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蜀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B.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C.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D.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周,指西周与东周王朝,也指战国末期周室分裂成的西周与东周两个小国。文中指前者。
B.九鼎,是王权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铸成九鼎。
C.戎狄:是先秦时期华夏部落对中国北方、西北等地部落的统称,称谓始自周代。
D.与国,友好国家。“与”,本义指“结交,亲附”,和《六国论》中“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的“与”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极言攻韩,司马错力主伐蜀,不过司马错认同张仪“挟天子以令天下”的主张,以便秦国名正言顺地扩张。
B.张仪认为创建王业的关键之地在三川、周室,伐蜀离统一天下的功业太远,不宜采用。
C.司马错从实际出发,知己知彼,提出积极稳妥的办法,既能发展壮大自己,又能在舆论上站住脚。
D.秦惠玉听取了司马错的意见,派兵攻打蜀国并取得了成功,验证了司马错攻蜀策略的正确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2)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小题5】司马错陈述的伐蜀之利、攻韩之“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2-23高二上·湖北孝感·期中
知识点:刘向(约前77-前6)《新序》(《战国策》整理)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濮阳人吕不韦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秦之异人质于赵,处于(户卯)城。故往说之曰:“子傒有承国之业,又有母在中。今子无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一日倍约,自为粪土。今子听吾计事,求归,可以有秦国。吾为子使秦,必来请子。”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门下无不居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后庭。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说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其宁于太山四维,必无危亡之患矣。”阳泉君避席,请闻其说。不韦曰:“王年高矣,王后无子,子傒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王一日山陵崩,子傒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一得归。王后诚请而立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也。”阳泉君曰:“然。”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王后劝立之 王乃召相,令之曰:“寡人子莫若楚。”立以为太子。子楚立,以不韦为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王后为华阳太后,诸侯皆致秦邑。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王后劝立之/
B.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王后劝立之/
C.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王后劝立之/
D.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王后劝立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厩,指的是宫廷外的马舍。厩,其本意为指马圈、马棚,后来引申为牲口棚。
B.山陵崩,在文中是帝王死亡的委婉语。“天子死曰崩”的表述见于《礼记·曲礼》。
C.“贾于邯郸”的“贾”指做买卖,与成语“商贾云集”的“贾”读音、用法相同。
D.避席,指古人为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离开坐席而伏于地或站起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濮阳商人吕不韦有政治眼光,非常善于审时度势,他见到秦国入赵为人质的公子异人,便觉得奇货可居,准备做一笔拥君立国的大买卖。
B.吕不韦先去说服异人,谈及他危难的处境,说秦赵一旦开战,异人性命难保,并允诺有办法助异人回国并继承王位,获得了异人的信任。
C.吕不韦讲究策略,迂回前进。为说服华阳夫人,他先去说服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华阳夫人是楚国人,他为讨好华阳夫人,让异人更换名字。
D.吕不韦在子楚登上秦国君主之位后,被任命为国相,并被封为文信侯,获得了蓝田十二县的食邑,实现了自己谋立国家之主,获利无数的目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
(2)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一得归。
【小题5】吕不韦是怎样劝动阳泉君接受自己的建议的?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王令向寿辅行,甘茂至魏,谓向寿曰:“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宜阳未得,秦死伤者众,甘茂欲息兵。左成谓甘茂曰:“公内攻于樗里疾、公孙衍,而外与韩侈为怨,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矣。”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樗里疾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是无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有改动)


【注】①三川,韩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灵宝以东,此处指宜阳。②韩侈,即公仲侈,任韩国相国。③公仲,即公仲侈。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B.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C.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D.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春秋末年思想家,师从孔子,提出“三省吾身”“士不可不弘毅”等观点。
B.“穷”意思是处于困境,“穷”与《屈原列传》中“人穷则反本”的“穷”字含义相同。
C.尉,古代官职名,一般指武官,掌管军事的叫“军尉”,管刑狱的叫“廷尉”。
D.“伐”意思是功绩,“伐”与《〈老子〉四章》中“自伐者无功”的“伐”字含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武王野心勃勃,想出兵向东进攻三川,觊觎周王室,与《过秦论》中所说惠文、武、昭襄“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相互印证。
B.甘茂想通过“曾参杀人”的事例,向武王说明“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的道理,为下文实现君主定盟奠定基础。
C.宜阳久攻不下,樗里疾、公孙衍二人意见一致,反对甘茂攻打宜阳。导致武王对战争胜利信心不足,准备停止进攻。
D.甘茂攻宜阳,连续三次擂鼓进军,士兵不前进,他在下属军官的提醒下,拿出自己的钱来激励士兵,最终获胜。
【小题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小题5】甘茂起初为何不想攻打三川?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於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事尚尔,况大乎?”魏征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

贞观十六年,太宗每与公卿言及古道,必诘难往复。散骑常侍刘洎上书谏曰:“帝王之与凡庶,圣哲之与庸愚,上下相悬,拟伦斯绝。是知以至愚而对至圣,以极卑而对极尊,徒思自强,不可得也。陛下降恩旨,假慈颜,凝旒①以听其言,虚襟纳其说,犹恐群下未敢对扬,况动神机,纵天辩,饰辞以折其理,援古以排其议,欲令凡庶何阶应答?臣闻皇天以无言为贵,圣人以不言为德,老子称‘大辩若讷’,庄子称‘至道无文’,此皆不欲烦也。是以齐侯读书,轮扁窃议②,汉皇慕古,长孺陈讥③,此亦不欲劳也。且多记则损心,多语则损气,心气内损,形神外劳,初虽不觉,后必为累。须为社稷自爱,岂为性好自伤乎?窃以今日升平,皆陛下力行所至,欲其长久,匪由辩博,但当忘彼爱憎,慎兹取舍,每事敦朴,无非至公,若贞观之初则可矣。至如秦政强辩,失人心于自矜;魏文宏材,亏众望于虚说。此才辩之累,皎然可知。伏愿略兹雄辩,浩然养气,简彼缃图,澹焉怡悦,固万寿于南岳,齐百姓于东户,则天下幸甚,皇恩斯毕。”太宗手诏答曰:“非虑无以临下,非言无以述虑。有谈论,遂至烦多,轻骄人,恐由兹道,形神心气,非此为劳。今闻说言,虚怀以改。"

(选自《说苑·慎言语》)

【注】①凝旒(liú):旒,古代帝王礼帽前后的玉串,在这里有凝神倾听之意。②窃议:批评。③讥:指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B.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C.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D.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况其大乎”与“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之乐也”(《游褒禅山记》)中的“其”含义相同。
B.“虚襟以纳其说”与“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 中“以”含义相同。
C.“比有谈论”与“比及三年,可使有勇”(《论语》)中的“比”含义相同。
D.“轻物骄人”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中“物”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唐太宗与臣下关于“慎言语”的几番对答,文辞浅易,表现了臣下敢于直言进谏的品行和唐太宗善于纳谏的风度与境界。
B.给事中杜正伦就“慎言语”议题给唐太宗举隋炀帝捉萤火虫的例子,意在劝谏唐太宗,不要随意言语,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害。
C.文章中,唐太宗对于“慎言语”的认识比较清醒,他对杜正伦“赐彩百段”,对刘洎针对自己“好辩”缺点的劝谏表示虚心接受。
D.本文阐释了“慎言语”对于皇帝与庶民百姓来说都具有重要性;文章叙议结合,有引述,有举例,层次井然,脉络清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
②是知以至愚而对至圣,以极卑而对极尊,徒思自强,不可得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