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照章办事

[德]拉里夫·维内尔

夜,我走进车站理发店。

非常抱歉,理发师殷勤可亲地微笑着,按照规定我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服务。

反正现在你们店里一个顾客也没有,我试着提出异议,既然如此,是不是可以来个例外……

理发师朝我这边稍稍转过脸:

尊敬的先生,要知道现在是夜里,我们得遵守规定,一切都应照章行事。只有旅客才能在这儿刮脸、理发。说完,他又把脸扭过去了。

于是我走到售票窗口。

请给我一张火车票。

您上哪儿?

哪儿都行,反正对我都一样。

别装疯卖傻了!

年轻的女售票员发火了。

我一点儿也没装疯卖傻,我平心静气地说,您只要卖给我一张离本站最近的那一站的票就行了。

您指的哪一站?

可爱的姑娘,我已经说过了,随便哪一站都行。

女售票员显然焦躁不安了:您起码应当知道要上哪儿去呀?

我根本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去。

女售票员十分好奇:既然您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干嘛买票呀?

我想理个发。

砰的一声,小窗子关上。我等了一会儿,又小心翼翼地敲了敲窗玻璃。

姑娘,我竭力使自己的语气和缓一些,好了,请卖给我一张票吧。

她像瞅一个疯子似的打量着我,然后开始翻一本书。

是理发店问我要车票!我朝紧闭的小窗子喊起来。

女售票员把窗子打开了一条缝:

理发师要什么?

他要车票。他只给有车票的旅客刮脸。我重复道。直到这时,女售票员似乎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好吧,卖给您一张去莱布尼茨车站的票。您付1欧元吧。

我手里攥着买到的火车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店:请看,这是我的车票。现在我想刮一下脸。

然而,理发师的头脑并不那样简单。

您不打算乘车上路?他问。

可我已经给您看过这张到莱布尼茨的车票了呀,难道这还不够吗?

非常抱歉,理发师把双手交叉在胸前,如果您只是为了刮脸才买车票,那么在我们理发店您就难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这儿只为有车票的乘客服务。

我艰难地喘了一大口气。

可是劳驾!我大喊起来,我只要有这张车票,就可以上莱布尼茨去。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是乘客!

但是您并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去,理发师冷淡而有礼貌地反驳着,这样一来,尽管您手里有车票,也不能算是乘客。因此,我劝您放弃这种打算吧!

我只好又来到售票窗。

姑娘,我对女售票员说,车票也不顶事,请给我退掉吧。

不能退。她遗憾地把两只手一摊。

为什么?我还没有用它乘车旅行啊!

如果您是为旅行而买的车票,结果没有乘车,我可以把票钱退给您。女售票员笑容可掬地解释,一切都应照章办事。刚才一开始您宣称并不打算旅行,因此您就无权退票。您是不是再找一下那个理发师?要知道您是为了他才买的车票呀……

也许您能代我为这张票付款?我又找到了那位和蔼可亲的理发师。

请等一下。理发师放下手里的报纸说道,然后拿起桌上的电话。好了,打完电话,他说,您现在可以刮脸了……

总算可以了!我高兴地喊出了声。

……不过,不是在这儿,理发师说,而是在那儿——莱布尼茨车站。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发生在夜里,顾客稀少,但理发师、售票员仍然严格照章办事,说明他们非常重视规则和秩序。
B.“我”为了刮脸去买车票,这一灵活变通的举动,说明“我”是与严格“照章办事”者相对的另一类人。
C.对于“我”的各种要求,理发师始终克制而有耐心,最后还打电话帮“我”寻求解决之法,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D.故事内容围绕“刮脸”展开,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描写,展现了制度与人情之间的矛盾,发人深省。
【小题2】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照章办事”别具匠心,不仅体现了情节的核心内容,而且能启发读者对主题的深入思考。
B.小说运用了突转手法,如最后理发师打电话并引发“我”情感变化的设置,增强了故事的生动性。
C.小说选材新颖而精当,以小见大。在对日常生活小事的叙述中折射出深刻的社会问题,意蕴深远。
D.小说语言简洁而传神,描写丰富而生动,运用语言、神态、动作、侧面描写,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
【小题3】小说中理发师和女售票员在性格上有何共同之处?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小题4】这篇小说既有荒诞之处,又给人以真实感。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2-23高三上·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阶段练习
知识点:外国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幽灵船的最后一次航行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我会让他们知道我是谁的。

他第一次看到那艘远洋巨轮后过了多年,他用他那男人的新的粗嗓门儿这样对自己说。

那艘轮船没有灯光,也没有声响,一个夜晚从镇子前驶过,看去像一幢没人住的大宫殿,比整个镇子还要长,比镇上教堂的钟楼还要高。它在黑暗中继续向海湾另一端的一座为反对海盗而设防的殖民城市驶去。

当时他虽然还是个没有男人大嗓门儿的孩子,但是在他母亲的允许下,他可以到海滩上去听夜晚的风儿弹奏琴声,直到很晚才回家,所以他还记得,他仿佛看到灯塔的光线一掠过,那艘轮船就消失了。原来,那是一艘在海湾入口附近时隐时现的轮船,它像梦游症患者那样摸索,寻找指明进入港口的航道的浮标。最后,船上的罗盘准是出了毛病,因为它竟向暗礁驶去,撞上了礁石,船身撞碎,无声无息地沉了下去。因此,他自己觉得那是一个梦。

他是那么确信,竟没有把此事告诉任何人,也没有再回想那幅幻景。直到第二年三月的同一天夜里,当他寻找海豚的踪影时,发现的却是一艘虚幻的、阴暗的、时隐时现的远洋轮船,其命运和第一次一样不幸。但是当时他如此相信自己头脑的清醒程度,竟跑去把此事告诉了他母亲。她母亲便利用这个机会请开小艇的人把她儿子带到暗礁那里去,让儿子能够看到在玻璃般的海面上确实见到的东西,但是既不见沉船的踪影也没有死去的男孩子。然而,在他顽固坚持下,他母亲已经保证来年三月肯定陪他去熬夜。但是直到他在黎明的时候回来,看见她死在安乐椅上。

他不仅靠公众施舍而且靠着他从小艇上偷来的鱼过活,同时他的嗓音也渐渐变得像吼叫一般,早把他过去的幻觉抛在了脑后。直到另一个三月的夜晚,他偶然向海上一望,妈呀,那条巨大的石棉鲸鱼,那只吼叫的畜生就在那里。他突然发疯地叫起来。他的叫喊引起一片狗叫声,引起了女人们的恐慌,连最年迈的男人们也想起了先辈们的幽灵,慌忙钻到床底下,以为威廉姆·丹皮尔回来了。但那些冲出家门的人也对那架令人难以置信的、那时已经迷失方向、在每年的灾难中毁坏的机器不屑一顾,而是对他拳打脚踢一顿,打得他把身子蜷作一团。就在这时他恼羞成怒地对自己说:我会让他们知道我是谁的!

但是他很谨慎,不让任何人知道他的决定,而是整整一年抱着这个念头不放,我会让他们知道我是谁的,等待着另一次幽灵出现的前夕的到来,好做他做过的事情。时候到了。他找来一个小艇,穿过海湾,下午在贩卖黑奴的港口的小路上,在加勒比地区的人群中等待他那个伟大的时刻。

原来远洋轮船就在眼前,整个船体大得不可想像,妈呀,它比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大,比陆地和海洋中的任何黑暗的东西都黑,它那带着鲨鱼味的30万吨重的船身从小船旁经过。他惊奇地问自己是否真的不是醒着做梦,不光这一次,过去几次也是这样。但是他刚刚问完自己,就刮来一阵神秘的风把浮标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全吹灭了。这样,当灯塔的光芒掠过后,远洋轮船便又出现了。但它的罗盘已经失灵,大概不知道在大洋的什么位置,正在探察看不见的航道。但实际上它已偏向暗礁,直到他在惊慌失措中想到,浮标事件是使他迷失的关键所在,于是他把小船上的灯点亮,一点点红光不会引起高塔上的任何警察的注意,但是对轮船驾驶员来说却像东方的太阳,因为看到这点红光后,远洋轮船纠正了航向,进入航道的大门,得以幸运地得救。这时,轮船上的灯全亮了,锅炉重新喘气了。但是积压在他心中的怒火并没有因为心情激动而动摇,也没有因为奇迹的出现而后退,而是怀着比任何时候都更大的决心说:他们会知道我是谁的,他们会知道我是谁的!

他没有因为怕被那架巨大的机器撞着而往一边躲,而是开始在轮船前头划船前进,因为现在他们知道我是谁了。他继续引导巨轮向前走,直到他确信它听他指挥,于是他迫使它再次改变前往码头的方向,把它引出了看不见的航道,在前面带领着它,仿佛它是大海上的一只羊,把它引向灯火闪烁的沉睡的镇子。远方可以分辨出教堂的十字架、简陋的村舍和幻景了。

轮船仍然跟着他走,携带着船上的一切,因为其一,他在那个时刻拉响了震天动地的汽笛;其二,他被落下来的蒸汽阵雨浇成了落汤鸡,无辜的小船差一点沉没;其三,说时迟,那时快,已经看到岸上的大蜗牛、街上的石头、怀疑者们的家门和被可怕的轮船上的灯光照亮的整个镇子,他几乎没来得及躲避灾难的发生,他在海水的震荡中叫喊,人们看到了他。转瞬之间那个巨大的钢壳便撞在陆地上。天已大亮,但那已不是三月的黎明,而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三的中午。这时他心满意足地望着那些不轻信的人们张着大嘴观赏这个世界和教堂对面另一只搁浅的世界最大的远洋轮船。它比任何东西都白,比教堂的钟楼高20倍,比镇子长97倍,它的名称死亡之星用铁字母铸成。船帮上还在往下流淌着死亡的海的古老而无生气的水。

(有删改)


[注]①威廉姆·丹皮尔,英国航海家,最可怕的海盗之一。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在嗓门开始变粗的时候,第一次看到了远洋巨轮,于是发出了“我会让他们知道我是谁的”的豪迈誓言。
B.“他”确信自己看到了远洋巨轮的沉没,把这件事告诉母亲,但母亲并不相信;告诉镇上人,却招致一顿暴打。
C.“他”于是决定暗中来--场冒险,乘着夜色独自一人划着小船靠近了那条“比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大”的幽灵船。
D.一阵神秘的风把浮标全都吹灭,幽灵船的航向偏向暗礁,“他”于是把小船上的灯点亮,引导幽灵船驶向小镇。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他”的叙述方式,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其心理活动告诉给读者。
B.小说以“我会让他们知道我是谁的”开头,这是“他”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确定的体现。
C.“他”看见幽灵船后“发疯地叫起来”,却被拳打脚踢,凸显了小镇人际关系的冷漠。
D.幽灵船悄然出现,撞碎后不留痕迹,船体比镇子长97倍等叙述,都富有“魔幻”特点。
【小题3】小说中的“他”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4】“我会让他们知道我是谁的”这句话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远与近

[美]托马斯•沃尔夫

一个小镇,坐落在一个从铁路线连绵而来的高地上。它的郊外,有一座明净整洁、装有绿色百叶窗的小屋。小屋一边,有一个园子,整齐地划成一块块,种着蔬菜。还有一架葡萄棚,到了八月底,葡萄就会成熟。屋前有三棵大橡树,每到夏天,大片整齐的树阴,就会遮蔽这座小屋。另一边则是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坛。这一切,充满着整洁、繁盛、朴素的舒适气氛。

每天下午两点过几分,两个城市间的特快列车驶过这里。那时候,长长的列车要在镇上附近暂停一下,然后又平稳地启动前进。二十多年来,每天,当列车驶近小屋时,司机总要拉响汽笛。每天,一个妇人一听到鸣笛,便从小屋的后门出来向他挥手致意。当初她有一个小孩缠着她的裙子,现在这孩子已长成大姑娘,也每天和她母亲一起出来挥手致意。

司机多年操劳,已经白发苍苍,渐渐变老了。他那可敬的工作,仿佛风刀霜剑,在他脸上刻下了皱纹。但他一看到小屋和两个妇女,便感到从未有过的非凡幸福。一千次的阴晴晦明,一百次的风雷雨雪,他总是看到她们。通过冬天严峻单调的灰蒙蒙的光线,穿过褐色冰封的茬地,他看见她们;在妖艳诱人的绿色的四月里,他又看见她们。

他感到她们和她们所住的小屋无限亲切,好像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一样。终于,他觉得 她们生活的图画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因而他完全了解她们一天中每时每刻的生活。他决定,一旦他退休了,他一定要去找她们,还要和她们畅谈生平,因为她们的生活已经和他自己的生活深深交融在一起了。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司机在她们居住的小镇的车站下了车,走到月台上。他在铁路上工作的年限已经到了。他目前是在公司领取养老金的人,没有工作要做了。他慢慢地走出车站,来到小镇的街上。但所有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好像他从未看到过这个小镇似的。他走着走着,渐渐感到迷惑与慌乱。这就是他经过千万次的小镇吗?这些是他从高高的车厢窗口老是看见的房子吗?

一切是那么陌生,使他那么不安,好像梦中的城市似的。他越向前行,心里越是疑虑重重。司机在闷热和尘埃中沉重地慢慢走着,最后他站在他要找寻的房屋前面。他立刻知道他已经找对了。他看到那屋前高大的橡树,那花坛,那菜园和葡萄棚,再远,那闪光的铁轨。

不错,这是他要找寻的房子。他踏上通向门廊的三层石级,敲了敲门。一会儿,他听到客厅的脚步声,门开了,一个妇女站在他面前。

霎时,他感到很大的失望和懊丧,深悔来此一行。他立刻认出站在他面前用怀疑的眼光瞧他的妇人,正是那个向他千万次挥手致意的人。但是她的脸严峻、枯萎、消瘦;她的皮肤憔悴、灰黄,松弛地打成褶玻;她那双小眼睛,惊疑不定地盯着他。原先,他从她那挥手的姿态所想像的勇敢、坦率、深情,在看到她和听到她冷冷的声音后,刹那间一古脑儿消失了。

而现在,他向她解释他是谁和他的来意时,他自己的声音,听来却变得虚伪,勉强了。但他还是结结巴巴地说下去,拼命把他心中涌出来的悔恨、迷惑和怀疑抑制下去,忘却他过去的一切欢乐,把他的希望和爱慕的行为视同一种耻辱。

那妇人十分勉强地请他进了屋子,尖声粗气地喊着她的女儿。在一段短短的痛苦的时间里,司机坐在一间难看的小客厅里,打算和她们攀谈,而那两个女人却带着迷茫的敌意和阴沉、畏怯、抑郁、迟钝的眼光瞪着他。

最后他结结巴巴生硬地和她们道别。他忽然意识到他是一个老人了。他的心,过去望着熟悉的铁路远景时,何等勇敢和自信。现在,当他看到这块陌生的、不可意料的、永远近在咫尺、从未见过、从不知悉的土地,他的心因疑惧而衰竭了。他知道一切有关迷途获得光明的神话,闪光的铁路的远景,希望的美好小天地中的幻想之地,都已一去不复返了,永远不再来了。

(选自《外国散文三百篇》,林非主编,万紫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远与近矛盾的情境设计,使小说情节平实顺畅,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落差的人生世界。
B.小说展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希望与失望、真实与虚幻等心理在巧妙的情境设计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C.纵观全篇小说,主人公火车司机的衰老:一是年龄增长的衰老,二是幻想、希望破灭之后心的衰老。
D.小说清新隽永,浪漫忧伤,不仅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而且体现着作者对社会、人生多方面的思考。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较详细地描写小屋周围的景色,既要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是要烘托出小屋主人勤劳、质朴的性格特征。
B.小说在叙事上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能灵活自由地全面展现20多年来司机的生活见闻。
C.小说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使司机幻想中的母女与现实中的母女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突出了小说主旨,发人深省。
D.小说结尾处,通过司机“结结巴巴地说着”“结结巴巴生硬地和她们道别”这些细节,形象地表现出司机的复杂心理。
【小题3】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小题4】美学中有一个著名观点:“距离产生美。”请以本文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这时,街上乱成了一团,吆喝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我上了阁楼,从楼板缝里往下看,看见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了亲,把孩子放在地铺上,又霍地转过身来,朝着我说:程同志,既然敌人已经发觉了,看样子是逃不脱这一关了,万一我有个什么好歹,八角坳的党组织还在,反‘夺田’已经布置好了,我们能搞起来!以后再联络你找胡敏英同志,就是刚才来的那个女同志。你记着,她住西头从北数第四个窝棚,门前有一棵小榕树……她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

停了一会儿,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又说话了,只是声音又变得那么和善了:孩子,要是你能带,也托你带上山去,或者带到外地去养着,将来咱们的红军打回来,把她交给卢进勇同志。话又停了,大概她的心绪激动得很厉害。还有,上次托你缴的钱,和我的党证,也一起带去;有一块钱买盐用了。我把它放在砂罐里,你千万记着带走!

话刚完,白鬼子已经赶到门口了。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我从板缝里看她,她还像第一次见面时那么和善,那么安详。

(节选自王愿坚《党费》)

材料二: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②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材料三:

斯佳丽,我这人向来没耐心拼补碎片,骗自己破镜可以重圆。东西碎了就碎了—我宁肯记住它完好时的模样,也不想拼拼补补再一辈子盯着那破过的地方。也许,我若年轻几岁——他叹口气,可我年纪太大,不相信冰释前嫌重修旧好之类的动人鬼话。我年纪太大,不能再靠彬彬有礼的梦想,一辈子撒谎过日子。我不能跟你一起生活既骗你又骗自己。真希望我能在意你怎么办,上哪儿去,可我办不到。

瑞特快快吸口气,轻松却柔和地说:宝贝儿,我不在乎啦。

她默默地看着瑞特上楼去,但觉喉头疼得快憋死人。他的脚步渐渐远去,消失在楼上过道里。她的最后一线希望也随之远去。现在她才明白想求助他感情或理性的一切努力都白费力气,他那冷静头脑的决定不会动摇半分。现在她才明白他方才话说得轻松,却句句当真。她懂了,因为他身上具有刚强不屈、决不妥协的个性—这些东西她一直想在阿什礼身上找,却一直找不到。

她所爱的这两个男人她都没能真正了解,所以都只好失去。现在她才隐约意识到倘若她真了解阿什礼,就决不会爱他了。倘若她真了解瑞特,也决不会失去他。她万分凄凉地想,这辈子她到底真正了解过谁?

此刻,心神麻木。她经历得多,晓得麻木过后紧接就是剧烈的痛楚,撕皮裂肉,一如身体被外科大夫一刀切开,片刻的无感觉,随即就疼得要命。

现在甭想啦,她咬咬牙,唤来老护身符,现在琢磨失去他的痛苦,我会疯的,明天再想好了。

可是,她的心在呐喊,丢开老护身符,管自刀绞般地疼,不能让他走!一定还有法子!

现在甭想啦!她又大声说一遍,想把忧伤推开,想挡住滚滚而来的痛楚,我—对了,明天我回塔拉去。想到这儿,她心情稍稍平静。

由于恐惧与失败,她回过一次故乡塔拉,在它坚实的支持下,又恢复了自信,鼓起了奋斗的勇气。既然做到过一次,上帝啊,求你保佑我再来一次吧!怎么做,她却不知道。她现在不愿想,她只要一个容她生存、容她痛苦的小天地,一个安安静静的地方,好舔舔自己的伤;一个避难所,好筹划以后的战斗。一想到塔拉,就仿佛有只凉爽温柔的手在抚慰她作疼的心。她仿佛看到那幢白房子在闪光,在欢迎她归来。她仿佛感到,乡间宁静的暮霭正向她徐徐降下,为她祝福。她仿佛看到,露珠正悄然滴落在无边的绿野、雪白的棉桃上。还有那未曾拓垦的红土地,枝繁叶茂的松树林,绵延起伏的小山冈。

这美丽的图景让她感到慰藉,给她增添了几分力量,心头的创痛与悔恨顿时轻松不少。她呆呆地站着,多少小事忽上心头—③通往塔拉的林荫道,雪松郁郁苍苍;一丛接一丛的茉莉花,映衬雪白的墙壁,欣欣向荣;洁白的窗帘随风起舞。还有嬷嬷,她突然好想嬷嬷,跟小时候依恋嬷嬷一样,好想把头偎依在她宽厚的胸膛上,任她骨节粗大的黑手抚摸她的头。嬷嬷,是她与过去岁月联系的最后一环了。

以祖先面对失败决不低头的精神,她扬起下颌。她要赢回瑞特,她晓得她办得到!只要她下决心,没哪个男人她得不到。

一切等明天回塔拉再细想,明天就挺得住了。得想办法夺回他的心。说到底,明天总是个新日子。

(节选自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小题1】下列对人物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白鬼赶到门口时,黄新给孩子理头发的细节,表现她危急之下的从容镇定。
B.材料二中水生嫂一震一吮的细节,刻画出她得知丈夫要参加武装部队时复杂的心理。
C.材料三中思佳丽看着瑞特离去时觉得喉头疼的描写,揭示了她在错失爱人后的痛苦。
D.三则材料都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特定环境中典型的女性形象。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作用,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也许,我若年轻几岁——”他叹口气,“可我年纪太大,不相信冰释前嫌重修旧好之类的动人鬼话。”
A.在包身工所有者——带工老板的立场来看,后面的两种当然是很不利了。
B.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C.“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
D.“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小题3】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指出,小说艺术的魅力在于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丰富性。请结合材料三,分析作者如何刻画思佳丽的内心活动。
【小题4】阅读三则材料中画线语句,综合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