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56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诗人在被免去参议官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②和銮:同“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叙事、点题,第二句中的“孤臣”“客江干”表明了诗人因被罢官客居偏远之地。
B.“位卑未敢忘忧国”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表现了诗人心系国家的责任感。
C.面对仕途的失意,诗人仍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坚持,对国家的前途命运依旧充满了信心。
D.颈联中“庙社”和“和銮”皆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庙社”喻国家,“和銮”喻南宋皇帝。
【小题2】陆游《书愤》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和本诗尾联均谈到了诸葛亮,试分析两诗尾联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2023·贵州遵义·一模
知识点:陆游(1125-1207)即事感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沈园二首   

陆游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注]①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②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阳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这里指唐琬。③“梦断”句;诗人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香消,指唐琬亡故。④不吹绵:柳絮不飞。⑤行:即将。⑥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B.“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
C.第二首诗次句是在写沈园昔日之景;柳树已老,不再飞绵。第三句“此身行作稽山土”,则是对“柳老”内涵的进一步说明。
D.“犹吊遗踪一泫然”抒发对唐氏坚贞不渝之情。“泫然”二字,饱含无比复杂的感情,有爱,有恨,有悔,诗人不点破,足供读者体味。
【小题2】陈行在《宋诗精华录》评论:“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作为悼亡诗,这两首诗是如何抒发作者的“伤心”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