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9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攻守二策状

范仲淹

臣某言:窃观西事以来,每议攻守,未见适中。或曰:“必行进讨,以期平定。”臣谓诸进讨,则兵分将寡,气不完盛。绝漠风沙,迷失南北。馈运辎重,动有钞掠。贼之巢穴,夐阻河外,非有奇将,不能远袭。至若寇常并兵来扰一路每有朝旨令入界牵制其如将帅方略非有素定茫然轻进不知所图但求虚弱之处,以剽窃为功,既不能大振兵威,故不能少分贼势,此进讨牵制之无效也。或曰:“宜用守策,来则御之,去则勿逐。”臣观今之守边,多非土兵,不乐久戍;又无营田,必烦远馈。久戍则军情危殆,远馈则民力将竭,岁月绵久,恐生他患,此守御之未利也。

臣窃见延安之西,庆州之东,有贼界百余里,侵入汉地。中有金汤、白豹、后桥三寨,阻延、庆二州径过道路,使兵势不接,策应迂远。可攻之地,其在于此。军行入界,乃大为城寨,以据其地。俟城寨坚完,当留土兵以守之。必严其戒曰:“贼大至,则明斥候,召援兵,坚壁清野以困之;小至,则扼险设伏以待之。”如取下一处,城寨平定,则更图一处,为据守之策。

臣观西戎居绝漠之外,倚远而险,未易可取。国用民力,日以屈之,此中原积兵之忧。臣观今之边寨,皆可使弓手土兵以守之,因置营田,兵获余羡,中粜于官。人乐其勤,公收其利,则转输之患,久可息矣。且使其兵徙家塞下,重田利,习地势,顾父母妻子而坚其守。傥朝廷许行此道,庶几守愈久而备愈充。

臣观孝文时,将军陈武请议征讨,孝文曰:“兵,凶器也,难克所愿。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兵。”故百姓得息肩于田亩,鸡鸣犬吠,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臣谓国家用攻,则宜取其近,而兵势不危;用守,则必图其久,而民力不匮。臣谨议。

(选自《范文正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若寇常并兵来/扰一路/每有朝旨令/入界牵制/其如将帅/方略非有/素定茫然/轻进不知所图/
B.至若寇常并兵/来扰一路/每有朝旨/令入界牵制/其如将帅/方略非有/素定茫然/轻进不知所图/
C.至若寇常并兵/来扰一路/每有朝旨/令入界牵制/其如将帅方略/非有素定/茫然轻进/不知所图/
D.至若寇常并兵来/扰一路/每有朝旨令/入界牵制/其如将帅方略/非有素定/茫然轻进/不知所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路最初有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
B.营田即屯田,汉以后政府利用兵士或流民于驻扎地购置田地,经营产业。
C.斥候,古代的侦察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是一个重要的兵种。
D.息肩,让肩头得到休息,也比喻免除劳役或者卸除责任,文中指休养生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认为,采用攻策存在兵力分散、环境恶劣、运送辎重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无法达到平定边事的预期。
B.金汤、白豹、后桥三寨,挡在延、庆二州的必经之路上,范仲淹认为可以先攻占三寨,进而谋取延、庆二州。
C.孝文帝反对征讨匈奴,他认为加强边境防御、派遣使者与匈奴缔结友好关系等措施,更有利于百姓休养生息。
D.范仲淹认为攻守二策各有其弊,应将二者结合起来,攻取近的地方作为据守的依托,并制定长远的防守策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用民力,日以屈之,此中原积兵之忧。
(2)且使其兵徙家塞下,重田利,习地势,顾父母妻子而坚其守。
【小题5】范仲淹认为守策的弊端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2-23高二上·江苏扬州·期中
知识点:范仲淹(989-1052)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日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小题1】(1)“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①距离 ②离开 ③除掉,去掉。请你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解释为“距离”的一项(      )
A国怀乡               B粗取精,去伪存真
C委而               D西蜀之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2)解释下面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巴陵胜状(         )       ②前人之述(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的意思。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小题3】(1)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①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意思,不超过7个字。
①范仲淹_____________
②欧阳修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文段一 :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

文段二 :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亦忧,退亦忧               进:指“居庙堂之高”
B.斯人,吾谁与归               微:隐藏
C.游人而禽鸟乐也               去:离开
D.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乐:以……为快乐
【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仁人不因环境变化和个人得失而改变志向,文中连续出现多个“忧”字,体现了他们忧患之深。
B.文段一中“嗟乎”“耶”“噫”等词语运用,加强了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C.文段二中树林阴翳之静与百鸟啁啾之动、夕阳在山之静与人影散乱之动相映衬,突出山林的静谧。
D.文段一表达的先忧后乐情怀和文段二流露的与民同乐思想,都是仁人志士们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在相日,中宗幽房陵,则天欲立武三思为储嗣。一日问群臣可否,众皆称贺,公退而不答。则天曰:“无乃有异议乎?”对曰:“有之一昨陛下命三思募武士岁时之间数百人及命庐陵王代之数日之间应者十倍臣知人心未厌唐德。”则天怒,令出。又一日,则天谓公曰:“我梦双陆不胜者何?”对曰:“双陆不胜,宫中无子也。”复命策出。又一日,则天有疾,公入问阁中。则天曰:“我梦鹦鹉双翅折者何?”对曰:“武者,陛下之姓;相王、庐陵王,则陛下之羽翼也,是可折乎?”时三思在侧,怒发赤色。则天以公屡言不夺,一旦感悟,遣中使密召庐陵王矫衣而入,人无知者。乃召公坐于帘外而问曰:“我欲立三思,群臣无不者,唯俟公一言。从之则与卿长保富贵,不从则无复得与卿相见矣。”公从容对曰:“太子天下之本,本一摇而天下动。陛下岂以一心之欲,轻天下之动哉?太宗百战取天下,授之子孙,三思何焉?昔高宗寝疾,令陛下权亲军国。陛下奄有神器数十年,又将以三思为后,如天下何?且姑与母孰亲?子与侄孰近?立庐陵王,则陛下万岁后享唐之血食;立三思,则宗庙无祔姑之礼。臣不敢爱死以奉制,陛下其焉!”则天感泣,命褰帘,使庐陵王拜公,曰:“今日国老与汝天子。”公哭于地,则天命左右起之,拊公背曰:“岂朕之臣?社稷之臣耶!”已而奏曰:“还宫无仪,孰为太子?”于是复置庐陵王于龙门,备礼以迎,中外大悦。于嗟乎!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其至诚如神,雷霆之威,不得而变乎!

(节选自范仲淹《唐狄梁公碑》)

【注】①公:狄仁杰。死后追赠为梁国公。②中宗:指李显。即位仅两月就被废为庐陵王,后被贬出长安。下文“相王”指李旦。武则天称帝后,他由皇帝降为皇嗣,复封相王。③双陆:古代的一种博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之/一昨陛下命三思/募武士岁时/之间数百人/及命庐陵王/代之数日之间应者十倍/臣知人心未厌唐德
B.有之/一昨陛下命三思/募武士岁时/之间数百人/及命庐陵王代之/数日之间应者十倍/臣知人心未厌唐德
C.有之/一昨陛下命三思募武士/岁时之间数百人/及命庐陵王/代之数日之间/应者十倍/臣知人心未厌唐德
D.有之/一昨陛下命三思募武士/岁时之间数百人/及命庐陵王代之/数日之间/应者十倍/臣知人心未厌唐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策出”与“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两句中的“策”字含义不同。
B.“群臣无不可者”与“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可”字含义不同。
C.“三思何与焉”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两句中的“与”字含义相同。
D.“陛下其图焉”与“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图”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独立不倚,绝不苟合取容。武则天想立侄子武三思为储君,群臣纷纷表示祝贺,唯独狄仁杰提出异议,认为民心倾向于李唐王朝。
B.狄仁杰坚持己见,不为权势所迫。武则天因立嗣问题与他意见相左,多次龙颜大怒,最后试探时甚至以死相威胁,他都不改变自己的看法。
C.狄仁杰机智聪敏,把握进谏时机。解梦时,他抓住武则天病重后心理十分脆弱的机会,巧妙进言,劝谏武后应把亲生儿子作为自己的羽翼。
D.狄仁杰老成谋国,虑事细密周到。在庐陵王的太子地位已经确立之后,他及时提出,太子还宫是国家大事,应该遵照典礼举行相应仪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天以公屡言不夺,一旦感悟,遣中使密召庐陵王矫衣而入。
(2)于是复置庐陵王于龙门,备礼以迎,中外大悦。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