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充,字次倩,赵国邯郸人也。初,充召见犬台宫。充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既至前,问以当世政事,上说之。充因自请,愿使匈奴。诏问其状,充对曰:“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事不可豫图。”上以充为谒者使匈奴,还,拜为直指绣衣使者,督三辅盗贼,禁察逾侈。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奏可。充即移书光禄勋、中黄门,逮名近臣侍中诸当诣北军者,移劾门卫,禁止无令得出入宫殿。于是贵戚子弟惶恐,皆见上叩头求哀,愿得入钱赎罪。上许之,令各以秩次输钱北军,凡数千万。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充出,逢馆陶长公主行驰道中。充呵问之,公主曰:“有太后诏。”充曰:“独公主得行,车骑皆不得。”尽劾没入宫。后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充不听,遂白奏。上曰:“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威震京师。迁为水衡都尉,宗族、知友多得其力者。久之,坐法免。后上甘泉,疾病,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亡,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惧,不能自明,收充,自临斩之。后武帝知充有诈,夷充三族

《汉书·蒯(通)伍(被)江(充)息夫(躬)传第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B.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C.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D.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某地或某处为幸。“幸甘泉”指的是皇帝亲自来到甘泉宫。
B.晏驾,是古代帝王大臣死亡的讳称。《战国策》《史记》中都有此称法,如《史记》中有“宫车一日晏驾”的记载。
C.春秋,指春季与秋季,在本文中指岁月,年岁,与《苏武传》中“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中的“春秋”相同。
D.三族指三种有亲缘关系的亲属。一说父母、兄弟、妻子,一说父族、母族、妻族,也有以父、子、孙为三族的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充熟知政事,主动出访。他当初被汉武帝召见时因为对政事的熟悉而受到赏识,并主动请求出使匈奴。
B.江充明确职责,执法有方。他在担任直指绣衣使者时采取车马充公、移书光禄勋等措施来保证职责履行。
C.江充奉法不阿,深受信任。在履职过程中,就连太子、公主犯事,也不讲情面,受到汉武帝高度信任。
D.江充欺瞒武帝,终遭诛杀。他怕汉武帝死后自己得不到太子宽恕,借巫蛊乱打击太子,终遭太子灭三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
(2)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21-22高二上·广东深圳·阶段练习
知识点:班固(32-92)《汉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②,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鹏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鹏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②,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②国:封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连缀
B.自以为过之 超过
C.乃短贾生曰 说人坏话
D.卒亡事 死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 自以为关中之固
C.怀王骑,堕马而死, 蟹六跪而二螯
D.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填然鼓之 ②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⑤商人重利轻别离 ⑥使人听此凋朱颜
⑦假舆马者,非能水也 ⑧包举宇内 ⑨而耻学于师 ⑩天下云集响应
A.①⑦/②⑥/③⑤/④⑨/⑧⑩
B.①④/②⑥/③⑨/⑤⑧/⑦⑩
C.①④/②⑨/③⑥/⑤⑦/⑧⑩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⑨/⑥⑩

【小题4】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謇朝谇而夕替
④为天下笑者,何也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⑧转徙于江湖间
A.①⑦/②③/④⑥/⑤⑧
B.①⑧/②⑦/③⑤/④⑥
C.①⑧/②⑦/③④/⑤⑥
D.①⑦/②④/③⑧/⑤⑥

【小题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B.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C.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D.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小题6】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汉孝文帝刚即位时,天子提议任命贾生为公卿职位,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由于谗言,皇帝渐渐疏远了他,也不采纳他的建议。
B.贾谊年轻时能诗善文,富有才华,因为吴廷尉的推荐,被文帝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C.贾生做长沙王太傅很失意。一年以后,孝文帝召见他,不但向他问及济世安邦的大事,还问他鬼神的根本是什么。
D.天下太平安定不久,国家的制度比较宽松。贾谊多次上疏皇帝,陈述他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希望能有所匡正和建设。

【小题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宣帝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举高第,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病归。复征为谏大夫,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项。民得其利,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

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远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共张,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泰半。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然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及它非法食物,悉奏罢,省费岁数千万。信臣年老以官卒。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立祠。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有删改》)

【小题1】文中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府县吏家A子弟B好游敖C不以田D作为事E辄斥罢之F甚者G案其不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秦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主管治民、进贤、决讼等。
B.迁,本指向上移动,也可以指官职的升迁或贬谪,文中指的是召信臣的官职调动。
C.“畜积有余”中的“畜”与《苏武传》中“马畜弥山”的“畜”意思相同。
D.什器,指各种日常生活用具或生产用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有治理功绩的太守,汉宣帝要么给其增俸赐金,要么授予其关内侯的爵位,召信臣治理功勋卓著,多次被增俸赐金。
B.召信臣为官注重农业生产,他常亲自去农田查看耕种之事,少有安闲。他所治理的郡县富庶,官吏百姓们尊称他为召父。
C.召信臣提倡节俭,他上奏不再修缮距离偏远且皇上不常前往的宫殿,减省宫内娱乐活动,并奏请不再种植不合时节的蔬菜。
D.召信臣过世之后,与文翁一起被选上百官卿士中为民做过益事的人,享有每年由官员祭祀行礼的殊荣,且在南阳立有祠庙。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
(2)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小题5】清代齐召南评述说:召信臣对南阳的贡献足以和李冰对四川(修都江堰)、史起对邺县(引漳灌溉)的贡献媲美。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召信臣对南阳的贡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禅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汉书·霍光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霍氏权日久   秉:执掌
B.天下                 害:陷害
C.客有主人者          过:拜访
D.威震主者不          畜:容
【小题2】选出全为“霍氏诛灭”的原因的一项(     
①霍氏奢侈   ②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③霍氏秉权日久   ④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⑤大将军霍光从骖乘   ⑥福独不蒙其功
A.①④⑤B.②④⑥
C.①③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徐生认为,人君倘若爱护臣子,就应该不让臣子生活奢侈,并且不让他们长时期秉权。
B.霍氏诛灭后,徐福上书朝廷,说明自己察微知著,建议皇上抑制霍氏,论功更应受赏。
C.在文中“焦头烂额为上客”一语喻指揭发霍氏变乱的人受到封赏。
D.“贵徙薪曲突之策”的喻意是应该重视那些带预见性的意见,防患于未然。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
(2)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