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文本二: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疆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注]①葛:夏代诸侯国之一。②旄倪:老人和幼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之国,文中指大国。“乘”指车,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
B.狄,对居住在北方的部族的泛称,古有“北狄南蛮”之说。
C.《孟子》,由孟子的弟子编写而成,有对孔子学说的传承。
D.合从连衡,“合从”指“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指“事一强以攻众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商汤征伐天下,得到当地百姓的信赖,是因为商汤能够怜惜当地百姓,实施的政策能够让百姓高兴。
B.孟子认为齐宣王如果能够尊重燕国人民的意愿,实施“仁政”,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对齐国动兵。
C.孟子认为功利是祸乱的开始,为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他很少谈及利。后世司马迁对此极为赞叹。
D.孟子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当时各诸侯国国君的采用,国君们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孟子的“德政”不合时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2)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
【小题5】孟子认为“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请从所给文本中列举两个可以论证这个观点的例子。
22-23高二上·黑龙江绥化·期中
知识点:孟子(前372-前289)《孟子》《史记》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在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苸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的一项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斧子
B.谨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负戴:负担、背负
D.王无罪岁                           无罪:没有罪过
【小题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B.臣之壮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不知日之入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陈述了“民加多”的措施与统治者应持的态度,侧面阐释了“民本、仁政”思想。
B.从“王道之始”到“王道之成”,说理逻辑明晰,层次递进,显示了孟子雄辩的艺术。
C.选文通过“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的比喻,批评了统治者的错误认识。
D.选文描绘了理想社会的图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普行教化,老有所安,幼有所教。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于”字用法跟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寡人之B.颁白者不负戴道路
C.青,取之于蓝,而青D.移其民河东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王无岁(归罪)B.河内凶(黄河以北)
C.弃甲曳而走(士兵)D.有饿殍而不知发(同“途”,路上)
【小题3】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小题4】孟子认为只有施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治天下。下列各句没有体现“仁政”内容的一项是(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斧斤以时人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亦然                    凶:收成不好,荒年
B.谷不可食也                    胜:尽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憾:遗憾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考察
【小题2】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B.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C.师不必贤弟子
D.当其欣所遇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是尽心了,论据是自己赈灾救民,而邻国之政,不如自己用心。
B.孟子认为梁惠王的“尽心”确实有一定的效果,并提出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国的根本办法。
C.孟子善用比喻,如“五十步笑百步”“非我也,兵也”等比喻,将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使说理生动而深刻。
D.本文逻辑清晰,层次井然。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