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袤,字林叔,荥阳开封人也。袤少孤,性清正。时济阴魏讽为相国掾,名重当世,袤同郡任览与结交。袤以讽奸雄,终必为祸,劝览远之。及讽败,论者称焉。魏武帝初封诸子为侯,精选宾友,袤与徐干俱为临淄侯文学。司空王朗辟为掾,袤举高阳许允、扶风鲁芝、东莱王基,朗皆命之,后咸至大位,有重名。出为黎阳令,吏民悦服。太守班下属城,特见甄异,为诸县之最。转济阴太守,下车旌表孝悌,敬礼贤能,兴立庠序,开诱后进。会广平太守缺,宣帝谓袤曰:“贤叔大匠垂称于阳平、魏郡,百姓蒙惠化,且王子雍、鲁子家继踵此郡。使世不乏贤,故复相屈。”袤在广平,以德化为先,善作条教,郡中爱之。毌丘俭作乱,景帝自出征之,百官祖送于城东,袤疾病不任会。帝谓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帝笑曰:“故知侯生必来也。”遂与袤共载,曰:“计将何先?”袤曰:“昔与俭俱为台郎,特所知悉。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令太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帝称善。高贵乡公议立明堂辟雍,精选博士,袤举刘毅、刘寔、程咸、庾峻,后并至公辅大位。景元初,疾病失明,屡乞骸骨,不许。拜光禄大夫。五等初建,封密陵伯。及武帝践阼,进爵为侯。虽寝疾十余年,而时贤并相举荐。泰始中,诏曰:“光禄密陵侯袤,履行纯正,宜登三阶之曜,补衮职之阙。今以袤为司空。”天子临轩,遣五官中郎将国坦就第拜授。袤前后辞让,遣息称上送印绶,至于十数。久之见许,以侯就第拜仪同三司。九年薨,时年八十五,谥曰元。

(《晋书·列传第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B.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C.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D.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代曾经是通晓史事、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与今天的学位名称不同。
B.庠序,指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庠”,在周代称“序”,后来泛指学校。
C.旌表,指由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或赐匾额,用以表彰德行的一种方式。
D.祖送,我国古代送行饯别时的一种仪式,一般指临行之前在道路上祭祀祖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袤非常聪明,善于识人。他认为魏讽必败,劝告任览远离魏讽;前后多次荐举贤才,他荐举的人后来大多官至高位,名望很高。
B.郑袤施政有方,深受爱戴。在黎阳,从官吏到百姓都对他心悦诚服,政绩考核为各县之首;后来被征召为侍中,百姓舍不得他走,在路旁哭泣着相送。
C.郑袤德才兼备,深受器重。他担任过黎阳令、济阴太守、广平太守等官职,先后被封为密陵伯、密陵侯,高寿而终,赠谥号为“元”。
D.郑袤为人谦让,进退有度。皇帝下诏任命郑袤担任司空一职,他亲自交还印绶,坚决辞让达十多次,但最终还是接受了皇上的封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袤在广平,以德化为先,善作条教,郡中爱之。
(2)及武帝践阼,进爵为侯。虽寝疾十余年,而时贤并相举荐。
【小题5】毌丘俭发动叛乱,景帝亲自问计,郑袤提出了怎样的计策?他的理由是什么?
22-23高二上·重庆九龙坡·期末
知识点:《晋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纪瞻,字思远,丹杨秣陵人也。祖亮,吴尚书令。父陟,光禄大夫。瞻少以方直知名。吴平,徙家历阳郡。察孝廉,不行。后举秀才。永康初,州又举寒素,大司马辟东阁祭酒。其年,除鄢陵公国相,不之官。召拜尚书郎,与顾荣同赴洛,至徐州,闻乱日甚,将不行。会刺史裴盾得东海王司马越书,若荣等顾望,以军礼发遣。乃与荣及陆玩等各解船弃车牛,一日一夜行三百里,得还扬州。元帝为安东将军,引为军谘祭酒,转镇东长史。帝亲幸瞻宅,与之同乘而归。以讨周馥、华轶功,封都乡侯。石勒入寇,加扬威将军、都督京口以南至芜湖诸军事,以距勒。勒退,除会稽内史。时有诈作大将军府符收诸暨令,令已受拘,瞻觉其诈,便破槛出之,讯问使者,果伏诈妄。寻迁丞相军谘祭酒。及长安不守,与王导俱入劝进。及帝践位,拜侍中,转尚书,上谏诤,多所匡益,帝甚嘉其忠烈。明帝尝独引瞻于广室,慨然忧天下,曰:“社稷之臣,欲无复十人,如何?”因屈指曰:“君便其一。”瞻辞让。瞻才兼文武,朝廷称其忠亮雅正。俄转领军将军,当时服其严毅。虽恒疾病,六军敬惮之。瞻以久病,请去官,不听,复加散骑常侍。及王敦之逆,帝使谓瞻曰:“卿虽病,但为朕卧护六军,所益多矣。”乃赐布千匹。瞻不以归家,分赏将士。贼平,复自表还家,帝不许,固辞不起。诏曰:“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诫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骠骑将军常侍如故服物制度,一按旧典。”遣使就拜,止家为府。寻卒,时年七十二。册赠本官、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穆,遣御史持节监护丧事。

(节选自《晋书·纪瞻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诫/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骠骑将军/常侍如故/
B.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诫/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骠骑将军/常侍如故/
C.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诫/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骠骑将军/常侍如故/
D.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诫/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骠骑将军/常侍如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这里指科举时代进入府、州、县学的生员,获得此资格方可参加乡试。
B.祭酒,原意是祭祀或宴会时,由年高望重者一人举酒祭神,是一种荣誉。东汉时成为学官名,隋以后称国子监的主管官为国子监祭酒。
C.践位,特指皇帝登临皇位。此外,古代表示君主即位的词语还有“践祚”“践极”“践帝”等。
D.疏,本义是条陈,即逐条陈说。这里指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条议是非的文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纪瞻端方正直。他从小就凭正直而闻名,因战乱严重而不愿就任尚书郎﹔敢于上奏谏诤,对朝政多有匡正和补益,皇帝十分欣赏他的忠贞。
B.纪瞻深受倚重。晋元帝曾亲临他家,与他同车而归;晋明帝单独召见他,称他为“社稷之臣”,在他要求辞官后,还派使者前往他的府第拜职。
C.纪瞻文武双全。他在假造大将军府符案中明察秋毫﹔曾击退石勒,还曾在皇帝请求下,率领六军作战,协助皇帝平定了王敦之乱。
D.纪瞻不慕名利。他一生多次不接受封官、多次辞官,且在得到皇帝赏赐的布匹之后,没有带回家里,而是把它们分给手下的将士。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刺史裴盾得东海王司马越书,若荣等顾望,以军礼发遣。
(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小题5】纪瞻晚年因病屡次请辞,为什么屡屡不被准许?最后皇帝采取了怎样两全其美的办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鉴,字林伯,乐陵厌次人也。出自寒素,雅志公亮。仕魏,历尚书郎、侍御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多所纠正,皇帝惮之。出为并州刺史、假节、护匈奴中郎将。

武帝受禅,封堂阳子。入为司隶校尉,转尚书。时秦、凉为虏所败,遣鉴都督陇右诸军事,坐论功虚伪免官。后为镇南将军、豫州刺史,坐讨吴贼虚张首级。曰:“昔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鉴备大臣,吾所取信。往事西事,公欺朝廷,以败为得,竟不推究。中间黜免未久,寻复授用,冀能补过,而乃与下同诈。所谓大臣,义得尔乎!有司奏是也,顾未忍耳。今遣归田里,终身不得复用,勿削爵土也。”久之,拜光禄勋,复为司隶校尉,稍加特进,迁右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也。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太康末,拜司空,领太子太傅。

武帝崩,鉴与中护军张劭监统山陵。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劭,骏甥也,便率所领催鉴速发,鉴以为不然,保持之,遣人密觇视亮,已别道还许昌,于是骏止,论者称之。山陵讫,封昌安县侯。

无康初,为太尉。年八十余,克壮慷慨,自遇若少年,时人美之。寻,谥曰元。

(选自《晋书·石鉴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B.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C.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D.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是
A.受禅,文中指接受禅让。在中国古代,皇帝把帝位让给别人称为禅让。
B.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有时也指上级下达的文书,是一种命令文体。
C.爵土,官爵和封地,古代分封给皇室贵族或有功之臣的名位和土地。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鉴志高秉正,皇帝都忌惮他。石鉴出身于贫寒家庭,志趣高雅,对时政人事屡有纠正,皇帝都畏惧他,所以调遣他外出做官。
B.石鉴历任要职,其间多有反复。石鉴曾担任尚书左丞、尚书、右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尉等重要职务,其间也曾被降职甚至免职。
C.石鉴弄虚作假,很令朝廷失望。石鉴监督陇右军事时,因虚报战功被免官;后任镇南将军,又因虚报战绩被治罪,皇帝对他很失望。
D.石鉴做事稳重,受到人们称赞。张劭率兵催促石鉴赶快出兵讨伐汝南王司马亮,但石鉴按兵不动,只是派人监视,事后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
(2)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特,字玄休,巴西宕渠人。其先廪君之苗裔也。秦并天下,以为黔中郡,薄赋敛之,口岁出钱四十。巴人呼赋为賨,因谓之賨人焉。及汉高祖为汉王,募賨人平定三秦。既而求还乡里,高祖以其功,复同丰沛,不供赋税,更名其地为巴郡。及魏武克汉中特祖将五百馀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迁于略阳北土复号之为巴氐。

特少仕州郡,见异当时。身长八尺,雄武善骑射,沈毅有大度。元康中,氐齐万年反,关西扰乱,频岁大饥,百姓乃流移就谷,相与入汉川者数万家。特随流人将入于蜀,至剑阁,箕踞太息,顾眄险阻曰:“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同移者咸叹异之。

永康元年,诏征益州刺史赵廞为大长秋,以成都内史耿滕代廞。廞遂谋叛,潜有刘氏割据之志。滕率众入州,廞遣众逆滕,战于益州城门,滕败,死之。廞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特弟庠与兄弟及妹夫李含、任回等以四千骑归廞。廞以庠为威寇将军,使断北道。庠素东羌良将,晓军法,部阵肃然。廞恶其齐整,杀之。复以特为督将。特兄弟既以怨廞,引兵归绵竹。廞恐朝廷讨己,遣长史费远等督万馀人断北道,次绵竹之石亭。特密收合得七千馀人,夜袭远军,远大溃,因放火烧之,死者十八九。进攻成都。廞为下人所杀。

先是,惠帝以梁州刺史罗尚为平西将军、益州刺史,督王敦等凡七千馀人入蜀。特等闻尚来,甚惧,使其弟骧于道奉迎,并贡宝物。尚甚悦,以骧为骑督。特及弟流复以牛酒劳尚于绵竹。王敦、辛冉并说尚曰:“特等流人,专为盗贼,急宜枭除,可因会斩之。”尚不纳。

冬十月,六郡流人推特行镇北大将军,承制封拜,其弟流行镇东将军,以相镇统。进兵攻尚于成都,尚据大城自守。太安元年,特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大将军、大都督,改年建初,赦其境内。二年,惠帝遣荆州刺史宋岱、建平太守孙阜救尚。尚遣大众奄袭特营,连战二日,众少不敌,特军败绩,斩特及弟李辅。

其子雄称王,追特景王,及僭号,追尊曰景皇帝,庙号始祖。

注:李雄306年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304——349),是十六国之一。

(节选自《晋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魏武克汉中/特祖将五百馀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迁于略阳/北土复号之为巴氐。
B.及魏武克汉中/特祖将五百馀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迁于略阳北土/复号之为巴氐。
C.及魏武克汉中/特祖将五百馀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迁于略阳/北土复号之为巴氐。
D.及魏武克汉中/特祖将五百馀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迁于略阳北土/复号之为巴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一种轻慢、不拘礼节的坐姿。
B.谥号,始于西周,是对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给予褒奖的称号。如欧阳修谥号文忠。
C.州牧,官名,掌一州之军政大权。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D.“僭”,超越本分,指地位低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器物等等,尤指用皇家专用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特的家乡在巴西宕渠,他的祖先是廪君的后代子孙。巴人自称为賨人,因助汉高祖平定三秦有功,家乡得以免除赋税徭役,并更名为巴郡。
B.李特性格雄武沉毅,年轻时见解就非同寻常。后与兄弟辅、庠、流、骧等人率领流民起兵反晋,兵败被杀,是成汉政权的奠基人。
C.李庠是李特的弟弟,乃东羌良将,通晓军法,善于带兵,因受赵廞猜忌而被杀。李庠被杀直接导致了李特兄弟对赵廞的发难。
D.太安元年,李特自称益州牧,改年号为建初,大赦境内。李特虽没称帝,但定年号的举动已经表明了他的立国之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眄险阻曰:“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
(2)王敦、辛冉并说尚曰:“特等流人,专为盗贼,急宜枭除,可因会斩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