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

②改大理寺丞、知宜兴县。官市湖洑茶,岁约户税为多少,取足贫下,若谷始置籍备勾检。茶恶者旧没官,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以偿其数。累迁度支员外郎,出为京东转运使。会河决白马,调取刍楗,同列卢士伦协三司意,趣刻扰州县,而若谷宽之。士伦不悦,于朝,徙知陕州。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王蒙正为驻泊都监,挟太后姻横肆,若谷绳以法。监司蒙正,奏徙若谷潭州。

③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功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记。若谷乃制石版为岸,押以巨木,后虽暴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

④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建言:“近世俗薄,专以朋党污善良。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帝悟,为下诏谕中外。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

⑤若谷性资端重,治民多智虑,恺悌爱人,其去,多见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取足贫下(     )       (2)于朝(     )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监司蒙正
A.亲近B.偏袒C.帮助D.尊贵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A.宽缓B.抚恤C.免除D.赎回
【小题4】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记
【小题5】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
【小题6】第④段写李若谷向皇帝进言,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小题7】文末评价李若谷“治民多智虑”,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分析。
22-23高三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知识点:《宋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踢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扶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故,遂提举玉局现,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权知礼部A贡举B会C大雪D苦寒E士坐庭中F噤G未能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B.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C.文中“新政日下”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字用法相同。
D.文中“后以书见修”和“轼恐不见容”中的“见”字用法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扶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小题5】苏轼自元祐以来颇有政绩,为什么没有得到升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存中本名沂中,字正甫,绍兴间赐名存中。祖宗闵,与唐重同守永兴,金人陷城,迎敌死之。父亲震,金人来攻,亦死于难。存中少机敏,诵书数百言,力能绝人。慨然语人曰:“大丈夫当以武功取富贵,焉用俯首为腐儒哉!”于是学孙、吴法,善骑射。

靖康元年,金人再围汴京,存中与张俊、田师中从信德府守臣梁扬祖以万兵入援,后隶张俊部曲。上问将于俊,俊以存中对。召见,赐袍带。剧贼李昱据任城,久不克,存中以数骑入,击杀数百人。帝乘高望见,介胄尽赤,意其被重创。召视之,皆污贼血,壮之,饮以酒,曰:“酌此血汉。”

绍兴元年,从俊讨李成。存中夜衔枚出西山,驰下击贼,俊以步兵夹攻,俘八千人。诸将夜见存中曰:“战未休,降卒多,忽有变,奈何?非尽歼之不可。”存中曰:“杀降卒吾不忍。”诸将转告俊,竟夜坑之。乘胜追至九江,成遂遁去。绍兴二年春,进神武中军统制。俊奏留存中军中,上曰:“宿卫乏帅,朕所选,为不可易也。”存中亦固辞。不许,遣中使宣押,乃视事

隆兴二年,金人再入关,议割蜀之和尚原以畀之。存中入对曰和尚原陇右之藩要地敌得之可以睥睨汉川我得之可以下兵秦雍曩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远不及知臣若不言,非特负陛下,亦有愧于璘。近者,王师尽锐而后得,愿毋弃。”乾道元年班师,加昭庆军节度使,复奉祠。时兴屯田,存中献私田在楚州者三万九千亩。二年,卒,年六十五。以太师致仕,追封和王,谥武恭。高宗追念旧臣,为之出涕,赠钱十万。存中天资忠孝敢勇,宿卫出入四十年,最寡过。孝宗以为旧臣,尤礼遇之,常呼郡王而不名。

(选自《宋史·第13册卷367》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存中入对曰/和尚原陇右之藩要地/敌得之/可以睥睨汉川/我得之可以下兵秦雍/曩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远/不及知/
B.存中入对/曰/和尚原陇右之藩要地/敌得之/可以睥睨汉川/我得之/可以下兵秦雍/曩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远/不及知/
C.存中入对/曰/和尚原/陇右之藩要地/敌得之/可以睥睨汉川/我得之/可以下兵秦雍/曩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远/不及知/
D.存中入对曰/和尚原陇右之藩要地/敌得之/可以睥睨汉川/我得之可以下兵秦雍/曩议予金人/吴璘力争/不从/今璘在远/不及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衔枚”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形如筷子的枚,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
B.“视事”指官吏到现场视察事务,“用事”指执掌政权,两词中的“事”均指政事。
C.“屯田”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和民屯之别,以军屯为主。
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存中少时机敏多力,他认为大丈夫应当用武功博取富贵,不能埋头苦读成为腐儒,于是学习孙武、吴起兵法,善于骑射。
B.杨存中作战勇敢,平定李昱叛乱时,率领数骑击杀数百敌人,皇帝认为杨存中是壮士并赐酒给他。
C.杨存中对朝廷忠贞不二,但他生性残暴,曾经下令坑杀投降的士兵。
D.杨存中忠孝勇敢,其祖父和父亲均死于国难。他出入宿卫四十年,少有过失,受到高宗和孝宗的宠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曰:“宿卫乏帅,朕所选,为不可易也。”存中亦固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绍圣初,御史论轼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选自《宋史·苏东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B.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C.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D.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小题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B.“晦”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望(阴历每月十五)、既望(阴历每月十六)。
C.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D.纪年法一般有帝王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贞观、开元、元祐属于帝王纪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自小随父母游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B.苏轼成年即已博学精通经传历史,后来读《庄子》,产生共鸣。
C.欧阳修见了苏轼的考场文章和求见信,大为赞赏。
D.“黄州-惠州-琼州”的苦难曲折的经历,反倒为我们展现了苏轼豁达的情怀。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2)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