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弘,字和季,沛国人也。弘有干略政事之才,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以旧恩起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前后斩首数万级。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嬴疾无襦。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竞不敢窥境。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选自《晋书·刘弘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B.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C.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D.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年,指年龄相同,在文中是指在科举考试时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
B.假节,是指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以威慑一方。
C.纲纪,在文中是指对汉魏晋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
D.从事,古代官名,汉以后三公及荆州郡长官自辟的僚属,多称从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弘才能卓越,为政恩威并用。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太安年间,主持平定了张昌叛乱。
B.刘弘无私大度,拥有大局观念。益州遭受危难之时,他在人员匮乏的情况下,及时调派粮草,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
C.刘弘宽宏仁爱,体恤士兵疾苦。一名年老士兵没有棉衣,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士兵,并责罚了士兵的上司。
D.刘弘受人爱戴,深得人心。每有兴利除弊的举动,亲手写信给属下郡守府相,叮嘱殷切,由此人人都感激,争相投奔他。他去世后,百姓为他哀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
(2)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
【小题5】陶侃出征讨伐陈敏遭人诋毁,刘弘是如何处理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简要说明。
22-23高二上·江苏常州·期中
知识点:《晋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蕴,字叔仁,孝武定皇后父,司徒左长史濛之子也。起家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性平和,不抑寒素,每一官缺,求者十辈,蕴无所是非。时简文帝为会稽王,辅政,蕴辄连状白之,曰:“某人有地,某人有才。”务存进达,各随其方,故不得者无怨焉。补吴兴太守,甚有德政。属郡荒人饥,辄开仓赡恤。主薄执谏,请先列表上待报,蕴曰:“今百姓嗷然,路有饥馑,若表上须报,何以救将死之命乎!专辄之愆,罪在太守,且行仁义而败,无所恨也。”于是大振贷之,赖蕴全者十七八焉。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朗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复有惠化,百姓歌之。定后立以度义迁光大去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蕴以恩泽赐身韭三代全典固辞不受朝廷敦劝终不肯拜乃授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复固让。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于是乃受命,镇于京口。顷之,征拜尚书左仆射,将军如故,迁丹阳尹,即本军号加散骑常侍。蕴以姻戚,不欲在内,苦求外出,复以为都督浙江东五郡、会稽内史。蕴素嗜酒,末年尤甚。及在会稽,略少醒日,然优以和简为百姓所悦。时王悦来拜墓,蕴子恭往省之,素相善,遂留十余日方还。蕴问其故,恭曰:“与阿太语,蝉连不得归。”蕴曰:“恐阿太非尔之友。”阿太,悦小字也。后竟乖初好,时以为知人。太元九年卒,年五十五,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节选自《晋书·王蕴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定后立/以后父/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朝廷敦动/终不肯拜/
B.定后立以后/父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朝廷敦动/终不肯拜/
C.定后立/以后父/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朝廷敦劝/终不肯拜/
D.定后立以后/父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朝廷敦劝/终不肯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徒是官名,周代始置,后代沿袭,隋唐时与太尉、司空并称为三公,正一品。
B.诣阙中“阙”指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指宫廷;诣阙既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
C.左降指贬官,多指京官降职到州郡,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降、左迁。
D.追赠是指给已死的帝王或官吏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有时也指追封离职的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蕴不论出身,选用举荐人才。他性情平和,不贬抑寒门出身的人;简文帝做会稽王辅政时,他积极推荐人才,希望人才都能根据各自条件得到任用。
B.王蕴仁义爱民,开仓赈济百姓.他任吴兴太守时,当地闹灾荒,百姓挨饿,他不顾主簿命令,没有上表就先开仓放粮,使得很多百姓得以存活。
C.王蕴淡泊名利,不以国戚自重。他多次拒绝朝廷的任命,在谢安劝说他不要看轻自己、可以暂时担此职务的情况下,他才接受任命,在京口镇守。
D.王蕴宽和简约,且有知人之明.他虽嗜酒,却以为政宽和简约受到百姓爱戴:他认为王悦不适合做儿子的朋友,后来王悦违背初好,时人认为王蕴能识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专辄之愆,罪在太守,且行仁义而败,无所恨也。
(2)时王悦来拜墓,蕴子恭往省之,素相善,遂留十余日方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于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桓温在荆州,辟为从事,以辩识义理深重之。引为主簿,稍迁别驾、征西长史,遂显于朝廷。时惟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谢安游集之日,辄开筵待之。

宁康初,以胤为中书待郎、关内侯。孝武帝尝讲《孝经》,仆射谢安侍坐,尚书陆纳侍讲,侍中卞眈执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郎袁宏执经,胤与丹杨尹王混擿句,时论荣之。累迁待中。太元中,增置太学生百人,以胤领国子博士。其后年,议郊庙明堂之事,胤以“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九服咸宁,四野无尘,然后明堂辟雍可光而修之”。时从其议。又迁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湘侯,以疾去职。俄为护军将军。时王国宝诸于会稽王道子,讽八坐启以道子为丞相,加殊礼。胤曰:“此乃成王所以尊周公也。今主上当阳,非成王之地,相王在位,岂得为周公乎!望实二三,并不宜尔,必大忤上意。”乃称疾不署其事。疏奏,帝大怒,而甚嘉胤。

隆安初,为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辞疾不拜。加辅国将军、丹杨尹。顷之,迁吏部尚书。元显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事泄,元显逼令自裁。俄而胤卒,朝廷伤之。

(节选自《晋书·车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
B.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
C.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
D.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内侯,爵位名。秦汉时一般是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封有食邑数户。魏晋以后,逐渐实行虚封,仅是爵位名。
B.明堂辟雍,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用以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祭天和配祀宗祖等。
C.八坐,即“八座”,是朝廷执事大臣的合称,晋代包括尚书令、左右仆射、诸曹尚书,但不管几人,皆用此称。
D.吏部尚书,古代六部中吏部的最高行政长官,吏部掌管官吏任免、升降、考核、封勋以及典礼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胤博学多才,享有美誉。车胤虽家中贫寒,但勤奋不倦,曾以囊萤照明读书,学识广博;年长后辨义识理,知名于世。
B.车胤异于常人,深得赏识。车胤年幼时就得到善于知人的太守王胡之的肯定,长大后更得荆州刺史桓温的器重,多次升职。
C.车胤讲求实际,善明事理。朝廷讨论郊庙明堂之事,车胤认为,天下安定后才可以大修明堂辟雍,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D.车胤为官公正,敢作敢为。在王国宝讨好司马道子一事上,皇上对车胤直言相谏感到愤怒,但又因其忠心耿耿而更加欣赏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
(2)望实二三,并不宜尔,必大忤上意。
【小题5】文章末尾说“俄而胤卒,朝廷伤之”,朝廷为什么因为车胤的死而痛惜?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jiào,再婚。       ②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后刘终,服阕     服阕:服丧期满B.齐桓得管仲而霸     霸:称霸
C.而憎疾从事       疾:痛恨D.华善之        善:好,对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感恋弥至,遂成疾                    家叔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B.士有名,不虚然哉                    二虫又何知
C.常望内转,朝廷无援                 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
D.后卒                            州司临门,急星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为祖母端饭菜、端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B.李密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孔明的教诲细碎具体,和舜、禹、皋陶的话语一样,都很简洁得当。
D.李密有才能,希望到朝廷内做官,却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对此心怀怨恨。后来,皇帝下诏让他赋诗,李密在诗中流露出了不满,并因此被免职。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