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课

王明新

这天古大夫好像与以往没什么不同,依然雍容儒雅、和蔼可亲。早晨八点半,像往常一样,古大夫说,走,我们去查房吧。

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又说,今天请大家都把听诊器留下。我们两男三女五名实习生相互看了一眼,心里虽有疑惑,但谁也没作声,就把各自的听诊器放在了桌子上,跟着古大夫走出办公室。

今天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发生呢?我感到心跳有点加快。

不只是在这家医院,就是在全省,古大夫也是数一数二的心脏外科专家,有着首屈一指的权威。能在古大夫手下实习,自然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也是我们的福分。

查房时,根据不同的病人,询问病史,查看病情,向护士了解病人用药或用针后的变化……古大夫絮絮低语,没有半点马虎。5号病房2号床位是一位上了岁数的女患者,古大夫轻轻地对我们说,这位病人患有二尖瓣狭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病例,你们可以听听她心脏跳动的声音,与正常的心跳有什么不同。

这样说着,古大夫从白大褂的口袋里取出了一副听诊器,交给男实习生甲,甲戴上听诊器,把听诊头放在病人胸部,听了一会儿,毫不犹豫地说,听到了,我听到了,声音好像……说着,甲好像感觉听诊器烫手似的,将它交给了男实习生乙。乙戴上听诊器听了一会儿,也肯定地说,我也听到了,杂音好大啊!乙的面部表情明显有点夸张,他说着把听诊器交给了女实习生丙。女实习生丙听了一会儿,迟疑地说,我也听到了,是有杂音,而且不小。然后听诊器就传到了女实习生丁手里,丁听了一会儿,马上说,听到了,我听到了……很快,这个“烫手”的听诊器就交到了我手里。

古大夫面无表情。气氛好像不对,四位同学一个个把脸绷得像刷了一层糨糊,像是紧张,又像在掩饰什么。掩饰什么呢?

我接过听诊器,把听诊头放在病人胸部。奇怪,什么声音也没有。我把听诊头在病人胸部移动了一下,让它准确无误地贴在心脏位置,可还是听不见声音。我又把听诊器的耳塞往耳朵里按了按,但耳朵里仍然是一个无声的世界。我无奈地摘下听诊器,觉得自己的脸在发烧,我知道自己肯定脸红了。我不好意思地看了一眼古大夫,急忙低下了头,我说,老师,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没有。

我瞟了一眼身边的四位同学,他们正紧张不安地看着我,我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也紧张不安起来。古大夫却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像是安慰我,说没关系,真的没有听到声音?你再仔细听听。我把耳塞重新塞进耳朵,按着听诊头的手轻轻用力,屏住呼吸,仔细听,一秒,两秒,三秒……好像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依然什么也没听到。我摘下听诊器,十分不好意思地说,老师,还是听不到。说完,我觉得自己眼泪都快出来了,僵硬地站在那里,像一具木乃伊。

四位同学低着头,一言不发。空气像是凝固了。

好在这时候古大夫及时招呼我们离开了这间病房,不然我真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尴尬下去。十五分钟后,我们回到古大夫的办公室。

当着我们的面,古大夫旋开听诊头上的螺丝,拿掉上盖,用镊子从听诊头里捏出一小团紧实的棉花。在那一刻,我们全像被点了穴,一个个目瞪口呆,愣在当场。

古大夫说,今天是你们实习的最后一天,也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合格的只有一个人。古大夫说着用慈爱和鼓励的目光看了我一眼。我的脸一下子像着了火,把头低下又急忙抬了起来,不由自主地把胸脯也挺了挺。刚才对自己的质疑、在古大夫和同学面前的羞愧,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力量。

从明天起,你们就要自己做大夫了,救死扶伤,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一就是,二就是二,这是一名医生应有的精神,也是科学的精神,更是对病人负责的精神!医者仁心,半点也马虎不得呀!

古大夫以从未有过的严肃态度,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看到同学们一个个都深深地低下了头。我也把头低了下去。我知道,我们今天向老师低头,是为了明天不向病魔低头。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说“把听诊器留下”去查房,为下文古大夫不动声色地试探实习生的职业精神做铺垫。
B.古大夫要求实习生们留下听诊器,大家谁也没作声,因为这是专家古大夫的安排,又是实习的最后一天。
C.实习生们轮流听诊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心跳后,古大夫“面无表情”,说明他做事严肃,要求严格。
D.“不由自主地把胸脯也挺了挺”这一细节描写,描写“我”得到古大夫表扬后的自信。
【小题2】关于几位实习生轮流用古大夫的听诊器听病人心跳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习生甲听了一会儿就“毫不犹豫地说”,说明他早就知道听诊器有问题,但不敢说明真相,就用“好像……”来掩饰。
B.实习生丙的“迟疑”,说明她在听诊时内心有过犹豫、纠结,但她不想在大家面前丢脸,最终选择了撒谎。
C.实习生丁也是“听了一会儿,马上说,听到了”,说明她不想被大家看出心思,急于交出听诊器。
D.“我”听了两次诊,第二次仍然什么都没有听到,为此“我”感到十分难堪和愧疚,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身体僵硬得像具木乃伊。
【小题3】请简要分析“我”这一人物形象在文本中的作用。
【小题4】古大夫为测试实习生,故意往听诊器里塞棉花,在文中有多处伏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2-23高一上·重庆云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小哥儿俩

凌叔华

(1)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假一天,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袄上。

(2)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桌子上,两个孩子在椅子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子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3)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4)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5)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挥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6)“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7)“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音非常沉重迟缓。

(8)“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9)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10)“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11)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12)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13)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味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14)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支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唱歌,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到后院的了。他溜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15)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16)“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17)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提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18)“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一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住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19)“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写小哥俩得知心爱的八哥被猫吃了,伤心愤怒,去找野猫报仇。无意中发现野猫和它的孩子们,心生怜爱,想要帮助它们垫窝、盖房子。
B.这篇文章主要通过记叙看戏事件、八哥事件、野猫事件来表现小哥儿俩形象。
C.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说明小哥儿俩是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氛围里成长的。
D.文章叙述了小哥儿俩富有童真童趣的生活故事,寄寓了作者对小哥俩富有同情心,关爱小动物的赞赏;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注,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小题2】文中第(13)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小哥俩是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冻土观测段(节选 有改动)

董夏青青

上等兵将他带到那天夜里他步行时路过的那家眼熟的餐馆。门前屋檐下摆着一桌俩凳。

上等兵拉出凳子坐下来:“这是我班长最爱吃的一家店,每回下山休假,他都先过来吃一顿。我班长爱吃兰州拉面。”

“你的问题,”他说,“说吧。”

上等兵双手插兜,许久才开始说话。

“排长,我想留队。”上等兵说。

“家里同意吗?”他说,“上个月你家里人都找过来了。”

“我跟他们说了,我病了。”上等兵说,“我自己知道,好起来也容易,以后替班长把他的活儿接着好好干下去,干明白,病就好了。”

“谁告诉你的?那个女医生?”

“不是。”上等兵摇头,“我先给您说两件事,然后我再问问题。”

“有一回,军区电台联网组训,”上等兵说,“班长叫我给他校报,他读得太快,我就把报校错了。班长当时特别气愤,说,你学了几个月的专业,报还能校错?你有你的责任,有你的使命,这要是打仗了,你这校窜行了,还窜了两行,仗得怎么打?我当时也没忍住,冲他发火,我就骂开了,我说我从当兵第一天就是等着退伍的,在这鸟地方气喘不上来,尿撒不出来,他妈的我脚上全长了冻疮,头也疼得不行,你还骂我。说完我就走了,老子不校了,叫我滚蛋还正好。但是我班长还一直在发报,我走的时候,他手也没离开发报机。然后我还没走出门口,就听见砰的一声,一看,我班长连人带椅子倒在地上。我赶紧过去把他扶起来,翻抽屉找速效救心丸。等班长吃了药缓过来以后,说举倒不怪我,是他手上的汗流到发报机的键盘上,键盘又通着电,给他打晕了。”

“还有一个事,”上等兵继续说,“我刚下连的时候,班长晚上给我们开了个欢迎会,会上问我们有什么问题要问。我说我有问题,我想知道,我们在这个地方当兵,每年创造的利润是多少?入伍之前,我家里面安排了饯行的酒席。我一个开加工厂的堂哥就说,当兵无非也是个工作,拿命换钱而已,说白了有多高尚?所谓牺牲也就是个概率问题,一百年打不了一次世界大战,这要是有个大师能预言未来三五年不打仗,纳税人何必花钱养着这帮人?”

上等兵说完,望着印在桌面的象棋棋盘。

“说完了?”他问。

“说完了。”上等兵说。

“那你现在想不通的,还是这个利润问题?”

“我是想问您,”上等兵抬起头看着他,“我班长那么好的人死了,就是为了保护我们这样的人吗?”

树上蝉鸣和风吹动梧桐枝叶的声音落下来。良久,他问了一句:“你有喜欢的女孩吗?”

上等兵点头:“有。”

“记得她的样子吗?”他伸出手指头在自己的脸前比画,“她的轮廓……”

上等兵的眼神失了焦,轻声说:“记得。”

“你记得她、认得她……”

“嗯。”

“是因为她的轮廓……”

“是。”

“边界……”他说,“国家的边界就是它的轮廓。我们在这里,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这个轮廓不要改变,要一直像我们心里记得的,还有那些死去的战友们记得的,这个地方最好的样子。”

“上上任团长走的时候,全家三口人在团部大门口,跪下磕了三个头。”他说,“上上任团长的儿子,就是咱现在的营长,也来了这个地方。我从小一进陵园就特别害怕,但是去咱这儿的烈士陵园一点儿都不怕,还有被保护的感觉。”

“给我看病的心理医生也这么说……可山上的经历,给内地很多人说他们也不能理解,他们看了,就只是富人看穷人的感觉。”上等兵说。

“还有件事……排长,”上等兵磕巴着说,“在珠海,我家是开私人飞机维修保养的,我学飞机构造的时候,教我的老师是英国人,我懂英语。那天有个那边的人受伤了,他就躺在地上一直大喊大叫,说不要抓我,我家里还有老婆孩子,上级授意他才过来的,不关他的事,要我们救他,他不想死……我老也忘不了他的哭声……排长,我忘不了……想想我班长我应该……可我忘不了……”

(注:班长在此次冲突中牺牲)

“知道你班长的原名叫什么?”

上等兵流着泪摇头。

“叫许元义,不是屹立的屹,是义气的义。”他说,“他小时候老跟人打架,他爸觉得是名字起坏了,老讲江湖义气不行,就给他改了名,改成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那个‘屹’。后来他自己也觉着改了挺好,‘屹’字,一个山一个乞丐的乞,别忘了自己是山沟里出来的乞丐一样的人,做事只能比别人做得更好。他练发报的时候跳字了,自己拿尺子抽自己手背,尺子都抽断了。”

“我这两天想,什么叫有仁有义,义字好理解,仁呢?”他在面前的棋盘格子里划出仁字的字形,“仁,就是一个人他有点儿二;仁就是得有俩人,有了‘对方’才能谈。”

“那边有个小士兵,每次巡逻碰上我都给他递烟抽,他就特别认我,说在我们这边当兵好。那天快打起来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在人堆里找他,我特别害怕他也在里面,最后我俩遇上。那种时候不该想这些,可要是这个良心没了,也不配穿这身皮。等我以后有儿子了,就给他起名叫‘大同’,这个名字,你指望你堂哥那样的,给儿子取名叫托尼、杰瑞的人能理解吗?”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上条件艰苦,上等兵家境优渥,家里人要他退伍,他在留队的问题上很是纠结。
B.上等兵通过回忆与班长之间的两件事件——校报出错、欢迎会上的提问,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好人保护我们这样只谈利润的人,值不值?
C.“我老也忘不了他的哭声”,对那边受伤的人的同情之心让上等兵深感不安,他感觉对不起在冲突中牺牲的班长。
D.文章最后一段,不仅解开了上等兵的心结,也反映边防军人希望边境不战不乱,和谐相处的愿望,从而拓宽了文章主题。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对话为主,对话内容大多是日常生活之事,但向我们展现了边防军人戍守边境的艰辛与坚韧以及丰富的人物情感。
B.“上等兵双手插兜”“上等兵的眼神失了焦”“上等兵流着泪摇头”等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上等兵丰富的内心世界。
C.“树上蝉鸣和风吹动梧桐枝叶的声音落下来”,文章唯一的景物描写,渲染肃穆沉静的氛围,更主要的是暗示上等兵问题的难以回答。
D.文章注重细节的前后呼应,比如上等兵的“病”,“我病了”“干明白,病就好了”“给我看病的心理医生”等,有伏有应,使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好奇与追问。
【小题3】请结合全文,简析画波浪线段落的作用。
【小题4】有人评价本篇小说,“这看似零度、不带任何情感的描述中其实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和我的时代(节选)

杨遥

①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我欣喜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父亲在施肥,他穿着脏兮兮的蓝色中山装,头上脸上都是土,不多的头发被风扬起,上面沾着碎草屑。他施的肥黑乎乎的,父亲捧着一把,用我们老家的方言说:“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视频中的父亲样子很认真,像背课文的小学生。因为他的认真,方言听起来特别生硬、难听。

②原来父亲让我转发这样的内容。看架势,他要卖啥农产品了。

③现在父亲竟要做微商了,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想起微信朋友圈里被我屏蔽掉的那些卖东西的朋友,做微商一定很难,怎样能让别人信任你,买你的东西?我们镇坐落在山西中北部,一半盆地,一半山丘。人们在盆地种些玉米、高粱等大田作物,山坡上种谷子、荞麦、胡麦、豆类等小杂粮,没啥特别的东西,谁买呢?而且想到父亲邋遢的样子,如果被朋友们看到……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他不适合干这个。

④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索性装作没看见他的信息。侥幸地想,父亲刚用微信,大概不太熟悉它的功能,能糊弄过去;或者,他能猜测到我的想法,不再问。但是第二天一早,刚打开手机,就蹦出父亲的微信。他还是问怎么没有看到我转发的视频。没办法搪塞了,想到父亲的执拗,我便不情愿地转发了。

⑤到了傍晚,父亲的微信又来了,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这么频繁地联系过。这次他是来批评我的,他说朋友圈要互动,你不回复别人的留言,人家就不会给你点赞、留言了。

⑥过了几天,父亲又给我打来电话,很认真地说需要帮他一个忙。我对父亲的电话已经有些头疼了,我情愿他问我要一些东西,哪怕贵些也不怕。现在他这样认真和我说话,我预感不大好。果然,父亲说:“你在外面工作,认识的人多,拉我进你的几个微信朋友群。那里面肯定有许多人需要绿色食品。”我一听头大了,怎么能把父亲拉进我的微信朋友群呢?便回绝道:“拉不进来,进这些群都要群主审核。”父亲不死心地问:“你和他们说一下不行吗?”我说:“人家都是搞文艺的。”父亲叹口气,挂了电话。拒绝了父亲,我心里有些不安,想父亲这样着急是不是缺钱?便给他微信转账发去个大红包。父亲打都没有打开,回复说他不缺钱,这些年挣的钱连他死后打发也够用了,只是想让我多帮他做宣传,多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

⑦芒种过后十多天,父亲又发来他的视频。他在锄草。这次他脱下长衫了,却换了件穿过很多年的湖蓝色半袖衫,当初那鲜亮的湖蓝早已褪去,变得发灰,像湖水被大面积污染了。

⑧父亲满脸的胡子和头发连在一起,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我很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总是让我转发他邋里邋遢的视频,便索性关掉朋友圈。

⑨一日有同学问,乡下可有绿色农产品?忽然想到有次父亲好像谈到在种什么“羊粪小米”,给他打电话。父亲的手机意外地占线,等了好长时间,才把电话打进去。我问父亲能不能买到好小米。父亲大概没有想到我问小米,有些意外,马上回答:“新米刚下来。今年咱家种的是羊粪小米,完全没污染,口感特别好。”我找到父亲的微信朋友圈,让同学们看视频,但没有告诉他们这是我的父亲。

⑩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几天过去,谷子已经冒出一截儿。然后父亲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长出谷穗了,刚开始手指头肚那么大,慢慢变成狗尾巴草那么大。突然长出虫子了,父亲对着镜头说:“我们不打农药。”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刷谷穗的时候,父亲的脸拼命往上凑。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谷子地一眼望不到尽头。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那天帮父亲卖了五十斤小米。第二天父亲告诉我已经快递发货了。他对我说:“你认识的人不一样,以后有机会多给我介绍啊!”

⑪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我有些诧异,他这么快就和我联系?没想到他开口就说:“你介绍的米贵,熬上不好喝。”我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说给他问一下。我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听完后说:“放心,我还能让你丢脸?”几天后,西藏的朋友又打来电话,他说:“我错怪你介绍的那位卖米的大爷了,是我们这儿的水有问题。以后我就吃他家的小米。”我不清楚父亲怎样处理的,忙去问。父亲说:“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己种的还不知道?肯定是他的水出了问题。我给他又寄了三斤小米,同时寄了三瓶矿泉水。我告诉他说你熬的米不好喝,可能是水的问题,这次你用矿泉水熬上,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父亲笑了一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水土,他们那儿和咱们的水土不一样。一用矿泉水熬上,他就告诉我好喝。”我心里叹服父亲能想到这么个点子,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父亲说:“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需要啥有啥,质量绝对没问题。”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要“我”加他微信,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帮他宣传农产品,这些情节暗示父亲有变化了,懂得了用新媒体卖农产品的便利。
B.“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既写出了父亲在田间劳作时“邋里邋遢”的形象,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
C.“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没转发的主要原因是“我”推测父亲推销的农产品没有销路,转发也没用。
D.文章写的虽是父亲推销农产品的小事,但微信朋友圈转发、快递发货等新事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反映了农村的新变化。
【小题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写西藏的朋友怪“羊粪小米”不好喝,再写认可父亲的小米好喝,最后通过父亲的叙述交代事情的原委,这种插叙手法的运用有利于凸显父亲的形象。
B.父亲发来的前两段视频,都展现了他在忙活农活儿的情景,但文章描写侧重点的选取有所不同,收到了“同中有异”的表达效果。
C.从“他不适合干这个”到“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形成叙事转折,这变化的背后,显示出“我”对父亲做微商的认可。
D.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既是故事的叙述人,起到串联情节的作用;又是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对父亲的形象起到重要衬托作用。
【小题3】本文第⑩段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本文中的父亲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新时代的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