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6 组卷26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元微之书

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节)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即元稹,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②牵挛乖隔:牵制隔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B.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C.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D.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B.胡越,胡与越,北方称胡,南方称越。亦泛指南方和北方的各族。
C.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有很少的时候用于表示升职。
D.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扣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奏表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与元稹虽然身处南北异地,但是彼此牵念,情谊深厚,心志相通。三年之别,近两年未接书信,让白居易不禁悲叹人生短暂,对命运、未来深感凄楚无奈。
B.白居易被贬时,元稹用诗叙述了他在凄寒雨夜残灯之下,听闻消息病体惊起而坐,伤痛之情溢于言表,而白居易每次吟诵此诗,也因担忧元稹病况悲伤不已。
C.白居易家里人丁不少,其俸禄不多,节俭用度,亦能衣食自给。而所居江州环境宜人、衣食美妙、所住草堂风景秀丽的细致描绘也显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D.白居易在拂晓之际,为元稹回赠诗篇,诗中以往昔之富贵反衬今日之沦落,以“笼鸟槛猿”比喻自己和好友均遭受贬谪的困顿处境,寄寓了作者抑郁不平之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
②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小题5】作者在信的第三段向友人报告了在江州的三件值得宽慰的事,有何作用?
22-23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知识点:白居易(772-846)应用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悲哉!微之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垣,白石为桥道。流水周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记。每一独往,动旬日。平生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必加忧望,今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乎?乐天顿首。

(取材于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①微之:即作者好友元稹,此时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州)司马。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     左降:贬官
B.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方寸:衣食
C.大抵若是,不能       殚:尽
D.每一独往,动旬日       弥:满
【小题2】下列各句中对于“书”字含义的理解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
B.计足下久不得仆
C.信手把笔,随意乱
D.今夜封在何处?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顷牵念者                  平生好者
B.且云危惙                 君知
C.微之我也                    流水周舍下
D.今录三泰以先奉报             平生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文第二段复述了微之信札的内容和作者被贬后写给微之的诗的内容,表现了朋友之间深切的思念、深厚的友情。
B.作者记录“三泰”之事,描述了自己贬官之后的闲适生活,表面写得泰然处之,实则难掩内心的痛苦之情。
C.这封信结尾处把写此信时的心情和在京华时写信的心情做了对比,以“笼鸟槛猿”自喻,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厌倦。
D.信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微之微之”,反复呼唤收信人的名字,亲切动情,表现出写信人和收信人不同寻常的关系。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
②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小题6】简要概括“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中“三泰”的内容(每条不超过四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蘋洲五亭

[唐] 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游息焉。旋属灾潦荐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载,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溪,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

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由,革兴利,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皆,尽②荐:连续③覙缕:逐条陈述。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狎:亲近B.万象       迭:重叠
C.杨君缄书                    赍:送D.成胜          概:景象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为名也       我降,与君为兄弟
B.作八角亭游息焉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C.康由,革弊兴利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D.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如《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守、刺史,指古代地方官职。如《陈情表》中说“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C.蓬瀛,指蓬莱和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D.记,是我国古代常用的文章体裁,大多以描写为主,兼及叙事、抒情和议论。如《岳阳楼记》。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D.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
B.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
C.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这从侧面体现了白居易“革弊兴利”、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
D.文章记叙白蘋洲五亭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有善政”,叙议结合。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2)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阅读《琵琶行》一诗的小序,完成下面小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浦口(pén)   (pá)B.人(jiǎ)   命酒(suì)
C.然(mǐn) 转(xǐ)D.然(tián)   (zhé)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听声; 问       ②遂酒; 曰《琵琶行》
A.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B.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C.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D.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小题3】“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