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扬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权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者,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嗽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诸军还成都,大赦,谥诸葛亮曰忠武侯。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B.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C.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D.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见意思是接见,“引”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引车避匿”的“引”字含义相同。
B.节度指调度指挥。与后来用作历象上据以推算天体运行、季节变化的度数的“节度”含义不同。
C.夙兴夜寐指早起晚睡,“夙”与《陈情表》“夙遭闵凶”的“夙”字含义相同。
D.按行意思是巡行巡视,“按”与《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的“按”字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但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并在出兵祁山时委以重任。
B.马谡领兵失误,被张郃打败,失了街亭,蜀军因此失去了前进的依靠,只得返回汉中。
C.司马懿从诸葛亮的使者口中得知诸葛亮事情繁多但吃得少时,便推断他可能会不久人世。
D.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命令杨仪反举旗帜进攻,司马懿只得领军后退,蜀军取得了胜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
(2)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22-23高三上·安徽六安·阶段练习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节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材料二: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子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小题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序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的括号里。

孔子贤者①所刺讥②皆中③诸侯之疾④今者久留⑤陈、蔡之间⑥诸大夫所设行皆非⑦仲尼之意。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即寡德之人,与“孤家”意思相近,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舜不穷其民力”中的“穷”与“欲齐其国者,先齐其家”中的“齐”都属于使动用法。
C.“君子固穷”与“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两句中的“固”含义相同。
D.“一以贯之”与“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中的“一以贯之”意义相同,都指用一种思想或理论贯穿于各类事物之中,这两处都指将忠恕之道贯穿始终。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回直言自己对东野毕驭马驾车技能的评价,鲁定公听了不高兴,认为颜回诬蔑人,三天后的结果却证明颜回的预料是正确的。
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后果严重。这在治国理政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因而他高兴起来。
C.孔子被围困后粮食断绝,随从饿得都站不起来,而他照样讲习诵读,演奏歌唱,毫不间断,相反,子路就感到生气,颇有怨言。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采纳,而自己仍然坚持,能显示君子修养。孔子听了感到很欣慰,说这样可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类以知之?
(2)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
【小题5】颜回对孔子的“吾道”有怎样的看法?他们的对话,表现了颜回怎样的优秀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汉忠,宇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铃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故所部无益。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D.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宋代以后渐成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2)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六义为“风”“雅”“颂”“赋”“比”“兴”。
B.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隐居,在院中开辟三条小径,只写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大学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之意,二是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
D.元嘉,宋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双亲去世,家里贫穷,他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便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等职。
C.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花丛中饮酒,酣畅时便抚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小题5】文言文中,传主陶渊明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