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208
阅读下面文言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人之与人之相,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母羊)之装,韦(熟牛皮)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是故,子墨子言曰: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选自《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之与家之相             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             贼:偷窃
C.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D.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视人之国若视        颜渊曰:请问
B.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        敏于事而慎
D.人与人相爱不相贼        慎终如始,无败事
【小题3】给文(一)中最末段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B.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C.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D.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小题4】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体现墨子“兼爱”思想的一组是(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一)开篇,墨子先说明,“仁人”的事业就是“兴利”与“除害”,然后围绕什么是“害”,什么是“利”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B.文(二)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此文借助故事,婉曲达义,增强了说理的效果。
C.文(二)以突然看见小孩快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论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D.文(一)“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要”的故事,就是“天下士君子”不懂得兼相爱交相利的好处,分辨不清事情得失的最有力的例证。
【小题6】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2)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小题7】儒家和墨家都主张“爱”但又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作简要分析。
22-23高二上·天津·期中
知识点:墨子(约前468-前376)《墨子》孟子(前372-前289)《孟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使能为政,而取法于天。唯天亦不辩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然则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所以得其赏何也?曰:其为政乎天下也,兼而爱之,从而利之,又率天下之万民,以尊天事鬼,爱利万民。是故天、鬼赏之,立为天子,以为民父母,万民从而誉之“圣王”,至今不已。则此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也。

然则富贵为暴以得其罚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是也。何以知其也?曰:其为政乎天下也,兼而憎之,从而贼之,又率天下之民以诟天侮鬼,贼杀万民。是故天、鬼罚之,使身死而为刑戮,子孙离散,室家丧灭,绝无后嗣,万民从而非之曰“暴王”,至今不已。则此富贵为暴而以得其罚者也。

然则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谁也?曰:若昔者伯鲧,帝之元子,废帝之德庸既乃刑之于羽之郊乃热照无有及也帝亦不爱。则此亲而不善以得其罚者也。

然则天之所使能者谁也?曰:若昔者禹、稷、皋陶是也。何以知其然也?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清问下民,有辞有苗。曰:‘群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鳏寡不盖,德威维威,德明维明。’乃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维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维假于民。”则此言三圣人者,谨其言,慎其行,精其思虑;索天下之隐事遗利,以上事天,则天享其德;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故先王之言曰:“此道也,大用之天下则不窕,小用之则不困,修用之则万民被其利,终身无。”

(节选自《墨子·尚贤》)

[注]①鲧:相传为颛顼之子,是禹的父亲。奉命治水,九年未成。②皇帝:指尧帝。③三后:指伯夷、大禹、后稷三君。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废帝之A德庸B既C乃刑之D于羽之郊E乃热照无有F及也G帝亦不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肖,是“不才、不贤”的意思,与成语“不肖子孙”中的“不肖”意思不同。
B.然,“这样”的意思,与《劝学》中“使之然也”的“然”意思相同。
C.鳏寡,指无劳动力且无人供养的人,老而无妻者谓之寡,老而无夫者谓之鳏。
D.已,“停止”的意思,与《六国论》中“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已”意思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帝王选用人才时,要取法于天,不仅要考虑贫富、贵贱、远近、亲疏等因素,而且应该考虑人才是不是对治理国政有利。
B.尧、舜、禹等因为推行仁政而受到上天的奖赏,桀、纣、幽等因为残害百姓而受到上天的惩罚,可见仁心对君王至关重要。
C.爱护百姓的君王会得到颂扬,贼杀百姓的君王会受到惩罚,君王的亲族也是一样,光有高贵的身份而不做好事同样会受到惩罚。
D.大禹、后稷、皋陶这些人因为能为百姓办事,对百姓有恩德,具有真正的威严和明察,因而获得了百姓的拥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天、鬼罚之,使身死而为刑戮,子孙离散。
(2)索天下之隐事遗利,以上事天,则天享其德。
【小题5】上天任用“三后”,他们的功劳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者,必恕然后行。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虽以得高官大位,仁者不为也。夫大仁者爱近以及远及其有所不谐则亏小仁以就大仁。大仁者恩及四海,小仁者止于妻子。妻子者,以其知营利,以妇人之恩抚之,饰其内情,雕画其伪,孰知其非真?虽当时蒙荣,然士君子以为大辱。故共工、欢兜、符里、邓析,其智非无所识也,然而为圣王所诛者,以无德而苟利也。(甲)竖刁、易牙,毁体杀子以干利,卒为贼于齐。(乙)故桀、纣以不仁失天下,汤、武以积德有海土,是以圣王德而务行之。(丙)《孟子》曰:“推恩足以及四海,不推恩不足以保妻子。古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有而已。”

(节选自《说苑·贵德》)

材料二: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此而已矣。

(节选自《墨子·兼爱》)

【小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大仁者[A]爱近[B]以及远[C]及其[D]有所[E]不谐[F]则[G]亏小仁[H]以就大仁。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看重、重视,与《老子四章》中“不贵难得之货”的“贵”词义相同。
B.妻子,指妻子和儿女,此词所在的这句话引自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
C.家,指家庭,与《大学之道》中“身修而后家齐”的“家”所指范围相同。
D.具,齐备,与《鸿门宴》“具以沛公言报项王”的“具”词性不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符合真正的仁义,即使能得到高官显位或者当时享受到荣耀,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也不会去求取的。
B.共工、欢兜他们这些人有智慧有见识,最后落得被圣王诛杀的结局,是因为他们没有德行而且为了利益苟且偷生。
C.墨子从父子、兄弟、君臣之间的不相爱,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互相攻伐,论述了乱“起不相爱”的观点。
D.语言质朴平实,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议论说理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有说服力。这是典型的“墨子式”说理特点。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妇人之恩抚之,饰其内情,雕画其伪。
(2)竖刁、易牙,毁体杀子以干利,卒为贼于齐。
【小题5】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甲、乙、丙处的哪一个位置?请说明理由。

故人臣不仁,篡弑之乱生;人臣而仁,国治主荣;明主察焉,宗庙大宁。夫人臣犹贵仁,况于人主乎?

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

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

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作为舟车,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

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

(选自《墨子·辞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B.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C.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D.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这里是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文中的“子墨子”就是墨子。
B.陵阜:有“山丘”和“坟墓”的意思,文章中指“山丘”。
C.台榭: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春秋至汉代的六七百年间,台榭是宫室、宗庙中常用的一种建筑形式。
D.“饰车以文采”与“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中的“文采”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
B.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
C.当今之主以为刍豢、蒸炙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
D.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
(2)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