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统计表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比例

依赖手机的原因

比例

1小时以下

19.23%

通信需要

21.15%

1到2小时

21.15%

放松需要

42.31%

3到5小时

44.23%

上网查资料

19.23%

5小时以上

15.38%

生活无聊空虚

17.31%

(材料二)网友A: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吃饭时,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网友B: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一有时间就掏出手机划屏,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一件也没干。

网友C:最近手机玩得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从前,学习的效率也变低了,有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材料三)

专家A: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适当地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专家B:“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端,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专家C: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专家D:现代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长期下去,不利于健康。

【小题1】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分依赖手机会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人际关系。
B.我国的上班族、学生族对手机依赖程度普遍较高。
C.我国的上班族、学生族对手机依赖主要原因是工作、生活、学习压力大。
D.据调查统计,每天使用手机时间5小时以上的人数比例最大。
【小题2】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小题3】结合材料三,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
22-23高一上·四川遂宁·期中
知识点:新闻、通讯、访谈报告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实用类文本阅读
奥斯维辛集中营逃狱记
中国网1月9日讯 位于波兰境内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二战时纳粹德国最臭名昭著的集中营,在这里曾经关押了数百万人,成功逃脱的只有144人,波兰人卡齐米尔兹·皮乔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已91岁高龄的他讲述了70多年成功逃离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以及自己不同寻常的生活。
1942年6月20日这一天,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出口处负责路障的一个党卫军士兵感到害怕,不知所措,因为集中营指挥官鲁道夫·胡斯的汽车就在他的面前。车里有4个全副武装的党卫军,其中一名少尉正朝他大喊大叫,骂骂咧咧。
“清醒一下,你这个家伙!”那个军官喊道:“赶快放行,要不我打死你!”那个卫兵吓坏了,连忙升起路障,让这辆马力强大的汽车过去,开远了。
然而,要是这个卫兵走近一点看,就会注意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汽车里那几个人浑身冒汗,脸色因害怕而变得灰白。原来,他们根本不是党卫军,而是穿着偷来的制服、开着偷来的汽车的波兰囚犯。而行动的策划者——那名“少尉”,就是皮乔夫斯基。
皮乔夫斯基说:“我们是被送到那里的第二批人,被迫参与集中营的修建。”最初集中营里的那些老建筑不够大,容纳不下在大规模逮捕中抓来的人,于是囚犯们每天必须工作12至15个小时,在隔壁建造一座大型的新营区。
皮乔夫斯基回忆说:“在开始的3个月里,我们全都处于极度的恐惧之中。”但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头。从1940年6月到1941年6月,纳粹党卫军不断地杀害囚犯——用警棍将他们殴打致死,这是解决集中营拥挤问题最简单的方法。饥饿、超乎想象的暴虐和体力劳动将集中营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所有这些如今都记录在案。但是皮乔夫斯基记忆中的细节仍然令人震惊。囚犯们每人发一把勺子和一只锡碗——不仅用于吃喝,还要在晚上当尿盆使用。“如果谁的勺子丢了,就要像狗一样就着碗吃;如果碗丢了,那就一点汤都喝不到了。”他说。
有时候,德国卫兵们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假期而杀人。皮乔夫斯基说:“当卫兵们感到无聊时,他们会取下某个囚犯的帽子扔到远处,然后再命令他去捡回来。当囚犯跑过去时,他们就朝他开枪。然后声称该犯人试图逃跑,被他们阻止,于是为此得到三天的休假。”
被关押在这里的囚犯如何应付这样的生活?皮乔夫斯基说:“有些人祈祷,但是那些在他们到来之前被关进集中营就曾祈祷的人会说:‘只要奥斯维辛存在,就不会有上帝。’”
有6个星期的时间,皮乔夫斯基被分派运送处决后的尸体。“死亡墙位于10号和11号楼之间。卫兵们将囚犯们排成队,然后从背后朝他们头部开枪。” 随后,就会有一堆脱光了衣服的尸体,由皮乔夫斯基抬着脚踝,另一个人抬着胳膊,扔到手推车上,再送到火葬场。“有时一天是20具,有时是100具甚至更多。这其中有男人、女人,还有孩子。”他重复说:“还有孩子。”
不过,直到一位朋友的名字出现在死亡名单上,皮乔夫斯基才产生了逃跑的念头。奥斯维辛集中营不少波兰囚犯由于会说德语而有了用武之地,有些人甚至当上了监狱警察,能够接触到囚犯档案。一天,一个名叫尤金尼厄斯·本德拉的乌克兰朋友来找皮乔夫斯基,本德拉是一位颇有才华的机械师,在集中营的汽修厂劳动。他告诉皮乔夫斯基,那些能够接触到囚犯档案的人告诉他,德国人准备处死他(本德拉),已经列入死亡名单。皮乔夫斯基说:“这一下我彻底绝望了。”于是,逃跑的计划萌发了。
1942年6月20日,早上在仓库干活时,皮乔夫斯基暗中拧掉了一个锁门的螺栓,因此他们可以爬进去。他们来到二楼的储藏室,破门而入,换上了军官的制服。同时,本德拉用配制的钥匙进了汽修厂,开了一辆汽车过来。
他们开着汽车前往出口,一路上党卫军向他们敬礼,并高喊“希特勒万岁”。同时要演得逼真,好让卫兵相信我们。”
到了路障处,由于极度紧张,汽车内的几个人浑身冒汗,脸色苍白。皮乔夫斯基说,“这是最富戏剧性的时刻,我开始叫骂。”党卫军士兵服从了命令,升起了路障,汽车向着自由驶去,他们成了逃出奥斯维辛集中营屈指可数的144人之中的4个人。
(节录自中国网军事,2014年1月9日)
【小题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概括,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A.从皮乔夫斯基回忆的情况看,殴打、屠杀是集中营最常见的事情,在被屠杀的人中,竟然有孩子,可见法西斯的残暴。
B.奥斯维辛集中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关押过数百万人,成功逃脱的比例极低,成功者之一皮乔夫斯基回忆了集中营严格的管理。
C.一位颇有才华的机械师本德拉伙同皮乔夫斯基成功窃取了集中营指挥鲁道夫·胡斯的汽车,是成功逃脱的重要原因。
D.在皮乔夫斯基的回忆中,纳粹对关押在集中营的“囚犯”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有时仅为了得到几天的休假就可随意杀人。
E.超乎想象的暴虐和体力劳动造成了大量的“囚犯”死亡,机械师本德拉预感到自己将难于幸免,于是策划了这次行动。
【小题2】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小题3】怎样理解“只要奥斯维辛存在,就不会有上帝”一句话的含义?
【小题4】细节是生活的真实。在这篇新闻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几个细节?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这几个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

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

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裁取的1.8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2018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今”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

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

(节选自2018年1月25日《每日新报》)


材料三:

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

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提子将其打死。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己。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

(节选自2018年1月25日“东北新闻网”)


材料四:

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

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要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

(节选自2018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
B.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C.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近几年京津冀等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
D.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
B.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跟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
C.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较为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探讨。
D.材料四偏重议论,分析了“环保宣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
【小题3】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进行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雪上加霜。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朴素的真理。

——坚持系统治理。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从而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加各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多边主义。要携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责: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发展中国家面临抗击疫情,发展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我们要充分肯定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所作贡献,照顾其特殊困难和关切。发达国家应该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同时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韧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避免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帮助他们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国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去年,我国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此外,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还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方将在今年10月承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中方秉持授人以渔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南南务实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中方还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发起了系列绿色行动倡议,采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一系列举措,持续造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但是,我坚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摘编自习近平《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材料二       

据英国天空新闻电视台19日报道,英国伦敦东部郊区温宁顿发生火灾,多所建筑损毁严重,附近民众被迫撤离。目前还不清楚这起火灾是否与高温天气有直接关系。同日,伦敦消防局宣布,伦敦多地发生火灾,已构成重大事件

不仅是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情况更为严重。目前,持续的高温天气已经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导致超过1100人死亡。

高温叠加干旱还在两国引发多处林火。当地时间18日,在西班牙萨莫拉地区卡斯蒂利亚-莱昂,不断燃烧的熊熊大火释放出巨大烟雾。受此影响,当地部分列车被迫停运。

受高温天气影响,德国多条河流水位下降。德国水文部门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德国境内两条主要河流易北河与莱茵河目前水位低于往常,部分船只需减轻负重以便通行。

据新华社19日消息,英国气象局科研人员指出,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事件。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变化学教授科琳娜·勒凯雷1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极端高温天气增多,气候变化的速度比人类社会的适应性行动还快。

她认为,气候温和的英国遭遇极端高温,这十分异常,也反映了大趋势。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得到真正解决之前,我们还会经历更多类似情况。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受气候变化影响,预计未来极端高温将出现得更频繁、更强烈。该组织发言人纳利斯之前表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上升,全球变暖幅度将会更大,目前所经历的只是未来的预兆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19日在日内瓦表示,极端高温天气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外,还将对农业活动产生进一步负面影响,加剧当前因俄乌冲突引起的严重农作物减产。

塔拉斯进一步指出,未来几十年,热浪将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气候变化的负面趋势将至少持续到21世纪60年代,这与人们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成功无关。

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卫生和环境司司长玛丽亚·内拉在当天的联合发布会上表示,气候变化正在许多方面影响人类的健康,不仅是因为热浪会直接导致一些疾病,还因为它将触及健康的支柱——食物的获取。在极端高温的情况下,人们将无法获得良好的农业收成,也必将会出现缺水的情况。

内拉指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将是人类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变暖,比如采取措施力争实现零碳排放,并加快向清洁、可再生能源过渡。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中国日报、中新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高温直接导致英国伦敦东部郊区温宁顿发生火灾,多所建筑损毁严重,附近民众被迫撤离。
B.科琳娜·勒凯雷教授表示,人类社会适应不了气候变化的速度,会经历更多极端高温这一类似情况。
C.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表示,不管人们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如何努力,也阻挡不了气候变化的负面趋势持续到21世纪60年代。
D.中国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气候变化,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严峻的,但是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类能够应对好。
C.习近平主席指出,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发达国家应该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
D.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纳利斯表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上升,目前人类经历的极端高温事件只是“未来的预兆。”
【小题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正面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陶渊明《饮酒》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淮南子·主术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C.湖北江汉平原曾是一片烟波浩渺的“云梦泽”,至清中后期“昔以湖名者,大半已变桑田,丈量起科,输赋朝廷。”(注:同治《楚北水利堤防纪要》卷二)
D.2017年12月1日,商务部《餐饮企业经营规范》首次提出“餐饮业减少一次性筷子、纸杯等餐具的使用”要求。
【小题4】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极端高温天气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小题5】根据材料一,概述习近平主席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中国主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