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3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谷的人

孙犁

一九四七年六月间,我当记者,跟随树人同志从某县县城出发,到四区去检查大生产工作。

树人同志骑马,我骑车。到了那里,他说:我带你去看望一个老同志,我们有十几年不见面了。

过了一会儿,树人同志搀扶着一个老头儿回来了。老人的双目失明,耳朵好像也有些聋。他花白胡子,头上半秃,却留着头发,好像以前的一个高级小学的校长。

到了门口,他摸出钥匙,捅开了锁,让我们进去。

我拉着牲口进院,老人侧着耳朵听了听说:

有牲口吗?我去找个人来饮饮!

老人喊一声:秋格!

那边南屋里,有一个女孩子答应一声,就跑出来,问:干什么呀?姥爷!

咱们来了客,你牵着牲口到井上饮饮!

女孩子有十八岁,身体结实,跳过来从我手里接过牲口去。

院里还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子,正扶着门框看我们。

大女孩子牵出牲口去,老人从北屋里搬出一条板凳来,放在南房凉里,我们坐下。过了一会儿,女孩子牵着牲口回来,手里还提了一大桶水,说:在井上它喝得不多,叫它歇一歇再喝吧!

老人说:秋格,听我说,你去弄点面来,我们来客了,擀凉面吃!

女孩子答应着过去了。

过了一会儿,树人同志抬头告诉我说:

以前,我在这一带做秘密工作,这院子就是我那时候的机关,老人是个高小教员,他倾家荡产来帮助革命。我们在这屋里办过列宁小学,专招收那些穷人家的孩子来上夜校,那些孩子们后来就成了这一带革命的根基,现在革命开花结果了,很多人在地方上负重要的责任。那女孩子的母亲叫凤儿,跟着父亲念书。富家子弟来求婚,老人说,那是我们的敌人,她都拒绝了。后来嫁给了老人最喜爱的一个穷学生,我们的同志,叫马信涛。老人后来被捕下狱,受酷刑,双目失明,耳朵受伤,差一点死在狱里。听说信涛在事变以后,参加部队,当团政委,‘五一’那年,在平汉路一次战斗里牺牲了。……

树人同志还没说完,老人说:树人,最近有什么好消息?

树人同志报告了些老同志们的消息,又从皮包里拿出中央二月指示,笑着说:

这里有中央的一个文件,叫他给你念念!

老人很高兴,他庄严静穆地倾耳听着。我和他并肩坐着,大声朗诵中央的二月指示。那主要是分析爱国自卫战争的形势和指示进一步实行土地改革的。足足念了有吃一顿饭的工夫。

我念完了这个文件,从心里觉得做了一件最高兴的事,有一股热热的情感鼓荡着我,竟一时想起以后有多少工作要我去做,要去拼命完成!

树人同志叫我去帮那女孩子做饭,我到那边南屋里去。屋里并没有叫秋格的那姑娘,一个小姑娘正坐在地,上学纺线。另有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坐在里间炕上,趴在窗台上,拿铅笔描画什么,听见我进去,回过头来笑了一笑。这孩子浓眉大眼,非常神气。

我说:你叫什么?

我叫承志。那孩子说,接着腼腆地一笑,你再和树人叔说说,叫他带我出去工作。

我说:你没有上学?

他说:我想去当炮兵。

我才看见,他描画的是一本新近战场上使用的各种炮的图样。恰好秋格推完了碾子,满头大汗端着半簸箕面回来了。小姑娘赶紧放下纺车往锅里添水,打火烧柴。秋格用手背擦着额角上的汗,笑着说:

同志,你看我们这日子,一个这么小不顶事,一个大些了,什么也不愿意干,整天画那个!

我觉得我这工作,比你们干的活重要,男孩子不服气地望着我说,你叫这位同志说说,穷人怎样才叫彻底翻身?穷人的饭,怎样才能吃得长远?

那得生产!女孩子和着面说。

你叫我说,光推碾子捣磨不行,还是先打败敌人要紧!男孩子说。

做熟了饭,我们就在这屋里吃。老人安排我们坐好,一个劲儿叫秋格给我添饭菜,秋格笑着喊:

他们都满着碗哩!

这一年秋后,我随军攻打津浦线。

这是冀中平原的东北部,地势很洼很平,村落很稀。部队拉开距离,走得很慢。在碧蓝的天空下面,在阳光照射的、布满谷楂秋草的大地上,四面八方全是我们的队伍在行进。只有在天地相接连的那里,才是萧萧的风云,低垂的烟雾。这时还有人在秋草地上牧羊,羊群是那样的洁白和安静,人们丝毫没有惊扰。

突然有一只野兔奔跑过来,有几个幼小的炮兵连声呼喊起来,我看见其中一个,恰恰就是在老人家遇见的那个男孩子承志!

到了冲锋的地点,那个紧邻车站的小村庄,战士们全紧张起来,我听到了战场上进攻的信号、清脆有力的枪声,冲锋开始了。我听见命令:过河!就看见那个小小的炮手——马承志,首先跳进水里,登上了对岸。

这孩子跃身一跳的姿式,永远印在我的心里,这是标志我们革命进展的无数画幅里的一幅。在这以前,有他那年老失明的外祖父、在平汉线作战牺牲的马信涛、勤谨生产的姊姊马秋格;从它后面展开的就是我们现在铺天盖地的大进军,和那时时刻刻在冲过天空、吱吱作响、轰然爆炸的、我们的攻占性炮声。

(节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格饮牲口回来时还提了一桶水,说让牲口歇一歇再喝,由此可以看出她的细心。
B.老人叫秋格饮牲口、擀凉面、不停给客人添饭菜等情节,让人感受到老革命者的热情。
C.姐弟对“穷人的饭,怎样才能吃得长远”的争论中显出姐姐的不满,但最终证明弟弟的选择是正确的。
D.马承志听到命令后的纵身一跳触动了“我”,在“我”心里他也是革命发展历史中的英雄。
【小题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文写马承志想当炮兵,描画各种炮的图样,与后文他成为一名炮兵,情节上前后呼应。
B.文中有意识地将老人过去的革命经历和此时衰老形象形成对比,使老人的形象更丰满。
C.老人听读中央文件时“庄严静穆”这一细节描写,表明他对中央决定的无比重视。
D.奔跑的野兔这一情节的插入,不仅引出了小炮兵马承志,也突出了他身上还有的孩子气。
【小题3】请结合文本简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题4】孙犁是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本文的“乡土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2-23高二上·河北沧州·期末
知识点:孙犁(1913-2002)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看护

孙犁

一九四三年冬季,日寇在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对在晋察冀的部队和人民来说,这是一段极端艰难的时间。那一两年里,我们接连遇到了灾荒。反扫荡的转移,是在九一八下午开始的,我们在沙滩上行军,不断地蹚水过河。情况一开始就很紧张,来不及穿鞋,就手里提着。接连过了几条小河,队伍渐渐也就拉散了,我因为动作迟缓,落在了后面。回头一看,只有一个女孩子,一只脚蹬在河边一块石头上,眼睛望着前边的队伍,匆忙地穿上鞋,就很快地跟上去了。

这女孩子有十六七岁,长得很瘦弱,背着和我一样多的东西,外加一个鼓鼓的药包,跑起路来,上身不断地摇摆,活像山头那棵风吹的小树。我猜她准是分配到我们队上来的女看护。

快跑,小鬼!我追在后面笑着喊。

反正叫你落不下!她回头笑了一下,这笑和她的年岁很不相称。她幼小的生活里一定受过什么压抑。我注意到她的脚步,这孩子缠过脚,①我明白了为什么过河以后,她总是要穿上鞋。

前面的队伍正蹚过一条大河,爬到对面高山上去。头上是宽广的蓝天。忽然听到飞机的叫声,立时就开始了扫射。我看见女孩子急忙脱了鞋,卷高裤腿,跑进水里去,河水搭到她的腰那里,褂子全都湿了,却用两只手高高举起了药包。她顺着水流斜斜地前进,没走到河心,就叫水冲倒了,我赶紧跑上去,拉起她来,扯过河去。

刚登上岸,我觉得脚上一热,就倒了下来,血冒在沙滩上。

敌人的飞机一直低飞着,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女孩子低着头,取出一个卫生包,替我裹伤。扎住伤口,女孩子说:你把东西放下吧,我给你背!

哪里的话,你这么小的人,会把你压死了哩!我勉强站立起来,女孩子搀扶了我,挨上山去。

我们在山顶走着,飞机走了,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我们都饿了,可是遵守着行军的纪律,不拾也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

中队上的医生老康跑上来说:刚一出发你就负伤了!

可是并不光荣。我说,正在用腿用脚的时候,你看多倒霉!

每天宿营下来,我叫刘兰去给你换药!他说着替女孩子搀扶着我,刘兰才有工夫坐下去倒出她鞋里的沙土和石块。

这孩子很负责任,老康接着小声说,她是一个童养媳,婆家就在我们住过的那个村庄,从小挨打受气,忍饥挨冻。这次我们动员小看护,她坚决参加。起初她婆婆不让,找了来。她说:‘这里有吃的有穿的,又能学习上进,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进步?’婆婆说:‘……你吃上饱饭,可不能变心,你长大成人,还是俺家的媳妇!’她没有答话。

从这天起,每天晚上到村庄找好房子,刘兰就背着药包笑嘻嘻地找了我来,替我洗好伤口换好药,才回去洗脸休息。情况越来越紧,可是我的伤口并不见好,组织上决定要把我转移到远处一座高山上去,叫刘兰跟随。我心里有些焦急,望望刘兰,她却没有怨言。

我们按路线出发,天明进入了繁峙县的北部。这是更加荒凉的地方,坡高水急,道狭村稀,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只有从沙滩上和过河的踏石上留下的毛驴蹄印或是粪块,才断定是人行的大道。

在苍茫的夜色里我们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一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还有一所场院。我同刘兰就住在这小小的山庄上。进村以后,她去找上关系,打扫房子,然后把我安排到炕上。接着她又做饭,烧炕,洗净吃饭的锅,煮刀剪,消毒药棉……弄到半夜,她才到妇救会主任老四屋里去睡觉。

老四也是一个童养媳,十四岁成的亲,今年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小孩。老四告诉刘兰,③这山顶上的人家,就是难得有个娃,要不就是养不下,要不就是活不大!

刘兰说:这是因为我们结婚太早,生活苦,又不知道卫生,以前我也是个童养媳……因为刘兰还不会做莜面,老四就派了两位妇女来帮忙。她们都穿着白粗布棉裤、黑羊皮袄,她们好像从来没洗过脸,那两只手,也只有在给我们和面和搓窝窝头的过程里才弄洁白,那些脏东西,全和到我们的饭食里去了。刘兰对我说:你身体好些的时候,多教我认几个字吧,我要给她们讲讲卫生课。

不多几天,她这讲习班就成立起来,每天晚上,有十几个青年妇女集在老四屋里,对刘兰讲的问题发生很大的兴趣。你看刘兰多干净,妇女们笑着说,我们向你学习!

从此,我看见这些妇女们,每天都洗洗手脸,有的并且学着我的样子,在棉袄和皮衣里衬上一件单褂。④我觉得刘兰把文化带给了这小小的山庄,它立刻就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并给她们的后代造福。

不久就下了大雪,接到大队来信,要我转移,当夜刘兰去动员担架。她拄着一根棍子,背着我们全部的东西,头上包着一块手巾,护住耳朵和脸,在冰雪擦滑的路上,穿着一双硬底山鞋,一步一个响声,迎着大风大雪跟在我的担架后面……

(一九五○年五月护士节于天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题目“看护”,看似普通,实则巧妙。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也交代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同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B.小说采用插叙的手法,借老康的话交代了刘兰的悲惨身世,介绍其童养媳的经历,为后文写刘兰与老四相互怜悯埋下伏笔。
C.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往往富有深意,如“坡高水急”“道狭村稀”等,不仅表现了高山的荒凉,也反映出当时战争形势之艰难。
D.与《百合花》一样,“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叙述者,也是人物品格的见证者,以全知视角展开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她总是要穿上鞋”一是因为缠过的脚穿上鞋后才更好走路,二是因为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缠过脚。
B.句子②中老康医生的话带有焦急与责怪的意味,毕竟“我”刚出发就负伤会给部队行动拖后腿。
C.句子③所述情况在情节上为后文写刘兰成立妇女讲习班,普及卫生知识做了铺垫。
D.句子④表明即便在战争年代,军民协力传播知识文化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有重大意义。
【小题3】铁凝在《孙犁先生百年纪念》中说:“我怀念水生嫂、吴召儿、妞儿们,那是因为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请结合文本,概括并简要分析刘兰的身上有哪些“美好的东西”?
【小题4】孙犁的作品常被人评价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该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不久,在她的身下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了。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文本二:

斯嘉丽,我这人向来没耐心拼补碎片,骗自己破镜可以重圆。东西碎了就碎了——我宁肯记住它完好时的模样,也不想拼拼补补再一辈子盯着那破过的地方。他叹口气,我年纪太大,不相信冰释前嫌重修旧好之类的动人鬼话。我年纪太大,不能再靠彬彬有礼的梦想,一辈子撒谎过日子。我不能跟你一起生活,既骗你又骗自己。

白瑞特快快吸口气,轻松却柔和地说:宝贝儿,我不在乎你啦。

她默默地看着白瑞特上楼去,但觉喉头疼得快憋死人。他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消失在楼上过道里。她的最后一线希望也随之远去。现在她才明白想求助他,感情或理性的一切努力都白费力气,他那冷静头脑的决定不会动摇半分。现在她才明白他方才话说得轻松,却句句当真。她懂了,因为他身上具有刚强不屈、绝不妥协的个性——这些东西她一直想在艾希礼身上找,却一直找不到。

她所爱的这两个男人她都没能真正了解,所以都只好失去。现在她才隐约意识到倘若她真了解艾希礼,就绝不会爱他了。倘若她真了解白瑞特,也绝不会失去他。她万分凄凉地想,这辈子她到底真正了解过谁?

此刻,心神麻木。她经历得多,晓得麻木过后就是剧烈的痛楚,撕皮裂肉,一如身体被外科大夫一刀切开,片刻的无感觉,随即就疼得要命。

现在甭想啦,她咬咬牙,现在琢磨失去他的痛苦,我会疯的,明天再想好了。

可是,她的心在呐喊,刀绞般地疼,不能让他走!一定还有法子!

现在甭想啦!她又在心里大声说一遍,想把忧伤推开,想挡住滚滚而来的痛楚,对了,明天我回塔拉去。想到这儿,她心情稍稍平静。

她现在不愿想,她只要一个容她生存、容她痛苦的小天地,一个安安静静的地方,好舔舐自己的伤;一个避难所,好筹划以后的战斗。一想到故乡塔拉,就仿佛有只凉爽温柔的手在抚慰她作疼的心。她仿佛看到那幢白房子在闪光,在欢迎她归来;乡间宁静的暮霭正向她徐徐降下,为她祝福;露珠正悄然滴落在无边的绿野、雪白的棉桃上。通往塔拉的林荫道,雪松郁郁苍苍;一丛接一丛的茉莉花,映衬雪白的墙壁,欣欣向荣;洁白的窗帘随风起舞。这美丽的图景让她感到慰藉,给她增添了几分力量,心头的创痛与悔恨顿时轻松不少。

以祖先面对失败绝不低头的精神,她扬起下颌。她要赢回白瑞特,她晓得她办得到!只要她下定决心,没哪个男人她得不到。一切等明天回塔拉再细想,明天就挺得住了。得想办法夺回他的心。说到底,明天总是个新日子。她想。

(节选自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小题1】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写女人在院里等丈夫,是担心水生会带回不好的消息,而很晚才回,说明斗争形势严峻,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蓄势。
B.文本一中水生嫂虽是普通的农村劳动妇女,但在抗战过程中不断成长进步,是和《祝福》中祥林嫂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
C.文本二中美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塔拉庄园既是斯嘉丽生活的环境,又是她精神家园的象征,成为她迷茫时的精神寄托。
D.两个文本均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既能突破时空限制自由讲述故事,又能全面表现人物,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2】同为女性形象,选文中水生嫂和斯嘉丽都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表现手法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孙犁是“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其小说融叙事、写景和抒情于一炉,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有“诗体小说”之美称,请结合文本一,浅析小说的诗意之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鞋的故事

孙犁

我幼小时穿的鞋,是母亲做的。上小学时,是叔母做的,叔母的针线活好,做的鞋我爱穿。结婚以后,当然是爱人做,她的针线也是很好的。自从我到大城市读书,觉得“家做鞋”土气,就开始买鞋穿了。时间也不长,从抗日战争起,我就又穿农村妇女们做的“军鞋”了。

现在老了,买的鞋总觉得穿着别扭。想弄一双“家做鞋”,住在这个大城市,离老家又远,没有办法。

在我这里帮忙做饭的柳嫂,是会做针线的,但她里里外外很忙,我不好求她。有一年,她的小妹妹从老家来了。听说是要结婚,到这里置办陪送。柳嫂和我说了不少这个小妹妹的故事。她家很穷苦。她这个小妹妹叫小书绫,在家时,姐姐带小妹妹去浇地,一浇浇到天黑。地里有一座坟,坟头上有很大的狐狸洞,棺木的一端露在外面,白天看着都害怕。天一黑,小书绫就紧抓着姐姐的后衣襟,姐姐走一步,她就跟一步,闹着回家。弄得姐姐没法干活儿。

现在大了,小书绫却很有心计。婆家是自己找的,订婚以前,她还亲自到婆家私访过一次。订婚以后,她除拼命织席以外,还到山沟里去教人家织席。她吃带砂子的饭,一个月也不过挣二十元。

我听了以后,很受感动。我有大半辈子在农村度过,对农村女孩子的勤快劳动,质朴聪明,有很深的印象,对她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柳嫂在我这里帮忙,时间很长了。用人就要做人情,我说:“你妹妹结婚,我想送她一些礼物。请你把这点钱带给她,看她还缺什么,叫她自己去买吧!”

柳嫂客气了几句,接受了我的馈赠。过了一个月,书绫的嫁妆操办好了,在回去的前一天,柳嫂把她带了来。

这女孩子身材长得很匀称,像农村的多数女孩子一样,她的额头上,过早地有了几条不太明显的皱纹。她脸面清秀,嘴唇稍厚一些,嘴角上总是带有一点微笑。她看人时,好斜视,却使人感到有一种深情。

我对她表示欢迎,并叫柳嫂去买一些菜,招待她吃饭。

小书绫坐在炉子旁边,平日她姐姐坐的那个位置上,看着煮稀饭的锅。我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你给了我那么多钱。”她安定下来以后,慢慢地说,“我又帮不了你什么忙。”

“怎么帮不了?”我笑着说,“以后我去到你那里,你能不给我做顿饭吃?”

“我给你做什么吃呀?”女孩子斜视了我一眼。

“你可以给我做一碗面条。”我说。

我看出,女孩子已经把她的一部分嫁妆穿在了身上。

她低头撩了撩衣襟说:“我把你给我的钱,买了一件这样的衣服。我也不会说,我怎么谢承你呢?”

我忽然想起鞋的事,就半开玩笑地说:“你能不能给我做一双鞋呢?”

她没有说行,也没有说不行,只是很注意地看了看我伸出的脚。

告别的时候,她的姐姐帮她穿好大衣,箍好围巾,理好鬓发。在灯光之下,这女孩子显得非常漂亮,完全像一个新娘,给我留下了容光照人、不可逼视的印象。

这时女孩子突然问她姐姐:“我能向他要一张照片吗?”我高兴地找了一张放大的近照送给她。

过春节时,柳嫂回了一趟老家,带回来她妹妹给我做的鞋。

她一边打开包,一边说:“活儿做得精致极了,下了工夫哩。你快穿穿试试。”

我喜出望外,可惜鞋做得太小了。我懊悔地说:

“我少了一句话,告诉她往大里做就好了。我当时有一搭没一搭,没想她真给做了。”

“我拿到街上,叫人家给拍打拍打,也许可以穿”柳嫂说。拍打以后,勉强能穿了。谁知穿了不到两天,一个大脚趾就淤了血。我还不死心,又当拖鞋穿了一夏天。

我很珍重这双鞋。我知道,自古以来,女孩子做一双鞋送人,是很重的情意。

我还是没有合适的鞋穿。这两年柳嫂不断听到小书绫的消息:她结了婚,生了一个孩子,还是拼命织席,准备盖新房。柳嫂说:

“要不,就再叫小书绫给你做一双,这次告诉她做大些就是了。”

我说:“人家有孩子,很忙,不要再去麻烦了。”

柳嫂为人慷慨,好大喜功,终于买了鞋面,写了信,寄去了。

柳嫂的母亲从老家来,带来了小书绫给我做的第二双鞋,穿着很松快,我很满意。柳嫂有些不满地说:“这活儿做得太粗了,远不如上一次。”我想:小书绫上次给我做鞋,是感激之情。这次是情面之情。做了来就很不容易了。我默默地把鞋收好,放到柜子里,和第一双放在一起。

柳嫂又说:“小书绫过日子内心好强,她男人整天出去贩卖东西。听我母亲说,这双鞋还是她站在院子里,一边看着孩子,一针一线给你做成的哩。眼下,就是在农村,也少有人再做鞋了,材料、针线都不好找了。”

她说的都是真情。我们这一代人死了以后,这种鞋就不存在了,长期走过的那条饥饿贫穷,艰难险阻,山穷水尽的道路,也就消失了。农民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小书绫未来的日子,一定是甜蜜美满的。

那里的大自然风光,女孩子们的纯朴美丽,也许是永存的吧。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我”有心弄一双“家做鞋”,但又不好向柳嫂开口,自然引出下文柳嫂的小妹妹小书绫到来的故事。
B.文中先通过柳嫂之口侧面交待小书绫的情况,又从外貌、语言、动作等角度正面刻画了小书绫的形象。
C.文中写小书绫“很注意地看了看我伸出的脚”,表现出其内心的矛盾,既想帮“我”做鞋但又担心做得不合脚。
D.文中没有用很直接的语言揭示文章的主题,而是通过鲜活的故事,鲜明的形象巧作寄寓,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小题2】请简要分析作者在开头两段叙述“家做鞋”的往事有何用意?
【小题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篇文章中寄寓了作者哪些感情。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