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火树银花

胡天翔

从后墙走到门口是九步。

掂起墙根的帆布提包,刘小海刚走三步,裤兜里的手机就响了。将提包放到地上,刘小海摸出手机,食指滑一下屏,贴近耳朵,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女子说的是普通话,语音轻柔,刘小海听来却似五雷轰顶。挂了电话,刘小海怔怔地站了一会儿,慢慢走到床边,一屁股坐了下去。床被压得“吱呀”一声。

腊月二十九,武汉封城了。刘小海没想到疫情如此严重!

老家回不去了,就在武汉过年吧。中午,刘小海煮了一桶方便面。午觉醒来,在手机上刷了一会儿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刘小海急忙去药店买口罩。药店结账的人排着长队,有人买三袋板蓝根颗粒,有人买四盒双黄连口服液,有人买五瓶医用酒精,不管有用没用,大家手里都提着药品。口罩已涨价了,两包十个装的口罩花了三十元。出门儿戴上口罩,刘小海赶到超市。超市的人更多,刘小海割了六斤肉,提着一袋小米、半兜土豆、两捆葱、两捆蒜苗,排队八分钟才结了账。

回到出租屋,刘小海先给儿子打电话。刘小海严厉地教导儿子,要戴口罩,要少出门,儿子“嗯嗯”地应着,听起来并不上心。每次和儿子联系,刘小海鼻子都会发酸。儿子没读完高中就出来打工了,父子俩憋着劲儿,想着干三四年就可以盖两层小楼,但一场车祸让爷俩梦想落空了。前年夏天,骑自行车的刘小海和一辆电动车撞上了。刘小海尾椎骨粉碎性骨折,对方伤得也不轻,双方各负其责。刘小海出院了,攒的钱也花完了。打了十三年的工,单亲爸爸刘小海没给儿子盖起两层小楼。

嘱咐过儿子,刘小海又联系老家的大哥。父亲去世五年了,八十岁的母亲和大哥一起生活。大哥说村里已经广播了,劝人不要走亲戚。大哥还告诉刘小海,刘小海因病致贫,乡里把他纳入贫困户,还帮他盖了三间新房,三间堂屋就快上楼板了……

除夕夜里,想起每年父子的春节一聚,想起大哥说的三间快成的新房,刘小海辗转反侧,最后干脆起身浏览新闻。武汉封城的悲壮,国家战胜疫情的决心,医生和护士的逆行,让刘小海心潮澎湃。看到建设火神山医院的新闻,刘小海心里一动:“建筑工地上需要很多焊工,能帮就帮,咱也去出一份力吧。”

奇了怪了,下了决心,刘小海很快入睡了。

大年初一,刘小海早早就起床了。吃过饭,刘小海将剩下的肉和蔬菜给了房东大哥,他要去火神山医院当志愿者。

到了工程部,刘小海说:“俺是一名电焊工,来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的。”

大年初二,数百台挖掘机在平整土地,成千名工人在卸载建材。忙了一上午,刘小海边吃着盒饭边看护施工定位旗。一个女子拿着手机朝他走过来。“录小视频,宣传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吧。”刘小海心想。

“师傅,你们很辛苦吧?”

“不辛苦,还可以。”

……

“师傅,您是河南人?”

“是的,俺在武汉打工,封城了,回不去,就来这儿当志愿者了。“谢谢,谢谢您!”

刘小海没想到自己在网上火了。很多人转载他的视频,上百万人为他这个河南人点赞。晚上下班,刘小海正看自己的视频呢,儿子给他打来了电话。

“爹,俺看到您的视频了,很多人夸您呢。”

儿子是在为自己的父亲骄傲呢!刘小海却在电话里叮嘱儿子不要给奶奶说。刘小海不想让母亲担忧。

“中,您要照顾好自己啊。”儿子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老家的很多媒体也希望通过视频连线采访刘小海。刘小海就在工作间隙接通视频,给他们介绍工地的情况。有个记者问刘小海想对母亲说点什么。刘小海哽咽了。刘小海说希望娘好好的,疫情结束就回家好好陪陪她。

刘小海希望母亲看不到视频。

夜晚,工地上的灯亮起来。上千个工人还在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刘小海扛着焊机来到工作点,刚把焊机电线连好,大哥就打来了视频电话。

“小海,俺都看到你的视频了,都说你给咱村人长脸哩。”大哥笑着说。“哥,你别给咱娘说啊,她该担心哩。”刘小海说。

“小海,娘也知道了,娘让俺给你打电话,娘要给你说话哩。”大哥把手机递给躺在椅子上的娘。

“海儿啊,娘好好的,你别担心娘,你要好好干活。”刘小海看到了娘的白发。

“海儿啊,你做得对,大家都该出一份力呢。”娘继续说。“海儿啊,照顾好自己,娘——娘等着你回家。”娘流泪了。

“娘——”刘小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哭了。

挂了电话,刘小海戴上口罩,左手拿着面罩,右手的焊钳稳稳地夹起焊条,一下一下地触碰着眼前的钢管,瞬间流溢的焊花四处飞散,就像盛开的火树银花。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从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入手,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刘小海接到电话时的震惊,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运用排比手法描写大家买药品的场面,表现了人们面对突发疫情的不安和慌张,烘托了紧张气氛。
C.小说写刘小海联系大哥的那通电话,既交代了刘小海的家庭状况,也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
D.小说从刘小海得知武汉封城落笔,中间插叙他和儿子外出打工的艰辛及其家庭境况,最后写他到火神山医院当志愿者,从小人物的视角表现非常时期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朴实的家国情怀,以小见大,彰显主题。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文中的刘小海具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22-23高一上·宁夏吴忠·期中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表妹

林斤澜

①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②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说:

③“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

④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⑤看起来后边的是位客人,转着身子看这个新鲜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酬着:

⑥“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荫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

⑦“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扭断了脚筋。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好走。”

⑧“下雨天也洗衣服?”

⑨“一下十天呢,二十天呢。就是三天不洗也不行。嗐,现在一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

客人随即称赞:

“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

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

“事情多着呢。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马马虎虎。本来还要带孩子,现在托给人家。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

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过。现在做客人看着人家做活,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把左手搭在树杈上,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不觉感慨起来:

“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

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

“做做也就习惯了。不过,真的,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反倒没有地方好放。乡下地方,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不比城里。”

客人心里有些矛盾,就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也压压自己的烦恼:

“说的是,”右手更加用力贴在后腰上,“空着两只手不也没地方放嘛。城里好玩是好玩,谁还成天地玩呢。城里住长久了,一下乡,空气真就好,这个新鲜空气,千金难买。”

单夸空气,好比一个姑娘没有什么好夸的,单夸她的头发。主人插嘴问道:

“你那里工资还好吧?”

提起工资,客人是有优越感的,却偏偏埋怨道:

“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了,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块。”

“那是做多做少照样拿呀!”

“还吃着大锅饭。”

“不做不做也拿六七十吧?”

“铁饭碗!”

客人差不多叫出来,她得意。主人不住手地揉搓,也微微笑着。客人倒打起“抱不平”来:

“你好脾气,要是我,气也气死了,做多做少什么也不拿。”


“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洗工作服都洗不过来。”
“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客人问得急点。

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

“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等安装好了,有时间多踏点缝纫机,还可以翻一番呢!”


“翻一番是多少?”客人急得不知道转弯。主人停止揉搓,去抓棒槌,这工夫,伸了伸两个手指头。
客人的脑筋飞快转动:这两个手指头当然不会是二十,那么是二百……听着都吓得心跳,那顶哪一级干部了?厂长?……回过头来说道:

“还是你们不封顶好,多劳多得嘛。”

“不过也不保底呀,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

客人两步扑过来,蹲下来抓过一堆衣服,主人不让,客人已经揉搓起来了,一边说:

“懒懒散散,两只手一懒,骨头都要散……乡下地方比城里好,空气第一新鲜,水也碧清……三表妹,等你大侄女中学一毕业,叫她顶替我上班,我就退下来……我到乡下来享几年福,你看怎么样?”

(选自《十月》1984年第6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以自由流动的溪水所带来的“水草野树”以及“生命的欢喜”,暗示着农村的新气象。
B.小说中“一路拱着腰身”等动作描写,以及“真是日日清,月月结”等语言描写,为下文写表妹承包洗衣服这件事做了铺垫。
C.表姐两次提到乡下空气“新鲜”,第一次是出于客套,第二次提到时,表姐对农村的好处已有了更多体会。
D.表妹说的“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既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也流露出对自己得不到休息的些许不满。
【小题2】认真阅读本文,分析这篇小说为什么以“表妹”为标题。
【小题3】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小题4】小说围绕表妹和客人“洗衣”这一情节展开,对表妹个人着墨并不多,以“表妹”为标题似有不妥,可否换成“洗衣”,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司令

聂鑫森

伯悦总觉得有一双眼睛无时无刻不在盯着他和他的鸡场:惊疑、不服、怨艾,但没有恶意,这双眼睛属于五十岁出头的有满余。

伯悦问父亲:我请有叔到鸡场来做事,他一口回绝。我想租赁他家的那块山林,他冷冷一笑。爹,你和他有过节?

伯悦爹一笑,说:在我们这个贫困村,他是最早开始成规模养土鸡的人物,谁不佩服?你办的鸡场比他还大,鸡的价格卖得比他还高,他能服气?他在琢磨你哩。

“哦,我明白了。”

伯悦是农学院养殖系毕业的大学生,应聘到外地一个土鸡养殖基地工作了三年,在此期间,老板派遣他去加拿大的家禽养殖农场考察过数月,他发现其中面向中高层消费者的有机饲养模式大有可为。他想起湘赣边界大湘镇松风垭村的老家,父亲租赁了一块两百亩山林湿地种花栽树,正可用来养殖纯生态土鸡。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老板时,老板非常支持这个扶贫项目,并承诺由伯悦成立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养殖公司,总公司担保贷款,产品由总公司统一收购和销售。

松风垭生态鸡养殖公司成立了。贷款五百万到账了。

本村村民愿意来打工的,也来鸡场了。村民都称伯悦为鸡司令

有满余说:这是演戏图热闹,有他伯悦哭天喊地的那一天!

有家的山林地与伯家的租赁地相邻。有满余天天都像个戏迷似的在津津有味地看戏,只是不鼓掌也不叫

鸡场四周立起了高高的木栅栏,挂上了绳网;山畔林边建起了育雏鸡的温室和养雏鸡的大棚:散养土鸡的地方,栽上了一些小松树,还种上了专门买来的牧草,又用竹篱和绳网隔出一个一个的区间。

市场上的速生鸡,一两个月就可以出栏。这里的生态鸡,要经过温室育雏、大棚养雏、林间散养几个阶段,生长期为五到六个月。

有满余觉得很好笑,说这是穷讲究。他也想去打探此中奥妙,但不屑于去问毛头小子伯悦。有时和伯悦爹碰面了,装着漫不经心的样子问:伯大哥,为了养鸡而去专门栽松树,费神!

散养的土鸡吃松针、牧草和虫头蚂蚁,肉紧肉香。投放的蔬菜、玉米、谷子,必须是没用过农药、化肥的,吃的水也是深井水。鸡粪又是松树和牧草的肥料,相得益彰。

散放的鸡怎么还要分区间?

在地上走的叫‘穿林鸡’,能飞上树的叫‘上树鸡’,不仅能上树而且还能悬空飞上八九米高的叫‘云中鸡’,品种不同,价格也不同,要分区养殖。

有满余鼻子了一声,说:这是金鸡银鸡呀,你们伯家才有本事养,我等着看你家进大钱哩,哈哈!

六个月过去了,八万只鸡出栏了。每只鸡的脚上都套着商标认证环,上印小字:松风垭生态鸡。市场价格:穿林鸡每斤128元,上树鸡每斤168元,云中鸡每斤198元。一般的土鸡每斤价格不过三四十元。

有满余先是不相信,后来亲自去市场查看、打听,竟是真的。他喟叹、无端地发脾气,伯悦成了名副其实的鸡司令,他是什么?有一天,他在家喝闷酒喝多了,上厕所时不慎跌倒,右腿骨折,被家人送进了县医院。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种说法虽不一定准确,但养好伤确实要一段不短的时间,这是实情。有满余真的犯愁了,刚刚采买了五百只小鸡,平日他是主事的,妻子只会打下手,这下子可怎么弄?

伯悦和村支书刘时雨来到了病房,带着一篼水果,一篼点心,还递上一个红包。

有满余板着脸,心想:龙游浅滩遭虾戏,你伯悦是看我的笑话来了。

伯悦关切地问:有叔,好好养伤。有什么要我做的事,你只管吩咐。有满余说:哪敢劳你大驾呀。没事,没事。"

刘时雨说:你这个性子,我都猜透了。你怎么能没事呢?家里新买的小鸡,怎么办?你老婆急得直跺脚。伯悦是想帮你渡过难关,又怕你不同意,硬是把我拉来。伯悦,你说说。

有叔,我爹跟你是老朋友,他让我来征求你的意见。你家的五百只小鸡,由我们鸡场来代养,专门划拨出一个区段,有专人负责。

怎么付费呢?你……说个数?

你放心,分文不取。出栏了还是五百只,一只都不会少。怕你不相信,我请书记来做证。出栏时,都套上鸡场统一制作的质量认证环,保证你只赚不赔。

刘时雨问:你同不同意?

有满余说:惭愧、惭愧。只是辛苦小悦了。

等你伤好了,我想请你来场里当生产技术指导,好不好?

有满余低下了头,用手拍了几下脑壳,长叹一声后,说:小悦……我想的是自己,是我的家。你想的是大家,有肚量,也有气魄……你是真正的鸡司令,我……愿意到你旗下……当个小兵。

刘时雨笑了,说:鸡场要扩大,村民的山地可以入股分红,上班再拿一份工资,你干不干?"

有满余说:干!干!干!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1.06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悦通过考察,发现有机饲养模式大有可为,于是回到老家松风垭村搞纯生态土鸡养殖,为家乡的脱贫致富作贡献。
B.伯悦听说有满余骨折住院,请村支书刘时雨出面,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正中有满余心意,两人达成了一致意见。
C.文章通过插叙交代了伯悦的身份经历和回乡养鸡的原因,塑造了一位实践经验丰富,经营眼光独到的现代农民形象。
D.小说以小见大,通过鸡司令办生态养鸡厂过程中的一些小事,讲述中国农村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变化,选材新鲜。
【小题2】小说中伯悦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通过有满余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折射出新科技农业和养殖业发展的艰难历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掌勺人

周福泉

(1)夕阳染红了羊望镇,大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这个时辰,店铺生意最红火的,还数朱怀武的朱记羊肉馆”。

(2)这家饭铺传承祖上手艺,在古镇有了年头。据传,那块门板大的金字招牌,是省城一位名人的墨宝。朱怀武既是厨师又是老板,人称朱掌柜,他的拿手菜是爆炒肚片、红烧禽口、凉拌羊杂。馆子从东山里买来纯正红山羊,煮炖出来的肉,细嫩可口,不腥不膻,羊汤乳白透明。一碗肉汤伴着两张烧饼下肚,可回味三晌。镇上过路客很多,酒足饭饱后,大都舔着嘴唇,竖起大拇指。因此,这家饭铺叫响运河两岸,声誉扩散鲁南十里八乡。

(3)这年秋天,饭铺里来了一位身穿细布长衫的中年男人。只见他落座许久,不点菜,不叫酒,只是品着绿茶,静观满堂的食客。

(4)朱掌柜看此人不俗,过来打招呼。中年男人说,您这羊肉七成出锅,回锅至九成才是绝佳呀。朱掌柜一听是行家,便附和道,您说得有道理,火候就在那一成上。中年男人笑了,转开话题说,您家大公子学贯中西,在省城学界那是大名鼎鼎。可惜呀,二公子痴迷拉魂腔,离家这么久,还是杳无音信。

(5)朱掌柜愕然,这位先生对自家状况竟是了如指掌,便没法接他的话题了。中年男人呵呵一笑,说道,您这百年老店,恐怕是后继无人呀!朱掌柜脸色一沉,像鱼刺卡在了喉咙,这可是他的心病。

(6)中年男人说,老哥,我想盘下这款老匾,如何?朱掌柜笑了笑,没有搭话。中年男人抿口茶,说,您可以出个高价。朱掌柜淡定地摇摇头说,这不是钱的事。中年男人说,您的意思?朱掌柜抬头看了匾额一眼,意味深长地说,这饭铺之所以能支撑三辈人,靠的就是饭铺里有一位掌得稳炒勺的人。中年男人摇摇头,一步三回头地离开饭铺。

(7)眼看朱掌柜年事已高,掌勺力度跌落下来,已颠不出天女散花般的洒脱。这些年,他先后招了五六个伙计,只有两个伙计入了他的眼,他有意收他俩为徒。李大顺眼勤、嘴勤,脑瓜子好使,遇事一看就透,负责面上的应酬。郭二平手勤、脚勤,但有些迟钝,厨艺不精。两个徒弟在朱掌柜的调教下,炖肉、熬汤都不会出半点差错。掌勺的关键时刻,朱掌柜会靠过来,拿起长勺,啪啪啪敲打三下铁锅沿,舀起六个作料盆里熬好的汤汁,洒进锅里,刺啦一声后,一阵白雾腾起,肉香立刻飘散出去。

(8)朱掌柜拿这两个徒弟当亲儿子对待,兄弟俩学艺三年,明里用眼观察,暗里用脑琢磨,学了师父不少真传。左邻右舍称,有这俩徒弟,朱掌柜的手艺不会失传了。

(9)朱掌柜古稀之年,众亲择日给他祝寿。朱掌柜邀来镇上业内三五好友,说有要事商议。亲朋聚齐,他亲自下厨掌勺,瞬息颠出六道拿手菜,剩余的,交给徒弟料理。

(10)朱掌柜在八仙桌前坐下,看了大儿子一眼。两人对视的瞬间,儿子收回歉疚的目光。朱掌柜叹了口气,知道祖宗传下的手艺不能指望他了。

(11)佳肴上齐,酒过三巡。众位夸赞,不愧名师出高徒。朱掌柜摇摇头,以示谦逊,说,岁月不饶人,这炒勺,我是掌不动了。随即,叫来两个徒弟立在桌旁。朱掌柜看着供奉在案上的长勺,对亲友说,今天,我要把这勺子传授给他们其中的一位。谁是将来的掌勺人,还需各位见证。

(12)大儿子脸色红涨,低垂下头。众长辈面露惋惜,别有深意地点点头。大顺、二平站在师父面前,面色激动,手脚拘谨。朱掌柜对俩徒弟说,香菜是汤锅必不可少的作料,都是咱后院种植的。种菜和掌勺一样,讲究一个心诚,做到一个心细。你对它使假,它就给你脸色看。

(13)俩徒弟看着朱掌柜,一脸的虔诚,频频点头。

(14)朱掌柜指着长勺说,我给你们每人十粒种子,一个月之后,至少要生出七棵菜苗。谁的苗多、苗壮,今后就由谁来掌勺。

(15)种菜如种庄稼,两个徒弟都不是外行。大顺心细,种子用水浸泡,加少许养料,种在了盆中。二平把盆土松得如案板上的白面,定时浇水施肥。

(16)一个月过去,朱掌柜和众位长辈到齐。大顺端出陶盆,只见六根香菜苗茁壮成长。大顺的脸上却写着不安,他没有达到师父的要求。二平忐忑地抱出一个泥盆,里面连棵苗芽也不见,他沮丧地望着师父。

(17)这时,朱掌柜哈哈大笑起来,脸上溢出欣慰的表情。他上前拉住面红耳赤的郭二平,把长勺郑重地交到他手里。众位长辈脸上一片愕然。

(18)郭二平泪流满面,双膝跪地,给朱掌柜连磕了三个响头。李大顺喃喃低语,师父,我的苗……

(19)朱掌柜笑着掏出一把种子,右手捏出几粒,轻轻捻压,碎成油末。他说,做人,还是憨厚些好;做生意,讲究的就是诚实。

(20)众人恍然大悟。

(21)李大顺回到家,沮丧地对中年男人说,爹,你明知他在种子上做了手脚,都是煮熟的,压根生不出苗来,却给我换成咱家的种子。你盘店的心太急切了,咱是聪明过头了啊。中年男人仰天长叹,天意呀。

(22)朱记羊肉馆”生意一直红红火火。羊望镇的人都说,那位白发苍苍的朱老板很实在。有人抬杠说,他不姓朱,他是郭二平。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年男人首次出场,要盘下羊肉馆,朱掌柜笑着拒绝了,想把羊肉馆留给“痴迷拉魂腔”的二儿子。
B.朱掌柜本希望把朱记羊肉馆掌勺人的技艺传给自己的儿子,但两个儿子都不愿意,只能传给徒弟。
C.中年男人仰天长叹,说天意呀。他是在叹息自己虽然精心谋划,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被骗的命运。
D.当长勺交到郭二平手里时,他羞愧难当,没想到是这个结果,因此泪流满面,跪地连磕三个响头。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羊望镇上生意场景,推动了情节发展,展现了当地的饮食风俗文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B.小说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朱掌柜技艺高超、精明稳重、勤勉实在的形象。
C.小说描写了大儿子表情变化的细节,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朱掌柜对大儿子的理解和宽容。
D.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在同中年男人、儿子和徒弟的对比中塑造朱掌柜,从而凸显其“掌勺人”形象。
【小题3】小说在“众人恍然大悟”处即可结束,作者在文中画横线处添加了李大顺和中年男人的对话,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