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9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观人之一身,眼耳鼻舌,手足躯骸,件件都不可少。其尽可不设而必欲赋之,遂为万古生人之累者,独是口腹二物。口腹具而生计繁矣,生计繁而诈伪奸险之事出矣,诈伪奸险之事出,而五刑不得不设。君不能施其爱育,亲不能遂其恩私,造物好生,而亦不能不逆行其志者,皆当日赋形不善,多此二物之累也。

草木无口腹,未尝不生;山石土壤无饮食,未闻不长养。何事独异其形,而赋以口腹?即生口腹,亦当使如鱼虾之饮水,蜩螗之吸露,尽可滋生气力,而为潜跃飞鸣。若是,则可与世无求,而生人之患熄矣。乃既生以口腹,又复多其嗜欲,使如溪壑之不可。以致人之一生,竭五官百骸之力,供一物之所耗而不足哉!

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吾辑是编而谬及饮馔,亦是可已不已之事。其止崇俭啬,不导奢靡者,因不得已而为造物饰非,亦当虑始计终,而为庶物弭患。如逞一己之聪明,导千万人之嗜欲,则匪禽兽昆虫无噍类,吾虑风气所开,日甚一日,焉知不有易牙复出,烹子求荣,杀婴儿以媚权奸,如亡隋故事者哉!一误岂堪再误,吾不敢不以赋形造物,视作覆车。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蔬食第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
B.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
C.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
D.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刑,古代的五种刑罚,具体名称前后不一。也可指古代的五种法规。
B.“使如溪壑之不可厌”与“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厌”字含义相同。
C.“则匪特禽兽昆虫无唯类”与“特为尤甚”(《陈情表》)两句中的“特”字含义相同。
D.羲皇,指伏羲,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等工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的嘴巴和肚子不同于身上的其他部件,这二者让人操劳生计,从而导致了奸险、欺诈、虚伪之类的事情出现。
B.作者对于草木、山石、土壤没有嘴巴和肚子却能轻松地成长和生存不以为然,而对鱼虾、蜩螗的生存方式充满了羡慕。
C.作者虽然说写文章谈饮食是一件可做也可不做的事,但是为了劝人崇尚节俭,抵制奢靡,还是从大局出发,要为百姓消除忧患。
D.作者担心人们嗜欲的风气一旦流行,禽兽和昆虫遭殃都还是小事,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出现重蹈隋朝灭亡覆辙这样的大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皆当日赋形不善,多此二物之累也。
②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
22-23高三下·河南新乡·开学考试
知识点:议论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尊贤

【汉】刘向

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威王以齐强于天下,而愍王以弒死于庙梁。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是故成王处襁褓而朝诸侯,周公用事也;赵武灵王五十年而饿死于沙丘,任李充故也。桓公得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荣辱俱施焉,在所任也。故魏有公子无忌,削地复得;赵任蔺相如,秦兵不敢出;鄢陵任唐雎,国独特立。由此观之,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

故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文王请除炮烙之刑,而殷民从;汤去张网者之三面,而夏民从;越王不隳旧冢,而吴人服;以其所为之顺于民心也。

故声同,则处异而相应;德合,则未见而相亲;贤者立于本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何以知其然也?曰:管仲,桓公之贼也,鲍叔以为贤于己而进之为桓公,七十言而说乃听,遂使桓公除报仇之心,而委国政焉。桓公垂拱无事而朝诸侯,鲍叔之力也。管仲之所以能北走桓公,无自危之心者,同声于鲍叔也。纣杀王子比干,箕子被发而佯狂;陈灵公杀泄冶,而邓元去陈。自是之后,殷兼于周,陈亡于楚,以其杀比干、泄冶,而失箕子与邓元也。燕昭王得郭隗,而邹衍、乐毅以齐、赵至,苏子、屈景以周、楚至,于是举兵而攻齐,栖闵王于莒。燕校地计众,非与齐均也,然所以能信意至于此者,由得士也

故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则其弗失可识矣。

(节选自《说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
B.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
C.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
D.太公知之/故举微子之后/而封比干之墓/夫圣人之于死尚如是其厚也/况当世而生存者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既可以表原因,也可以表结果。文章中两处加点的“所以”,都表结果。
B.襁褓,婴幼儿,泛指1岁以下幼童。古代对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如:期颐,指百岁之人。
C.安危,指使处于危险中(的国家)安定,《与妻书》中“当尽吾意为幸”中“尽”字用法相同。
D.垂拱,文中指毫不费力,典故出自《尚书》,用在这里暗示了齐桓公任用管仲后所取得的功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分别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运用多组对比进行论述,观点鲜明,有说服力。
B.管仲曾经偷盗,与桓公结怨,后因鲍叔与他意气相投、品行相合而被任用,施展才华。
C.商汤撤去三面网留一面,与《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的“三驱以为度”主张一致。
D.选文旁征博引,事例丰富,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气势张扬,同时又富有文学意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燕校地计众,非与齐均也,然所以能信意至于此者,由得士也。
②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小题5】梳理文章结构,完成思维导图。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六国论

苏  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判:决定
B.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亲附
C.牧以谗诛                     洎:自从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哉           劫:胁迫,挟持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不赂者赂者丧
B.赂秦而力亏,破灭道也           苟以天下
C.惜其用武不终也             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D.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夹叙夹议的文字流溢着丰富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不终”的激愤,对六国“为积威之所劫”的警告。
B.文中叙述性的句子生动感人。作者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语言灵活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句式也整饬有度,富有节奏感、感染力。
C.作者开篇亮出观点,接着指出了贿赂的危害,然后作者通过设问再进一步阐述,最后总结全文,从史实引出深刻的教训,揭示出写作意图。
D.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有删改)

续师说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不为师,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侍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

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有删改)

【注】①欧曾: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②兔园蒙师:指知识浅陋的读书人。③朱陆: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B.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C.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D.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议论为主,主要针对社会上某些问题表达观点,寓意深刻,写法灵活。
B.“句读”,古人指文辞的停止和停顿处。语意未尽而需停顿处为“句”,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
C.“或师焉”的“师”名词作动词,意为“向老师学习”。
D.“则耻师焉”与“相率而耻不为师”的“耻”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小题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黄宗羲列举随便谩骂欧阳修、曾巩,肆意诋毁朱熹、陆九渊的事例,批判轻浮浅陋、以肆无忌惮为高明的学风。
B.韩愈引用“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观点。
C.黄宗羲认为自己年纪大,很少时间去学习,如受别人盛情推荐夸奖而为人师,自己是不会做出这般羞耻的事。
D.两篇选文皆是开篇点明文章主旨,强调从师的必要性,结尾也都交代了自己写作的缘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
【小题5】韩愈和黄宗羲均认为“师道之不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