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9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景德元年,契丹举国入寇。魏能、石普等率兵御之。能败其前锋,斩偏将。又攻北平寨,田敏等击走之。又东趣保州,振武小校孙密领十卒侦事,中路遇敌前锋,密等依林木,彀弓弩以待之,敌下马以短兵格斗,密等射杀十数人。

闰九月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败,为敌所获,敌即授以官,稍亲信之,继忠乘间言和好之利。时敌人颇有厌兵意,虽大举深入,然亦纳继忠说,于是遣小校李兴等四人持信箭,以继忠书诣莫州部署石普,且致密奏一封,愿速达阙下。辞甚恳激。兴等言敌主召至车帐前面授此书,诫令速至莫州送石帅,获报简,即驰以还。于是普遣使赍其奏至。上发视之,即继忠状,具言:“臣先奉诏充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自辰达酉营帐未备资粮未至军不解甲马不刍秣二日矣加以士卒乏饮冒刃争汲。”翌日,臣整众而前,邀其偏将。虽胜负且半,而策援不至,为北朝所擒。非唯王超等轻敌寡谋,亦臣之罪也。北朝以臣早事宫庭,尝荷边寄,被以殊宠,列于诸臣。尝念昔岁面辞,亲奉德音,惟以息民止戈为事。况北朝钦闻圣德,愿修旧好,必冀睿慈,俯从愚瞽。”上谓辅臣曰:“念往昔全盛之时,亦以和好为利。朕初即位,吕端等建议,欲因太宗上仙,命使告讣;次则何承矩谓因转战之后,达意边臣。朕以为诚未交通,不可强致。念非怀之以至德,威之以大兵,则犷悍之性,岂能柔服?此奏虽至,恐未可信也。”毕士安等曰:“近岁契丹归款者言:国中畏陛下神武,本朝雄富,常惧一旦举兵复幽州,故深入为寇。今既兵锋屡挫,又耻于自退,故因继忠以请,谅其非妄。”上曰:“卿等所言,但知其一,未知其二。彼以无成请盟,固其宜也。然得请之后,必有邀求。若屈己安民,特遣使命,遗之财货,斯可也。所虑者关南之地曾属彼方,以是为辞,则必须绝议。朕当治兵整众,躬行讨击耳。”遂以手诏令石普付兴等,赐继忠曰:“朕丕承大宝,抚育群民,常思息战以安人,岂欲穷兵而黩武?今览封疏,深嘉恳诚。朕富有寰区,为人父母,傥谐偃革,亦协素怀。诏到日,卿可密达兹意,共议事宜。果有审实之状,即附边臣闻奏。”继忠欲朝廷先遣使命,上未许也。

(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先奉诏充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自辰达酉/营帐未备/资粮未至/军不解甲/马不刍秣/二日矣/加以士卒乏饮/冒刃争汲
B.臣先奉诏充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自辰达酉/营帐未备/资粮未至/军不解甲/马不刍秣二日矣/加以士卒乏饮/冒刃争汲
C.臣先奉诏充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自辰达酉/营帐未备/资粮未至/军不解甲/马不刍秣/二日矣/加以士卒乏饮/冒刃争汲
D.臣先奉诏充定州路副都部署/望都之战/自辰达酉/营帐未备/资粮未至/军不解甲/马不刍秣二日矣/加以士卒乏饮/冒刃争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唐末耶律阿保机即可汗位,建契丹国。
B.阙,即宫阙,原指皇宫门口的门楼。阙下,借指京城或朝廷,也用来代指天子。
C.车帐,即兵车和营帐。古代北方民族于兵车上覆以帐幔,作为营地居处,称车帐。
D.朕,与寡人、孤、不谷在先秦时均被用做君主或诸侯的自称,但只有朕被一直沿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德元年,契丹举国入侵,在奔赴保州的途中,其前锋遭遇暗中侦查的孙密,被伏击射杀了十多人。
B.观察使王继忠在战败被俘投降后发现敌人有议和的想法,就趁机提出议和的建议,最终被采纳。
C.王继忠为自己被俘作辩解,一是策应救援没有来,二是王超等人轻敌少谋,但也承认自己有罪过。
D.宋真宗让王继忠向契丹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商议和谈,但没有答应他先让朝廷派出使者的要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败,为敌所获,敌即授以官,稍亲信之,继忠乘间言和好之利。
(2)今既兵锋屡挫,又耻于自退,故因继忠以请,谅其非妄。
【小题5】面对契丹此时提出的议和建议,宋真宗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
22-23高三上·吉林通化·阶段练习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茂忠,其先彭城人。后世徙居庐陵安城,因家。氏族寔繁。时庐陵鹧鸪洞盗有吴先者独奸猾凡计诱皆莫之信捕之不获。茂忠遂鞭所亲信二人,诈得罪奔先,示以创,先果信而勿疑,未逾月斩先首,其徒遂溃,州里庆之。郡录功复入金陵,后主[注]署吉州在城兵马都押卫,锡费优厚。复遣还,与郡守同修营版筑,众方数,皆悦从之,后未期而就。复召入,授袁州萍乡制置使,委以捍湘潭之境。既至抚缉士庶,明法令,步骑精练若指其掌。王师初围金陵,茂忠抚巡界上,因兴兵纵猎,无何,逐兽出界。而潭人拒之,茂忠怒乘胜掠至沣陵而还。时潭衡巡检使祖泪谋欲袭取。会冬至日茂忠必宴会,乃率步骑及潭民迨数千而至,缘边营栅,皆遁望楼,烽烟骤起,报骑亦至。茂忠乃会群吏议,众汹汹不能谋,唯茂忠颜色自若,因命酒,既数行,报骑又至,众请行,茂忠笑谓之曰:今日将旰,如出师则主将不利。遂使间道往设伏兵,焚绝桥渡。亭午,而行十许里,与潭师遇,遂合战。迨晡胜负之势未决,茂忠乃舍骑,亲入敌阵。少却,因乘胜急击,众大奔溃退,遇伏兵,桥道既绝赴水溺者几尽。后主加茂忠功绩迁袁州刺史,其余军佐僚属进职有差。寻以建康不守,后主为虏。时吉州刺史申屠令坚结之,以抗不顺,属令坚死而事寝。既至京师,上曰:江南被陷,国已亡矣。何仍掠朕边邑而残贼士卒?茂忠对曰:臣受李氏国恩,唯忠勇是奋。虽陛下亲征,亦当损身不顾。太祖见其诚悫,待之颇厚,乃授登州刺史之任。

(选自《江南野史》,有删改)

【注】后主,南唐末代君主李煜。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时庐陵鹧鸪A洞盗B有吴先者C独奸猾D凡计诱E皆莫之F信G捕之H不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家焉”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两句中的“焉”字含义相同。
B.版筑,我国古代修建墙体的一种技术,把土夹在木板中间,用杵捣坚实筑成墙。
C.“众迨方数”与“迨诸父异爨”(《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迨”字含义相同。
D.“唯茂忠颜色自若”与“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颜色”一词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茂忠抓住吴先的两个亲信并鞭打他们,他们逃回去后取得了吴先的信任,结果吴先中计,吴先的部属溃散,州里的人都表示庆贺。
B.消灭吴先后,郡里记功行赏,又让刘茂忠回到了金陵,后主任命他为吉州在城兵马都押卫,给了他很优厚的赏赐,后来又派遣他回来任职。
C.后来刘茂忠又被召入朝廷,被授予袁州萍乡制置使的职务,朝廷委托他捍卫边境。他到任之后安抚百姓,修明法令,并且他对步兵骑兵的作战都很熟悉。
D.刘茂忠在边界上安抚巡逻,趁机带兵围猎,不久,追逐野兽而越出了边界。而潭人抗拒他们,刘茂忠大怒,乘胜掳掠,直到沣陵才还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吉州刺史申屠令坚结之,以抗不顺,属令坚死而事寝。
(2)臣受李氏国恩,唯忠勇是奋。虽陛下亲征,亦当殒身不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骨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吾,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馀祭。馀祭死,传夷吾。夷吾死,当传季子札。季子礼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吾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见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具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B.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C.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D.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先秦称诸侯之子为公子,女儿亦称女公子,后来泛指社会上的年轻男子。
B.顿首,指磕头,古代的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和“再拜”不同。
C.丙子,处于六十干支中的第十三个,可以用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月或者纪日。
D.上卿,春秋时宗周与诸侯国都有卿,分上、中、下级: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诸身怀技能,得到伍员举荐。伍员从楚国逃到吴国后,知道专诸的才能,在劝说吴王伐楚无果后,把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
B.专诸受到礼遇,协助阖闻上位。公子光得到专诸后,以礼待之:当吴王僚两个弟弟率军被楚军堵住归路时,协助了公子光上位。
C.专诸临危不惧,刺杀王僚成功。吴王僚带着重兵出席公子光准备的酒宴,公子光让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中,最终刺杀成功。
D.专诸终被杀害,儿子封为上卿。专诸在杀死王僚后为人所杀,当上吴王的公子光履行了之前的承诺,封专诸之子为上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
(2)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
【小题5】阖闾夺取王位得以成功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已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已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

太宗读《刘聪传》,谓侍臣曰:“聪将为刘后起凤仪殿,廷尉陈元达切谏,聪大怒,命斩之。刘后手疏启请,辞情甚切,聪怒乃解,而甚愧之,人之读书,欲广闻见以自益耳,朕见此事,可以为深诫。比者欲造一殿,仍构重阁,今于蓝田采木,并已备具,远想聪事,斯作遂止。”

太宗尝诏曰:“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朕居四海之尊,承百王之弊,未明思化,中宵战惕。”户部尚书戴胄卒,太宗以其居宅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之造庙。温彦博为尚书右仆射,家贫无正寝,及薨,殡于旁室。太宗闻而嗟叹,遽命所司为造,当厚加赙赠。魏征宅内,先无正堂,及遇疾,太宗时欲造小殿,而辍其材为征营构,五日而就,遣中使资素褥布被而赐之,以遂其所尚。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已/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B.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C.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已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D.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陛下,“陛”是帝王宫殿的台阶。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请他们代为转达,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C.廷尉,古代官职名,战国时期秦国始置,秦朝、西汉沿置,掌管军事,列为九卿,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北齐初沿置,后来改置“大理卿”。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户部侍郎。其基本职能大致相当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帝王不应为了一己私欲而劳师动众,将劳苦疲累的事情强加给百姓,而要怜爱百姓,经常做到自我节制,顺应民情。
B.魏征认为,隋炀帝亡国固然与喜欢奢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许。
C.唐太宗读了《刘聪传》,对书中故事很有感触,感慨道,“人之读书,欲广闻见以自益耳”,于是,以刘聪这件事为鉴戒,停止修建宫殿。
D.唐太宗体恤节俭的臣下,见臣子居所简陋,下令为过世的戴胄和温彦博修祭拜之庙,又用准备建造小宫殿的木材为病中的魏征造正堂。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小题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唐太宗崇尚俭约?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