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①子曰:“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文本二:

①三十辐共一,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③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老子》)

文本三: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 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 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庄子逍遥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为本质纯真朴实。“文”为文饰,这里指外的形式如仪容、举止、礼节等的修饰和讲求。
B.“毂”本意是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此处借指车轮或车。
C.“执”古字形像用刑具将一个人的双手铐住。本义指捕捉、捉拿。后假借指坚持己见。“不能执鼠”的“执”取其本义,“执者失之”的“执”则采用假借义。
D.“机辟”意指亦作“机臂” 。捕捉鸟兽的工具。“罔罟”指渔猎的网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提倡的“文质彬彬”,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
B.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个比喻,强调了积累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
C.老子采用逆向思维,从“无”的角度突出“无”的作用,论述“有”“无”之间的辩证关系。
D.庄子通过“不材之木,自有成材之道”来表达“无用之人,亦有致用之途”之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小题5】先秦诸子并不把善写文章当作最高要求,但他们的很多论说文又语浅而意深,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2-23高二上·浙江台州·期中
知识点:议论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襄子攻翟而胜之,取尤人、终人。使者来谒之,襄子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而卒取亡,不通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劲构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惠孟对曰:臣有道于此。人虽勇,刺之不入;虽巧有力,击之不中。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闻也。惠孟曰:夫刺之而不入,击之而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夫不敢刺、不敢击,非无其意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意也。夫无其意,未有爱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心,此其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此寡人所欲得也。惠孟对曰:孔、墨是已。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之者。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境之内皆得其利矣。此贤于孔、墨也远矣!宋王无以应。惠孟出,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胜寡人也。故老子曰:勇于不敢则活。由此观之,大勇反为不勇耳。

(《淮南子·道应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
B.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
C.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款/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
D.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与“方其破荆州”(《赤壁赋》)两句中“方”字含义不同。
B.“然而卒取亡焉”与“风雨兴焉”(《劝学》)两句中的“焉”字含义不同。
C.“此其贤于勇有力也”与“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两句中“贤”字含义相同。
D.万乘,古时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襄子认为自然之理和治国之道有相似之处,他清醒地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孔子也正因为这一点认为赵氏会兴亡昌盛。
B.贤明的君主知道保持胜利比取得胜利更为困难,所以他们能保持胜利。而无道之君即使获得一时胜利也难以福及后世。
C.惠孟认为宋康王是一个有道之君,他抓住宋康王的心理,和他深入谈论身体不被刺入、人不被击倒的方法,深受认可。
D.惠孟劝谏宋康王如果把孔墨作为自己标准,以他君王的身份一定可以做出超过孔墨的事业,天下人也会因此获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
(2)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胜寡人也。”
【小题5】上面文段认为一个贤明的君王应该要做到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青,取之蓝,而青蓝;冰,水为之,而寒水。木直绳,𫐓以为,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停止
B.轮 为:认为
C.木直绳 中:符合
D.金砺则利 就:凑近
【小题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参省乎己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君子生非异也D.虽有槁暴
【小题3】对下列句中“于”的用法及词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寒于水 ②取之于蓝 ③而青于蓝
A.①②相同B.①②③相同
C.①②不同D.②③ 相同
【小题4】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蟹六跪而二螯B.登高而招
C.吾尝终日而思矣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小题5】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A.即使又枯干了,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了这样。
B.即使有的枯干了,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使它弯曲成了这个样子。
C.虽然有的枯干了,不再挺直,这是使它弯曲成这样的缘故。
D.虽然又枯干了,不再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了这样。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本段教材未选】

(《劝学》节选)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节选)

【小题1】下列对《劝学》第④段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B.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C.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D.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小题2】下列关于《劝学》《师说》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此外还可指官吏。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后者。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用了“比喻论证法”,强调思考的重要;《师说》用了“对比论证法”,强调从师的重要。
B.《劝学》开篇提出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实则是荀子借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之口来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C.荀子认为学习要“善假于物”,韩愈认为要“从师”,其实,“从师”也可说是“善假于物”的表现。
D.《劝学》选文“南方有鸟焉……”一段进一步深化“善假于物”的议论,提醒君子特别要对“所假之物”进行选择。
【小题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