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场

萧红

全个村庄在火中窒息。午间的太阳权威着一切了!

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榆树的根端,黏沫从山羊的胡子流延着。城外这条长长的大道,被榆树打成荫片。走在大道中,像是走进一个荡动遮天的大伞。山羊却睡在荫中,白囊一样的肚皮起起落落。

菜田里一个小孩慢慢地踱走。在草帽盖伏下,像是一棵大形菌类。捕蝴蝶吗?捉蚱虫吗?小孩在正午的太阳下。

很短时间以内,跌脚的农夫也出现在菜田里。一片白菜的颜色有些相近山羊的颜色。跌脚的农夫早已看清是自己的孩子了,他远远地完全用喉音在问着:“罗围腿,唉呀!……不能找到?”

这个孩子的名字十分象征着他。他说:“没有。”

菜田的边道,小小的地盘,绣着野菜。经过这条短道,前面就是二里半的房窝。土屋周围,树条编做成墙,杨树一半荫影洒落到院中,麻面婆在荫影中洗濯衣裳。正午田圃间只留着寂静,惟有蝴蝶们为着花,远近的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也寻着有荫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

汗水在麻面婆的脸上,如珠如豆,渐渐侵着每个麻痕而下流。她的身子向前连续伏动,汗流到嘴了,她舐尝一点盐的味,汗流到眼睛的时候,那是非常辣,她急切用湿手揩拭一下,但仍不停的洗濯。她的眼睛好像哭过一样,揉擦出脏污可笑的圈子,若远看一点,那正合乎戏台上的丑角;眼睛大得那样可怕,比起牛的眼睛来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

裤子在盆中大概还没有洗完,可是搭到篱墙上了!也许已经洗完?麻面婆做事是一件跟紧一件,有必要时,她放下一件又去做别的。

邻屋的烟筒,浓烟冲出,被风吹散着,布满全院。烟迷着她的眼睛了!她知道家人要回来吃饭,慌张着心弦,她用泥浆浸过的手去墙角拿茅草,她贴了满手的茅草,就那样,她烧饭,她的手从来不用清水洗过。她家的烟筒也走着烟了。

“他妈的,给人家偷着走了吧?”

麻面婆听着丈夫骂,她走出来凹着眼睛:“饭晚了吗?看你不回来,我就洗些个衣裳。”让麻面婆说话,就像让猪说话一样,也许她喉咙组织法和猪相同,她总是发着猪声。

“唉呀!羊丢啦!我骂你那个傻老婆干什么?”

听说羊丢,她去翻柴堆,她记得有一次羊是钻过柴堆。但,那是在冬天。她没有想一想,六月天气,只有和她一样傻的羊才要钻柴堆取暖。她翻着,她没有想。全头发洒着一些细草。她为着要作出一点奇迹,为着从这奇迹,今后要人看重她。

表明她不傻,表明她的智慧是在必要的时节出现。于是像狗在柴堆上耍得疲乏了,手在扒着发间的草杆,她坐下来。她意外地感到自己的聪明不够用,她意外地对自己失望。

过了一会邻人们在太阳底下四面出发,四面寻羊;麻面婆的饭锅冒着气,但,她也跟在后面。

黄色的,近黄色的,麦地只留下短短的根苗。远看来麦地使人悲伤。

老王婆在门前草场上休息。“麦子打得怎样啦?我的羊丢了!”二里半青色的面孔为了丢羊更青色了!

咩……咩……羊叫,不是羊叫,寻羊的人叫。

林荫一排砖车经过,车夫们哗闹着。山羊的午睡醒转过来,它迷茫着用犄角在周身剔毛。山羊寂寞着,山羊完成了它的午睡,完成了它的树皮餐,而归家去了。

咩……咩,羊叫,不是羊叫,寻羊的人叫,二里半比别人叫出更大声,那不像羊叫,像是一条牛了1

最后,二里半和地邻动打,那样,他的帽子,像断了线的风筝,飘摇着下降,从他头上飘摇到远处。

“你踏碎了俺的白菜!——你……你……”那个红脸长人,像是魔王一样,二里半被打得眼睛晕花起来,他去抽拔身边的一棵小树;小树无由的被害了,那家的女人出来,送出一支搅酱缸的耙子,耙子滴着酱。他看见耙子来了,拔着一棵小树跑回家去,草帽是那般孤独的丢在井边,草帽他不知戴了多少年头。

二里半骂着妻子:“混蛋,谁吃你的焦饭!”他的面孔和马脸一样长。

麻面婆惊惶着,她知道山羊一定没能寻到。过了一会,她到饭盆那里哭了!“我的……羊,我一天一天喂喂……大的,我抚摸着长起来的!”麻面婆的性情不会抱怨。她一遇到不快时,或是丈夫骂了她,或是邻人与她拌嘴,就连小孩子们扰烦她时,她都是像一摊蜡消融下来。她的性情不好反抗,不好争斗。她的心像永远贮藏着悲哀似的,她的心永远像一块衰弱的白棉。她哭抽着,任意走到外面把晒干的衣裳搭进来。但她绝对没有心思注意到羊。

可是会旅行的山羊在草棚不断地搔痒,弄得板房的门扇快要掉落下来,门扇拌摆地响着。

下午了,二里半仍在炕上坐着。

“妈的,羊丢了就丢了吧!留着它不是好兆相。”

但是妻子不晓得养羊会有什么不好的兆相,她说:“哼!那么白白地丢了?我一会去找,我想一定在高粱地里。”

她朝向高粱地去了;蝴蝶和别的虫子热闹着,田地上有人工作了。她不和田上的妇女们搭话,经过留着根的麦地时,她像微点的爬虫在那里。阳光比正午钝了些,虫鸣渐多了;蝶飞渐多了!

(节选自萧红《生死场》,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圈腿”“麻面婆”等人物称谓,既写出了人物的生理特征,同时也巧妙地暗示了他们生存状态的鄙贱。
B.麻面婆的“饭锅冒着气”,但“也跟在后面”去寻找山羊,表现了麻面婆在生活中缺少自主意识的昏沉形象。
C.二里半因找山羊时遭人欺负无力还击而感到沮丧,借“不是好兆相”来自我开脱,表明在他身上也有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D.结尾部分麻面婆的“哼”,情绪强烈,饱含对丈夫意见的不满和反抗,暗示麻面婆性格中刚烈要强的另一面。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太阳始,以太阳终。太阳的“权威”富有象征意味,代表着凌驾于生命之上的强大而可畏的力量。
B.小说描写麻面婆洗衣服、做饭和翻柴堆找羊的情景时,通过外貌、动作和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底层妇女的不幸生活。
C.小说在叙事中不时穿插描写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地、树木、庄稼、动物等自然景物,为作品增添了抒情的气质和诗意。
D.小说以全知视角叙写了二里半一家丢羊寻羊的故事,透过这一生活侧面,真实生动地呈现出人们在贫瘠落后的时代里苦难的生命状态。
【小题3】小说在展开情节时采用双线结构,请简要说明并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小题4】《生死场》讲述的是发生在20世纪20至30年代东北农村的故事,“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节选部分常以“猪”“狗”“爬虫”等形容麻面婆,请分析其中的深刻意蕴和情感内涵。
22-23高三下·江苏常州·开学考试
知识点:萧红(1911-1942)《生死场》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旷野的呼喊

萧红

屋顶的草被拔脱,墙囤头上的泥土在翻花,鸡和鸭子们被刮得要站也站不住。一些红纸片,那是过新年时门前粘贴的红对联——三阳开泰四喜临门——的条子,也都被大风撕得一条一条的,一块一块的。

陈公公一推开房门,刚把头探出来,他的帽子就被大风卷跑了。

这刮的是什么风啊!这还叫风了吗!简直他妈的……

陈公公的儿子,出去已经两天了,第三天就是这刮大风的天气。

这小子到底是干什么去了啦?纳闷……这事真纳闷……于是又带着沉吟和失望的口气:纳闷!

陈公公跑到瓜田上才抓住了他的帽子。

可就真忍心走下去啦!……他也不想想,留下他爹他娘,又是这年头,出外有个好歹的,干那勾当,若是犯在人家手里,那还……那还说什么呢!就连他爹也逃不出法网……义勇队,义勇队,好汉子是要干的,可是他也得想想爹和娘啊!爹娘就你一个……

陈公公记得清清楚楚的,那孩子从去年冬天就说做棉裤要做厚一点,还让他的母亲把四耳帽子换上两块新皮子。他说:要干,拍拍屁股就去干,弄得利利索索的。

陈公公就为着这话问过他:你要干什么呢?

当时,他只反问他父亲一句没有结论的话,可是陈公公听了儿子的话,只答应两声:唉!唉!也是同样的没有结论。

爹!你想想要干什么去!儿子说的只是这一句。

在黄昏的晚霞之后,风完全停息了。地面好像刚刚被大旋风扫过的柴栏,又好像被暴雨洗刷过的庭院,狂乱的和暴躁的完全停息了。停息得那么断然,像是在远方并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

陈姑妈站上锅台去,房门忽然打开了。

陈姑妈受着惊,几乎从锅台上跌下来。回头一看,她说:哟哟!

陈公公的儿子回来了,身上背着一对野鸡。

一对野鸡,当他往炕上一捧的时候,他的大笑和翻滚的开水卡啦卡啦似的开始了,声音还带着回声似的,和冬天从雪地上传来的打猎人的笑声一样。

但是做父亲和做母亲的反而奇怪起来。他笑得在陈公公的眼里简直和黄昏之前大风似的,不能够控制,无法控制。

这不是疯子吗……这……这……

那一对野鸡是陈公公的儿子用了三天的工钱在松花江的北沿铁道旁买的。他给日本人修了三天铁道。对于工钱,还是他生下来第一次拿过。他没有做过佣工,没有做过零散的铲地的工人,没有做过帮忙的工人,工钱从没有落过他的手上,这修铁道是第一次。况且他又不是专为着修铁道拿工钱而来的,所以三天的工钱就买了一对野鸡。第一,可以使父亲喜欢;第二,可以借着野鸡撒一套谎。

现在他安安然然地睡着了,他以为父亲对他的谎话完全信任了。

第二天,他照着前回的例子,又是没有声响的就走了。这次他去了五天,比第一次多了两天。

今天,当最讨厌大风的陈姑妈发现大风把屋脊抬起来了的时候,陈公公说:那算什么……你看我的……

他说着就蹬着房檐下酱缸的边沿上了房。陈公公对大风十分有把握的样子,他从房檐走到房脊去是直着腰走。虽然中间被风压迫着弯过几次腰。

他用石头或砖头压着房脊上已经飞起来的草。他一边压着一边骂着。乡下人自言自语的习惯,陈公公也有:你早晚还不得走这条道吗!你和我过不去,你偏要飞,飞吧!看你这几根草我就制服不了你……

陈公公一直吵叫着,好像风越大,他的吵叫也越大。

住在前村卖豆腐的老李来了,因为是顶着风,老李跑了满身是汗。他喊着陈公公:你下来一会,我有点事,我告……告诉你。

陈公公说:什么要紧的事?还有房盖被大风抬走了的事要紧……

卖豆腐的老李把嘴塞在袖口里,大风大得连呼吸都困难了。他在袖口里边招呼着:这是要紧的事,陈大叔……陈大叔你快下来吧……

你要说就在那儿说吧!你总是火烧屁股似的……

老李和陈姑妈走进屋去了。老李仍旧用袖口堵着嘴像在院子里说话一样。陈姑妈靠着炕沿听着:李二小子被日本人抓去啦……

什么!什么!是么!是么!陈姑妈的黑眼球向上翻着,要翻到眉毛里去似的。

我就是来告诉这事……修铁道的抓了300多……你们那孩子……

为着啥事抓的?

弄翻了日本人的火车罢啦!

陈公公一听说儿子被抓去了,当天的夜里就非向着西南大道上跑不可。那天的风是连夜刮着,前边是黑滚滚的,后边是黑滚滚的;远处是黑滚浪的,近处是黑滚滚的。

就是这样黑滚滚的夜,陈公公离开了他的家,离开了他管理的田,离开了他的小草房,离开了陈姑妈。他向着西南大道向着儿子的方向,他向着连他自己也辨不清的远方跑去,他向旷野里跑去,他凶狂地呼喊着,他好像发疯了,他好像一只野兽,大风要撕裂了他,他也要撕裂了大风。

风在四周捆绑着他,风在大道上毫无倦意的吹啸,树在摇摆,连根拔起来,摔在路旁。地平线在混沌里完全消融,风便做了一切的主宰。

1939.1.30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新年时门前粘贴的红对联”“被大风撕得一条一条的,一块一块的”,暗示着故事悲剧性的结局。
B.儿子出去两天后,陈公公反复说的“纳闷”,体现了陈公公对儿子在外面所做的事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心。
C.陈公公儿子要求母亲“做棉裤要做厚一点”“把四耳帽子换上两块新皮子”为后文他离家出走埋下了伏笔。
D.儿子被抓后,陈公公向着旷野奔跑呼喊,“像一只野兽”“要撕裂了大风”,表明陈公公在刺激下革命意识的觉醒。
【小题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公公儿子的一句“爹!你想想要干什么去!”连用感叹,实则包含着他将要离家与日本人作斗争的坚定信念。
B.对陈公公儿子大笑的细节刻画和比喻,寓意深刻,既体现人物爽朗的性格,又暗含人物在民族危难时抗争的精神。
C.陈公公在儿子大笑后感到“不能够控制,无法控制”的心理描写,体现他对儿子强烈的控制欲,对父亲权威的维护。
D.陈公公的儿子从始至终不被赋名,使他具有了超脱个体之上的普遍意义,这样安排使文章更具艺术张力。
【小题3】简要分析小说中“风”的作用。
【小题4】萧红的小说具有隐涵性,擅于把时代风云的变化隐藏在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中,巧妙地展现作家的主观意图。请分析小说画线部分中的隐涵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前情回顾:王婆带着两个孩子嫁给了赵三,这是她第三次嫁人。赵三反对地主增加地租,加入镰刀会,造反不但没有成功,还惹上官司,被迫卖掉耕牛,靠编鸡笼谋生。王婆得知儿子被官府抓去枪毙的消息,伤心至极,服毒自杀。嫁出门的女儿听说妈妈服毒,跑来见妈妈,悲痛不已。在钉棺材盖时,王婆醒了过来。

王婆能够拿着鱼竿坐在河沿钓鱼了!她脸上的纹褶没有什么增多或减少,这证明她依然没有什么变动,她还必须活下去。

晚间河边蛙声震耳。蚊子从河边的草丛出发,嗡声喧闹的阵伍,迷漫着每个家庭。日间太阳也炎热起来!太阳烧上人们的皮肤,夏天,田庄上人们怨恨太阳和怨恨一个恶毒的暴力者一般。全个田间,一个大火球在那里滚转。

她偎在窗下和睡了似的,对向幽邃的天空。

蛙鸣振碎人人的寂寞,蚊虫骚扰着不能停息。

这相同平常的六月,这又是去年割麦的时节。王婆家今年没种麦田。她更忧伤而悄默了!当举着钓竿经过作浪的麦田时,她把竿头的绳线缭绕起来,她仰了头,望着高空,就这样睬也不睬地经过麦田。

王婆的性情更恶劣了!她又酗酒起来。她每天钓鱼。全家人的衣服她不补洗,她只每夜烧鱼、吃酒,吃得醉疯疯地,满院,满屋地旋走;她渐渐要到树林里去旋走。

有时在酒杯中她想起从前的丈夫;她痛心看见来在身边孤独的女儿,总之在喝酒以后她更爱烦想。

现在她近于可笑,和石块一般沉在院心,夜里她习惯于院中睡觉。

在院中睡觉被蚊虫迷绕着,正像蚂蚁群拖着已腐的苍蝇。她是再也没有心情了吧!再也没有心情生活!

王婆被蚊虫叮咬,满脸起着云片,皮肤肿起来。

王婆在酒杯中也回想着女儿初来的那天,女儿横在王婆怀中:妈呀!我想你是死了!你的嘴吐着白沫,你的手指都凉了呀!……哥哥死了,妈妈也死了,让我到哪里去讨饭吃呀!……他们把我赶出时,带来的包袱都忘下啦……

后来孩子从妈妈怀中站起来时,她说出更有意义的话:我恨死他们了!若是哥哥活着,我一定告诉哥哥把他们打死。

最后那个女孩,拭干眼泪说:我必定要像哥哥,……

说完她咬一下嘴唇。

王婆思想着女孩怎么会这样烈性呢?或者是个中用的孩子?

王婆忽然停止酗酒,她每夜,开始在林中教训女儿,在静的林里,她严峻的说:要报仇。要为哥哥报仇,谁杀死你的哥哥?

女孩子想:官府杀死哥哥的。她又听妈妈说:谁杀死哥哥,你要杀死谁,……女孩想过十几天以后,她向妈妈踟蹰着:是谁杀死哥哥?妈妈明天领我去进城,找到那个仇人,等后来什么时候遇见他我好杀死他。

孩子说了孩子话,使妈妈笑了!使妈妈心痛。

王婆同赵三吵架的那天晚上,南河的河水涨出了河床。南河沿嚷着:涨大水啦!涨大水啦!

人们来往在河边,赵三在家里也嚷着:你快叫她走,她不是我家的孩子,你的崽子我不招留。快——

第二天家家的麦子送上麦场。第一场割麦,人们要吃一顿酒来庆祝。赵三第一年不种麦,看见别人欢悦,看见别人收麦,他红色的大手在人前窘迫着了。

河水落了却带来众多的蚊虫。夜里蛤蟆的叫声,好像被蚊子的嗡嗡声压住似的。日间蚊群也是忙着飞。只有赵三非常哑默。

(节选自萧红《生死场·蚊虫繁忙着》)

文本二:

记得已是四年前的事了,时维二月,我和妇孺正陷在上海闸北的火线中,眼见中国人的因为逃走或死亡而绝迹。后来仗着几个朋友的帮助,这才得进平和的英租界,难民虽然满路,居人却很安闲。和闸北相距不过四五里罢,就是一个这么不同的世界——我们又怎么会想到哈尔滨。

这本稿子的到了我的桌上,已是今年的春天,我早重回闸北,周围又复熙熙攘攘的时候了,但却看见了五年以前,以及更早的哈尔滨。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恶文艺和功利有关的人,如果看起来,他不幸得很,他也难免不能毫无所得。

听说文学社曾经愿意给她付印,稿子呈到中央宣传部书报检查委员会那里去,搁了半年,结果是不许可。人常常会事后才聪明,回想起来,这正是当然的事:对于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恐怕也确是大背训政之道的。

奴隶社以汗血换来的几文钱,想为这本书出版,却又在我们的上司以身作则的半年之后了,还要我写几句序。然而这几天,却又谣言蜂起,闸北的熙熙攘攘的居民,又在抱头鼠窜了。

现在是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四的夜里,我在灯下再看完了《生死场》,周围像死一般寂静,不过偶有远远的几声犬吠。然而我的心现在却好像古井中水,不生微波,麻木的写了以上那些字。这正是奴隶的心!但是,如果还是扰乱了读者的心呢?那么,我们还决不是奴才。

不过与其听我还在安坐中的牢骚话,不如快看下面的《生死场》,她才会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

(节选自鲁迅《〈生死场〉序》)

【小题1】下列对文本一、文本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婆经历了服毒自杀一事,性情变得更恶劣了,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每夜烧鱼、吃酒、旋走,当她从女儿身上看到希望,就停止了酗酒。
B.文本一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王婆经过麦田时的情形,“仰”“望”“睬也不睬”透露出王婆失落却又不甘人后的微妙心理。
C.赵三晚上跟王婆吵架,他对王婆的女儿回来居住很不满,要王婆马上赶走这个跟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由此可见,赵三心胸不够宽广。
D.《在死场>》中,鲁迅从艺术特色、主题思想等方面高度评价此书,对“我们的上司”“以身作则”、允许出版此书深感欣慰。
【小题2】文本一中两处画横线部分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鲁迅为什么说《生死场》“会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请结合文本一(含前情回顾)和文本二相关内容分析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磨房里外

萧红

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瓜了。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子坏了,一走一颠。祖父说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歪嘴子说,看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子拌高粱醋。

冯歪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子看不见祖父。

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还说:

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

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

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一样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了,眼睛笑出眼泪来。但是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听见。有的时候祖父竟把后门关起来再笑。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不好意思。

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

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缠缠的黄瓜秧也都蔫败了,舍弃了窗模而脱落下来了。

于是站在后园里就可看到冯歪嘴子,扒着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驴。那小驴竖着耳朵,戴着眼罩。走了三五步就响一次鼻子,每一抬脚那只后腿就有点痛,每一停下来,小驴就用三条腿站着。

冯歪嘴子说小驴的一条腿坏了。

这窗子上的黄瓜秩一干掉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

冯歪嘴子喝酒了,冯歪嘴子睡觉了,冯歪嘴子打柳子了,冯歪嘴子拉胡琴了,冯歪嘴子唱唱本了,冯歪嘴子摇风车了。只要一执着那窗台,就什么都可以看见的。

一到了秋天,新鲜粘米一下来的时候,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天一粒粘糕。黄米粘糕,撒上大芸豆。一层黄,一层红,黄的金黄,红的通红。三个铜板一条,两个铜板一片的用刀切着卖。愿意加红糖的有红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要钱。

冯歪嘴子推着单轮车在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在后边跟了一大帮,有的花钱买,有的围着看。

祖父最喜欢吃这粘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母亲有时让老厨子去买,有的时候让我去买。

不过买了来是有数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准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祖父一边吃着,一边说够了够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亲吃完了也说够了,意思是怕我还要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够,觉得再吃两块也还不多呢!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

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于是我就接受了。

当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冯歪嘴子一喊着粘糕”“粘糕地从大墙外经过,我就爬上墙头去了。

因为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墙,因为年久了出了一个豁,我就扒着那墙豁往外看着。果然冯歪嘴子推着粘糕的单轮车由远而近了。来到我的旁边,就问着:

要吃一片吗?

而我也不说吃,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下来,还是若无其事地呆在那里。

冯歪嘴子把车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粘糕送上来了。

(选自《呼兰河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散发着乡土气息,用诗意细腻的笔调写出了中国旧时代不同阶层人群的生活面貌,隐约透露着对旧社会制度的叩问与不满。
B.画线部分句子多使用拟人修辞,写出了丝蔓蓬勃的生命活力,且每句都用“了”字,反复强调了丝蔓生长迅速,蕴藏着喜悦之情。
C.给冯歪嘴子摘递黄瓜,故意逗他说话,想吃粘糕又不说话等情节,表现了“我”的友善、调皮和矜持,丰富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D.小说通过对冯歪嘴子零散生活片段的叙写,寄托了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同情,也给读者留下神秘想象的思考空间。
【小题2】小说在叙述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题目“磨房里外”是编者加的,请分析以此为题的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