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较难0.4 引用1 组卷7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古代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之所以能经受住漫长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保持满足人的需求与尊重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做到既保护自然又利用自然,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福建省的天宝陂始建于唐代,这座集引水灌溉、排洪排涝和蓄淡拒咸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位于河流弯道下游河势较高处,既可拦蓄淡水,又可抵御咸潮上溯。同时,利用弯道环流原理,水砂分离,引清水自流灌溉,在航运、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出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高超生态智慧。这种生态智慧,集中体现在坚持整体性、系统性的自然观,将人与自然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来看待。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在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中获得自然的回馈,而不是无序开发、掠夺自然。

当然,自然界的运行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风雨交加的时刻。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要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在尊重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中因势利导,努力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将消极影响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摘编自赵渊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智慧》)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积淀丰厚、博大精深,对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理论滋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自然观,蕴含参天地赞化育的生生意识、民胞物与的生命关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思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自然观基础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阐明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自然是生命之母,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等等,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奠定了坚实哲学基础。

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观。唐代陆贽讲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认为自然生长之物和人力创造之物是有限度的,在使用过程中要有所节制。实际上,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观在先秦诸子的思想中就得到了充分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合理借鉴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发展观,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对之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我国运用制度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历史十分悠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古代很早就把关于自然生态的观念上升为国家管理制度,专门设立掌管山林川泽的机构,制定政策法令,这就是虞衡制度[注]《周礼》中就有虞衡制度的相关记载,秦汉时期虞衡制度分为林官、湖官、陂官、苑官、畴官等。在我国,虞衡制度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延续到清代。此外,周文王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秦律十八种·田律》也有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规定。重视生态制度建设的观念,对今天仍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保证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

(摘编自赵建军《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注]虞是保护山林川泽的监督机构,衡是保护山林川泽的执行机构。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到既保护自然又利用自然,是我国古代大型生态水利工程能够经受住漫长历史和实践检验的重要生存之道。
B.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主要的便是保护生态环境,把人的行为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C.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来说,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D.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我们对待自然必须持有的正确态度。
B.避免无序开发、避免掠夺自然,才能获得自然的回馈,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解决长江生态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中医的整体观中获得借鉴,追根溯源、诊断病因等。
D.《周礼》、《伐崇令》和《秦律十八种·田律》都有详细的文字记载古代的虞衡制度。
【小题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C.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
D.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贾思勰《齐民要术》)
【小题4】材料一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选取两种论证方法,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小题5】如何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22-23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知识点:时评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史学具有数字人文的共性,但其作为历史学的个性特征更值得我们关注。总体而言,数字史学更重视网络的利用与展示,这也是很早就有学者提出“网络史学”的原因。历史学家利用互联网向同行传递和展示史料,将文献放置到互联网以便史学爱好者、历史教师、学生能够利用它们,这些行为已经被史学界认可为专业的学术活动,成为数字史学的重要内容,是一条迥异于宽泛意义上数字人文的路径。

当然,“要么在线,要么落伍”的宣言并不意味着互联网能够与数字史学画上等号。互联网只是恰好因为平台优势成为一种媒介而已,不过在这个现象背后有一些值得玩味的问题,数字史学对网络的强调让我们看到了它与“公众史学”存在诸多交集。许多早期从事数字史学研究的学者都是社会史专家,或者是试图借助数字工具积极推进民主化进程的支持者。

数字史学就目前看,研究工作的重点还停留在数据库建设的阶段,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以GIS的运用为主。与“数字文学”相比,文本分析在数字历史领域运用还比较少,这背后有许多客观原因,最主要的因素是史料的数字化程度还比较低,达不到大规模进行文本挖掘的程度。传统的历史研究重视的一手文献往往以档案、手稿等形式出现。这些文献的数字化远没有达到丰富的程度,而且进行数字化使用的OCR奇数,还存在诸多缺陷,需要大量的人工校对,其准确度才能达到进行研究的要求。所以在从事数字文学的专家已经在讨论如何分析文本的时候,数字史学的专家还要首先解决史料数字化的问题。当然,对历史文献进行文本分析的研究并不是没有,例如有学者对18世纪美国出版的报纸进行了主题分析,也有对美国与德国学术界的古典学期刊进行了类型研究。

在这样的前提下,数据库建设具有完善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问题在于,数据库建设是非常烧钱的项目,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难以做出高质量、有使用价值的数据库。同时,数字化程度不足的状态,也决定了学者使用数字工具的倾向。据西方学者统计,在数字人文有关GIS143个重要项目中,92个涉及历史问题。

(摘编自王涛《“数字史学”:现状、问题与展望》)

材料二:

正如古腾堡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近代化进程中思想的传播和知识的普及,数字技术的革命更进一步改变了知识世界的图景。历史学与新媒体相结合所诞生的数字史学,迎合了晚近以来历史学写作朝向大众化的趋势,成为公众史学运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传统史料相比,数字化史料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传统的纸质史料,如图书和档案,不论其存世数量还是保存地点都是封闭的,有的文献本身可能就是珍本孤本,即便有印刷或抄录的版本,流传数量一般也较为有限。通过互联网平台,网络数据库、网络图书馆可以直接将数字化之后的史料呈现到用户的终端。研究者与史料之间,不再有空间的阻隔;研究者与研究者之间,也不再有身份的差异。一个中学生可以同一位大学教授一样,获得同样的史料,并展开独立的研究和解读,专业研究者之前所拥有的特权在数字化时代逐渐消失了,这极大地扩大了公众史学的参与面,大大提升了公众史学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

数字史学进一步践行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历史学“自下而上”的趋向,更加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数字史学的研究成果不再只是传统的学术专著和论文的形式,通过网络、影像等新媒体的呈现,极大地扩大了历史学的受众范围,与此同时,它也极大地鼓励了业余历史研究者的积极参与。以维基百科网站为例,它自建立之初即将自己定位为一部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并作为一个开放源允许大众广泛参与,在约3500万注册用户中,有近8万名积极的写作者和编辑者,其中大多都是业余的普通网民。

与传统史学不同,数字史学毫不拘泥于形式,结合数字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出形式的多样性。不仅文字、图像、动画、音频、视频、超文本等,均可以通过数字的形式呈现,而且在数字数据库和网络图书馆建设、网站演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单机光碟和软件开发、电子出版、多平台应用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前景。

数字史学有着传统史学无法比拟的互动性。如果数字史学仅是网站演示或光碟形式的话,它同传统史学的差别只是改换了一种新的传播载体而已,都只是单向的内容发布。但近十年,基于网络平台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产品模式,也就是Web2.0技术的成熟,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史学的前进。Web2.0的分享机制,使得普通人不必精通计算机程度设计就可以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平台上,专业历史学家、业余研究者乃至普通读者,都可以展开交流和对话,数字媒体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的读者与作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及,数字史学与公众史学有着诸多的交集和共性。数字史学的发展为更好地开展公众史学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史料的前提和保障,在技术上为普通人参与历史研究创造了一个好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历史学的内容和形式,并改变了历史学的形态。

(摘编自周兵《历史学与新媒体:数字史学刍议》)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史学家重视网络的利用与展示,借此开展文献研究的专业性也得到学界的认可,这属于数字人文研究范畴。
B.史料数字化程度低,达不到大规模文本挖掘的程度,导致数字史学专家尚未采用文本分析的方式进行史学研究。
C.Web2.0分享机制优势明显,使得数字史学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单向的读者与作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D.数字史学迎合了晚近以来历史学写作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它与公众史学存在诸多交集,呈现形式愈加丰富多样。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生与教授、网民与专业人士在开放性的数字化史料面前享有同样的阅读权限,专业研究者拥有的特权在数字化时代不复存在。
B.维基百科网站作为网民可以参与写作、编辑的平台,可以让业余历史研究者在其中积极参与,这体现了数字史学平民化的趋向。
C.与数字史学利用新媒体改变历史学的受众范围、更加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不同,传统史学的研究更具专业性,且专业化水平较高。
D.数字史学丰富了历史学的内容和形式,改变了历史学的形态,有着传统史学无法比拟的互动性,不只是改变了一种新的传播载体。
【小题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数字史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A.利用Web2.0进行史学交流对话B.到图书馆去查阅某珍本孤本史料
C.在维基百科上发布史学研究成果D.通过网络数据库研究数字化史料
【小题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数字史学”下一个简要的定义。
【小题5】请分别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作者对数字史学发展现状各持怎样的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2023年伊始,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现象——很多人见面的问候语从“过年好”变成了“你看《狂飙》了吗?”。

②电视剧《狂飙》讲述了以安欣为代表的政法工作者和以高启强为代表的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之间的正邪较量。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演员的精湛演技、制作精良的道化服,《狂飙》在叙事手法、人物塑造、立意深度等方面也给刑侦剧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③该剧运用双线交叉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表现时代发展变迁下的社会图景。一条线以正叙方式讲述省指导组下沉京海市彻查当地的“保护伞”;一条线用倒叙手法,通过安欣的视角回顾京海市最大黑恶势力强盛集团的发家过程,以及他与高启强之间的恩怨情仇。围绕三件核心事件,讲述黑恶势力攀附权贵、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一代代警察卧薪尝胆,不惜生命与黑恶势力抗争到底的经历,彰显了极强的现实意义。

④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该剧另一亮点。警察安欣勇敢却执拗,黑恶势力头目高启强重情又阴狠,为了女儿想做个好人却沦为了杀手的老墨,心怀除暴安良梦想却游走在黑白之间的警察李响,还有知人善用的徐忠,好警察陆寒等。各类人物轮番登场,通过巨大的人物关系网,延展成一幅错综复杂的时代发展图景。

⑤作为扫黑除恶题材,《狂飙》的立意并没有止步于讲述惊心动魄的黑白较量,而是更多地深入到对人性的挖掘和对现实的反思中。该剧没有把出身寒微、勤劳朴实的高启强一步步堕落成一手遮天的黑老大简单归因于个人选择,而是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借由扫黑督导专员徐忠之口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社会中确实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分配,导致基层百姓中有些人铤而走险,该剧既歌颂了正义,也对邪恶进行了深入剖析,实现了现实主义与主流价值的双向奔赴。

⑥当然,《狂飙》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与反派相比,正面角色还可以更加丰满立体……但是瑕不掩瑜,创作者用有广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讲述,揭示了黑恶势力形成的根源,反思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制度性问题,并进一步回答了如何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之问,为刑侦题材创作进行了有益尝试。

(选自《<狂飙>一路“狂飙”的启示》有改动       《光明日报》2023年02月)

材料二:

①行业剧,简而言之,就是以某个行业为背景,讲述从业者工作与生活的一类剧集。

②医疗、律政、警察类是行业剧的“老三样”。以警察题材为例,《便衣警察》、《永不瞑目》《玉观音》、《重案六组》系列,且有超高的人气和收视率;《警察荣珠》走的不是以往类型行业剧常用的“强情节、强冲突,强悬念”路线,而是聚焦基层派出所,刻画基层民警群像,呈现基层社会百态。用编剧赵冬茶的话说,“只要把人物写得鲜活了,把生活写得像生活了,一定会有人愿意看的”。

③除了“老三样”,一些行业剧还将镜头聚焦飞行员、房产中介、工程造价师等此前较少涉及的职业和行业领域。比如,哔哩哔哩(B站)自制网剧《三悦有了新工作》,以一位95后女性遗容化妆师的独特视角,带领观众走近殡仪馆的日常工作,展现和探讨“死亡”这个话题,并触及亲子关系、互助式养老、网络交友诈骗等社会热点话题。

④优秀的行业剧层出不穷,但也有不少被观众诟病。主要有两点:一是“专业不足”,对职业的展现欠缺严谨、浮于表面;二是“挂羊头卖狗肉”,打着行业剧的幌子,实则“戏不够,爱情凑”,将职场“噱头化”“背景化”“模糊化”,本质还是偶像剧、爱情剧。由此看来,失败的行业剧的最大误区,还是现实主义创作导向的缺失。当今社会,有很多社会议题都可以通过职场这一基本的社会切口,进行直面和表达。正如专家所总结的,“行业剧的核心特质应是展现行业不失真、刻画人物不失焦,洞察业态不失语”。真实感,接地气,永远是网络行业剧的“刚需”。要制作好网络行业剧,关键还是要深入行业实践场景中,了解不同职业人群的真实状态,将专业性的行业知识与精巧的故事自然融合,贯彻和坚守现实主义路线,打造出真正叫好又叫座的行业剧精品。

(选自光明网《网络行业剧:展现行业不失真,刻画人物不失焦》)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狂飙》这部剧主题的深刻性表现在: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不是选择回避,而是进行反思和解答。
B.描画时代变迁下的社会图景,步步挖掘黑恶势力形成原因,在黑白较量中彰显国家清除黑恶势力的决心,是《狂飙》这部电视剧现实主义的表现。
C.文学作品中的“圆形人物”是指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扁平人物”指性格比较单一、突出、鲜明的人物。《狂飙》中安欣、李响、徐忠等就是“扁平人物”。
D.《狂飙》凭借跌宕起伏的剧情、独特的故事讲述方式等,给当下的刑侦剧创作提供了新思路,但剧中正面角色不如反派人物丰满立体,是这部剧的一处瑕疵。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物鲜活、生活真实接地气,这是优秀行业剧必须具备的条件。
B.制作行业剧时,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社会议题,并通过职场这一切口表达。
C.如果走“强情节、强冲突、强悬念”路线,也能制作出一部优秀电视剧。
D.精品行业剧需要真实严谨地展现专业性的行业知识,自然地融合精巧故事。
【小题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电视剧《玫瑰之战》聚焦律师行业,刻画了律师认真严谨的工作日常,并串起一个个与社会热点紧密相关的法律案件,于法理故事中探析人情。
B.电视剧《麓山之歌》聚焦智能时代浪潮下亟待转型的国内重工业,通过大量呈现工人焊接等技术细节,探索面临革新困局时,从业者如何处理人与技术的新型关系。
C.电视剧《县委大院》讲述了在新时代大变革之下,县委书记梅晓歌与同僚团结民众顺势而为,艰苦奋斗,共建光明县的故事。剧情扎实、接地气,被称为“体制内必修课”。
D.电视剧《谈判官》中女主角凭借美貌与机智,敲开总裁的门,以一段“企业之间开展价格战争只会两败俱伤,还不如合并”的说辞,让两公司握手言欢。
【小题4】材料二有几处运用了引用论证,请任选两处并分析其作用。
【小题5】影视公司计划翻拍“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邀请你加入导演“智囊团”,为他们出谋划策。结合两则材料,联系自己阅读《红楼梦》的体会,你会给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文化空间是“得到城市居民普遍认同的,具有文化记载、传播、生产和消费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在现代城市社会中,随着城市商业化日益加剧,城市商业文化空间越来越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类型。城市实体书店空间是一种典型的城市商业文化空间。

当下,如何改造和利用城市商业文化空间,克服日益严重的人的异化危机,已成为城市空间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议题。近些年来,线上书店不断挤压城市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消费者的电子阅读习惯直接威胁着城市实体书店的发展前景。城市实体书店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倒闭潮”后,依托空间改造转型升级,从资本的空间化到空间的资本化,城市实体书店由同质化文化空间复制转向追求异质化文化空间符号价值;从文化的空间化到空间的文化化,城市实体书店空间由单纯的售书场所转变为城市居民的复合型生活空间。实体书店空间的改造升级是对消费空间变革的一种回应。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城市实体书店空间改造找到了解决其生存发展的门路,但从人文关怀角度来看,城市实体书店空间改造在获取利益的同时,能否有利于书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否与城市文化共生发展,能否支撑城市居民的空间权利均等化,还有待讨论。

“建立公众互动对话空间、心灵静思空间及关爱弱势群体空间”是城市文化空间正义的题中之义。非正义的空间常常是服务于资本的工具,通过隐蔽的手段维持着资本的扩张,扩大了权力的不平等。而正义的空间,则具有公平、平等、包容,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特点。

实体书店的选址依据是该地区是否有足够的客流量、受众是否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书店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截至202011月,西西弗书店在全国70多个城市拥有300多家实体连锁书店,主要分布在北京、重庆、成都、上海等城市。从实体书店的地理空间分布可以看出,其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于城市内部空间而言,这些实体书店多分布于购物中心、步行街等地,为了吸引客流量,这些场所甚至提出,只要实体书店愿意入驻,商厦、购物中心可以减免租金,给予装修补贴。

人们进入城市实体书店,可以享受到新型实体书店空间提供的文化资源,也有机会建立人际关系,积累社会资源。在这个意义上,有城市实体书店分布的区域,人们可以利用书店空间,将经济消费转化为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这种转化又反过来促进新一轮资源的再生产,但并非只有这些区域的居民才能去实体书店阅读和消费,没有实体书店入驻的区域,其居民似乎并没有被排除在外。

相较于传统实体书店,如今的实体书店空间功能分区更加多元。比如,在PageOne书店空间,咖啡区、文创商品区、小型展览区等均是空间延伸的功能分区。但,只有支付了一定金额的消费者才可以进入咖啡区,而舒适宽敞的付费课程区也只有书店会员才可以进入,小型展览区和讲座区则提供给具有一定知识素养的群体。

传统实体书店空间布局多以书籍类别为标准进行分区陈列,而新型实体书店空间则是根据书籍内容、封面设计、受众点评意见等要素进行划分,并根据书籍内容和风格,在书籍周边空间摆放关联产品。顾客在传统书店空间阅读书籍文本与在转型升级后的实体书店空间阅读书籍文本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新型实体书店空间中,顾客可以快速感知和体验书籍文本丰富的符号价值与意义,同时,“在阅读文本时所产生的理解,不完全受文本自身的束缚”,或能生产出新的文本意义。在资本逻辑的驱动下,大多数普通艺术家总是难以实现机会公平,而实体书店作为城市商业文化空间,不能脱离受众的审美体验和审美需求。从2010年开始,诚品书店发起“艺术家驻店计划”行动,邀请艺术家、设计师等参与书店空间场景营造,还提供专门的展演和公关团队,为艺术家制定宣传推广计划,使书店成为艺术作品创作和展演的空间。全球化和城市化时代,许多城市居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人口,对他们来说,语言、习俗、生活方式会成为他们获取城市空间资源的障碍。许多地区的外文书店为他们提供无障碍接触书籍的空间,减少了因地域身份差异带来的空间使用权利不平等。少数族裔群体的生存状况和被霸权话语所建构的“非正常”群体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比如,旧金山的城市之光书店为支持非洲裔作者,专门为他们设置书架,每周更新一次书籍;而书店外南侧墙壁上则涂鸦着由少数族裔艺术家完成的作品。总之,城市实体书店空间试图关怀处境艰难的艺术家、身处异乡的外国旅居者、位于社会底层的边缘群体,正是借助空间正义追寻社会正义的一种尝试。

(摘编自江凌《论城市商业文化空间正义——以城市实体书店空间为中心的考察》)

【小题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商业文化空间在城市商业化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其改造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人的异化危机。
B.作者认为,依托空间改造,城市实体书店能否突破被线上书店挤压的困境,能否实现人文关怀,还有待讨论。
C.客流量是实体书店考虑是否入驻的因素之一,而购物中心等商业空间吸引实体书店入驻也为了追求客流量。
D.传统实体书店空间主要按书籍类别分区陈列,人们在此空间阅读书籍产生的理解受到文本束缚的可能性更大。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于消费空间变革的当下,城市实体书店通过出售书籍营利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B.“其居民似乎并没有被排除在外”,说明非实体书店入驻区的居民也能利用书店空间实现资源转化,但是便利性不足。
C.从第六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实体书店的功能分区打破了空间区域的门槛限制,使人们能根据自身需求进入不同功能区。
D.城市实体书店邀请艺术家参与书店空间场景营造,既能为受众提供审美体验,又能使艺术家借此平台展现自己的才华。
【小题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画横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A.北京人文考古书店看似冷清,实则常有来自博物馆、研究所的客户来消费、交流,依托书店形成庞大的考古文博圈。
B.日本Book Truck书店以卡车作为流动空间,运行于城市各个角落,不同地区的城市居民可以来此购买需要的书籍与服务。
C.顾客通过预约进入上海朵云书院,置身于配有巨大的盆栽喷水池和石墩的书店“空中花园”,可观赏黄浦江两岸景色。
D.单向空间书店创办人许知远曾发出求助信,直言“书店撑不住了”,后在读者、社会人士的捐赠支持下,渡过难关。
【小题4】举例论证有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两种事实形式。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不同事实形式证明了城市实体书店的空间正义特点。请根据文本完成下列表格。
事实形式事例阐述空间正义特点
概括总体性事实新型实体书店根据多样元素进行空间划分空间互动性及多样性
枚举个别事实
空间包容性

【小题5】梅溪书院作为长沙的新地标,是集书店与艺术馆于一身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其建筑外观呈现钢琴形象,空间结构错落有致;书店内的文创、手工、展览等众多项目互补共存;书目甄选则考虑文化主题、湖湘文化、时下热点等。请结合材料中关于城市实体书店的阐释对梅溪书院的特点加以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