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5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庄公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节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注】①寤(wù)生:逆生,倒生,即难产。②佗:其他的。③雉: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稚。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B.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C.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D.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丑,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8个,前一位是庚子,后一位是壬寅。
B.黄泉,在中国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间。
C.文中“阙地及泉”的“阙”字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不知天上宫阙”中“阙”字用法及含义相同。
D.《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姜因为生庄公时难产受了惊吓,故不喜欢庄公,只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B.共叔段聚集百姓、修整兵甲武器、准备兵马,去偷袭郑国,姜夫人打算给他打开城门做内应。
C.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公子吕要庄公赶紧做选择,希望不要因为有两个国君而让民生二心。
D.大夫祭仲提醒庄公,共叔段京邑的城墙大小超过了法定的制度,有谋反之意,庄公一开始不相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小题5】庄公发誓生前绝不再见母亲武姜,事后又后悔了,颍考叔是如何帮他的?结果如何?
22-23高一上·江西抚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左传》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已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庄公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节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注]①寤(wù)生:逆生,倒生,即难产。②佗:其他的。③雉: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稚。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B.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C.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D.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丑,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8个,前一位是庚子,后一位是壬寅。
B.黄泉,在中国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间,本文中的黄泉是指黄土下的泉水。
C.文中“阙地及泉”的“阙”字与《烛之武退秦师》一文“阙秦以利晋”中“阙”字用法及含义相同。
D.《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姜因为生庄公时难产受了惊吓,故不喜欢庄公,只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B.大夫祭仲提醒庄公,共叔段京邑的城墙大小超过了法定的制度,有谋反之意,庄公一开始不相信。
C.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公子吕要庄公赶紧做选择,希望不要因为有两个国君而让民生二心。
D.共叔段聚集百姓、修整兵甲武器、准备兵马,去偷袭郑国,姜夫人打算给他打开城门做内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小题5】庄公发誓生前绝不再见母亲武姜,事后又后悔了,颍考叔是如何帮他的?结果如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 氏 何 厌 之 有 不 如 早 为 所 无 使 滋蔓 蔓 难 图 也 蔓 草 犹 不 可 除 况 君 之 宠 弟 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已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④,厚将。”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有删改)

【注】寤生:逆生。指胎儿出生时脚先出,即难产。佗:通,别的。雉:古代度量名称,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不义不暱():对君不义,对兄不亲。洩洩(yìyì):快乐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C.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冀/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D.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称帝王的死为“崩”,文中即此意。
B.乘,在文中的意思是兵车,古时四马一车为一乘,如“千乘之国”中的“乘”即此意。
C.黄泉,打泉井至深时水呈黄色,又因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
D.小人,多指品行不端,做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之类坏事的人;有时也用在臣子对君王或晚辈对长辈说话时,指说话人自己。文中的“小人”为后一个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出生时难产,使其母姜氏受到惊吓,因此姜氏不喜欢他,而喜欢另一个儿子共叔段,并篡位未遂,但最后庄公包容了姜氏的过错,母子和好如初。
B.共叔段身为“京城大叔”,贪得无厌,修治城郭,集结兵力,修守战备,企图偷袭郑都,多行不义,结果众叛亲离,落荒而逃。
C.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弟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之地,说明庄公老谋深算。
D.庄公粉碎共叔段的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再与其母相见,但后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说明庄公有妇人之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公二年(节选)

《春秋》: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

夏四月丙成,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新筑,卫师败绩。

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鞌,齐师败绩。

《左传》: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龙人囚之。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无入而弗听,杀而膊诸城上。齐侯亲鼓,士陵城。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

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石子欲还。孙子曰:不可。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若知不能,则如无出。今既遇矣,不如战也。

石成子曰:师败矣,子不少须,众惧尽。子丧师徒,何以覆命?皆不对。又曰:子,国卿也。陨子,辱矣。子以众退,我此乃止。且告车来甚众。齐师止,次于鞫居。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

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臧宣叔晋师,且道之。季文子帅师会之。

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

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中,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敞邑,不腆敝赋,诂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敞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余余勇!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

(节选自《十三经直解》)


【注】①卢蒲就魁,人名。②曲县、繁缨,诸侯使用的乐器、饰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而盟,无入而                           封:边境
B.臧宣叔晋师,且道之。                    逆:迎接
C.欲勇者余余勇                                 贾:购买
D.自始,而矢贯余手及肘                    合:合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新筑             蜀道之难,难上青天
B.齐师止,次于鞫居                           今其智反不能及
C.若假人,与人政也                           洎牧谗诛
D.余姑翦灭此朝食                                 朝济夕设版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是经,《左传》是传。仲叔于奚救了孙桓子,不要卫侯赏邑,却要“曲县、繁缨”,《左传》直接录用了孔子对这一事件的评论,也把《春秋》所蕴涵的“微言大义”显现出来。
B.鞌之战人物众多,作者善于运用语言、心理、行动描写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齐侯的狂妄从“灭此朝食”的话语中体现;张侯的言语,既表现了张侯的英勇无畏,也传达出战场上的紧张气氛,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C.《左传》被誉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节选部分情节曲折,故事性强。作者既能抓住线索,明晰地描述事件发展的过程,又不时穿插事件,做到上下关合,张驰有致。
D.从节选的文段看,《春秋》笔法严谨,语言简要,有一种历史的真实可信感;《左传》还原历史细节,但不拘泥刻板,对历史事件进行了合乎逻辑的想象和创造,文学色彩更加浓郁。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郤 子 曰 此 城 濮 之 赋 也 有 先 君 之 明 与 先 大 夫 之 肃 故 捷 克 于 先 大 夫 无 能 为 役 请 八 百 乘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
(2)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