁抑诸侯,法制寝密,忠济纵侈自若。昶以亲老求解,不许。俄以父忧去官,杜门教授,一时名士若李谦、马绍、吴衍辈,皆出其门。

己未世祖伐宋,次濮州,闻昶名,召见,问治国用兵之要。昶上疏,论治国,则以用贤、立法、赏罚、君道、务本、清源为对;论用兵,则以伐罪、救民、不嗜杀为对。世祖嘉纳之。明年,世祖即位,召至开平,访以国事,昶知无不言,眷遇益隆。世祖尝燕处,望见昶,辄敛容曰:“李秀才至矣。”其见敬礼如此。

至元元年,迁转之制行,减并路、府、州、县官员,于是谢事家居。五年,起为吏礼部尚书,品格条式、选举礼文之事,多所裁定。凡议大政,宰相延置上座,倾听其说。六年,奸臣阿合马议升制国用使司为尚书省,昶请老以归。七年,诏授南京路总管兼府尹,不赴。八年,授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务持大体,不事苛细,未几致仕。二十二年,昶年已八十三,复遣使征之,以老疾辞,赐田千亩。二十六年卒,年八十有七。

(节选自《元史·李昶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
B.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
C.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
D.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科举时代称新进士及第授官。
B.改元,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庙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庙号,亦称“改元。”
C.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自己身份的物品。三品以上穿紫衣者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穿绯衣者佩银鱼袋。
D.岁己未,即己未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己未年的前一年是戊午年,后一年是庚申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昶从小聪明过人。读新书文如同过去经常学习的一般熟悉。参加科举考试时能一上午奋笔写数千字。
B.李昶能积极进善言。他极力劝说懒于处理正事的严忠济接纳忠正之士,罢黜疏远奸邪小人,过朴素的生活来消除隐藏的灾祸。严忠济没有听从他的劝告。
C.李昶受到皇上的厚待与敬重。世祖常高兴采纳他的疏谏,向他询问国事,退朝闲居时看到他,都会正容礼敬。
D.李昶才干非凡,多次想辞官家居都未获允许。官员的品级和选举,朝廷的礼仪,很多是他裁定的。宰相常请他商议朝廷大事。八十多岁仍被皇上征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从父入科场,侪辈少之,讥议纷纭,监试者远其次舍,伺察甚严。
(2)世祖伐宋,次濮州,闻昶名,召见,问治国用兵之要。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复奏疏乞创飞虎军。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橱,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幹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连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榷歌》。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知潭州兼湖南安抚       寻:不久
B.时虞允文当国                 当国:执政,主持国事
C.弃疾行愈力,不能夺   卒:士卒。
D.辛弃疾善长短句          雅:一向,向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A.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B.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C.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D.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有远见卓识。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辛弃疾论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他的建议被采纳施行
B.辛弃疾有主见,善斡旋。皇上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采买军马,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更加卖力,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
C.辛弃疾决事果断。修建飞虎营时,需要瓦二十万。辛弃疾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没有二天都齐备了。
D.辛弃疾重情义,有胆识。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却为他写祭文来吊唁。
【小题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枉用相(存:问候、探望)余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任职)
B.烟涛微茫难求(信:如果)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
C.势五岳掩赤城(拔:超出)深林兮惊层颠(栗:使深林战栗)
D.惟时之枕席(觉:睡着)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2)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人)求过丸,比之非类,(其人)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敝,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登曰宣太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B.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C.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D.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万户侯”,指食邑万户以上,后泛指高爵显位,如“粪土当年万户候”。
B.“黄龙元年”,是以东吴君主孙权的年号纪年的。因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所以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崇祯”皇帝,“康熙”皇帝。
C.“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臣僚上“疏”可以报告工作、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进谏等。
D.“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著名文士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生前行迹,给予褒贬善恶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如陶渊明私谥“靖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登体恤百姓,宽以待人。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避开良田,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休息时,也是选择空闲之处。对犯了错误的人,不忍处罚,还不许身边的人再提此事。
B.孙登孝顺养母,有感恩之心。徐氏对孙登有养育之恩,虽遭废,但徐氏派人送来的衣服,孙登必定沐浴后才穿上。父亲要立他为太子,他则坚决要求先立养母为皇后。
C.孙登关心国事,忧国忧民。他临终上疏颇有见地,提出国家的政令应与时俱进,博采众议;认为有些地方应该宽缓刑祛,减轻赋税,调整或停止一些劳役,顺应民心。
D.孙登人品出众,才干超人。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孙权赞赏他的人品和能力,授予他东中郎将,赐封万户候,册立为太子,追谥宣太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2)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小题5】为何孙登死后,孙权一提起他就忍不住落泪?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