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4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归来

莫泊桑

浪涛拍打着海岸,蓝天一望无际,疾风劲吹,朵朵白云像鸟儿似的飞快地从天空掠过。坐落在山口海边的小村沐浴在阳光里,暖洋洋一片。

马丁·莱韦克家正好坐落在村口。这是一幢渔家小屋,墙是黏土的,屋顶铺了一层茅草,上面长了一簇簇蓝蝴蝶花儿。

男人出海了,女人在屋前补渔网。园地口上一个14岁姑娘在缝补一件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破衣服。还有一个女孩,抱着一个小男孩哄着。两个两三岁的男孩面对面坐在泥地上玩耍。

补衣服的姑娘突然喊了一声:“妈!”

“什么事?”

“他又来了。”

母女俩从早晨开始就心神不安,有个男人总在屋子边上转来转去。母亲总觉着他的眼神怪里怪气。

母亲叫马丁,丈夫叫莱韦克,人家管他们一家叫马丁·莱韦克。她原先的丈夫水手马丁所在的那条船“姊妹”号出海时失踪了。船上的水手也一直音信全无,大家都认为这船连人带货都沉没了。

女马丁带着两个女儿含辛茹苦等了她男人10年。当地一个叫莱韦克的渔民是个鳏夫,带着个男孩,向她求婚,女马丁于是改嫁给他,三年中间又生了两个男孩。家里几乎没有见过肉,面包很贵,冬天刮大风的那几个月他们有时候只得赊账买面包吃。几个小家伙倒长得很结实。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刮起了大风,她男人莱韦克本想出海,看到风大走不成,于是帮妻子一起补渔网。

9点钟,大女儿买面包跑着回来,神色慌张:“妈,他又来了。”

母亲的脸刷地变白,对她男人说:“莱韦克,叫他别这么偷看我们,我心里直发慌。”

莱韦克是个身材高大的水手,他神色从容,朝那游荡的人走去。

莱韦克带着陌生人一起朝屋子走来。女马丁一下慌了神,直往后退。

她男人对她说:“给他拿点面包,倒杯苹果酒,他打前天就没有吃东西了。”

他们都进了屋。游荡的人坐下,在一双双眼睛的注视下低头吃起东西来。

母亲站在一旁盯着那人看,两个叫小马丁的姑娘背靠着门,其中一个抱着最小的男孩,都馋得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人。

菜韦克拉一把椅子坐下,问陌生人:“您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

“我从塞特过来。”

“就这么走来的?”

“没错,走着来的,身上没有钱,只能用脚走。”

“您去哪儿?”

“我就来这儿。”

“您在这儿有认识的人吗?”

“也许吧。”他脸色憔悴,布满皱纹,整个脸都是瘦骨嶙峋。

莱韦克突然问他:“您叫什么名字?”

他没有抬头,只是回答说:“我叫马丁。”

母亲莫名其妙地颤抖。她像是要走近些好好看看这流浪汉。来到他面前,她双臂垂下,张大着嘴,不禁呆住了。

莱韦克最后又问了一句:“您是这儿人?”

“我是这儿人。”

这时他终于抬起头,女人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相遇,顷刻两人的目光仿佛交织到一块儿凝住不动了。

她声音发抖:“是你,当家的?”

“没错,是我。”

原来,马丁他们的船在非洲海岸触礁了。除了马丁,其他人都不幸遇难。而马丁又被野人部落扣了12年,直到最近才有机会回来。

女马丁拿围裙捂着脸哭了起来。

莱韦克说道:“现在怎么办?”

马丁问:“她男人是你?”

莱韦克回答说:“对,是我。”

他们相对看了看,谁也没有说话。

这时马丁看了一眼在他身旁围了一圈的孩子,朝两个女孩点头示意说:“她们俩是我的吧?”

莱韦克说:“她们俩是你的。”

他说:“上帝呀,她们都长那么大了!”

莱韦克又说了一句:“现在怎么办?”

马丁心乱如麻,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下了狠心说:“我嘛,照你的意思办吧。我不想为难你,各人的孩子归各人。孩子妈归你,还是归我?你怎么定我都答应。不过这房子该归我,这是我父亲留下的,而且我就是在这房子里出生的。”

女马丁用围裙捂着嘴发出一阵阵抽噎。

两个女孩忐忑不安地望着她们的父亲。

马丁站起身朝他妻子走去,她一头扑到他怀里呜咽了起来:“我的男人呀,你终于回来了!”

几个男孩子看到母亲哭也哭了起来。莱韦克站在一旁等着。

他们决定找神甫裁决,两个男人一起走了出去。走过咖啡馆门前,他们决定一起喝一杯。

“呃,希科,来两杯费尔酒,要好的。马丁回来了,我妻子原先的男人,你是知道的,那条失踪了的‘姊妹号’上的马丁。”

老板一手拿着三只玻璃杯子,一手拿着长颈大肚玻璃酒瓶走过来,神色从容地问:“噢!你回来了,马丁?”马丁回答说:“我回来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黏土墙、屋顶的茅草,既是环境描写,又暗示了人物贫苦的生活境况。屋顶上的“蓝蝴蝶花儿”给这份黯然增加了一点色彩。
B.马丁经历了10年磨难,回到朝思夜想的家,却一直在家门外徘徊,是因为他还没有想好如何面对已经重新组建了家庭的妻子。
C.老板希科听了莱韦克的介绍后“神色从容”,是因为像马丁一家这样的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的事情实在寻常之极,不足为怪。
D.小说叙述的马丁一家的故事虽然悲惨却又温馨感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社会伦理道德和人性的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开头三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宁静的自然风光、祥和的人文环境反衬了人物命运的悲苦,暗示了事故的发生。
B.“母亲总觉着他的眼神怪里怪气”埋下伏笔,“她”原先的丈夫出海时失踪的插叙,都使后文情节发展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C.作者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的动作和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D.小说在两位丈夫去找神甫解决问题的路上到咖啡馆喝一杯中戛然收束,这样的结尾留白韵味悠长,人物命运到底如何引人深思。
【小题3】文中三处写到女马丁的哭泣,这三处哭泣分别体现了女马丁当时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小题4】以小见大法,即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请结合本文和学过的课文《促织》《百合花》赏析这一手法。
22-23高二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
知识点:莫泊桑外国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家子

[法]莫泊桑

三十年来,没有什么能改变卡拉望先生的生活规律,因为除了升职和奖金,任何事件都与他无关。

这天,卡拉望回家时,晚饭已准备好,他拿起扫帚把,往天花板上捅了三下,通知他母亲下来吃饭。老太太九十岁了,卡拉望想到母亲的高寿就很激动,因为母亲高寿也是他长寿的预兆。可是左等右等,不见老太太下来,卡拉望让女儿玛丽去叫奶奶。

门开了,只有女儿一个人回来:“奶奶倒在地上了。”

卡拉望猛地站起来,楼梯上响起他沉重而急促的脚步声。老太太趴在屋子中间,翻过身来,只见她两眼紧闭,牙关紧咬,干瘦的身躯已经发硬。卡拉望跪在她身边,一边呜咽一边喊:“妈妈呀,我可怜的妈妈呀!”卡拉望太太端详了一会儿,肯定地说:“得啦,她又晕过去了,没什么大事,不过是耽误咱们一顿饭罢了。”

他们把老太太抬到床上,给她揉搓身子,费了半天劲,也不见她苏醒。随后赶来的舍奈医生给老太太量了脉搏,听了心脏,然后宣布:“人不行了。”卡拉望扑在母亲身上,伤心痛哭,眼泪像水滴似的洒在死者的脸上。卡拉望太太也适可而止地哭嚎了几声。

在卡拉望太太的挽留下,舍奈医生留下来吃了晚餐。里昂风味的牛肚散发着洋葱的香味,卡拉望太太也决定尝一点。卡拉望喝了好几杯酒,他那被打击和悲伤搅乱了的头脑,已经变得轻飘飘的。医生喝起酒来更像个无底洞,临走时他抓住卡拉望的胳膊说:“出去走走,新鲜空气对您有好处。”对方听从了劝告,两人臂挽着臂,在星光下向塞纳河走去。

河水迎面送来清风,对面堤岸上漂浮着淡淡的白雾。卡拉望戛然止步,河流的气息将他内心深处的记忆搅动起来。他蓦地又看见母亲,在他童年的时候,在流经园子的小溪边洗一大堆衣裳。悲情哀思重又袭上心头,他扒着医生的肩膀,肥胖的身躯随着哭声哆嗦着:“妈妈,我可怜的妈妈呀!……”但是,他那个醉醺醺的同伴,被他猛然发作的哀伤弄得很不耐烦,借口给人看病,撇下他走了。

卡拉望哭了很久,眼泪哭干了,也可以说痛苦全流走了,他感到一种轻松。月亮升起了,高大的白杨树泛着银光,河面仿佛铺满了珍珠。空气和煦,微风馥郁,大地进入温柔的梦乡。卡拉望深深地呼吸着,一股清新宁静的感觉,似乎也随之渗透他的全身。

等他回到家的时候,妻子身穿睡衣等着他:“你妈立过遗嘱吗?”

他迟迟疑疑地说:“我……我看没有……大概没有,她没有立过。”

卡拉望太太盯着丈夫的脸,愤愤不平:“真不像话!我们辛辛苦苦服侍她,供她住,供她吃!我是白辛苦、白忙活了!真卑鄙!啊!真卑鄙!”

卡拉望心烦意乱。

她数落了半天,渐渐平静了下来:“明天上午应该通知你妹妹了。”

他一下子蹦了起来:“我居然没有想到,天一亮我就去发电报。”

“不,10点至11点之间再发;在你妹妹到来以前,咱们得有时间把要做的事情安排好。”

卡拉望太太忽然又变得烦恼起来:“你妈已经把她的座钟给你了,对不对?”

他想了一会儿,说:“是的,她确实说过,‘如果你待我好,这个座钟将来就归你了。’”

卡拉望太太吃了定心九,愁眉顿时舒展了,说:“既然说过,就应该拿过来;等你妹妹来了,她就不让我们拿了。”

他有些迟疑,说:“你真的这样想吗?……”

她生气了:“当然!只要神不知鬼不觉搬到这儿来,就是我们的了。她屋里的那个大理石面的五斗拒也一样。有一天她脾气好的时候答应过给我。”

他就这样被说服了,于是两人悄悄上楼,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老太太在那里直挺挺地躺着,佣人罗萨丽躺在扶手椅上早睡着了。

卡拉望捧起座钟。“给我,”他的妻子说,“你搬五斗柜的大理石面。”他遵照吩咐,气喘吁吁,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大理石面扛到肩上。

夫妇二人往外走,卡拉望抖着腿,提心吊胆地下楼梯;他妻子倒退着走,一手拿着蜡烛给他照亮,一手抱着座钟。

到了自己的屋里,她松了一大口气。“最难的办完了,”她说,“再去搬剩下的。”

他们把五斗柜抽屉里老太大的衣裳取出来,放进一个松木箱里,接着先把抽屉都搬下去,然后又一人抬一头把拒体搬下去。他们花了很长时间琢磨五斗柜的摆放位置,最后决定放在卧室里。五斗柜刚摆好,卡拉望太太就把她的衣物放了进去。座钟放在饭厅的壁炉台上,两口子又仔细检查了一下布置的效果,他们感到满意极了。

卡拉望睁开眼时,天已经大亮了。等他办完相关手续,已是晚上八点钟光景。卡拉望上楼来看母亲,已经很平静了,他看惯了那具尸体。

吃晚饭时,没有灯油了,于是玛丽上楼去拿蜡烛。

突然,玛丽急急忙忙地跑下楼,脸色煞白:“爸爸,奶奶在穿衣裳!”

卡拉望一下子蹦了起来,疯了似的奔向楼梯,大惊失色的妻子紧随其后。屋子中间一个高瘦的人影在走动,是老太太。她从昏睡中醒来,见五斗柜不翼而飞,有些迷惑,后来在木箱里找到了她的衣裳。儿子和儿媳进来的时候,她穿好了衣裳,正准备下楼。

卡拉望冲过去,抓住她的手,拥吻她,热泪盈眶;他妻子在他背后虚情假意地连声说着:“太好啦,真是太好啦!”

但是老太太的脸绷得像一座雕像,目光冰冷冷:“晚饭好了吗?”他已经昏了头,结结巴巴地说:“早好了,妈,我们正等你吃饭呢。”他殷勤地挽住她的胳膊。卡拉望太太端起蜡烛,像夜间替扛大理石柜面的丈夫照路一样,一级一级地倒退着引路。

到了二楼,她差点跟正在上楼的人撞个满怀。原来是卡拉望的妹妹到了,布罗太太见此情景,吓得目瞪口呆,她丈夫却没有大惊小怪,只是低声说:“咦,怎么回事?活过来啦!”

卡拉望打个圆场说:“老太太有点不舒服;不过现在好了,完全好了。是不是,妈妈?”

老太太一边继续往前走,一边回答:“一下子昏过去了。不过你们做的事我都知道。”她说话的声音那么微弱,就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似的。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卡拉望对母亲的高寿感到激动,一方面是因为他深爱母亲,另一方面因为母亲的长寿对他来说是个好预兆。
B.面对变故,卡拉望太太“适可而止地哭嚎”和“决定尝一点”牛肚的举动,表现出了她冷静与理性的一面。
C.舍奈医生真诚善良、乐于助人,他替卡拉望着想,建议他出去走走,虽然已有醉意,但依然不忘给人看病。
D.卡拉望太太嘱咐10点至11点间发电报这一情节,既刻画了她的形象,也和后文布罗太太的到来形成照应。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围绕老太太的昏厥展开,讲述了卡拉望家一天两夜的故事,在情节发展中铺叙了一家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B.小说画线部分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营造了温馨宁静的氛围,烘托了卡拉望在痛哭之后轻松平静的心情。
C.小说中物具的安排富有匠心,如布设“座钟”“大理石面的五斗柜”来写出卡拉望夫妇二人争夺遗产的丑态。
D.小说以“一家子”为标题,打破了读者对一家人相亲相爱、美满幸福的情感期待,看似寻常,却饱含讽刺意味。
【小题3】小说以老太太“死而复苏”为结局,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小题4】关于小说创作,莫泊桑曾说,“莫做珍奇辞藻的收集者”“避免一切复杂的解释和一切关于动机的议论,限于使人物和事件在我们眼前通过。”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幸运的贼

莫泊桑

他们坐在巴比佐恩一家旅馆的餐厅里,老画家讲起了他的故事:

那晚,我们三个年轻人在索里尔家聚餐,最后都喝得有几分醉意了。普瓦特文头脑还比较清醒点儿,索里尔仰面朝天地躺着,讨论什么战争和皇帝的服装之类的事情,说着说着他突然一跃而起,拿出他收藏的轻骑兵制服穿在身上,然后又拿出一套掷弹兵的制服让普瓦特文穿上,普瓦特文说什么也不肯穿,但我俩硬给他套上了。我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甲胄骑士,待一切都准备停当以后,索里尔大声地说:“既然我们都当了军人,就让我们喝得像军人的样子。”

我们拿出大碗,再次开宴。尽管已喝得酩酊大醉,我还是说:“静一静,我敢保证我听见了画室里有人走动的声音。”

“有贼!”索里尔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唱起《马赛进行曲》:“拿起武器,公民们!”

然后他从墙上摘下几件武器,我得到的是一把火枪和一把长剑,普瓦特文拿着一支上着刺刀的长枪;索里尔没有找到称心的武器,抓起一把手枪插到皮带上,还握着一把大板斧,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画室的门。当我们走到画室中央的时候,索里尔说:“我是将军,你是甲胄骑士,负责切断敌人的退路。你掷弹兵,做我的护卫。”

我们查看了画室的每一个角落,足足查了有20分钟也没找到任何可疑之处。普瓦特文认为应该检查碗橱。由于碗橱很深,里面很暗;我端着蜡烛过去查看,可把我吓坏了,一个人,一个活人站在里面往外看我,我马上镇定下来,忽地一下子就把柜门锁上了。然后我们退后商量对策。

我们各有各的想法:索里尔想用烟呛,普瓦特文想用饥饿制服,我是想用炸药炸。最后我们还是采纳了普瓦特文的意见。我们把酒和烟拿到画室来,坐在碗橱前,为俘虏的健康开怀畅饮。我们又饮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酒,索里尔建议把俘虏押出来瞧一瞧。

“对!”我大声附和。我们抓起武器,一起朝碗橱疯狂地冲去,索里尔端着没有上子弹的手枪冲在前面,普瓦特文和我像疯子似的叫嚷着跟在后面,打开柜门押出俘虏。那是个白发苍苍、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老头。我们将他捆上,放在椅子上,他没吭声。

“我们审讯这个恶棍。”索里尔厉声说。我也认为应该审讯这个家伙,普瓦特文被任命为辩护人,我被任命为执行人。最后俘虏被判处死刑。

“现在就枪毙他!”索里尔说,“不过,不能让他不做忏悔就死啊,”他又有所顾虑地加了一句,“我们去给他请一个神父来。”

我没同意,深夜不便去打扰神职人员,他们让我代为行使神父的职权,并立刻命令俘虏向我忏悔罪过。老人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他不知道我们是哪类暴徒,开口讲话了,声音空洞沙哑:“你们要杀死我吗?”

索里尔逼他跪下,由于心虚,他没有给俘虏施洗礼,只往他头上倒了一杯兰姆酒,然后说:“坦白你的罪过吧,不要把它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救命啊!救命!”那老头在地板上边打滚边拼命地号叫,怕他吵醒邻居,我们塞住了他的嘴。

“来,我们把他结果了吧。”索里尔不耐烦地说。他用手枪对准老头勾动了扳机,我也勾了扳机,可惜我们俩的枪没有子弹,只听枪空响了两下,在一旁看着的普瓦特文说:“我们真有权力杀死这个人吗?”

“我们不是已经判处他死刑了吗?”索里尔说。

“那倒是,不过我们没有权力枪毙一个公民,我们还是把他送到警察局去吧。”

我们同意了。那个老头不能走路,我们把他绑到一块木板上,把他抬到了警察局。局长认识我们,知道我们爱搞恶作剧,但认为闹得有点过分,笑着不让我们把在押犯抬进去。索里尔非要往里抬,局长沉下脸来,让我们不要再发傻了,赶快回家去清醒一下头脑。无奈我们只好把他再抬回索里尔的家。

“我们拿他怎么办呢?”我问道。

“这个可怜的家伙一定很累了!”普瓦特文怜悯地说。

他看上去已经半死了,我也不禁来了恻隐之心,把他嘴里塞的东西掏了出来。

“喂,你感觉怎么样啊?”我问他。“哎呀,我实在受不了。”他呻吟着。

这时索里尔的心也软了下来,给他松了绑,开始像对一个久别的老朋友一样款待起来。我们马上斟满了几碗酒,递给我们的俘虏一碗,他连让都没让,端起碗一饮而尽。我们几人觥筹交错痛饮起来。那老人真是海量,比我们三个人加在一起还能喝。天蒙蒙亮时,他站起来心平气和地说:“我得告辞了。”我们再三挽留,但他坚持不依,我们怀着惋惜的心情送他至门口,索里尔高举着蜡烛说:“你的晚年可要当心啊!”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后,索里尔和“我”都主动穿上军人制服,只有普瓦特文是被我们强行套上的,说明我们醉酒程度比他高。
B.知道有贼,索里尔及时做了分工,准备捉贼,这主要赞扬了他疾恶如仇的美德,也体现了他的组织才能。
C.贼被押出后,作者用“白发苍苍、面容憔悴、衣衫褴褛”刻画了他的肖像,透露出他困苦不堪的生存状况。
D.普瓦特文“怜悯地说”,“我”掏出贼“嘴里塞的东西”,索里尔”给他松了绑”,几个人善良的本性复苏了。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敢保证我听见了画室里有人走动的声音”这句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后面捉贼的故事。
B.普瓦特文语言不多,前后说了两句话,却都影响了“我们”的行为,与开头写他“比较清醒点”相呼应。
C.小说对”一个幸运的贼”(老头)着墨不多,个性也就不够鲜明,但他是小说主人公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D.老头告辞,三人“再三挽留”也未能如愿,只能“惋惜”地”送他至门口”,这与前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题3】契诃夫在谈到短篇小说创作的体会时说:“短篇小说的首要魅力是朴素和诚恳。“这篇小说的“朴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小题4】有人认为,本文以”三个醉汉的故事”为题更为妥贴。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她高高兴兴地拆开信封,抽出一张请柬,上面印着这些字:

“教育部长乔治①郎伯诺及夫人②恭请路瓦栽先生与夫人于一月十八日③星期一④光临教育部礼堂⑤参加夜会。”

她不像她丈夫预料的那样高兴,她〔a〕地把请柬丢在桌上,咕哝着:

“你叫我拿着这东西怎么办呢?”

“但是,亲爱的,我原以为你一定很喜欢的,你从来不出门,这是一个机会,这个,一个好机会!我费了多大力气才弄到手。大家都希望得到,可是很难得到,一向很少发给职员。你在那儿可以看见所有的官员。”

她用〔b〕的眼睛瞧着他,不耐烦地大声说:

“你打算让我穿什么去呢?”


材料(二)

第二天,她到她的朋友家里,说起自己的烦闷。

佛来思节夫人走近她那个镶着镜子的衣柜,取出一个大匣子,拿过来打开了,对路瓦栽夫人说:

“挑吧,亲爱的。”

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   ,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她不断地问着:

“再没有别的了吗?”

“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

B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材料(三)

中国的山水画往往留有大片的空白,但我们不会认为这样不好,相反,透过空白,可以领略到其中深远的意境,那是一个比画面宏大千万倍的意境。不仅大,而且因人而异。虽虚而实,虽少而多。

要画一座寺庙,但又不得有建筑出现,怎么办?一僧、一溪、一桶足矣,虽不见寺,但寺己在心中。

【小题1】为请柬①—⑤处选取恰当的标点(       
                                                 
A.——                                             
B.                                                    
C.                                                    
D.                      ——                          
【小题2】为〔a〕、〔b〕处选取恰当的词语(          
A.懊恼       恼怒
B.恼怒       懊恼
C.郁闷       恼火
D.怅惘       气愤
【小题3】对路瓦栽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正确的理解是(       
A.因为妻子从来不出门,这是一次夫妻出门娱乐的机会。
B.这是赢得漂亮妻子欢心的好机会。平日妻子常常不高兴,甚至困苦。
C.这是可以看见所有的官员,结交场面上人物的好机会。
D.这是难得出门的妻子,向周围人展现自己美貌、丰韵的好机会。
【小题4】第4段划线A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慢慢悠悠
B.挑三拣四
C.犹豫不决
D.心中无数
【小题5】根据上下文,划线B处玛蒂尔德“迟疑而焦急”的问话最合理的选项是(          
A.我只借这一件,你借给我,行吗?
B.你借给我这一件,怎么样?
C.你借给我这一件,只一件,好吗?
D.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小题6】上面节选的这一部分内容描写人物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A.行动描写
B.肖像和心理描写
C.肖像和语言描写
D.行动和语言描写
【小题7】根据上下文,简析“她迟疑而焦急”的心理活动,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迟疑是说她怕她的朋友舍不得把项链借给她,焦急是急于把这挂贵重的项链借到手。
B.迟疑是她到底借哪一首饰还没拿定主意,焦急是为自己不能最后决定而着急。
C.迟疑是她不知这贵重的项链该不该借,焦急是希望她的朋友答应借给她。
D.迟疑是她不知自己戴上是不是合适,焦急是希望她的朋友帮她决定。
【小题8】这部分描写极有层次地展现出路瓦栽夫人借项链时的心理状态,合理的一项是(          
A.迟疑不决——惊喜——焦急而担心——欣喜若狂
B.贪婪、挑剔——意外——焦急——狂热
C.慎重而犹豫——意外——迟疑焦急——狂喜而得意
D.犹豫不决——意外——焦急——得意
【小题9】玛蒂尔德并没有发现这挂项链是假的,哪一点使她没有产生怀疑?请在文中找出这个语句,抄录下来。然后分析其作用。
【小题10】文章的结局是实在的,但同时又是空白的。实在是指明确了项链是假的,空白是指读者不知道玛蒂尔德到底想了些什么。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请简要回答。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