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遗址,出土的高大的青铜立人像、诡异的纵目人面像、形态各异的青铜人头像,组成了一个(1)__________且栩栩如生的神秘群体。还有奇特的青铜神树和众多的鸟、虎、龙、蛇等飞禽走兽青铜造像,铸造精美,造型神异,令人(2)__________。三星堆考古发现还揭示了古蜀与南亚、中亚的远程贸易和交流,三星堆出土的大量海贝就来自温暖的印度洋海域,蜀布与丝绸就通过很早西南古商道兜售到了古印度、大夏(阿姆河流域)与古罗马。由此可见,古代蜀人大门向着世界敞开,道路向着世界延展,目光向着世界眺望,双臂向着世界拥抱,很早便与世界上很多国家有了经济贸易往来。中华文明自古以来也是开放的,与世界的交流可谓(3)__________,三星堆考古发现对此也是一个很好的印证。(4)__________的三星堆考古发现,所揭示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内涵和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将永远闪烁着辉煌而灿烂的光芒。

【小题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蜀布与丝绸就通过很早西南古商道兜售到了古印度、大夏(阿姆河流域)与古罗马。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具体语境简要分析。
2023·四川雅安·模拟预测
知识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语句(语段)表达效果熟语(含成语)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楼之称。据《梦溪笔谈》记载了因常有鹳雀栖息于楼上而得名的鹳雀楼造型雄奇高拔,不可谓世所罕见。它原是一座戍楼,军士凭此瞭望敌情。

及至唐代,军事功能渐失,常有文人墨客登临赏景,成为美名远扬的赛诗楼。唐代诗人王之涣就有一首著名的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然而鹳雀楼名声虽大,却——13世纪初毁于战乱,就连其遗址残迹,亦在明朝时被泛滥的黄河淹没。

1992年,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十年之后,复建的鹳雀楼,千年英姿得以重现。

千余年,唐人笔下的鹳雀楼,今日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尚未见楼,嘤嘤鸟鸣先萦绕耳畔。登楼远眺,天开地阔,顿有荡胸生层云之感——上有一碧如洗之长空,下有五谷丰登之沃野,黄河宛若一条金色飘带蜿蜒向前,壮阔中透着旖旎,磅礴间又现温柔。

是啊,若无黄河经天亘地、浩浩汤汤之胜景,哪里有鹳雀楼千载不息之隆名?建造于黄河、辉煌于黄河、湮没于黄河、重生于黄河!饱经沧桑的鹳雀楼,正是黄河流域巨大变迁的见证者、黄河文化深厚精髓的集大成者,而其更上一层楼的精神气韵,早已成为这方热土生生不息的发展密码。

【小题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请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任何题材与类型的戏剧都是以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为目的。所谓鲜活是指人物总要血肉丰满,有真实的情感反应,英模形象亦是如此。将英模的真人真事改编为戏剧,看似容易其实非也。过度虚构或刻意拔高有与真人真事不符之嫌。最重要的是两种方法均有可能导致英模形象的失真,使戏剧的主题表达大打折扣。话剧《谷文昌》因为塑造了一个接地气的英模形象而从同类题材中①      。话剧《谷文昌》没有走常规路线,而是将谷文昌塑造成一个具有人间烟火气的英模形象,他瞒着妻子拿工资济百姓,被妻子识破之后的窘态令人②       。该剧虽写了英模人物的家庭生活,但毫没有损伤英模人物的精神高度,反而令观众看到了一个可亲可敬的英模形象。我们知道,之所以英模令人敬仰,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原因。让英模形象从舞台回归到生活,在现实中做人民的精神引路人,主动将戏剧里“那一个”被艺术激活的形象送回到百姓身边,是当代戏剧人③              的责任。

【小题1】请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知道,英模之所以令人敬仰,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B.我们知道,之所以英模令人敬仰,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C.我们知道,英模之所以令人敬仰,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原因。
D.我们知道,之所以英模令人敬仰,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