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4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人认为,   ①   。比如饭吃掉了是消费,饮料喝掉了是消费。退一步说,商品要被持续使用或形态发生很大改变才能叫消费。比如汽车开了一阵子,生锈了、坏了可以叫消费;手机使用很久,变旧了、卡了也能叫消费。那些没有消耗掉实物或商品形态没有改变的,就不是消费而是浪费。比如去医院看病,花200块挂了专家门诊,医生耐心地问诊了20分钟,最后的判断是没什么问题,回去休息一下就好了。这时候很多人觉得自己浪费钱了。但是,②   ,他就心满意足了,认为这才叫做诊疗。他们对消费的认识,聚焦在了这些会被自己吞进肚子的药品上。

然而,有些东西看似浪费却促进消费。西班牙的番茄节始于1945年。在瓦伦西亚地区的布尼奥尔小镇,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当地民众及世界各地数万游客用一百多吨西红柿作武器展开激战,使整个市中心变成西红柿的海洋。一百多吨西红柿约30万元人民币,   ③   。可从2013年开始番茄节每人收费10欧元,门票收入达30万欧元,约240万人民币。整个节日通常持续一周,其间游客还会产生各种消费。显然,这一百多吨西红柿没有浪费,而是高效地发挥了作用。

【小题1】以上两段话中数字运用具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何作用?
【小题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23高三上·江苏盐城·期中
知识点:情境补写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以1953年出生的周家小儿子周秉昆的视角讲述整个时代发展的故事,展示了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史。

①_________,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新中国成立初期,闯关东到A市落脚的周志刚让3个孩子都进校门读书。不论乘义、周蓉恢复高考后进入北大读书,还是乘昆办期刊、晓光当导演,无不是读书并学以致用的结果。吕川、向阳也是听了老马的话,读了大学,成为有出息的人才。

②_________,是成长成才的先决条件。在郑娟一家三口陷入困境时,乘昆当了祖传玉镯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体现了他高尚善良的品质。还有许多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他做不好或帮不上忙,总觉得愧疚,等等。周家一家人做事,都像这样,无不是遵从内心、从良知出发。

③_________,是秉昆们安身立命的压舱石。小说中六小君子在酱油厂干最苦最累的出渣工,周蓉到贵州大山深处插队做民办教师,乘义两次放弃提干机会,这群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始终把憧憬未来与做好当下事结合起来,这是难能可贵的。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也许是电视剧《人世间》热播最重要的原因。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