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小阅读-课内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4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惊骇,恐惧。
B.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接纳。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誉:博取名誉。
D.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             贼:邪恶,不正派。
【小题2】下列对选文论证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开宗明义立论,先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点,并以“仁心”推导出“仁政”,顺理成章。
B.孟子用“孺子将入于井”所引发的反应以及对这一反应的分析,既论证了中心观点,又增强说服力。
C.选文先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再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论证富有论辩力。
D.文中“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运用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形象地论述了发展扩充“四端”的重要性。
【小题3】孟子认为,人应该怎样才有可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请简要分析。
22-23高二上·福建漳州·期末
知识点:诸子散文课文分析理解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