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拳击家

[美]海明威

尼克一骨碌起身,抬头目送末节货车拐过路轨,不见了灯光。他摸摸膝盖,裤子划破了,皮肤也擦破了,两手都擦伤了,眼圈准保发青了,已经感到痛了。

这个扳闸工真是混账东西!

来啊,小子,那家伙说,我给你看样东西。他上当了,刚走过去,他的双手双膝就磕在路轨旁边了。

水洼地在升起的薄雾里朦朦胧胧。尼克眼睛又痛,肚子又饿,顺着路轨一直走了好几英里,两旁的水洼地还是一个样。后来,前面出现一座桥,桥外是群山,黑咕隆咚的。尼克看见前方有堆火,他立刻顺着路轨小心地走过去,火堆这会儿很明亮,有个人坐在火堆旁望着火,尼克走近,他还是一动不动。

喂!尼克说。

那人抬眼看看。

你哪儿弄来个黑眼圈?他问道。

一个扳闸工揍了我一拳。

从货车上掉下来吗?

不错,我早晚要揍他一顿。

那人瞧着尼克,笑了。在火光下尼克看到他的脸变了相。鼻子是塌下去的,眼睛成了两条细缝,两片嘴唇奇形怪状,在火光下神色同死尸一样。

你不喜欢我这副嘴脸吗?那人问。

尼克不好意思了。

哪儿的话。他说。

他们的拳头落在我身上都开了花,可谁也伤不了我,那小个儿说道,听着!叫我阿德好了。

好!

我不大对劲,那小个儿说道,我是疯子。

尼克忍不住想笑出声来。

你很正常嘛。他说道。

不,我是疯子。

你怎么会发疯的?

我不知道,阿德说,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

我就是阿德·弗朗西斯。

不骗人?

你不信?

信。尼克知道这管保错不了。

有个人顺着铁道路堤下来,穿过空地走到火堆边。

喂,柏格斯!阿德说道,这是我老朋友柏格斯。

幸会!柏格斯说道。

我是尼克·亚当斯。

黑人柏格斯在火堆旁打开一包东西,往一个平底锅里搁上火腿片。锅烫了,油啦嗞直响,在锅里打了几个鸡蛋,不时翻着面。

亚当斯先生,请你把那袋子里的面包切几片下来吧。柏格斯从火边回过头来说道。

尼克掏出一个面包,切了六七下。阿德眼巴巴看着他,探过身去。

尼克,把刀子给我。他说道。

别给!亚当斯先生。黑人说道。

那个职业拳击家坐着不动了。

亚当斯先生,请你把面包给我。尼克就把面包递给他。

黑人捡起一片火腿,搁在一片面包上,上面再盖个煎蛋。

阿德接过三明治,张口就吃。

留神别让鸡蛋淌下,黑人提醒了一声,这个给你,亚当斯先生。剩下的归我。

尼克对小个子阿德慕名已久,知道他是过去的拳击冠军。打从黑人说起刀子的事他还没开过口呢。

弗朗西斯先生,你还要来点吗?柏格斯问道。

阿德不答他的碴,兀自瞧着尼克。

弗朗西斯先生?黑人柔声说。

阿德不答他的碴,兀自瞧着尼克。

我跟你说话呢,弗朗西斯先生。黑人柔声说。

阿德一个劲地瞧着尼克。他拉下了帽檐,罩住了眼睛。尼克感到紧张不安。

你怎么胆敢这样?他从压低的帽檐下厉声喝问尼克。

你不请自来,吃人家的东西,人家问你借刀子,你倒神气啦。你当我们能容忍你到什么地步?

他站起身来,狠狠瞪着尼克,步步紧逼,左脚迈出一步,右脚就紧跟上去。

一瞬间,趁小个子低着头,黑人照着他后脑勺的一下。他扑倒在地,脸埋在草堆里。黑人抱起他到火边,轻轻放下。

真对不起。他说道。

没关系。尼克看见草地上的棍子,棍子有个柔韧的把儿,重的一头裹着手绢。

我不希望你把他打伤,也不希望他打伤你。黑人笑道。

你自己倒把他打伤了。

每当他这样发作,我总是只好给他来一下。

他怎会发疯的?尼克问道。

噢,原因可多着呐!黑人在火边答道,又给那个昏迷不醒的人铺在脑袋下的衣服捋捋平。

一则,他挨打的次数太多啦。再则,他结了婚,这下就惹出不少麻烦来了。

这事我倒记得。

可不,有不少人对他妻子看不顺眼,纷纷嘀嘀咕咕,有一天,她就此出走了。他就这样发疯了。

你在哪儿认识他的?尼克问道。

在牢里。黑人说。

他笑了笑,低声又说:我出了牢,就去看望他,我愿意陪着他。

你们都干些什么?尼克问道。

噢,就是到处流浪。

他挣了不少钱吧。

可不。不过,全花光了,要不就是给人夺走了。她给他寄钱呢。

亚当斯先生,我随时都可以叫醒他。请你趁早走吧,实在是怕他见到你又惊动了。你沿着路轨走两英里就看到城了。你最好带一份三明治。黑人这一番话说得彬彬有礼。

尼克离开火堆,走到铁道路轨上去。他竖起耳朵,只听得黑人说得低沉柔和,就是听不出说些什么。后来又听得小个儿说:柏格斯,我脑袋好痛啊。

只消喝上这一杯热咖啡就好了。黑人的声音在劝慰。

尼克走上路轨,没想到手里还拿着一份三明治,就放进了口袋。趁着路轨没拐进山间,他站在逐渐高起的斜坡上回头望着,还看得见空地上那片火光。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扳闸工的“坏”、拳击家的“怪”、黑人的“柔”以及尼克的单纯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B.阿德在职业生涯中多次受伤,在生活中屡受打击,最后发疯,是一个失败者,和《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截然不同。
C.尼克在一片黑咕隆咚的背景中看到了一个火堆,这个明亮的火堆暗示黑暗中也会有亮光,暗示外面的世界既有残酷也有温情。
D.小说结尾尼克走上路轨后,才意识到手里还拿了一份三明治,表明尼克耳闻目睹拳击家的创伤之后,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小题2】小说开头部分表现了尼克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迷惘的一代”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出现的一类作家。他们认为,只有现实才是真理,可现实是残酷的。海明威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家。不过,在《拳击家》中,作家叙述现实社会残酷的同时,也写到了其中温情的一面。“温情的一面”有哪些体现?它们各自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2-23高三下·四川成都·阶段练习
知识点:海明威外国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他们航行得很顺利,老人把双手浸在海水里,尽量保持头脑清醒。天空中的积云堆叠得很高,上方还有相当多的卷云,由此老人知道这风会刮上整整一夜。老人不时地看看那条鱼,以确信这是真的。一个小时后,第一条鲨鱼发动了袭击。

这条鲨鱼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当那一大片暗沉沉的血渐渐下沉,扩散到一英里深的海水里的时候,它就从深处游了上来。鲨鱼莽莽撞撞地--下子冲过来,划破了蓝色的水面,豁然出现在太阳底下。它随即又落入海水,捕捉到血腥味。然后就顺着小船和鱼的踪迹一路追踪而来。

鲨鱼有时候嗅不到这股气味,但它总能再次找到,也许只是一丝痕迹,它就会游得飞快,紧追上去。那是一条很大的灰鲭鲨,生就的游泳高手,能和海里速度最快的鱼游得一样快,除了嘴以外,它的一切都显得无比美丽。背部和剑鱼一样蓝,肚子是银白色的,鱼皮光滑漂亮。它的外形和剑鱼十分相像,除了那张大嘴。眼下它正紧闭着大嘴,在水面之下迅速地游着,高耸的背鳍像刀子一般划破水面,没有丝毫摇摆。在它那紧紧闭合的双唇里,八排牙齿全都朝里倾斜,这和大多数鲨鱼的牙齿不同,不是那种常见的金字塔形,而是像爪子一样蜷曲起来的人的手指。那些牙齿几乎和老人的手指一般长,两侧都有刀片一样锋利的切口。这种鱼天生就把海里所有的鱼作为捕食对象,它们游得那么快,体格那么强健,而且还全副武装,这样一来就所向无敌了。此时,它闻到了新鲜的血腥味,于是加快速度,蓝色的背鳍破水前进。

老人一看见它游过来,就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肆意妄为的鲨鱼。他一面注视着鲨鱼游到近前,一面准备好渔叉,系紧绳子。绳子短了点儿,因为他割下了一段用来绑鱼。

老人此时头脑清醒好使,下定决心搏击一番,但却不抱什么希望。真是好景不长啊,他想。他盯着那条紧逼而来的鲨鱼,顺便朝那条大鱼望了一眼。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他想。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尖齿鲨,他想,见鬼去吧。

鲨鱼飞速靠近船尾,向大鱼发起袭击。老人看着它张开了嘴,看着它那怪异的眼睛,看着它牙齿发出咔嚓一声,朝着鱼尾巴上方的肉扑咬过去。鲨鱼的头从水里钻了出来,后背也正露出海面,老人听见大鱼的皮肉被撕裂的声响,把渔叉猛地向下扎进鲨鱼的脑袋,正刺在两眼之间那条线和从鼻子直通脑后那条线的交点上。这两条线其实并不存在。真实存在的只有沉重而尖锐的蓝色鲨鱼脑袋,大大的眼睛,还有那嘎吱作响、伸向前去吞噬一切的大嘴。可那是鱼脑所在的位置,老人直刺上去。他使出全身力气,用鲜血模糊的双手把渔叉结结实实地刺了进去。他这一刺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却带着十足的决心和恶狠狠的劲头儿。

鲨鱼翻了个身,老人看出它的眼睛已经没有生气了,接着鲨鱼又翻了个身,缠上了两圈绳子。老人知道它死定了,可它还不肯听天由命。它肚皮朝上,扑打着尾巴,嘴巴嘎吱作响,像艘快艇似的破浪前进,尾巴在海上溅起白色的浪花。它身体的四分之三都露在水面上,绳子绷得紧紧的,颤抖个不停,最后啪的一声断了。鲨鱼静静地躺在海面上,老人瞧着它,不一会儿它就慢慢沉了下去。

“它咬掉了约莫四十磅肉。”老人大声说。它把我的渔叉和所有的绳子也带走了,他想,况且我这条鱼又在淌血,别的鲨鱼也会来袭击的。

大鱼被咬得残缺不全,他都不忍心再看上一眼。鱼被袭击的时候,他感觉就像是自己受到袭击一般。

好景不长啊,他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而是独个儿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

不过,攻击我这条鱼的鲨鱼被我干掉了,他想。它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尖齿鲨。天知道,我可见识过不少大鱼。

“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候就要来了,可我连渔叉都没有。尖齿鲨很残忍,而且也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不过我比它更聪明。也许并不是这样,他想。也许只不过是我的武器比它的强。

“别想啦,老家伙,”他大声说,“顺着这条航线走吧,事到临头再对付吧。”

不过还是得琢磨琢磨,他想。因为我只剩下这件事儿可干了。这个,还有棒球。不知道了不起的迪马吉奥会不会欣赏我一举击中鲨鱼的脑袋。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想,谁都能行。但是,你以为我这两只受伤的手跟得了骨刺一样麻烦吗?我没法搞明白。我的脚后跟从来没出过毛病,只有一次在游泳的时候踩着一条红鱼,被它刺了一下,腿的下半截都麻痹了,疼得受不了。

“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你每过一分钟就离家更近一点儿。丢了四十磅鱼肉,你的船走起来能更轻快。”

他心里很明白如果驶进海流中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可是眼下点儿办法也没有。“不,有办法,”他大声说,“我可以把刀子绑在一支船桨的柄上。”

于是他把舵柄夹在胳膊下面,一只脚踩住帆脚索,就这么做了。

“这下好了,”他大声说,“我还是个老头儿,但可不是手无寸铁了。”

这时候,风更加强劲了,船航行得很顺利。他只看着鱼的前半部分,心里又燃起了一点儿希望。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灰鲭鲨的牙齿是“像爪子一样卷曲起来的人的手指”,以其尖长、锋利显示被鱼的凶猛无比。
B.老人一看到鲨鱼游近并没慌乱,而是准备好渔叉,系紧绳子,欲以无所畏惧去制服毫无畏惧。
C.击杀鲨鱼后,老人想到的是它“很残忍、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对其明显带着欣赏之情。
D.“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其实只体现在老人面对灰鲭鲨时抓其弱点,果断出击。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对大海环境的描写笔墨不多,但也起到了提供故事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
B.小说写大灰鲭鲨游得快、体格强、无敌手等,为下文突出老人沉勇精神做了铺垫。
C.小说对老人击杀灰鲭鲨的前后过程描述详细,这是为了突出鯊鱼的凶猛和狡猾。
D.小说主要是从老人的视角来叙述,他能以目击者的身份来观察给人更真实的感受。
【小题3】文中画线的两句话的意思如何理解?请你进行简析。
(1)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
(2)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
【小题4】小说中只有一位老人在活动,他那些自言自语的话有什么作用?请你进行探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的猫①

(美)海明威

这家旅馆里只住着两位美国旅人。他们住在二楼,面朝大海,也面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大棕榈树和绿色的长凳。意大利人大老远跑来看战争纪念碑。纪念碑是青铜铸的,在雨里泛着光。这会儿正下着雨。雨水从棕榈树上滴下来。石子路上出现一汪汪积水。雨水滂沱,海浪裹着雨水像一条长长的线涌上岸,又沿着沙滩滑下去,然后再裹着雨水涌上来。泊在战争纪念碑旁边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有个侍者站在咖啡馆门口,正朝着空荡荡的广场张望。

美国人的妻子正站在窗边往外看,外面有只猫刚好蜷缩在他们窗子底下一张滴着雨水的绿桌子下。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

我要去逮那只猫咪。妻子说。我去。丈夫躺在床上说。

不,我去。外面那只可怜的猫咪想在桌子底下躲雨呢。 丈夫靠在床头的两只枕头上,继续看书。

别淋湿了。他说。

他的妻子下楼去了。经过旅馆营业处的时候,店主起身向她哈哈腰。他是个老头儿,个子很高。

下雨了。妻子说。

是啊,是啊,太太,坏天气,真是个坏天气。

美国太太喜欢他,喜欢他接到任何投诉时都那么认真的态度;喜欢他的修养,喜欢他乐意为她效劳的模样;喜欢他作为店主的那种感觉,喜欢他那张苍老、严肃的脸和他那双大手。她怀着对他的喜爱,打开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那只猫应该就在右边。她站在门口还没迈出去,背后有人为她撑开一把伞。原来是负责照料他们房间的女侍者。

您可千万别淋湿了。她面带笑容,用意大利语说道。毫无疑问,是店主派她来的。女侍者撑着伞,美国太太沿着石子路走到他们房间的窗子底下。那张桌子就在这儿,被雨水冲洗得鲜绿鲜绿的,可是猫不见了。她突然大失所望。女侍者望着她。

您丢东西了吗,太太?

刚才有只猫。年轻的美国太太说。有只猫?

对,一只猫。

一只猫?女侍者哈哈一笑,雨里的猫?

对。她说,就在这张桌子底下。她又加了一句,噢,我可真想要它,我就想要只猫咪。

来吧,太太。她说,我们该回里面去了,要不您会淋湿的。”“我想也是。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她们沿着石子路往回走,进门后,女侍者在外面收了伞。那个美国太太经过办公室时,店主在写字台那头向她哈哈腰。太太从心里觉得某些东西又渺小又麻烦。这个店主让她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却又十分重要。她一时觉得自己太重要了。

她走上楼梯,打开房门。乔治还在床上看书。猫逮到了吗?他放下书问道。

跑了。

奇怪,会跑到哪儿去呢?他把目光从书上移开,说道。

我真想要那只猫。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想要它。我就是想要那只可怜的猫咪。可怜巴巴地淋着雨对一只猫咪来说有点悲惨。

乔治没有说话,目光又挪到了书上。

她站起身,在梳妆台前坐下,拿起镜子左照照右看看,从这一侧看到那一侧,又照照后脑勺和颈窝。

你觉得我把头发留长好不好?她一边再次端详自己的侧影,一边问。乔治抬起头来,看着她的颈窝,她的头发很短,像个男孩儿。

我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

这个样子,我可烦死了。她说,像个男孩子,真够恼人的。”“你看上去漂亮极了。他说。

我要把头发扎到后面,扎得又紧又光滑,在后脑勺盘个大大的髻,坠在后面沉甸甸的。她说,我真想有只猫咪坐在我的膝头上,我一摸它,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

是吗?乔治躺在床上应道。

我还希望现在就是春天,我要对着镜子梳妆,我要一只猫咪,还要几件新衣裳。”“亲爱的,别说了,还是去读点什么吧。乔治说着,又继续读他的书。

天很黑了,雨点敲打着棕榈树。

不管怎么说,我都想要一只猫。她说,要是我没有长头发,也没什么别的好玩儿的,总能有只猫吧。

乔治没有注意听,他在读自己的书。太太又望着窗外,广场上的灯都亮了。有人敲门。

请进。乔治说着,抬眼望去。

女侍者站在门口,怀里紧紧抱着一只大花斑猫。

不好意思,打扰了,她说,老板让我把这只猫送给太太。

(有删改)


【注释】①这篇小说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她们要求和男性平起平坐,不再扮演受男性庇护并服从于男性的角色。小说反映了海明威当时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巧妙运用公园、战争纪念碑等空间场景,展示出不同场景所蕴含的象征意象和深层话语内涵,传递出了主人公无法言传的复杂而微妙的内心变化。
B.小说中的“美国太太”不顾下雨、拒绝丈夫帮助而执意要去抱回雨中的猫,是典型的美国新女性的代表;与之相反的是旅店侍女,她则是传统女性的代表。
C.雨敲打棕榈树的场景在文中一共提到了两处,分别在小说的开头和后半部分,都渲染了压抑的氛围,暗示了女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进行抗争面临极大困难。
D.当妻子提出要留长发,他说他就喜欢她现在的样子,由此可见丈夫对妻子的欣赏与爱;而旅馆老板将另一只猫送回的行为也反映了当时对新女性的肯定。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叙事视角来说,该小说采用的是全知视角,由一个无所不知的第三人称叙述者进行讲述,客观、真实地展示了故事的发展过程。
B.小说写妻子抱不到窗外桌下的小猫,坐在梳妆台前拿着小镜子仔细地端详自己,这一系列动作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这个女子的鄙夷。
C.女主人公在寻猫不得回到旅店之后,作者又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地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细腻地表现了她找不到猫而产生的烦闷情绪。
D.小说中有多处的人物对话,贴合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用语简洁明了,极富口语特点,体现海明威小说“电报式”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小题3】在“至乐无如读书”的阅读分享会上同学们共同研读海明威的作品,有同学认为,该文若以“一个寂寞的美国妇人”或“不幸的婚姻”为标题,效果会更好。你的看法如何?请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4】在刚刚学习的《老人与海》中我们了解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冰山”理论认为文学作品要像冰山一样只将它的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七由读者深入挖掘。这篇小说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论。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我从来没有这么累过,他想,现在信风刮起来了,不过正好能借助风力把它弄上来。我太需要这风了。

它下一次往外面兜圈子的时候,我要歇歇了,他说,我感觉好多了。等它再兜两三圈,我就能制服它。

他的草帽戴得很靠后,他感觉鱼在转身,结果钓线一扯,他一屁股跌坐在船头。

鱼啊,你忙活吧,他想。等你转身的时候我再收拾你。

他第一次看到那鱼,是在它兜到第三圈的时候。

他最先看到的是一个黑色的影子,那影子过了好长时间才从船底下钻过,他简直不敢相信这鱼竟然有这么长。

不可能,他说,它不可能有那么大。

可是那鱼当真有那么大,这一圈兜完之后,它浮出水面,和老人仅仅相隔三十码,老人眼看着它的尾巴出了水,①比一把大镰刀的刀刃还要长,在深蓝色的海水上呈现出非常浅淡的紫色。那尾巴向后倾斜,鱼在海面下游的时候,老人能看见它那巨大的躯体和周身的紫色条纹。它背鳍朝下,巨大的胸鳍张得大大的。

老人这会儿冒起汗来,不光是太阳的缘故,还有别的原因。每当那鱼镇静自若地转回来,老人都能收回一段钓线。

可我得把它拉过来,拉近,再拉近,他想。千万不能把鱼叉插进它的脑袋,一定要插进它的心脏。

老家伙,你可要镇静,使足劲儿。他说。

鱼又兜了一圈,露出了脊背,不过离小船还是远了点儿。再兜一圈,离得还是太远,但这回它出水更高了些,老人心里有数,等再收回一些钓线,就能把它拉到船边。

他早就准备好了鱼叉,系在鱼叉上的那卷很轻的绳子放在一个圆形的篮子里,另一端紧紧地系在船头的缆桩上。

大鱼正兜了一圈回来。老人使出全身力气想把它拉到近前。有那么一会儿,鱼朝他这边倾斜了一点儿,然后又挺直身子,接着兜起圈子来。

我拉动它了,老人说,我刚才拉动它了。

他又感到一阵头晕,不过还是用尽全力拉住大鱼。我拉动它了,他想。也许这回我就能把它拉过来了。②手啊,你拉呀;腿啊,你可得站稳了;头啊,你得给我坚持住,给我坚持住。这回我就要把它拉过来了。

可是,还没等大鱼靠近小船,他就使出浑身力气拼命拉,那鱼被拉得倾斜过来一点儿,但随即就竖直身子游开去。

这样的话我可就一无所获了,他想。他嘴里干得说不出话来,可这时候也够不着水喝。我这回一定得把它拉到船边来,他想。它再多兜几个圈子,我可就撑不住了。你能行,他对自己说,你永远都能行。

下一轮较量的时候,他差一点儿就制服那条鱼了。可鱼还是直起身子慢慢游走了。

鱼啊,你害死我了,老人想。不过你有这个权利。③兄弟啊,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大、更漂亮、更沉静,或者更高贵的东西。

你的脑子有点儿迷糊了,他想。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要懂得怎样承受痛苦,像个男子汉一样,或者像条鱼那样,他想。

头啊,清醒清醒吧。他说话的声音连自己都听不见,清醒起来吧。

鱼又兜了两个圈子,还是老样子。

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老人想。每次他都感觉自己要垮掉了。真是不明白。可我还要再试一次。

他又试了一次,当他把鱼拉转过来的时候,感觉自己都要垮了。那鱼挺直身子,又慢慢游走了,大大的尾巴在海面上摇摇摆摆。

我还要再试一次,他对自己许诺,尽管他的双手这时候已经力不从心,眼睛一忽看得见,一忽看不见。

他又试了一下,还是老样子。他感觉自己还没开始发力就已经败下阵了,可我还要再尝试一次。

他承受着所有的痛楚,使出余下的全部气力,用来对抗鱼的痛苦挣扎。鱼朝他身边游了过来,嘴几乎碰到了小船的船壳外板。它开始从船边游过,身子那么长,那么高,又那么宽,银光闪闪,布满紫色条纹,在水里似乎是一眼望不到头。

老人丢下钓线,一脚踩住,把鱼叉举得尽可能高,用足力气,再加上刚刚鼓起的劲儿,拼命向鱼的一侧刺去,鱼叉正落在大胸鳍后面,它的胸鳍高高耸起,和老人的胸膛一般高。老人感到铁叉已经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好扎得更深,然后把全身的重量都压了上去。

那鱼开始折腾起来,尽管已经死到临头,它还是从海水里高高地跃起,它那惊人的长度和宽度,它的力量和美,全都展露无遗。它仿佛悬在空中,就在小船和老人的正上方。接着,它又哗啦一声跌落下来,溅起的浪花泼洒在老人的全身和整条小船上。

老人感到头晕恶心,双眼也模糊不清。但他还是放开了鱼叉上的绳子,让它慢慢地从擦破了皮的双手中送出去,等他可以看清东西的时候,他看见那鱼仰面朝天,翻起了银色的肚皮。鱼叉的柄从鱼的肩部斜伸出来,从它心脏里流出的鲜血让海水都变了颜色,起先是暗黑色,④像是一英里多深的蓝色海水里的鱼群,然后又像云朵一样飘散开来。那鱼呈银白色,一动不动,只是随波漂荡。

老人趁自己眼睛好使的那一瞬间仔细瞧了瞧。然后他把鱼叉上的绳子在船头的缆桩上绕了两圈,把头搁在双手上。

让我的头脑保持清醒吧,他靠在船头的木板上说,我这个老头儿真是累坏了,可我杀死了这条鱼,它是我的兄弟,现在我有苦差事要干啦。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第一次看到大鱼时不敢相信,在捕捉大鱼的过程中,他在坚持与放弃中挣扎。
B.文中老人多次说“试一下”,看似重复,实则写出了一个人的顽强和对成功的渴望。
C.文中通过大量的自言自语和心理独白,表现了老人的坚忍不拔和坚持不懈的意志。
D.节选部分首尾照应,通过写老人“累”说明捕鱼的艰辛,也表现了老人的硬汉精神。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通过比较表现鱼尾长,说明鱼很大,暗示捕获这条鱼的挑战性、危险性。
B.句子②运用排比,写出老人面对大鱼,感到自己力量有限,但依然自我激励。
C.句子③连用几个“更”描写大鱼,表现了老人对捕捉如此大鱼满含激动和欣喜。
D.句子④连用“鱼群”“云朵”两个比喻,说明鱼血流得多,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小题3】小说在叙事过程中不断变换人称,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小题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一组关键词:战胜自己与战胜对手。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