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7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隐公十一年夏,会郑于郲,谋伐许也。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戟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秋七月,公会齐、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孤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孤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公孙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裡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节选自《左传·隐公十一年》,有删改)


【注】①公孙阏与颍考叔:公孙阏,字子都,与颍考叔都是郑国大夫。②辀:车辕。③傅:迫近。④许叔:许庄公的弟弟。⑤昏媾:婚姻,姻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B.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C.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D.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会郑伯”中的“公”“伯”以及“公会齐侯”中的“侯”都是周朝五等爵位中的称谓。
B.“壬午”与《赤壁赋》中“王戌之秋”的“壬戌”虽都是干支纪法,但前者纪日,后者纪年。
C.《左传》中的“君子谓”与司马迁《史记》中的“太史公曰”都是一种史事评论形式。
D.“序民人”中的“序”意为使有次序,与《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的“序”意思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伯将要攻打许国时,他的手下公孙阏与颍考叔为抢夺兵车而发生矛盾,之后颍考叔在登上城墙后被公孙阏暗箭射死。
B.鲁、齐、郑三国逼走许国国君后,许国的归属成为难题,齐侯与鲁隐公都不愿接手管理许国,最终许国落到郑伯手中。
C.郑伯对许国的管理考虑得相对全面,让许国大夫百里服侍许叔主持国政,并安排公孙获住在许国西部边远之地进行辅助。
D.郑伯告诉百里只有郑国能够像姻亲一样对待许国,希望百里不要让别国迫于形势占有许国,进而与郑国发生冲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
(2)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
【小题5】“君子”为何说“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法又有什么意义?
2023·全国·模拟预测
知识点:左丘明(前556-前451)《左传》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急而求子,寡人之过也 (这)
B.秦晋围郑,郑知亡矣 (既然)
C.焉用亡郑以邻 (增加)
D.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延伸)
【小题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失其所与,不知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以其无礼于晋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行李之往来
【小题4】下列句中“之”字,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许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⑦君之所知也;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
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小题5】下列对“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我就烦劳您了。
B.您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了。
C.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我怎么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D.您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我怎么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亡:灭亡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侵损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佚之狐言郑伯曰          冰,水为之,而寒
B.夫晋,何厌             内无应门五尺
C.因人之力敝之             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
D.吾 还也                      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
D.以乱易整,不武
【小题4】下列对文段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两个强国进攻郑国,主要是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与秦国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为下文说 退秦军埋下了伏笔。
B.郑伯面对烛之武的满腹牢骚,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而是首先检讨自己,进而再以国家利益去打动烛之武。
C.烛之武不仅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对秦伯晓之以弊,诱之以利,而且还胁迫秦伯与郑国结盟, 助郑防晋。
D.秦国成为郑国的盟友后,晋侯此时没有感情冲动,而是有着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 撤军。
【小题5】请把上面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子产弗与韩宣子环

韩宣子,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若属有谗人交斗其间,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

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餍之有?吾且为敝,则失位矣。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

韩子买诸商人,既成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曰:“昔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商人曰‘必以闻’,敢以为请。”

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郑,鄙邑也,亦弗为也。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

韩子辞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

(节选自《左传·昭公十六年》,有删改)


注:①韩宣子,名起,晋国大夫。②与之配对的那只环。③子产,名侨,郑国执政大夫。此时郑国是晋国边邑的小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B.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C.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D.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中央有孔的圆形佩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是洁白、美好的象征,“君子比德如玉”,所以中国古人有佩玉的习惯。
B.寡君,寡德的君主,谦词,古代臣民对他国称本国君主或自称,如《左传》说“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
C.邑,古代称侯国为邑,也可泛指诸侯封地、大夫采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说:“《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敝邑。”
D.耦,二人并肩耕地,如《论语•微子》说“长沮、桀溺耦而耕。”诸多从“禺”之字,如“偶”“隅”等皆有偶双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产为人有理有节,为保持郑国地位和使韩宣子免受贪婪之名,他拒绝了宣子的要求。
B.子产注重为国以礼,面对子羽等人的担忧,他强调要树立美名,依礼来确立邦国地位。
C.子产语言艺术高超,为了拒绝宣子从郑国商人处购买玉环,他搬出先祖盟誓作为理由。
D.子产表现不卑不亢,面对韩宣子的三次要求,他语言周全立场坚定,以维护郑国尊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
(2)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餍之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