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王使景鲤如秦

楚王使景鲤如秦。客谓秦王曰:景鲤,楚王使景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不与不如景鲤留,是便计也。___________________。

景鲤使人说秦王曰:臣见王之权轻天下,而地不可得也。臣来使也,闻齐、魏皆且割地以事秦。所以然者,以秦与楚为昆弟国。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楚知秦之孤,不与地,而外结交诸侯以图,则社稷必危,不如出臣。秦王乃出之。

【小题1】根据上下文信息推测,在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语句是(     
A.秦王乃留景鲤B.秦王欲杀景鲤
C.秦王乃赏景鲤D.秦王乃邀景鲤
【小题2】景鲤运用智慧迫使秦王放了他。请根据选文推断,假如秦王杀了景鲤,会有哪些后果?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3】下列与“王不如留之以市地”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徒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B.固国不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C.无从致书                                        《送东阳马生序》
D.屠惧,投                                        《狼》
22-23高一上·贵州贵阳·开学考试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注] 性至孝,奉郑太后供养,不居别宫,只于大明宫朝夕侍奉。亲舅郑光,即位之初,连任平卢、河中两镇节度使。大中七年,自河中来上因与光商较政理,光素不晓文字,对上语时有质俚。即命宰臣别选河中节度使,留光奉朝谒。后或以光生计为忧,即厚赐金帛,不复更委方面。

上临御天下,得君人法。每宰臣延英奏事,唤上阶后,左右前后无一人立,才处分,宸威不可仰视。奏事下三四刻,龙颜忽怡然,谓宰臣曰:“可以闲话矣。”自是询闾里闲事话宫中燕乐无所不至矣。一刻已来,宸威复整肃,是将还宫也,必有戒励之言。每谓宰臣:“长忧卿负朕,挠法,后不得相见!”

武宗好长生久视之术,于大明宫筑望仙台,势侵天汉。上始即位,斥道士赵归真,杖杀之,罢望仙台。大中八年,复命葺之。右补阙陈嘏抗疏论其事,立罢修造,以其院为文思院。上英睿妙理,尤长于纳谏。李璲除岭南节度使,间一日,已命中使颂旄节,萧仿封还诏书。上正听乐,不暇别召中使,谓优人曰:“汝可就李璲宅却唤使来。”旄节及璲门而反。

上雅重词学之臣,于翰林学士恩礼特异,宴游密召,无所间隔,惟于迁转,皆守彝章。皇甫珪自吏部员外召入内廷,计吏员二十五个月限,转司封郎中。动循官制,不以爵禄近臣也。

上自党项叛扰,推其由,乃边将贪暴,利其羊马,多欺取之。始用右谏议大夫李福为夏州节度使,发日,临轩戒励,禀奉宸威,绝侵夺之贪。边方帖息,烽燧不复告惊矣。

(节选自装庭裕《东观奏记》)

【注】指唐宣宗李忱,人称为“小太宗”。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A是B询C闾D里E闲F事G话H宫I中J燕K乐L无M所N不O至P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指朝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皆朝于齐”的“朝”字含义相同。
B.武宗,指皇帝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定的名号。
C.旄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作信物。此指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
D.私在文中有偏爱之意,与《陈情表》中“乌鸟私情”的“私”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宣宗天性笃孝,事亲恭谨有方。他将太后置于大明宫以便早晚侍奉,对亲舅郑光虽不再委以重任,但也赏赐丰厚,让其生计无忧。
B.唐宣宗英明睿智,善于采纳谏言。他得知萧仿将任命李遜为岭南节度使的诏书城封退还后,立即派遣伶人将中使携带的旄节追回来。
C.唐宣宗优待文臣,恪守典章制度。他尽管与翰林学士在燕饮游乐和秘密召见时表现得亲密无间,但对他们的职位变迁都能遵守常典。
D.唐宣宗洞察明断,平息边境战事。他推断党项叛乱根源在于边境将领欺诈贪功,故让李福前去平叛并临行劝勉,最终使得边境安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因与光商较政理,光素不晓文字,对上语时有质俚。
(2) 右补阙陈嘏抗疏论其事,立罢修造,以其院为文思院。
【小题5】《论语》中提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唐宣宗临御天下时如何体现“君子三变”?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义宁元年六月甲申,李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温大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之。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壬戍,军贾胡堡,去霍邑五十余里。代王侑遣虎牙郎将宋老生帅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渊。八月辛巳旦,东南由山足细道趣霍邑。渊恐宋老生不出,李世民曰:老生勇而无谋,以轻骑挑之,理无不出。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渊曰:汝测之善。老生不能逆战贾胡,吾知其无能为也。渊与数百骑先至霍邑城东数里以待步兵,世民将数十骑至城下,举鞭指麾,若将围城之状,且诟之。老生怒,引兵三万自东门南门分道而出。渊乃与建成陈于城东,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日已暮,渊即命登城,时无攻具,将士肉薄而登,遂克之。渊赏霍邑之功,军吏疑奴应募者不得与良人同,渊曰:矢石之间,不辨贵贱,论勋之际,何有等差,宜并从本勋授。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新之/僵尸数里/
B.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
C.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
D.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古人用火灼龟甲,观其裂纹以推测吉凶。后亦指用其他方法预测吉凶。
B.甲申,古代干支纪日法,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两两相配,也可用于纪年纪月。
C.郡,古代的行政区域名。在春秋以前,县大于郡;到了战国以后,郡大于县。
D.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常常“鸾凤”合称,喻指贤人俊士、美人、夫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渊派遣李建成和李世民率兵攻打西河,当时士兵是新集结的,没经过训练演习,李建成、李世民与他们同甘共苦。
B.李渊率军攻打霜邑,日暮时分,下令登城,士兵们没有攻城战具,就徒手搏斗,登上城头,攻占了霍邑,大获全胜。
C.李世民攻占西河后,只杀了守城官员高德儒,没有侵犯百姓的财物,附近百姓都心悦诚服,于是李世民不再诛杀其他人。
D.有人认为参军的奴仆不能和平民受同等封赏,李渊却说作战时不分贵贱,行赏之时,也要一视同仁,不能有区别对待。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
(2)渊赏霍邑之功,军吏疑奴应募者不得与良人同。
【小题5】毛泽东曾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请以霍邑之战为例,分析李世民的军事才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低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

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翌日,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人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B.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C.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D.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如宋太祖、明太祖等。
B.金陵,即现在的南京,曾名“建康”“建邺”,史上曾是东晋、吴、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C.“幸其第”中的“幸”特指皇帝亲临某地,“幸其第”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他的宅第去。
D.卒,在《礼记》中指大夫的死;另外天子死称“薨”,诸侯死称“崩”,士死称“不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俞通海遭逢乱世,力助太祖。他在太祖急需船只时受父命归顺太祖,令太祖喜出望外。
B.俞通海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胥口作战中,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结果被敌军射伤右眼。
C.俞通海忠心耿耿,临危不惧。太祖在康郎山遇险,俞通海奋不顾身,独自营救太祖脱险。
D.俞通海治军严明,关爱百姓。在攻克湖州和攻取太仓以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欢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方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
(2)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