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三国演义》笔下的女性是作家张扬正统思想和节烈观念的工具。如徐庶之母,是被作家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过场人物,却担负着张扬正统、维护朝纲的重大使命,并为此大义凛然地死去。而明清之际的才子佳人小说笔下的女性,是落拓文人的自我慰藉与精神补偿。《好逑传》等小说中的才女,尤具典范性,是超级美女、超级才女,超级贞女的集大成者。这一女人世界依然是父系文化的产物,是依照落拓书生的眼光、兴味打造而成的。

读红楼女子,有一种发生了“革命”的感受。红楼女性世界是一个寻常而鲜活的女人世界,这是《红楼梦》女性观中很有价值的亮点。寻常而鲜活的女性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红楼女子,一个各美其美的寻常世界。红楼女性的形貌美、才智美、性情美,都在绽放异彩。红楼女子的美,是有分寸的,适度的。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善良和真性情。寻常而鲜活的女性世界,还必定是不完美的。“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这些陋处,在形貌,才智、性情诸方面,都被自然、本真地透露了出来。红楼中的女子,正是带着各自的缺欠形成一道道自然和谐的亮丽景观。总之,与以往古代小说相比较,《红楼梦》痴迷地描摹并郑重地托出一个寻常本真的的女性世界。

(摘编自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有删改)

材料二:

性格对照有三种方式:(1)不同人物性格之间的对照;(2)同一人物的性格表象与性格本质的对照;(3)人物性格内部中两种对立性格因素的对照。分别可称为:性格外部对照方式;性格表里对照方式;性格内部对照方式。

性格的外部对照方式早已被广泛应用。《红楼梦》中的性格对照形成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这种性格对照使彼此性格互相衬托,互相补充。互相衬托使性格显得鲜明,如袭人的主导性格(奴才性格),使晴雯的主导性格(反抗性格)显得更加明朗。而性格的互相补充,又使人物更加丰满,如袭人的性格是宝钗性格的投影,这样袭人就补充了宝钗。

性格的表里对照有两种形态:一是外丑与内美;一是外美与内丑。《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与菲比斯是鲜明的性格表里对照,卡西莫多外貌很丑而心地很美,菲比斯外表很美而内里很丑。

而不管是性格外部对照还是性格表里对照,都有高低之分。脸谱化外部对照方式,就属于低级的对照方式,是单一化性格之间的对照。狄德罗在《论戏剧诗》中说:“我并不喜欢性格之间的对比。”他指出人的性格本来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各有不同”。而低级的正反外部对照,人为地要求“分明”,“让第一个人说出一切与他有利的话,而把第二个人写成是一个傻瓜或笨蛋”。这样,人物性格肯定是没有个性的。某些作品往往人工地夸大自己设计的理想人物,人工地丑化自己设计的反面人物,使人物的性格对照变成神与鬼的对照。双方的性格似乎极端鲜明了,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而极其苍白。

高级的性格外部对照方式,是保持对照双方性格丰富性的对照。双方的性格都是丰富的性格实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个性,都是生气勃勃的世界。他们彼此互相陪衬、互相补充,任何一方都不是对方性格的工具或奴仆。他们的对照,是真实的人之间的对照,而不是人与鬼的对照或人与神的对照,更不是鬼与神的对照。如林黛玉和薛宝钗形成的性格对照方式。蒋和森说:“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种难以调和的美。”这两种美,都带有无限丰富的性格内涵。性格外部对照能达到这种境界,那就是很高的审美境界了。

那么,这种高级的性格外部对照方式怎样才能实现呢?必须从外转入内,即依赖性格内部的美丑对照和美丑的二重组合。这种性格的二重组合,是人物性格丰富的内在源泉。一个人的性格不管多么复杂,都是相反的两极所构成的。典型性格内部的对照,很少只是单纯的一组对照关系,它往往形成多组对照关系,并形成性格内部的对照系统。钱锺书先生说:“‘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阮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项羽身上的性格元素,不是线性的善恶排列,而是形成一组一组的“相反相违”的对立统一关系,而这一组一组的性格元素又围绕项羽的性格核心不断发生交叉组合,从而形成复杂而有序的性格系统。因此,一部作品的形象体系,尽管作家可采取多种对照手段,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人物形象性格内部的对照和组合。

(摘编自刘再复《论<红楼梦>的性格描述》,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和才子佳人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或是作家笔下的工具人,或是境遇窘困的文人精神补偿的产物。两者都难以称作“真实的女性”。
B.《红楼梦》的突出亮点,在于其竭力描摹出一群各美其美、各放异采的红楼女子,从而创造出一个寻常而又本真的女性世界。
C.人为夸大或丑化设计的人物,过分追求性格外部对照达到“截然对立”“极端分明”的效果,有时反而可能泯灭人物的个性。
D.俞平伯评价红楼梦的钗黛“若双水分流,各极其妙”。钗黛宛如“双水”互为对照,但双方性格都丰富动人,各尽其妙。这是高级的性格外部对照方式。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探讨的核心内容都关乎人物形象的塑造,不过从论证选材方面看,材料二对中外的论据都有征引,视野更为广阔。
B.古人评价“晴为黛影、袭为钗副”,这指出晴雯和黛玉、袭人和宝钗之间的性格外部对照,这种对照互相衬托,使人物性格愈加鲜明。
C.《战争与和平》中塑造的皮埃尔形象,其貌不扬、行为笨拙,但心地正直善良。这是作家运用性格表里对照的方式来刻画人物。
D.引用狄德罗的观点,并不是用以反对作家采用性格外部对照的方式,而是使论述进一步深入,进而逐步引出下文对性格内部对照的阐释。
【小题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低级的性格外部对照”观点的一项是(     
A.徐念慈推崇的小说写作模式是“人物则忠奸贤愚并列,事迹则巧绌奇正杂陈”,认为这一模式“能使人一读再读即十读百读亦不厌”。
B.阿甲概述传统戏曲的特色:“夸张鲜明的美学评价——戏曲舞台上对善恶的褒贬,态度特别鲜明。它如歌颂一个人,总是把美好的东西集中在他身上”。
C.聂绀弩认为《野叟曝言》塑造的主人公文素臣:“既有豪杰肝胆,又有圣贤心肠,才高子建,勇迈孟贲,十八般武艺无一不精”。
D.古代志怪小说对人、鬼之事均有记载,“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小题4】《红楼梦》第43回记叙了贾母给王熙凤过生日的情节,其中描写了两个女性尤氏及王熙凤。脂砚斋对这一段描写如此评点:“尤氏亦可谓有才矣,论有德比阿凤高十倍,惜乎不能谏夫治家”,请结合材料一及脂砚斋的评点,分析尤氏或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小题5】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22-23高二上·广东汕头·期末
知识点:学术论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

都市文学空间的拓展需要作品来说话。试问当代中国有多少作家在创作都市文学,他们又是如何创作都市文学的?创作都市文学当然包括对都市人的书写、都市环境的书写、都市风貌历史的书写。真正促成都市文学空间的建立,还需要有一大批的都市作家、都市作品。都市文学作品写出的东西很多,但写出都市的人性、都市的灵魂无疑是重中之重,我们的作家任重而道远。都市文学的发展还需要培育、培养一批能够理解、读懂都市文学的读者。都市自然是最有可能培养都市文学读者的地域,因为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市扮演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角色,它具有区别于一般城市或城镇的气息和灵魂,它们拥有文化多元体验的天然优势,大都市里的作家如何书写成熟的大都市,一直以来都被文学界关注。

以北、上、广、深为例,这些现代化比较成熟的城市,在作家们的眼里其形象是分化的,一方面是以市中心那种面向世界的时尚潮流形象,表现出富庶、现代强大的气质,一些都市小说书写时尚、优雅、豪华的都市生活;另一方面作为对比的是城市不发达区域,那里聚集了大量底层打工者,产生了许多问题,各种声音汇聚在小说中形成嘈杂不一的感觉,不少书写都市问题的小说,将底层人群的生活与命运书写出来,引发了许多具体思考。另外,还有些是描写日常生活和精神困境的文学作品。应该说,这些年的都市文学创作群体有年轻化趋势,这是都市文学的希望所在。

现在,一些新都市文学,往往是单向度的,他们将都市或城市写成是罪恶、阴暗、欲望的化身。对身居其中的城市,他们只能提出否定或批判,他们提出的否定或批判往往是浅层次的,少有像波德莱尔、本雅明那样真正深入的反思。正如勒·克莱齐奥在其2012年来华时的演讲《都市中的作家》中所指出的:“现代都市,在其所有的暴力与复杂中,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作家的镜子,一枚巨大的放大镜,透过它,作家可以发现人类关系的错综复杂,同时还有他自身的投影。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当代文学作品似乎都同城市生活相联系,尤其是小说作品。”笔者以为,恰恰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人类关系”的表现上,我们的作家能够胜任的还不多,还需要尽其所能地付出更大的努力。

(摘编自周思明《当代都市文学的建构与发展》)

材料二:

作家在都市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都市在文学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诺奖得主勒·克菜齐奥认为,“文学始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另外一方面,勒·克菜齐奥又认为,文学能够创造一座永恒的城市,与真实的城市交错、重登,比纪念碑或者史书能更好地发现城市的往昔和历史,这又显示出他对文学的乐观与信心。

都市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作家的镜子,大部分现当代文学作品似乎都跟都市生活相联系。将作家与一座城市连接起来的例子数不胜数,像巴尔扎克、博尔赫斯,还有老舍。哪怕这座城市已然不复存在,它也会以另一种方式在书中存在着,这就是文学的优势所在。

谈到文学中的人与城市,老舍的《四世同堂》等描绘了老百姓的生活场景;让外国读者感受到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别样的美丽,感受到中国民众面对战争时的英雄主义,感受到对于一个正在逝去的世界的深切怀念。这种深刻的感受,不会被任何外力干扰,这就是文学的优势所在,它创造了一个“永恒的城市”。尤其是《四世同堂》里描述的中国家庭关系,让我们印象特别深刻:老舍笔下的世界带有一种乡愁,四代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虽然不一定完全那么和谐,但也有一种其乐融融的东西。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转型之下,有许多新的现象发生,许多新的特点凸显。现在的城市文学、都市文学的作家已经敏感地面对着这种变化,有些人已经敏锐地写出了这种变化。也许,勒·克莱齐奥所谓“一个真实的城市是无法书写的,今天的真实明天就不复存在”之说不无道理。但这并不代表作家面对色彩缤纷的都市生活只能束手无策、无所作为,我们完全有理由、有责任,也有信心、有条件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都市文学、城市文学来。

全球化、工业化的浪潮,虽然很容易将人的个性棱角磨损,让它们趋于同质化,但也为新的都市文学、城市文学的诞生准备了资本、公寓、流水线、高速路、霓虹灯,以及可作为都市文学表现元素的小市民心态、移民歌曲、底层呼喊、官场样貌、老板姿态、白领身影、毕业生走向……拜时代和生活所赐,我想,我们的作家们是完全可以写出表现灵魂的挣扎与搏斗、人的尊严与自由、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时代的希望与发展,让读者满意的够水准的都市文学作品来。

(摘编自周思明《作家在都市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市扮演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角色,它具有优胜于一般城市或城镇的气息和灵魂。
B.由于大都市拥有文化多元体验的天然优势,因此大都市里的作家如何书写大都市的文学作品,一直以来更受文学界关注。
C.一些作家创作的单向度地将都市或城市写成是罪恶、阴暗、欲望的化身的作品,并不是真正的都市文学。
D.勒·克莱齐奥认为现代都市能体现“错综复杂”的“人类关系”,其中有着作家自身的投影。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有不少都市小说的作者,将笔触引向城市不发达区域里聚集的底层打工者,去关注底层人群的生活与命运。
B.勒·克莱齐奥认为,文学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他对文学在重视城市的往昔和历史等方面的作用仍持乐观态度,认为文学能够创造出永恒的城市。
C.在城市化进程中,现在的城市文学、都市文学的作家敏感地面对着城市文学、都市文学的各种新的现象和新的特点。
D.新的时代和生活为都市文学提供了众多表现元素,我国都市文化的先进性完全可以让作家创作出让读者满意的够水准的都市文学作品来。
【小题3】下列著作中,不属于都市文学作品范畴的一项是(     
A.路遥《平凡的世界》B.茅盾《子夜》
C.老舍《骆驼祥子》D.巴金《家》
【小题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小题5】都市文学空间的拓展需要作品来说话,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当前都市文学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伴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基础层的云计算、大数据等因素的成熟带来了人工智能的进步。近年来人工智能概念发展十分迅速,深度学习带来的技术突破使得复杂任务处理准确率得到大幅提升,人工智能步入其发展黄金期。“十三五规划”提出了“重点突破新兴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也都相继出台了其他各项政策,对发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有力支持。发展人工智能有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凭借其先天用户数据丰富、资源配置高效等方面的优势,正在以各种形式加速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在大数据处理能效显著提升与人工智能快速渗透的时代背景下,金融决策平台搭载人工智能技术,使金融数据的分析越来越科技化、多样化与普适化。虽然在我国,金融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尚在起步阶段,但金融数据作为大数据中最具含金量的数据源,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2016年公布的数据中,网上银行的花呗与微货业务上,使用机器学习将虚假交易率降低了九成,机器人问答准确率超过80%,人工智能在与客户沟通及数据挖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交通银行推出的网点智能机器人,足以分担大量大堂经理的工作,分流客户,节省客户时间。平安集团下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大规模研发人工智能金融应用,人机结合有效解决了客户的问题,并能实现个性化服务,为客户金融决策行为提供得力辅助。

金融数据大多是以时间序列的形式展示出来,而金融时间序列中包含了诸多金融知识和规律。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金融数据挖掘和分析,是从指定金融网页上的金融模块中采集相关数据,运用智能科技手段进行分析、处理相关金融数据并指导相关金融决策的过程。研究智能技术在金融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可以为金融决策系统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金融数据存在的范围极为广泛,经济活动和商业活动中都存在大量金融数据,而用户对于数据的需求与使用情况多元化,金融数据决策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跨区域、低成本、全透明、全数字地持续跟踪市场变化,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大大降低投资理财费用,并且能够精确、快速匹配投资需求,同时保持实时数据披露和高流动性,使得客户以最低的信息成本获取更高的信息收入。在用户的数据分析过程中,有效性越高,信息不对称的成本越低,便越有利于决策的客观性和稳定性,以及越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与规范性。

结合目前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按照人工智能技术分类,结合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支持能力和市场实际应用情况,大规模以及深度运用机器学习,导入海量金融交易数据,使用深度学习技术,从金融数据中自动发现模式。基于机器学习技术构建金融知识图谱,基于大数据的风控需要把不同来源的数据整合在一起,筛选数据、分析数据、建模及预测打分。可以尝试在金融决策中多加运用相关技术,提升客户体验和内部管理效率以及进行风险防范。

(摘编自何成芬《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金融决策系统分析研究》)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金融决策平台,可使数据分析实现科技化、多样化与普适化。
B.金融数据挖掘和分析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其分析与处理,可取代金融决策过程。
C.人工智能用于网银的相关业务,可大幅降低虚假交易,在与客户沟通中发挥重要作用。
D.经济活动和商业活动中都存在大量金融数据,用户可根据经济实力进行调整和择用。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及其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B.文章列举了蚂蚁金服、交通银行、平安集团的实例,阐明金融必须依靠人工智能。
C.文章以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意义为立论基础,阐明其在金融决策中的应用。
D.文章以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重点,其动机是提升金融业的综合运营能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才能在其发展中注入活力,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B.运用智能科技手段分析处理金融时间序列,可为金融决策系统提供新理论基础。
C.要使客户以最低信息成本获取更高信息收入,就要发挥金融数据决策系统的作用。
D.人工智能的应用需要人深度学习操作技术,这是行业发展趋势,也是管理的需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服装是人们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一个时代社会发展程度的体现。中国服饰文化到汉代形成了一个高峰,也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服饰制度。西汉初期基本沿用秦朝的服饰制度,到了东汉时期则搭配丝织的装饰物。汉代服饰整体的特点是:外衣领大,穿着时要显示出中衣的领型。白色面料做里,袖口宽大,衫无袖。

汉代代表性的服装是深衣。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

衣服款式以衣襟分类,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曲裾深衣,即开襟是从领曲斜至腋下;一种是直裾深衣,是开襟从领向下垂直。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西汉时期直裾素纱禅衣仅重49克,薄如蝉翼,可见西汉初织造工艺水平高超。直裾衣不能作为正式礼服。这种款式既长又宽,官民服装基本没有差别,但从原料和颜色上,却可明显显示等级的不同。

除了这种长衣之外,汉代也穿短衣,常见的是襦。襦的长度通常至腰部,穿时下身配裙。汉时劳动女子总是上穿短襦,下穿长裙,膝上装饰长长垂下的腰带。劳动男子常服是上身穿襦,下身穿犊鼻裤,并在衣外围罩布裙;这种装束不分工奴、农奴、商贾、士人,都一样。大约到东汉以后,人们开始在襦上绣织各种图案纹样。

此外,汉代服装还有一种常见的款式就是半袖。短袖的外衣称为半袖,穿时外着短袖内着长袖。半袖的袖口有两种形式:一种宽大平直,没有装饰;另一种则在衣袖边缘绣上装饰,并施加折裥。

近来社会出现一种新的现象汉服热。现在很多影楼摄影造型都提供汉代服饰造型设计,甚至很多新人结婚礼服也选用汉服。影视作品中,表现汉代题材的作品也很多,其中的服装服饰也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这些服装是以汉代服饰制度和汉服基本特征为基础,进行重新设计和剪裁。如面料就会在纯棉基础上,更多地选用丝绸或者纱质,体现轻盈飘逸之感。服装的款式也基本都要做一些细微变化,如服装衣袖更加宽大,加长衣身,形成拖尾等等。当然,这些影视作品中的服装用色并没有严格参照汉代的服饰等级制度,它更加注重的是画面色彩的统一,表现视觉美感。目前,很多研究服饰的专家开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寻契合点,力求影视服装设计既尊重历史,又能符合大众的欣赏品位。

汉服作为华夏民族的传统服装,在中国的服装发展史上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更好地研究汉代服装,继承发展汉代服装的特点和优势,把汉服的精华推广到世界各地,把汉代文化传承下去。

(摘编自林琳《汉代服饰的特点与继承创新》)

材料二:

秦统一中国后,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汉代政权巩固,经济发展,中国封建社会达到成熟期。出土文物反映,这一时期的衣料又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不论单、棉,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缝连为一体,上下依旧不通缝、不通幅;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其领袖外缘一并显露在外,成为定型化套装。下着紧口大裤,保持褒衣大裙风格,足下为歧头履。

西汉时典型的女子深衣,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实物最为精美。有直裾(直襟)和曲裾(三角斜襟式)两种,剪裁已不同于战国深衣。曲裾式下裳部分面积加大,穿上身,静立时衣面悬垂自然贴体,走动时则裙裳部分膨大如伞,不束缚脚步。这种斜领连襟合成锐角的衣服,即是扬雄《方言》所说绕衿裙

男子深衣,以湖北江陵凤凰山西汉墓的出土实物及木俑衣着较为典型。外衣领口展宽至肩部,右衽直裾,前襟下垂及地,为便于活动,后襟自膝弯以下作梯形挖缺,使两侧襟成燕尾状。

汉代在政治上重农轻商,如《管子》四民提法为士农工商,但事实上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活还不如商贾。汉代农民照法律规定,只能穿本色麻布衣,不许穿彩色,董仲舒《春秋繁露》还说散民不敢服杂彩,到西汉后期才许用青色、绿色。

西汉建元二年、元狩四年,张骞两次奉命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史称丝绸之路。于是,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也迄未中断。近半个世纪以来,西北各地不断出土各色花锦彩绣衣,也证明汉家锦缎彩绣艺术及工艺的深刻影响。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及云南晋宁出土文物显示,奴隶主和近身奴隶多着汉式服装。而在内地的出土文物中,胡骑、越骑冲锋陷阵的形象屡见不鲜,胡越民族齐膝小袖衣衣饰也司空见惯。

(摘编自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饰除了御寒、遮羞的功能外,还可传达穿着者的社会地位、审美要求等信息,也是社会发展程度的体现。
B.西汉典型的男子深衣两侧襟剪裁成燕尾状,典型的女子曲裾深衣裙裳部分不过度束缚身体,便于活动。
C.大约到东汉以后,人们开始在襦上绣织各种图案纹样。古诗文中“绣腰襦”“罗绣襦”等都是指这种服装。
D.文艺作品中的汉服和传统意义上的汉代服装是有一定区别的,其服装面料、色彩、款式都是经过改良的。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服饰种类较丰富,从场合看,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等级看,有官民之分;从剪裁看,有长衣短衣、长袖短袖之分。
B.汉代百姓一律不得穿带颜色的服装,直到西汉后期才允许平民服青绿之衣。在各类服装的样式上,没有严格的制度。
C.中国服饰文化到汉代形成了一个高峰,汉代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更丰富,这主要得益于当时高超的纺织技术。
D.在内地的出土文物中,胡越民族齐膝小袖衣衣饰也司空见惯,由此可知,胡越民族服饰也受到了汉民族的影响。
【小题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A.据史书记载,汉朝给匈奴书信中提及的赠物,即有绣袷绮衣、绣袷长襦和锦袷袍。
B.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曾有这样的表述:汉时少数民族君长都“喜衣锦绣”。
C.赵武灵王注意到胡服的优点,所以命令军队穿胡服作战,增强了赵军的战斗力。
D.随着外来民族文化的融入,汉人也开始注意服饰色彩的搭配,展现审美和生活情趣。
【小题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小题5】请结合材料内容,判断图一和图二哪幅图是“绕衿裙”?并谈谈这两种深衣在剪裁上的异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