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6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邦宪,字希尹,贵州清平卫人。嘉靖七年酮世职为指挥使。累功,进署都指挥金事,铜仁参将。苗龙许保、吴黑苗叛,总督张岳议征之,而贼陷印江、石轩,邦宪坐速问。岳奏留之。邦宪遂与川、湖兵进贵州,破苗砦。窜山箐者,搜戮殆尽。上功,邦宪第一。未及叙,而许保等突入思州,执知府以去。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邦宪使使购老等执许保送军门,而黑苗窜如故。复以计购乌朗土官田兴邦等斩黑苗,贼尽平。遂进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台黎砦苗关保倡乱,四川容山、广西洪江诸苗应之,远近骚然。邦宪与湖广兵分道讨破之,传檄十八砦,许执首恶赎罪。诸苗听抚,设盟受约而还。播州宣慰杨烈杀长官王黼黼党李保等治兵相攻且十年总督冯岳与邦宪讨平之真州苗卢阿项为乱策贼必夜袭先设备贼至,击败之。贼求援于播州吴鲲。诸将惧,邦宪曰:吾调水西兵攻乌江,声杨烈纵鲲逆罪,烈奚暇救人乎?已,水西兵至。邦宪进遇其巢,乘风纵火,斩关而登,贼大奔溃,擒贼首父子,斩获四百七十余人。进署都督同知。播州韩甸与张问相攻,甸屡胜,遂纠生苗剽湖、贵境,垂二十年。问亦纠党自助。邦宪讨之,斩百余人。问潜出,被获。官军乘胜入甸巢。会暮,大雨,迷失道。守备叶勋、百户魏国相等陷伏中,死焉。邦宪夺围出,还军镇远。再征之,贼沿江守。邦宪佯与争,而别自上流三十里编竹以渡。水陆并进,大破之。斩甸,容山平。进右都督。邦宪生长黔土,熟苗情。前后进秩者四,赉银币十有三。所得俸赐,悉以飨士,家无赢资。为总兵官十七年,威镇蛮中。卒官,赠左都督

(节选自《明史·石邦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播州宣慰杨烈杀长官王黼/黼党李保等治兵相攻且十年/总督冯岳与邦宪讨平之/真州苗卢阿项为乱/策贼必夜袭/先设备/
B.播州宣慰杨烈杀长官王黼/黼党李保等治兵相攻/且十年总督冯岳与邦宪讨平之/真州苗卢阿项为乱策/贼必夜袭/先设备/
C.播州宣慰杨烈杀长官王黼/黼党李保等治兵相攻/且十年总督冯岳与邦宪讨平之/真州苗卢阿项为乱/策贼必夜袭/先设备/
D.播州宣慰杨烈杀长官王黼/黼党李保等治兵相攻且十年/总督冯岳与邦宪讨平之/真州苗卢阿项为乱策/贼必夜袭/先设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颁布的名号,还可用来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文中“嘉靖七年”是用年号纪年。
B.进、署、充都是表示官职任用、变动的词语。“进”一般是指提升调用,“署”是指代理、暂任官职,“充”是充任、出任。
C.土官是封建王朝封赐的独霸一方能世袭的官员或统治者。明代在西北、西南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采用土官管理。
D.追赠即表示加封死者官职、勋位,和朝廷给予死者谥号意思相同。文中“赠左都督”即在去世后加封官职以示褒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邦宪历经挫折,屡次获胜。曾因敌贼攻陷印江、石阡,他被逮捕问罪;也曾因天黑遇雨而迷失路径,被叛军包围,但他最终平定了叛乱。
B.石邦宪攻其不备,出奇制胜。他花重金收买老穀等人擒住龙许保;苗人卢阿项作乱,他借水西兵攻乌江,分化、瓦解叛军,敌贼崩溃被歼。
C.石邦宪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再征韩甸的战役中,他假装与敌贼抗争,而另外从上游编竹渡江,水陆并进大破敌贼,斩杀韩甸,平定容山。
D.石邦宪不贪钱财,爱护士兵。他先后四次增加俸禄,十三次被朝廷赏赐银币,但所得俸禄赏赐全用来招待士兵,自己家中没有多余资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及叙,而许保等突入思州,执知府以去。邦宪急邀,夺之归。
(2)播州韩甸与张问相攻,甸屡胜,遂纠生苗剽湖、贵境,垂二十年。
2019·陕西安康·三模
知识点:张廷玉《明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吾德,字懋修,归善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行人。隆庆三年,擢工科给事中。两广多盗,将史率虚文罔上。吾德列便宜八事,皆允行。明年正月,日有食之,已而月复食。吾德言:“岁首,日月并食,天之大灾,陛下宜屏斥一切玩好,应天以实。”诏遣中官督织造,吾德偕官严用和切谏,报闻。帝从中官瞿敏言,命市珍宝,户部尚书刘体乾、户科都给事中李已执奏,不从。吾德复偕已上疏曰:“伏睹登极诏书,罢采办,蠲加派,且云‘各监局以缺乏为名,移文苛取,及所司阿附奉行者,言官即时论奏,治以重典’,海内闻之,欢若更生。比者左右近习,干请纷纭,买玉市珠,传怗数下。人情惶骇,威武谓诏书不信,无所适从。迩时府库久虚,民生困瘁,司度支者日夕忧危。陛下奈何以玩好故,费数十万赀乎!崔敏等献谄营私,罪不可宥。乞亟谴斥,以全诏书大信。”帝震怒,杖已百,锢刑部狱,斥吾德为民。神宗嗣位,起吾德兵科。万历元年,进右给事中。张居正柄国,谏官言事必先请,吾德独不往。未几,争成国公朱希忠赠定襄王爵,益忤居正。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御史又其莅饶时违制讲学,用库金市学田,遂除名为民。居正死,荐起思州推官,移宝庆同知,皆以亲老不赴。后终湖广佥事。

(节选自《明史·陈吾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B.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C.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D.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月初之名也,又称“新月”,指农(夏)历每月初一。朔日的前一天称“晦”。
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其最高长官是户部侍郎。
C.诏书,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D.劾,这里指检举揭发罪状,又可指审理、判决,如《说文》:“劾,法有辜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吾德借助天象,及时劝谏皇帝。隆庆三年正月初一,出现日食后又出现月食,陈吾德认为年初日月并食,是上天的大灾,皇上应当摒弃一切玩物嗜好。
B.陈吾德心系百姓,忧虑府库虚空。百姓困顿不堪,负责财政支出者整日担忧危局,陈吾德建议皇帝不要耽于玩物,耗费资财,应谴责呵斥敏等人。
C.陈吾德敢于直谏,以致触怒皇帝。他认为皇帝的登基诏书令国人欢欣鼓舞,而皇帝听从侍从购买金玉珠宝的建议,有不讲信用之嫌,引得皇帝暴怒。
D.陈吾德为人正直,不惧强权势力。张居正掌权时,谏官论事必先请示他,唯独陈吾德不去,后因争辩朱希忠被赠封定襄王爵号事,更加违逆张居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广多盗,将吏率虚文罔上。吾德列便宜八事,皆允行。
(2)遣中官督织造,吾德偕官严用和切谏,报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督饷大同,值兵变,杀总兵官李瑾。总督刘源清率师围城,久不下。荣素有智略,善应变。叛卒掠城中,无犯荣者。外围益急,荣密约都指挥纪振、游击戴濂、镇抚王宁同盟讨贼。察叛卒马升、杨麟无逆志,乃阳令宁持官民状诣源清所,为叛卒乞原,而阴以荣谋告,请宥升、麟死,畀三千金,俾募死士自效。会源清已罢,巡抚樊继祖许之。升、麟遂结心腹,擒首恶黄镇等九人戮之。荣乃开城门,延继祖入,复捕斩二十六人。录功,擢光禄寺少卿,再迁太常寺少卿。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诏夺信官,槽死者送之归。番人感悦。逾年,以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相能,诏荣与锦易任。俺答数万骑入掠,荣与尚文破之黑山,进右副都御史。寇复大举犯中路,参将张凤等阵殁。荣与尚文及总督翁万达严兵备阳和,而遣骑邀击,多所杀伤,寇乃引去。代府奉国将军充灼行剽,荣奏夺其禄。充灼等结小王子入寇,谋据大同。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

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已而翁万达入为尚书,遭母丧,荣复当署部务,辞疾乞休。帝怒,夺职闲住。越二年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
B.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
C.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
D.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B.贡使,进贡的使臣;贡,进贡,古代臣下或属国向君主或朝廷进献物品。
C.阳,指山的北面。古时候,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阴。
D.乞休,请求退休。这是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主动申请辞职退休的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荣颇有智慧谋略。他在总督刘源清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用计谋收买了叛军中的人,通过他们擒获叛军首领并杀掉。
B.詹荣高瞻远瞩。杨信不善待外国使者,詹荣陈述了此事将带来的不利影响,为赢取人心,树立中原国家形象做出贡献。
C.詹荣具有军事才能。他担任大同巡抚时,修建了大量御敌工事,因地制宜地实施了强军策略,为稳固边防立下了大功。
D.詹荣深受皇帝信任。他自考中迸士后官职得到了多次升迁,最终官至兵部右侍郎,虽未担任尚书,但一直代理兵部事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
(2)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年十七,与父同举于乡。寻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浚县知县。兵部尚书赵锦檄畿辅民筑塞,光祖言不便。锦怒,劾之。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民乃安。郡王夺民产,光祖裁以法。补祠祭主事,历仪制郎中。严讷为尚书,雅重光祖,议无不行。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又破格擢廉能吏,或由乡举贡士,或起自书吏。由是下僚竞劝,讷亦推心任之,故光祖得行其志。

左侍郎朱衡衔光祖,有后言,御史孙丕扬遂以专擅劾光祖。时已迁太常少卿,坐落职闲住。大学士高拱掌吏部,谋倾徐阶。阶宾客皆避匿,光祖独为排解。及拱罢,杨博代为吏部,义之,特起南京太仆少卿。又就进大理卿,半道丁父艰。万历五年起故官。张居正以夺情杖言者,光祖遗书规之。及王用汲劾居正,居正将中以危祸,光祖力解得免。居正与光祖同年相善,欲援为助,光祖无诡随。十一年冬,荐起南京兵部右侍郎。甫旬日,召为吏部。悉引居正所挟老成人,布九列。李植、江东之力求居正罪,光祖言居正辅翼功不可泯,与言路左。吏部尚书宋纁卒,遂用光祖代。时部权为内阁所夺,纁力矫之,遭挫,光祖不为慑。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迕。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时行谢政,特旨用赵志皋、张位,时行所密荐也。光祖言,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帝命不为后例。

光祖清强有识,练达朝章。每议大政,一言辄定。丕扬劾罢光祖,后再居吏部,推毂之甚力。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罪妄诉者,人服其量。

(节选自《明史·陆光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B.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C.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D.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垣,即墙、矮墙,一般来说,“垣”突出大,而“墙”突出高。
B.郎中,本是官名,始为帝王侍从官,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宋代成为医生的代称。
C.宾客,古代指贵族的门客、策士等,春秋、战国时多用称他国使者,文中两种意思兼有。
D.同年,指同一年、年岁相同等,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彼此称为同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光祖聪慧有才,幸遇伯乐。他十七岁时考中举人,不久考中进士;因为严讷重视他,他一度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B.陆光祖一心为国,举荐人才。他在担任吏部验封郎中的时候,致力于荐推人才,既能升用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又能破格提拔廉洁、能干的官吏。
C.陆光祖坚持正义,不结朋党。在大学士高拱谋划倾轧徐阶的时候,徐阶的宾客都隐匿了,陆光祖却能替他调解;与张居正同年考取进士,能够不曲意相随。
D.陆光祖襟怀磊落,气量恢宏。蔡时鼎、陈登云曾经弹劾陆光祖,陆光祖将陈登云当做知己;替蔡时鼎洗刷被诬陷的罪名,惩处胡乱诉讼的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孙丕扬遂以专擅劾光祖。时已迁太常少卿,坐落职闲住。
(2)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迕。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