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5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浊则鱼困,令苛则民乱,城峭则必崩,岸竦则必他。故夫治国,譬若张琴,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曰,急辔衔者,非千里御也。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延及四海。

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孔子曰:“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陵迟【注】故也!今是仁义之陵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诗曰:‘俾民不迷!’昔者君子导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至,刑错而不用。”于是讼者闻之,乃请无讼。

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有使民富且寿。”哀公曰:“何谓也?”孔子曰:“薄赋敛则民富,无事则远罪,远罪则民寿。”公曰:“是则寡人贫矣。”孔子曰:“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之勿夺,此治国之道,使民之谊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说苑·政理》)

[注]陵迟,缓延的斜坡。下文“陵迟”引申为衰落之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
B.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
C.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
D.不孝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曰,急辔衔者,非千里御也”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两句中“故”字含义相同。
B.“若是则寡人贫矣”与“若使烛之武见秦君”(《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若”字含义相同。
C.“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两句中“与”字含义不同。
D.“故善为国者遇民”与“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两句中“善”字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国有父子互相告状的,季孙康子主张杀掉他们,孔子反对杀掉他们,认为这是不教导就杀人,是滥杀无辜。
B.孔子以“墙”“山”设喻,意在表明对老百姓要悉心教化,不可采取用刑罚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政治主张。
C.孔子以“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来告诉鲁哀公,不必担心减轻赋税使百姓富足会让君王变得贫穷。
D.姜太公认为治国的根本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这充分体现了我国“以民为本”的优良传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夫治国,譬若张琴,大弦急则小弦绝矣。
(2)此治国之道,使民之谊也,爱之而已矣。
【小题5】康子为什么要杀掉“父子讼者”?请简要概括说明。
22-23高二上·云南楚雄·期末
知识点:刘向(约前77-前6)《说苑》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苏秦以连横说秦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欢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恶有不战者乎?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注,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屐,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注】元元:平民,老百姓。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教之 序八州而同列
B.安坐而广地 以天下之民
C.子元元,诸侯 于其身也,则师焉
D..行匍伏 天下云集
【小题2】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东有肴、函之固:定语后置句。与之类似的有“临不测之渊”“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是故兵胜于外:状语后置句。与之类似的有“而倔起阡陌之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父母不与言:省略句,介词“与”后省略“之”。与之类似的有“则与一生彘肩”“吾谁与归”。
D.天下莫之能伉:宾语前置句。与之类似的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小题3】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B.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C.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D.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企图说服秦惠王采用连横策略并吞诸侯,但秦惠王认为其羽翼未丰,期待以后时机成熟再与苏秦共谋大事。
B.苏秦回到家中之后,精研太公兵法,他顺应山东诸国合纵抗秦的大势,说服了赵王而有了“约从散横”的局面。
C.苏秦失意时愧对家人,见于颜色;说赵成功后,以卿相之尊,“炫煌于道”的威仪与得意忘形的心态,流于言辞。
D.文中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手法写出苏秦得势前后的亲人的不同表现,对比鲜明,展现了当时的炎凉世态。
【小题5】把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2)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3)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公输般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重茧,往见公输般,谓之曰:“吾自宋闻子,吾欲藉子杀王。”公输般曰:“吾义固不杀王!”墨子曰:“闻公为云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义不杀王而攻国,是不杀少而杀众。敢问攻宋何义也?”公输般服焉。请见之王。墨子见楚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弊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槽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也?”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弊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盈之,江汉鱼、鳖、鼋、鼍,为天下饶,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与糟糠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柟、豫樟,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也。”王曰:“善哉!请无攻宋。”

(节选自《战国策·宋策》)

材料二: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洗洗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节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违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用的两种器具。
【小题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盗起而不知御A民B困而不知救C吏D奸而不知禁E坐F糜G廪粟而不知耻。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量词,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意思相同。
B.“若所市于人者”与“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两句中的“若”含义相同
C.短褐,用兽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是古代百姓日常服饰中的一种,用来形容平民的衣着。
D.孙吴,指孙权和吴起,在此代指能够保卫家国、智勇双全、武力高强、有勇有谋的英雄人物。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宋国无罪,不应受到攻打,他诱使公输般说出“义不杀王”的道德准绳,然后揭路公输般在道义上的自相矛盾,使其信服攻宋无义。
B.楚国土地广阔,物产富饶,而宋国既没有雉、兔、鲋、鱼,也没有较好的木材,如果楚国派臣僚攻打宋国,就同犯偷窃病的人性质是一样的
C.面对“我”的责问,“卖果者”笑着解释,他认为卖果是自己谋生手段,自己并没有骗人,而世上骗人的事很多,只不过“我”没有去联想。
D.“卖果者”觉得那些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大衣带的文臣,虽然气宇轩昂,很像国家的栋梁之材,但他们不能像伊尹、皋陶一样建功立业。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荆之地方五千里,宋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弊舆也。
(2)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
【小题5】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梫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昔者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霸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濩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

“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跪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恩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节选自《战国策·范雎说秦王》)

【小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将需断句对应的标号写在答题纸上。
处必然A之势B可C以D少有E补F于G秦H此臣I之所J大愿也K臣何L患乎?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跪:古人席地而坐,姿势是双膝着地,臀部坐在自己脚跟上。“踢”是双膝仍然着地,而把上身挺直起来;是一种表示恭敬,有所请求的姿势。也称为长跪。
B.八州,指兖州、雍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
C.太师:商周之际高级武官名,军队的最高统帅。与后世作为太子的辅导官或乐师的“太师”,名同实异。
D.五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史记》据《世本》《大戴礼》定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运用对比手法,选段涉及“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九国的对比”。对比交织,自然宏伟,气势磅礴,论说有力量。
B.材料一对陈涉寓褒于贬,这就更加体现出秦之灭亡实有自取其祸之道了。
C.材料二成功地勾勒了一位处事严谨,卓尔不凡,具有雄奇胆略和高超的论辩艺术的高士范雎形象,给读者的印象深刻。
D.范雎以一介布衣的身份游说秦昭王,自卑敏感。因此,他必须先加试探,察言观色。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小题5】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语言艺术特色。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