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02

燕子之为王三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攻子之。齐王令人谓燕太子曰:“寡人闻太子将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虽小,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使市被攻子之,不克。市被反攻太子。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人,百姓恫恐。齐王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因北地之众以伐燕。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人取子之,醢之,遂杀燕王哙。齐王问孟子曰:“或谓寡人勿取燕,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诸侯将谋救燕。齐王谓孟子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齐王不听。已而燕人叛。齐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乃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陈贾曰:“然则圣人亦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是岁,齐宣王薨,子湣王地立。

(节选自《资治通鉴·赧王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B.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C.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D.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万乘,原指一万辆兵车。战国时,诸侯国小者称“千乘”,大者称“万乘”。
C.《书》,又称《尚书》《书经》,与《诗》《礼》《易》《春秋》合称“儒家五经”。
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也可是王室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国将军市被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他原本与太子平合谋要一起反抗子之,但是发现不能攻克子之时,就反过来攻打太子平。
B.燕国发生内乱之时,齐国趁机攻打燕国,但是燕国的士兵都不做抵抗,连城门都不关闭。可见燕国军民都渴望由齐王来统治自己的国家。
C.齐王认为自己攻占燕国是得到上天的庇佑,因为双方都是万乘之国,而齐国仅用了五十天就攻下了燕国,这不是单凭国力强盛可得到的。
D.孟子认为是否要去消灭一个国家不是由国君或上天来决定的,而是看百姓是否愿意“箪食壶浆”来迎接其他国家的军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因要党聚众,使市被攻子之,不克。
(2)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小题5】孟子认为“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对待犯错是不一样的。请简要概括。
22-23高二上·福建龙岩·阶段练习
知识点:司马光(1019-1086)《资治通鉴》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法而治者,吏习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既未布,恐民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之,莫敢徙。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山无盗贼,民勇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曰:夫信,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常人安故俗             民勇公战
B.吏习民安之             商君尤称刻薄
C.恐民不信             又处战攻
D.以此两             夫信,人君之大宝也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而治者       缘:依循、依据
B.令既未布       具:详细
C.民之,莫敢徙       怪:感到奇怪
D.秦国道不拾       遗:丢失的东西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B.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C.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D.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庶长,官爵名,掌军政大权,商鞅变法后,庶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职权力。
B.太子,古时由现任君王册立的王位继承人,由君王的嫡长子担任,其地位次于君王。
C.黥,《说文解字》有言“黥,墨刑在面也”,就是古代一种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
D.四海﹐古时认为中国有东海、西海、南海、北海环绕,因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全国。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鞅想要变法,却遭到大臣甘龙的反对,卫鞅便用“智者”“愚者”和“贤者”“不肖者”之论,成功说服了秦孝公支持他变法。
B.卫鞅立木南门,招募能徙者并予奖励,是为颁布新法做准备,他认为必须先在百姓心中树立信誉,才能确保新法顺利实施。
C.新法初行,太子犯法,卫鞅认为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虽不能对太子施刑,但却对太子的两位老师处以刑罚,以示执法公正。
D.新法施行十年,乡邑得到很好的治理,卫鞅却斥责一些说变法好的人,将他们迁徙到边境,是因为这些人当初说变法不好。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2)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上一日退朝,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遂良曰:“今日之召,多为中宫,上意既决,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杀元舅及功臣之名。遂良起于草茅,无汗马之劳,致位至此,且受顾托,不以死争之,何以下见先帝。”勣称疾不入。无忌等至内殿,上顾谓无忌曰:“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遂良对曰:“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臣不敢曲从陛下,上违先帝之命。”上不悦而罢。明日又言之,遂良曰:“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经事先帝,众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万代之后,谓陛下为如何?愿留三思!臣今忤陛下意,罪死。”因置笏于殿阶,解巾叩头流血曰:“还陛下笏,乞放归田里。”上大怒,命引出。昭仪在帘中大言曰:“何不扑杀此獠!”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于志宁不敢言。韩瑗因奏事,涕泣极谏,上不纳。明日又谏,悲不自胜,上命引出。瑗又上疏谏曰:“匹夫匹妇,犹相选择,况天子乎?皇后母仪万国,善恶由之。愿陛下详之,无为后人所笑。臣恐海内失望,棘荆生于阙庭,宗庙不血食,期有日矣。”上不纳。他日,李勣入见,上问之曰:“朕欲立武昭仪为后,遂良固执以为不可。遂良既顾命大臣,事当且已乎?”对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上意遂决。许敬宗宣言于朝曰:“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立一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昭仪令左右以。庚午,贬遂良为潭州都督。

文本二: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未易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
B.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
C.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
D.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逆之必死”与“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逆”字含义不同。
B.“罪当死”与“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当”字含义不同。
C.“韩瑗因间奏事”与“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两句中的“间”字含义相同。
D.“昭仪令左右以闻”与“宰以卓异闻”(《促织》)两句中的“闻”字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文本二中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国既丧     既:已经               义不赂秦        义:坚持正义
B.始速祸焉     速:迅速               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C.或未易量     或:或许               洎牧以谗诛     洎:等到
D.刺客不行     不行:不去行刺     诚不得已        诚:实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每小题4分)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小题5】唐高宗欲立武昭仪为皇后,为何有的大臣反对,有的大臣赞成?请简要说明其根本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天授元年,武三思用事,宰相皆下之。同凤阁鸾台三品韦方质有疾,三思往问之,方质据床不为礼。或谏之,方质曰:“大丈夫安能曲事近戚以求苟免乎!”寻为周兴等所构,流儋州,籍没其家。时法官竞为深酷,唯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独存平恕。有功,名弘敏,初为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施敲扑吏相约有犯徐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满不杖一人职事亦修累迁司刑丞酷吏所诬构者,有功皆为直之,前后所活数十百家。尝廷争狱事,太后厉色诘之,左右为战栗,有功神色不挠,争之弥切。太后虽好杀,知有功正直,甚敬惮之。冬,十月,道州刺史李行褒兄弟为酷吏所陷,当族,秋官郎中徐有功争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奏有功故出反囚,当斩,太后虽不许,亦免有功官;然太后重有功,久之,复起为侍御史。有功伏地流涕固辞曰:“臣闻鹿走山林而命悬庖厨,势使之然也。陛下以臣为法官,臣不敢枉陛下法,必死是官矣。”太后固授之。长寿二年,德妃父孝谌为润州刺史,有奴妄为妖异以恐德妃母庞氏,庞氏惧,奴请夜祠祷解,因其事。下监察御史龙门薛季昶按之,季昶诬奏,以为与德妃同祝诅。庞氏当斩,其子希瑊诣侍御史徐有功讼冤,有功牒所司停刑,上奏论之,以为无罪。太后召有功,曰:“卿比按狱,失出何多?”对曰:“失出,人臣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太后默然。由是庞氏得减死,与其三子皆流岭南,孝谌贬罗州司马,有功亦除名。万岁通天元年冬,太后思徐有功用法平,擢拜左台殿中侍御史,远近闻者无不相贺。鹿城主簿宗城潘好礼著论,称有功蹈道依仁,固守诚节,不以贵贱死生易其操履。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太后:指武则天。②祝诅:做诅咒之事,即祈求神灵向某人降祸。之前曾有人诬告皇太子德妃窦氏行诅咒之事,以图不利于太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为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施敲扑/吏相约有犯徐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满/不杖一人职/事亦修/累迁司刑丞/
B.初为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施敲扑/吏相约有犯徐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满/不杖一人/职事亦修/累迁司刑丞/
C.初为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施敲扑/吏相约有犯徐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满/不杖一人职/事亦修/累迁司刑丞/
D.初为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施敲扑/吏相约有犯徐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满/不杖一人/职事亦修/累迁司刑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族,古代的一种残酷刑罚,即一人犯死罪而连及其父母妻子等整个家族被杀。
B.“固争不能得”与“秦孝公据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中的“固”含义不同。
C.“雅重有功”与“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中“雅”的意思完全相同。
D.“因发其事”与“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苏武传》)中的“发”字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武三思执掌朝政时,韦方质瞧不起他,就在其看望自己的时候没有以礼相待,后来武三思指使周兴陷害他,结果被定罪,流放到了儋州。
B.当时法官们在执法方面竞相苛刻严酷,徐有功心存公平和宽恕,前前后后共救了数十上百家人,他还曾为案子的事在朝廷上争论。
C.徐有功在被任命为侍御史时坚决推辞,原因在于他知道自己是个严格执行法令的人,极有可能在这个官任上被处死,但太后没有答应其请求。
D.窦孝谌的家奴以妖异之事诱使庞氏夜里向神灵祈祷,趁机就诬告她。薛季昶诬奏说她与德妃一起祈求神灵降祸于太后,于是庞氏被判死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谏之,方质曰:“大丈夫安能曲事近戚以求苟免乎!”
(2)称有功蹈道依仁,固守诚节,不以贵贱死生易其操履。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