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正影响着整个国际格局和秩序的演变。要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我们必须建构全面的、透彻的、强势的话语体系,以中国人的眼光和话语来观察和评述自己的国家和外部世界。

“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的提出,不仅可以解构西方话语对中国的主流叙述并揭示中国崛起的一些规律,更有利于进行国际政治制度的比较和预测,它甚至可以与西方主流话语进行对话、交锋乃至胜出。“文明型国家”指的是一个延绵不断长达数千年的古老文明与一个超大型现代国家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即中国。有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就是按照西方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改革,带来经济总量的提高,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发展,它将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的各种理念及制度安排,最终被接纳为西方社会的成员。“文明型国家”的观点与此截然不同,它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它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中国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和逻辑。

延绵不断长达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的种种特质使中国这个现代国家与众不同。中国拥有超悠久的历史、超丰富的文化积淀,中国任何一个方面,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因此,我们古老文明形成的许多传统使得中国能融合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长处。今天的中国是带着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孙子等伟大先哲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是带着五千年伟大文明并汲取了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之长而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文明型国家”的文明基因太强大了,如果这样的国家要被全盘西化的话,它必定走向混乱、分裂乃至解体。

中国是以西方不认可的方式崛起的,并继续以西方不认可的方式迅速发展壮大。“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也因此而分外厚重和精彩。中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所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特别是自身的许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所形成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

(摘编自张维为《这就是中国:文明型国家》)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传媒市场竞争,取得重要成果。这也让中国这一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较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赢得国际友人的认同和点赞。但我国在世界上有时仍然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解决好“挨骂”问题的有效路径,也是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他塑的关键所在。必须深刻领会、努力实践,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人更好地了解一个进入新时代、展示新作为的中国。

国家形象的塑造要求增强国际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文者,贯道之器也”。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建构属于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主动讲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展示中国为世界作出的贡献,让国际社会更多地理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材料三:


(图片摘自《【新闻眼】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最新报告》)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文明型国家”代表了中国与西方主流话语权的交锋和博弈,所以它必将有利于中国进行国际政治制度的比较和预测。
B.中国只有不断加大国际传播的力度,积极参与传媒市场的竞争,才能更好地将中国形象呈现出来,进而赢得国际友人的认可。
C.话语权决定主动权,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所以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们必须着力增强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D.中国主流媒体在各国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不尽相同,因而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受访者与发达国家的受访者对中国的认知度不同。
【小题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的崛起必须伴随文化的自信,如果当初中国不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而对西方亦步亦趋,中国的命运必定面临重大危机。
B.绵延数千年的古老文明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是它使中国成为了“文明型国家”,并最终实现了对西方模式的超越。
C.我国虽然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也要正视其中存在的困境,并需要通过自塑和他塑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D.关于我国在海外的国家形象,一些研究已经能从传播受众、传播渠道等角度展开分析,为我国传播策略的改进提供参考。
【小题3】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文明型国家”的特征。
22-23高三上·黑龙江哈尔滨·期中
知识点:时评报告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旅游是民众休闲、娱乐、放松、增长见闻、陶冶情操的日常活动。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业效应凸显,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中的特殊一类,有其独特的一面。红色旅游所依托的,并非青山绿水等自然资源,而是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攻坚克难所凝结成的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所利用的,是记录着中国人民站起来艰辛历程的革命文物。

这些革命文物,承载着革命先辈们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承载着他们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保护好、利用好这些革命文物,宣传好、弘扬好这些精神遗产,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红色旅游不能只是娱乐、休闲、放松,不能只是猎奇般地长点见闻,更不能只是为了搞活经济,红色旅游首先必须以精神为魂,以教育为用。任何红色旅游,如果没有寓教于游,没有在旅游中贯穿红色文化,贯通红色精神,贯彻红色教育,那就是把红色二字当幌子,是不合格的红色旅游,是走偏了的旅游发展。对红色旅游来说,只能以精神感染人,以教育感化人,只有让游客在红色文化中得到熏陶和教益,红色旅游才不失其意义。

(摘编自肖罗《红色旅游,寓教于游》)

材料二:

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基于此,江西把准方向,注重发挥好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把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发展红色旅游的核心,使游客们在旅游中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为了让井冈山的红色历史和秀美风光更加深入人心,井冈山市推出了以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红军墓为主要内容的红色培训。这种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形式,将历史事件、红军战争、红军生活情景有机融入,让游客在红色培训中学习党史、熏陶理想、锤炼品格。目前,井冈山有培训机构20多家,参加红色培训人数突破百万人次。

为告别一栋房子、一根棍子、一个话筒子的红色旅游资源传统展示模式,使红色旅游生动活泼起来,瑞金市先后推出十送红军19个与游客互动的情景剧表演。游客穿红军装,扮演成各种革命角色,经历红色革命情景,从而让历史活跃起来,让文化深入人心。游客们仿佛回到了20世纪30年代,看到了中央苏区轰轰烈烈的红色盛况。

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到江西的红色旅游景点瞻仰、寻访,体会的是传承,留下的是思索。

(摘编自胡晓军、马荣瑞《红色旅游助推老区脱贫攻坚》)

材料三:

相关调查显示,如今的红色旅游游客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游客平均年龄为35岁;“80父母携“10小朋友到访红色旅游胜地成最新趋势。这既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也使红色旅游面临重大挑战。

今年9月上海旅游节举办期间,上海开发红色一公里深度旅游体验,将一大会址纪念馆及周边的石库门优秀历史建筑群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深受欢迎的旅游产品,让游客不仅能体验红色之旅,也能感受上海城市的历史变迁。此外,上海还推出精彩上海体验之旅·红色旅游国际家庭推广日旅游产品,来自英国、美国、韩国等国家的11组家庭成为首发成员,他们共同参观游览了上海之巅、摩西会堂旧址、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及黄浦江。通过对红色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的挖掘、整合,打造精品,塑造红色旅游的品牌形象,这样吸引了更多游客参与。

湖南湘潭则推出了红色旅游与传统教育结合的旅游产品。湘潭建设了韶山红色旅游书屋、湘乡东山书院红色旅游书屋。湘乡东山书院红色旅游书屋为来景区参观的各地游客和在东山学习的4000多名高中学生服务。游客参观完景区之后,可以到书屋博览群书,在享受完景区视觉大餐后品尝精神食粮。参观游客表示,这里有在新华书店和其他科普图书馆读不到的书籍,经常有游客因读书而误了回程的公交车。如今,湘潭红色旅游书屋已经是一个知名品牌,成了景区的一道新风景。

(摘编自尹婕《凝聚民心强中华,红色旅游走进新时代》)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2021年,我国国内游客人次最多的年份是2019年,超过60亿人次;而国内游客人次最少的年份是2020年,不到30亿人次。
B.从我国国内游客增长率来看,2017年~202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达到近几年的最低点,而2021年又有所上升,和2017年相同。
C.其他旅游都要依托青山绿水等自然资源,而红色旅游所依托的则是红色文化,它属于旅游中的特殊一类,具有不同的特点。
D.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应贯穿红色文化,贯通红色精神,注重对游客的红色教育,唯有如此,才能确保红色旅游健康发展。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居民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2020年我国国内游客人次创近几年最低点,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下降。
B.在红色旅游过程中,游客如果只是追求娱乐、休闲、放松,甚至追求猎奇般地长点见闻,那就偏离了红色旅游寓教于游的目的。
C.井冈山、瑞金都非常重视红色教育,发展红色旅游不是为了搞活经济,而是为了让游客在游览红色景点时受到深刻的教育。
D.如今红色旅游游客呈现年轻化趋势,“80后”父母携“10后”小朋友游览红色景点已成主流,这使发展红色旅游面临新的挑战。
【小题3】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提出合理的措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电脑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电子出版物等。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全球性和跨文化性、检索便捷、多媒体、超文本、互动性、成本低的优势,给传统纸质媒体带来巨大冲击。

媒体的命运取决于它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如果纸质媒体的功能完全被其他媒体替代,它将无法生存;如果纸质媒体能够具有其他媒体所不具有的功能,就有存在的价值。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纸质媒体和新媒体可以看成完全不同的两种阅读方式。稳定的空间感,逻辑严密、线索清晰、便于记忆和思考,是纸质媒体阅读的优势;新媒体的阅读者更多的是一种信息的快速获取,记忆和思考退居次要地位。从这个意义上看纸质媒体与电子媒体的关系,就不是一个取代另一个的单向演变,而是一种阅读方式与另一种阅读方式的区别。两种阅读方式的不同,也给纸质媒体和新媒体带来了长期竞争共存的空间。

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新媒体实现了高密度的信息储存,单位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方便地实现大量信息的自动化处理,使得部分编辑工作为机器所替代,极大地降低了制作成本;电子信号的易复制性和快速传播性,使其发行成本低廉,使大范围信息传播免费或廉价提供成为可能。但从传播内容来看,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具有传统媒体的一般特征,和传统媒体没有质的区别。大部分内容源于传统媒体,最突出之处,也仅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计算机技术的加工,实现了声音、画面、文字的同时传播。可见新媒体在传播中所具有的纸质媒体难以实现的优势,主要源于其对先进的传播技术的应用。

传统媒体也有其自身的优势。由于长期经营,传统媒体有较为完善的办刊经验、采编队伍、作者队伍。在信息生产上,有完善的信息采集和筛选渠道,从业人员有能力从纷繁芜杂的海量信息中发现有价值信息,通过较高水平的劳动,更容易生产高价值信息。在有效信息筛选方面,纸质媒体从业人员专业,文化素质较高,深耕于本专业,有较为丰富的专业和社会经验,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信息的识别和筛选具有较高水平。纸质媒体可以充分利用这方面优势,以提高信息价值为中心,做好内容求精,打造核心竞争力。

新媒体的兴起给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但也要看到,传统纸质媒体仍有坚固的消费者基础,不同的阅读需求使纸质媒体仍拥有相当的市场,两者将长期共存,相互竞争,并在竞争中相互促进与发展。

(摘编自陈焰《新媒体时代纸质媒体的发展思考》)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媒体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媒体形态,它既可以作为阅读载体,也可以为人们提供娱乐。
B.传统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的阅读呈现方式有所不同,前者稳定的空间感和逻辑关联便于读者记忆和思考,后者便于快速获取信息。
C.新媒体产生于传统媒体之后,但在信息传播的数量速度、范围、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媒体。
D.传统纸质媒体可以借助优质人力资源和专业管理经验,提高信息价值,做精信息内容,提升信息时代媒体竞争力。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储存制作发行三个方面分析低成本是新媒体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其优势所在。
B.文章分别阐述了新媒体和传统纸质媒体的不同特点和优势,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传统纸质媒体的危机和出路。
C.文章从阅读的功能上分析了纸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与联系,突出了传统纸质媒体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D.文章分析论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生共存的观点,是按由浅入深,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层层层深入地展开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纸质媒体在信息的采集和筛选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这一媒体的高品质内容和高层次受众,因而依然受到市场青睐。
B.新媒体与传统纸质媒体虽然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传播的信息内容和为读者提供阅读的功能与取向却基本相同。
C.传统纸质媒体和新媒体成就了人们不同的阅读方式,而不同的阅读方式也为不同媒体带来了竞争与共存的空间。
D.新媒体因其功能不同而对传统纸质媒体的发展带来冲击,传统纸质媒体功能将被新媒体取代,现有的媒体形态也随之发生改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主打30位女演员的舞台故事,一开播便带来诸多话题。前不久收官的都市剧《谁说我结不了婚》聚焦单身女性生活,再次引发有关婚恋观的讨论。这两部作品都是“她故事”热潮中的典型作品。

女性为主要角色,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思考问题,目标为女性受众,聚焦女性故事,探讨女性议题,是“她故事”的鲜明特征。从古装剧《武则天》《后宫·甄嬛传》到都市剧《都挺好》《安家》等,电视剧里的“她”大多被塑造为独立、果敢、有行动力的女性,赢得高收视的同时,也一次次将女性话题推向大众视野。

荧屏热衷“她故事”既有社会发展的原因,也有文化消费的驱动。经济地位和性别意识的变化,提升了女性的消费力和话语权。互联网的普及使更多女性写作者浮出水面,网络小说培养了一大批稳定的女性读者,她们在阅读中形成明确的趣味,并将其转化为观看电视剧的审美倾向。电视剧市场捕捉和投合这一变化,在前些年盛行的古装“大女主”剧中,“宫斗”主题和套路化情节受到观众诟病。近些年,都市女性励志剧成为现实题材创作的热门类型。

问题是,现在流行的“她故事”真实再现了社会现实吗?她们的职场成功果真是依靠自己的独立奋斗吗?在《都挺好》中,苏明玉的助力者是“完美父亲”蒙总;在《安家》里,房似锦的上海老洋房业务必须依靠徐文昌才能完成;《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的独立之路时时刻刻离不开贺涵……这些独立女性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位男性保护者。

如何跳脱套路,刷新当代人对“她形象”的认知,开掘代表我们时代的“她故事”?电视剧应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多方位丰富内涵表达,引领观众的思想触角走得更远。

创作者应进一步开阔视野。自觉引入社会历史视角,挖掘当代都市现实背后的历史纵深支撑,有意识地把女性故事纳入我们时代的“中国故事”,“她故事"才能讲得深透。《鸡毛飞上天》等现实题材剧的写作方法值得借鉴。《鸡毛飞上天》的女主角骆玉珠被塑造为充满时代感和生命力的中国女商人,观众认为她有血有肉、真实可信。骆玉珠的思想、行动、命运深深扎根在当代中国的沃土之上,堪称改革开放浪潮之中的典型人物,她的个人成长折射当代中国的历史成长,映射无数普通人奋斗的足迹,也自然能与观众同频共振。

角色的精神空间也需要拓展。真正的独立气质表现在思想意识、行为逻辑和社会关切,而不应简化为步步为营的成功学攻略。在她们的世界里,应该有对弱者的同情与关怀,愿为他人着想,进而抵达更广泛的共情。回顾能赢得广泛共鸣的女性故事,真正打动观众的并不是角色的财富地位、离奇经历,而是22楼四姐妹对樊胜美的自发营救(《欢乐颂》),是苏明玉在苏家危难之际的挺身而出(《都挺好》),是房似锦对陌生孤寡老人的无偿援助(《安家》)……鲁迅说过:“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走出自怨自艾的小天地,“她故事”才能真正与时代接轨、与现实契合。

白惠元 《让作品迸发出打动人心的恒久魅力》

材料二

所谓“她题材”,即为“她”量身定制的影视作品,一般以女性为主角,从女性视角出发。展现女性的生活、工作、情感,以折射女性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满足女性群体的观赏诉求。其崛起与“她经济”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近年来,随着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和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越来越多女性参与就业,消费能力随着经济实力水涨船高。根据艾媒咨询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她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4.8万亿元,女性成为消费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经济趋势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亦对影视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影视剧到综艺节目,女性的收看热情高涨,成为影视产业一支重要的观众队伍。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从中国电影观众画像来看,女性观众占电影消费的主导力量。在剧集创作领域则流传着一句话,即“得女性者得收视”。纵观这几年的影视市场,价值观为女性观众所认同,能够抚慰都市女性心灵的作品往往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市场佳绩和舆论关注。而摸准“她”口味的作品走俏市场,这种市场趋势又反过来拉动女性题材的创作生产。从业者纷纷将注重女性消费的多样性,当成获取更高利润的突破口,越来越多试图为女性群体发声的作品蜂拥而至。

(摘自《光明日报》记者李蕾的有关报道)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女性影视作品,材料一中“她故事”和材料二中“她题材”内涵并不一致。
B.电视剧里的“她”大多是独立、果敢、有行动力的女性,这是该类影视作品赢得高收视的主要原因。
C.《欢乐颂》《安家》等都是能赢得广泛共鸣的女性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并没有财富地位、离奇经历。
D.这几年的影视市场,能够走进都市女性心灵的作品往往获得市场佳绩,这种结果促进了女性题材创作。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宫斗”主题的电视剧不再符合女性观众的审美倾向,从而被减少套路化情节的“都市女性励志剧”取代了。
B.“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她故事”的发展,由此推断,如果“她经济”发展迅猛,“她故事”也会大热。
C.如果“她故事”中的主角还是依靠男性才在斗争中取胜,那么这些女性角色的故事还不能真正励志。
D.根据《鸡毛飞上天》的成功可知,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深挖当代题材,才能开掘代表我们时代的“她故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