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8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弃疾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洲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左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粜者配,强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
B.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
C.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
D.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等。
B.籴粜,籴字为会意字,从入从米,也就是买米的意思,引申开来是买入之意,与粜的意思相反。
C.长短句,在宋代以后是词的别称。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为“词牌”,依调填词为“依声”。
D.谥,即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斥巨资修建营垒,招兵买马,当时枢府有人屡次阻挠他,辛弃疾最终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
B.辛弃疾未按皇帝要求在日落时停建飞虎营栅,而是继续加快建造,等成功后向皇帝上书陈述事情经过,并呈上图纸,皇帝才消了气。
C.虽然部属反对,但辛弃疾还是坚持把本部粮食的十分之三赈济信州百姓,这体现了他替朝廷分忧和爱民的博大胸襟。
D.谢枋得经过辛弃疾庙宇时,听到“若鸣其不平”之声。这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借以表现辛弃疾生前的愤激不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知潭洲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
(2)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小题5】当时江右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弃疾督办赈灾工作,请简要概括他是如何做好这件事的?
22-23高一上·湖北孝感·期末
知识点:脱脱等《宋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代只有男子可以取字。
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这一天有吃饺子和喝羊肉汤的习俗。
C.“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D.“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2)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窦卞,彦法,曹州冤句人,进士第二,通判汝州。秦悼王葬汝,宗室来汝者众,服兵三千。郡守林潍以汝与其乡近因使辇薪刍铁石致其家众怨愤谋杀潍会日暮门闭不果遂挟大校叛卞启关招谕之,曰:“汝曹特醉酒狂呼尔,毋恐。”众少定,乃密推首恶羁之,请于朝,诏潍致仕,悉配徙乱者。加集贤校理、知太常院,知绛州,开封府推官。方禁销金为衣,皇城卒捕得之,属卞治,以中禁为言。奏曰:“真宗行此制,自掖廷始,今不正以法,无以示天下,且非祖宗立法意。”英宗曰:“然。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正谓是也。”从其请。出知深州。熙宁初,河决滹沱,水及郡城,地大震。流民自恩、冀来,踵相接,卞发常平粟食之。吏白擅发且获罪,卞曰:“俟请而得报,民死矣。吾宁以一身活数万人。”寻以请,诏许之。外间讹言水大至,卞下令敢言者斩。一日,复报大水且至,吏请闭门,卞不可,既而果妄。时发六州卒筑武强,陈卒惰,主者笞之,不服。卞曰:“厢兵犯将校,法不至重,然兴役聚工,不可拘以常法。”命斩之以闻,有诏嘉奖。还为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进天章阁待制,判昭文馆、将作监。始,卞官汝时,与殿直王永年者相接颇厚,及在京师,永年求监金曜门库,卞为祷提举杨绘,绘荐为之。永年置酒于家,延绘、卞至,出其妻侑饮,且时致薄饷。永年以事系狱死,卿史发其私,卞坐夺职,提举灵仙观。,年四十五。

(选自《宋史·窦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守林潍以汝与其乡近/因使辇薪刍/铁石/致其家众怨愤/谋杀潍/会日暮门闭不果/遂挟大校叛
B.郡守林潍以汝与其乡近因/使辇薪刍/铁石致其家/众怨愤/谋杀潍/会日暮门闭不果/遂挟大校叛
C.郡守林潍以汝与其乡近/因使辇薪刍/铁石致其家/众怨愤/谋杀潍/会日暮门闭/不果/遂挟大校叛
D.郡守林潍以汝与其乡近因/使辇薪刍/铁石/致其家众怨愤谋杀潍/会日暮门闭/不果/遂挟大校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时男女幼年时由父母取字,供长辈呼唤,而名则是成年后才有,供朋友称呼。
B.文王,即周文王,为一代明君,曾被商纣王囚于羑里,在狱中写下《周易》一书。
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财政收支等。
D.卒,古时称大夫之死为卒,其余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卞机智冷静,处事果断有方。由于郡守林潍私心而处事不当,激起众怒,酿成叛乱。对此紧急情况,窦卞巧妙应对,及时处治,平息了事端。
B.窦卞不惧权贵,办案公正严明。他在办理犯禁销金为衣案件时,查明为宫中人所为,于是上奏皇帝,请求依法惩治,以示天下,得到皇帝支持。
C.窦卞关爱百姓,心怀民生疾苦。在他出任深州知州时,所辖地区遭遇水灾及地震,百姓流离失所,他冒着获罪的危险以常平粮赈济各地受灾民众。
D.窦卞为政用心,处事颇有主见。对于大水将至、扰乱民心的谣言,他深知个中利害,处理果敢坚决;对于懒散且不服管教的陈州士卒,他严惩不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白擅发且获罪,卞曰:“俟请而得报,民死矣。吾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2)厢兵犯将校,法不至重,然兴役聚工,不可拘以常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浦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还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谆、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有删改)


注:①渊圣,即宋钦宗赵桓。其弟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遥尊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宋人因以“渊圣皇帝”或“渊圣”称钦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B.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C.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D.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钦宗,皇帝的庙号,是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多用祖、宗称谓。
B.“丁父忧”,指遭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规定要离职居家守丧。
C.崩,文中指天子死。古代对不同身份者的“死”有不同称谓,如大夫死曰“不禄”。
D.“奉祠”,指宋代五品以上的官员,年老不能任事或者退休后,只是领取俸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以孝为重。因为双亲年老而求往地方任职,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父母离世,他均守丧期满
B.廖刚思虑周全。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提议用优赏的办法激励将校既能打仗又能耕田。
C.廖刚秉持原则。朝廷下令罪臣子孙不得在朝为官,而实际却又委以任职,廖刚因此封还诏书以表示不满。
D.廖刚善于劝谏。徽宗驾崩,廖刚劝谏圣上不但要向兄长行君礼,还要行兄长之礼和家人之礼来寄托深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2)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还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
【小题5】针对国家的内忧外患,廖刚提出了哪些合理的建议?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