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上

洪灵菲

我们跑了一千多里路了,一千多里路了。我们虽然天天打胜仗,可是我们天天窘起来了。

在烈日下,在风雨中,在饥饿和缺乏睡眠的状况里面,我们一天一天的把我们的意志炼得铁一般坚强起来了。像初出发的时候一样,我们依旧不断地唱着歌。一部分意志不坚强的小资产阶级分子渐渐地失望起来了。像楚兰一样在鸣不平的人一天一天的多起来了。他们说:“太苦了!太苦了!太苦了!”

真糟糕!他们原来抱着享乐的心理到来参加革命哩!那些兵士真可爱!(当然有很小很小的部分是不行的)他们只晓得冲锋,不晓得退缩是怎么一回事!冲锋!冲锋!要有子弹的时候,他们便想冲锋!干便干,不会畏首畏尾,像他们才算是有了普罗列塔利亚特(无产阶级)的意识呢!各地的农民,不断地给我们以帮助。在他们的粗糙的手里,握着欢迎旗;在他们的嘶破的喉咙中,唱着革命歌。他们都知道他们的时代已经在他们的面前了!城市间的人们,也给以我们很大的帮助。他们都在希望我们快一点帮助他们去,他们都被压逼得太厉害,想换一口气呢!

到了C县了。我们的队伍即刻被人民欢迎着。我们转战千里的结果,牺牲太大了。我们现时的人数和出发的人数比较起来,减少了三分之一了。但我们决不退缩,我们都明白,我们的死者,是我们到成功之路去的桥梁。

每天,每天耳边都听到子弹的声音。但我们这救伤队死的却是很少。这真奇怪,难道不怕死的结果,连子弹都害怕我们么?

在一场混战中,我们这队女兵居然有了打仗的机会了。我和密司吴,密司黄都没有死;我们的子弹却的确地穿进了几个敌人的胸膛里去了。我们几个人今天为了这件事简直欢喜得忘记吃饭。

“小妹妹,你的短短的手腕居然亦能够开枪?呵!呵!”

“为什么不能够!我的枪术比你还好哩!”

“二妹呢!你今天的成绩怎样?”

“也不很坏!嘻!嘻!”

我们谈说着,充满着一种有目的的快慰。

楚兰和那位大人物,似乎愈加亲密起来了。浪漫得怕人,在这样危逼的状况下,他们还在闹恋爱哩!他们爱安闲,爱享福。楚兰居然由小姐式变成少奶式了,她一路不是坐轿便是骑马,没有好东西便不吃,没有好衣衫便不穿。有些时,她甚至调脂弄粉起来呢!唉!放弃着伟大的工作不做,她只愿做一个玩物!

由这场战争里面,我深深地感觉到小资产阶级在这伟大的时代之前一定不能够干出一点重要的工作出来,除非他们已是获得普罗列塔利亚特的意识。

……

睁开眼睛来,发觉得自己睡在红十字会的病榻上。这种景象,简直令我吓昏了。为什么,为什么我会睡在这病榻上呢?因为被包围的缘故,我们的大队和敌人冲锋到二十次以上,但结果是失败了,失败了。我们的战士差不多都饮弹而没;我们的发亮的枪都被敌人贪婪地拿去了。我们的大旗被撕裂了,我们的战马被他们宰了,以为犒赏军士之用。这些事都是一二天以前的事吧,我实在是朦胧地记不清楚了。

当敌军入城的时候,我才跟着大队一道出走。被敌人赶上的时候,我从城墙上跳到城下去。我以为一切都完了。谁知我却被他们抬到这红十字会里面来就医。我当然是曾经发昏过,但已经发昏了几天,我实在不能够知道。

我开始感觉到全身疼痛,我的四肢和头部都跌伤了。是正午时候,窗外日光黄澄澄地照着,隐隐约约间有几叶芭蕉的大叶在风里招展着。蝉声怪嘈杂的在叫着,天气还热呢。

我躺在这样凄冷的病室里面,整个地被浸入孤独的毒浆里。我想起我们的战士,想起我们的大旗,想起我们的口号,想起我的两个小妹妹。我觉得我躺在另一个世界里面了。这世界对于我整个地变成一种嘲弄。于是,我想起我的枪来,然而那已经老早被他们拿去了。啊!他们把我的枪拿去,简直比较把我的生命拿去,还要令我难过。有了一二个白衣白裙的看护妇时不时到来看我,她们似乎很怜悯我一样。我对她们有一些感激的意思,同时也有些看不起她们。她们的思想太糊涂,她们用一种怜悯的心情来看待我,简直是错误了。我们所需要的是谅解与同情,(当然这些也不是我们所需要的重要部分)我们是绝对不需要人的怜悯的。

夜里头,我的伤口愈加疼痛起来,在惨白色的灯光之下,我想起我的死去了的父亲和母亲,我几乎流下眼泪来。但我终于把它忍住。

……

我真不知道怎样说出我的快慰,今天密司吴和密司黄都被送到这医院来,和我住在一处了。她们本来没有病,也没有伤;因为没有地方归宿,终于被他们送到这医院里来了。

我和我的两位小妹妹见了面便紧紧地抱在一处,这回却禁不住哭起来了。

“怎样干?”

“且住他几天再说,我们都太疲倦了,躺一躺不要紧吧!呵!呵!呵!”

“依旧是顽皮!”

说了一回之后,我们依旧唱歌起来了。

我们像初出发的时候一样快乐,我们照旧在笑着。

一九二六年

(有删改)


【注】洪灵菲(1902-1934),男,原名洪伦修,笔名林曼青,广东潮安人。“左联”五常委之一,1934年夏在南京雨花台被日本宪兵杀害。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端使用反复修辞,既强调行程之长,也暗示了这一行程对人物产生的影响:“我们”因此更坚强,小资产阶级分子逐渐失望。
B.小说中的“那些兵士”,作者认为他们“只晓得冲锋,不晓得退缩是怎么一回事!”,这是作者对这些年轻士兵缺乏战术思维的委婉批评。
C.小说描写的是残酷的革命战争,却避开血腥的战斗场面,而是在平静的叙述中给读者留下大量想象空间,显示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小说结尾“我”与密司吴、密司黄再次相聚与前文并肩战斗的情节相呼应,同时也揭示了在革命的征途中,聚散离合是不可避免的。
【小题2】小说着重写“我们”这些抗战女兵,为何还要写“楚兰”?
【小题3】小说以第一人称进行心灵独白式的叙述,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22-23高三上·黑龙江齐齐哈尔·阶段练习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李三

冯骥才

光绪末年,天津卫出了一个奇人,叫燕子李三。他是个天下少见的飞贼,专偷富豪大户。每偷走一物,必在就近画下一只燕子做记号,表示东西是他大名鼎鼎的燕子李三偷的。此贼牵涉到富贵人家,官府必然下力缉拿,但李三的功夫奇高,穿房越脊,如走平地。遇到河面还能用脚尖点着水波而行,这一手叫蜻蜓点水,轻功不到绝顶,绝对学不会。

燕子李三的事闹了半年,府县的捕快使了不少计谋逮他,却连李三的影儿也没见过。有的说模样像时迁,一身紧身皂衣,长筒软靴,深夜出来行盗,人混在夜色里,绝对看不出来。有的说他长相和杨香武一样,嘴唇上留一撮儿两头向上翘的小黑胡,更是燕子的来历。于是一时间,留小胡子的人走在街上总会招人多看两眼。后来又有人说,什么时迁、杨香武,都是戏迷瞎诌的。此人肯定长相平平,不惹眼,白天睡觉,半夜出行,像蝙蝠。

这李三怎么突然冒出来的?为嘛以前从没人说过?肯定是新近打外地窜来的。天津卫有钱的人多,有钱的人宝贝多,就把李三这种人招来了。传说这个李三是河北人,燕赵之地的人身上都有功夫,还有说得更有鼻子有眼——是吴桥人。吴桥人善杂技,爬杆走绳,如履平地。说法虽然多,谁也没见过。愈见不着愈瞎猜,愈猜愈玄愈神愈哏,甚至有人说这李三就是几个月前刚打外地调任天津的县太爷。县太爷是河北人,人瘦如猴,能文善武,还爱财。甭管是不是他,反正说来挺好玩,愈说愈有乐子。天津人就好过嘴瘾,往里是吃,往外是说;说美了和吃美了一样痛快。

不过这飞贼李三在人们嘴里口碑不坏。东门内一家穷人欠着房租还不上,被房主逼得无奈,晚上在屋里哭哭啼啼,忽然打后窗扔进一包东西,打开一瞧,竟是不少银子。令这家人更惊奇的是,包袱一角画着一只小燕。这家人急忙出去谢恩人,跑到门外一片漆黑,早没了人影。听说最有机会看到李三长相的是蹲在城门口讨饭的裴十一。李三把一纸包钱亲手撂在他手心里,可裴十一是个瞎子,只捏到李三的手,这手不大却挺硬;虽然脸对脸,嘛也瞧不见。

这一来,李三在人们口里就更神奇了。

一天,燕子李三在天津卫把偷窃一事做到了头——他偷到天津最大的官直隶总督荣禄老爷的家。

这天,荣禄的老婆早晨起来梳妆,发现梳妆匣子里的一个珍珠的别针不见了。这是她顶喜欢的一件宝贝,珠子大小跟葡萄差不多,亮得照眼,这么大的珍珠在海蚌里得五百年才能养成,当年荣禄想拿它孝敬老佛爷,她都死活不肯。丢了这东西跟她丢条命差不多。最气人的是在放别针那块衬绸上画了一只燕子,这纯粹是和荣禄老爷叫板!气得荣禄一狠劲咬碎一颗后槽牙。

荣禄也不是凡辈,他使个法儿:在大堂中间放一张八仙桌,桌面中央摆了总督的官印,上边罩一个玻璃罩子,然后放出话去,说当夜他要关上大堂门,堂内不设兵弁护卫,只他一人坐在堂上守候着官印。他要从天黑守到天亮,燕子李三有胆量有本事就来把官印取走!

这话一出,算和李三较上劲了,而且总督大人保准能赢。想想看,虽然大堂内没有一兵一卒,可是堂外必然布满兵力。大堂的门关着,官印在玻璃罩子里边扣着,总督又坐在堂上瞪圆眼守着,李三能耐再大,怎么取法?再说,门窗全都紧紧关着,怎么进去?钻老鼠洞?

当夜总督大人就这么干了。桌子摆在大堂上,官印放在桌面中央,罩了玻璃罩子,然后叫衙役退出大堂,所有门窗关得严严实实。总督大人自己坐在公案前,燃烛读书,静候飞贼。

从天黑到天亮,总督大人只在近五更时,困倦难熬时略打一个盹儿,但眨眼间就醒了。整整一夜没听到一点儿动静。天亮后,打开门窗,阳光射入,仆役们也都进来了,只见那方官印还好好摆在那里,纹丝没动。总督大人笑了,说道:燕子李三只是徒有虚名罢了。

然后,举起双手伸个懒腰,喝口茶漱漱嘴,喷在地上,准备回房休息。

这时,收拾官印的仆人掀开玻璃罩子时,忽然发现官印朝南一面趴一个虫子似的东西,再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只毛笔画的又小又黑的小燕子!燕子李三画的!

总督大人登时目瞪口呆,他怎么进来怎么出去的?衙门里上上下下没人能猜得出来。

真人能人全在民间,很快民间就有了说法。说李三是在大堂还没关门窗时飞身进来,躲在了大堂正中那块清正光明大匾的后边,待到总督大人困极打盹儿时,下来把事干了,然后重回匾后藏身,天亮门窗一开,趁人不备,飘然而去。

这说法合情合理。可是总督大人纳闷,李三当时为什么不拿走官印,只在上边画个小燕?

人们笑道,官印?李三爷能拿却不拿,就是告诉你,那破东西只有你当宝贝,谁要那个!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短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李三“每偷走一物”必就近画只燕子以示自己所为,交代了绰号“燕子”的由来。
B.李三在大家口中神秘莫测,说法虽多,谁也没见过,但是大家知道李三是个小偷,什么人家他都偷。
C.第十一、二段“总督大人笑了”,“然后举起双手伸个懒腰,喝口茶漱漱口,喷在地上”“笑、举手、伸懒腰、喷”这些动词中,体现了荣禄内心的想法。
D.“穿房越脊梁,如走平地,用脚尖点着水波而行”中可见李三武艺高强。
【小题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尾官印上留下的燕子记号与前文李三盗窃必作“燕子”记号,以及标题形成照应。
B.小说第三、四段以市井小民视角带领读者试图揭开李三的传奇面纱,对读者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C.文中叙述语言多用短句,干净利落,“愈哏”“为嘛”“嘛也瞧不见”等天津方言融入其中,展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D.小说巧借民间说法解开了李三如何进出总督大堂的悬念。人们的“笑”既是对荣禄的嘲讽,也是对李三的赞许,如此结尾,耐人寻味。
【小题3】小说中的燕子李三大名鼎鼎却无人亲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从侧面塑造这个形象的。
【小题4】《燕子李三》是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中的一篇。请结合本篇小说内容谈谈你对“俗世”与“奇人”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出以后

孙犁

南郝村虽然说不上什么山光湖色,有出奇的风景可看,却是大平原田园本色。围村一条堤,堤外接连不断已经收割起庄稼的田亩,杨柳树也很多。村西有一条大河绕过,隔河望去,又是一围村庄,一片田亩苇坑麻地。倘在夏秋两季,也一定有些风光景致。

正是冬天,快要过旧历年了,我在这村子住下。房东老伴两个,待我很好。房东只有个女儿,今年十八岁。从小娇惯,抗战以来,更当男孩子看待,说一不二。我们不久就熟起来。她交游很广,认识许多女孩子,不但本村,外村也有许多姐妹。同时,她的好处也很多。为人慷慨,对抗日工作热心,敢出头,所以也着实令人赞佩。

不久,她一定要去升学,我写了一封信,介绍她到抗属中学附设的卫生训练班去试试,却录取了。回来,和她母亲说了没三句话,就跑到街上去,找她的伙伴们去了。到夜晚回来,带来一个同她年岁差不多,比起她那细长个子,算个中等身材,比起她那尖长脸,算是圆脸,细眉大眼的女孩子来。说是她一个干妹妹,也要去升学,叫我写介绍信。

那个新来的叫王振中,自己说17岁,家里愿意叫她出去。这个女孩子说话声音低,但听来很清楚响亮,老是微笑着,还有些害羞。说话和房东姑娘不同,很少流行的新名词,但是道理说得也很明白,叫人相信;只是在说话中间,有时神气一萎,那由勇气和热情激起的脸上的红光便晦暗下来,透出一股阴暗;两个眉尖的外梢,也不断簌簌跳跃,眼睛对人有无限的信赖。她说起话来就要离开这个家,她把要说的说完,就要走;我也随便答应,明天再说,可以写个信去考考。

女房东是没事,也要一天找我谈上一个甚至两个钟头的。这回,王振中走了。她就过来,和我讲说了王振中的家:王振中是这村北头赶大车王六儿的女孩子,也是独生女,家里虽然穷,但也因为这孩子从小就仁义懂事,爹娘也娇养惯了的。前几年王六儿死在保定城了,她是从小许给本村在北平开店发家的黄清晨的儿子了,但那婆家并不叫这女孩子应心满意,公公在村里名声最不好,没人愿意招惹,有名的顽固分子。

果然第二天太阳还没出来,王振中就来了。换了一身黑棉袄棉裤,袄很长大可体,裤脚很瘦,头发修剪得更短了,脖里围一条新毛巾,按着冀中区流行的青年妇女打扮起来,挟了一个包裹。

我说:信可以写,上学是好事,可是你和你婆家说好了没有?

她红着脸说:这是我情甘乐意,谁也管不了我。我和他们讲好了。你看我才从婆家出来,这鞋还是在那里拿的呢。

我终于写了封简单的信,叫她去试试。临走,我说用不着带包裹,这是去考啊,不一定能录取。但她没答话,便催着房东的女儿走了,从门前堤上跳过去,走得非常快。

这样,我在南郝村过了旧年。正月间,冀中各地非常热闹,抗属中学驻的村子里,有五千个中学生参加大检阅。早晨,在会场上,我看见王振中穿了黑色棉军装,外罩一件长大的棉背心,背包、挂包、小碗、防毒口罩,一色齐全,和那些小同学一样站在队里。她的脸更红、更圆,已经洗去了那层愁闷的阴暗;两个眉梢也不再那样神经质地跳动,两片嘴唇却微微张开,露着雪白的牙齿,睁着大眼望着台上讲话的程子华同志的脸,那信赖更深了。

那个村庄,正在滹沱河和沙河之间。村边便是一片沙滩,上面一排高大的白杨树。一天早晨我正在杨树林里和一个老乡谈这一带的白菜和红薯的产量,王振中穿了护士的白布罩单和翻卷的白布单帽走过,手里还托了一个药瓶。看见我,大远跑来,敬了礼,问过我怎样到这里来,我的女房东身体好不好,小羊羔长大了没有,才微笑着听我对她的问话:

听说你婆家从北平把你……叫回来,像有什么打算,来找过你吗?

找过。她又红了脸,但随着就平静流利地谈下去,他们一家人全来了,男兵女将,直找到队长跟前去,要我回去。起先队长还要我回去看看,等我把事情说明白,说回去了就不会再有王振中了,队长才说你自己解决吧。可不是我自己解决,我已经向县政府告了状,解除婚约。这就一干二净,再说我也还不到结婚年龄……

临走时,她说今天是看护实习,刚给一个伤员上了药。我问她那是什么药,她用德文告诉我那药的名字。

(选自《中国现代名家名著珍藏本·诗意小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眼睛对人有无限的信赖”“那信赖更深了”这两处眼神,表现了王振中的纯洁善良和信念坚定。
B.“村边便是一片沙滩,上面一排高大的白杨树”这一景象,描写了冀中大地的环境特点与蓬天勃生机
C.小说描写的是抗日战争,具有浓厚的血雨腥风的战场气氛,让人感受到军民蓬勃向上的抗日热情。
D.小说以“走出以后”为题,展示了青年人在接受新思想后的改变与成长,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情谊。
【小题2】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
【小题3】文章结尾部分写王振中用法律手段解除婚约,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后代

王愿坚

在战斗后的东山岛上,我看到了一挺轻机枪,枪筒扭曲,枪口成了扁圆形。这是一个参军不到两年的新战士,在这次战斗中使用的,这挺机枪究竟杀伤了多少敌人,数不清,究竟打出了多少发子弹,也算不清,只知道枪管打红了,射手的手上烙起了泡,帽舌也烙焦了,他还在射击!射击!战斗结束,机枪冷却后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我专程采访了这挺机枪的主人——黄承谋同志。这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小伙子。

你如此勇敢的思想基础是什么?我问。

他窘迫地望望身旁的指导员,半天,指导员插嘴了:你就把你家里的事讲给这位同志听听吧!

下面就是黄承谋同志的话,也是对我的问题的回答。

我家乡是咱的一块儿老革命根据地。以前,我家连巴掌大块儿的地也没有,爹在农忙的时候给地主做做短工,哥给人家当放牛娃,一家人一年到头过着苦日子。1929年,红军到了我们那个地方,爹就参加了红军。因为爹是打猎的出身,准头好,就让当了机枪手。那时候我才四五岁,是个抱着大人胳膊打滴溜、趴在地上戳尿窝窝的孩子。1934年爹随着部队北上抗日去了,乡里给我家送来了很多慰劳品,还组织欢送红军出征的大会,妈领着我和哥哥,坐在红属代表席上,胸膛上还戴着一大朵鲜红鲜红的花儿。可没多久,白鬼子来了,日子一下子变了。爹很久没见回家,只有村东头根老爹经常来我家。根老爹有时候扭着我的耳朵说:伢子,好好听话,等大了好接你爹的班!”

一天深夜,爹突然悄悄回家了,那模样简直叫人不敢认了:脸很瘦,头发老长,满脸连鬓胡子都留起来了,活像个大刺猬,两只眼睛还那么乌黑闪亮。原来北上的部队遭到敌人包围。突围时,爹负了伤,伤好后,党决定要他回老家参加敌后游击斗争。爹讲完了这段事,对妈说:看样子,苦日子又得过几年了,这以后,少不了又得把家扔给你了。

妈把话接过去说:什么苦难我也不怕,就是这几个孩子……

爹说像咱们也不要什么人给上坟添土、接续香烟,就怕事情干不完,得有人接班啊!

妈叹口气说,依着我呀,所有受苦受罪的事,就该咱们一肩挑过去,好让孩子们日后能享点福!

爹走后,妈悄悄在后院破墙根底下给爹挖了个藏身的地窖,之后爹回家的次数就多了,爹一回家就讲故事给我听:他怎样用一挺机关枪卡住了三百敌人,一个十多岁红小鬼怎样用一块石头缴了一支枪。这些故事一听了,我就半宿睡不好觉:我什么时候才能像爹那样去打白鬼子呢?有一次爹拿起一本油印书一举,这是宝贝呢!上面写的打倒土豪劣绅!你想想,那几年咱把土豪打倒了,日子过得多美!接着,爹就兴高采烈地讲起革会胜利以后的幸福生活来,讲的时满脸笑容,眼睛发亮,就像那好日子已经就在他的眼前了。又压低了声音说:记着,老一辈的人,风里来,雨里去,血,一捧一捧地流,就是为的这个,这好日子是你们的了。那时候,可别忘了,这是老一辈人的命挣来的,就是拼上性命也得保住它。

19358月,爹已经有两个多月没回来了。这其间,根老爹前后背来过两个挂彩的同志,其中一个我叫他赵叔叔,在爹住的那个地窖里住过。

有天半夜,我被一阵轻轻的但很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侧耳细听,仿佛还有人在喘粗气。只见根老爹和那个赵叔叔抬着一个人,赵叔叔背上还有一挺机关枪。是爹受伤了,他已经不像个人模样了,满头满脸都是伤,蓬松的胡子被血黏成了一片,衣服也全是一片红。他闭着眼,鼻孔里不断呼着粗气。

原来,爹为了掩护大队突围,多处负伤,子弹也打光了。敌人冲到面前了,爹一咬牙,把机枪往怀里一靠,贴胸抱住赵同志,倒退几步,脚猛一蹬,坠下悬崖了。

根老爹走后,好大一会儿,爹才慢慢醒过来,他摇了摇头:还有多少事要干啊!……嘿,太早了……他望了望妈说,伢子妈,要常想着这孩子是谁的呀!妈说:伢子爹,你的话我记下了,我知道这后代是谁的。爹又断断续续地说:爹是个党员,没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留给你们的是……没杀净的白鬼子,要学好,别辱没了你爹的名字!这是爹说的最后的话。爹埋在了他藏身的那个地窖。当天哥上山当了红小鬼,听说打仗很勇敢,同志们都说他处处像爹,后来,走上了抗日前线,1940年的时候听说当了排长,再往后就没有了消息。

我们吃糠咽菜熬到了1949年。一解放,我积极地参加了二次分田的斗争。我家分了田,搬了房子,我还当了民兵队长。

1951年抗美援朝的时候,妈忽然想到爹坟上去看看。我和妹妹扶着她来到爹的坟前。妈绕着墓地走了一圈,在小树底下坐下来,半天,突然说:我唱个歌你们听吧!我好奇怪:自从爹牺牲了,她就再也没唱过歌;只听得妈说:这歌还是那年送慰劳鞋的时候,主力上一个同志教的呢。说着就清了清喉咙唱起来:

人民翻身闹革命,红军志气高如天;

老子牺牲儿顶上,哥哥死了弟上前……

这歌,妈一连唱了两遍,唱着唱着,妈眼圈一红,掉下泪来。

第二天,我就报了名。不过因为参军的人数太多,没能到朝鲜,我就要求参加了解放军,来到了海防上。同志,你说我怎么能不好好地战斗呢!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讲述了参军不到两年的新战士黄承谋同志在一次战役中用一挺轻机枪杀敌无数的英雄事迹,甚为感人故事。
B.“爹”在临终前的遗言“没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留给你们的是……没杀净的白鬼子……”表达了对孩子们的愧疚之情。
C.“妈”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农村妇女,“爹”不在了,“哥”也可能已经牺牲的情况下,还是毅然把黄承谋送上了朝鲜战场。
D.对村东头根老爹的刻画着墨不多,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根老爹是游击队在村子里的秘密联络员,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小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后代》为题,意指革命事业后继有人,集中体现了“老子牺牲儿顶上,哥哥死了弟上前”的革命主题。
B.作者在文中善于使用陌生化语言,如“打‘滴溜’”“戳‘尿窝窝’”“准头”等方言,是为了更好的刻画人物形象。
C.小说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开篇对黄承谋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描写,是为了衬托“爹”更加高大的革命形象。
D.小说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述革命故事,从而突现出对“革命历史”的追忆和回味,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
【小题3】王愿坚的革命历史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结合本篇小说简要分析。
【小题4】根据黄承谋同志讲述的“家里的事”,概括回答他“作战如此英勇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